登陆注册
4402200000018

第18章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外证未除而数下之,为重虚其里,邪热乘虚而入,里虚协热,遂利不止而心下痞。若表解而下利,心下痞者,可与泻心汤,若不下利,表不解而心下痞者,可先解表而后攻痞。以表里不解,故与桂枝人参汤和里解表。

桂枝人参汤方:桂枝(四两。赵本有“别切”二字,去皮。味辛热)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白术(三两。味甘平)人参(三两。味甘温) 干姜(三两。味辛热)表未解者,辛以散之;里不足者,甘以缓之。此以里气大虚,表里不解,故加桂枝、甘草于理中汤也。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赵本有“去滓”二字)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下后,复发汗,则表里之邪当悉已。此心下痞而恶寒者,表里之邪俱不解也。因表不解而下之,为心下痞,先与桂枝汤解表,表解,乃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攻痞。《内经》曰: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伤寒发热,寒已成热也。汗出不解,表和而里病也。吐利,心腹濡软为里虚;呕吐而下利,心下痞硬者,是里实也,与大柴胡汤以下里热。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赵本作“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病如桂枝证,为发热、汗出、恶风,言邪在表也。头痛、项强,为桂枝汤证具。若头不痛,项不强,则邪不在表而传里也。浮为在表,沉为在里。今寸脉微浮,则邪不在表,亦不在里,而在胸中也。胸中与表相应,故知邪在胸中者,犹如桂枝证而寸脉微浮也。以胸中痞硬,(医统本有“气”字)上冲咽喉不得息,知寒邪客于胸中而不在表也。《千金》曰:气浮上部,填塞心胸,(医统本作“胸心”)胸中满者,吐之则愈。与瓜蒂散,以吐胸中之邪。

瓜蒂散方:瓜蒂(一分,熬黄。味苦寒) 赤小豆(一分。味酸温)其高者越之,越以瓜蒂、豆(医统本作“香”)豉之苦;在上者涌之,以赤小豆之酸。《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素有宿昔之积,结于胁下为痞。今因伤寒邪气入里,与宿积相助,(医统本作“合”)使脏之真(医统本作“真之”)气,结而不通,致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而死。

伤寒病,(赵本无“病”字)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赵本有“白虎加人参汤方”详见卷十)若吐若下后,七八日则当解,复不解,而热结在里。表热者,身热也;里热者,内热也。本因吐下后,邪气乘虚内陷为结热,若无表热而纯为里热,则邪热结而为实;此以表热未罢,时时恶风。若邪气纯在表,则恶风无时;若邪气纯在里,则更不恶风。以时时恶风,知表里俱有热也。邪热结而为实者,则无大渴;邪热散漫则渴。今虽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未为结实,邪气散漫,熏蒸焦膈,故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与白虎加人参汤,散热生津。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无大热者,为身无大热也。口燥渴心烦者,当作阳明病;然以背微恶寒,为表未全罢,所以属太阳也。

背为阳,背恶寒口中和者,少阴病也,当与附子汤;今口燥而渴,背虽恶寒,此里也,则恶寒亦不至甚,故云微恶寒。与白虎汤和表散热,加人参止渴生津。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赵本无“者”字)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渴者,宜麻黄汤;渴者宜五苓散,非白虎所宜。大渴欲水,无表证者,乃可与白虎加人参汤,以散里热。临病之工,大宜精别。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心下痞硬而眩者,少阳也;颈项强者,太阳也。刺大椎、肺俞,以泻太阳之邪,以太阳脉下项挟脊故尔;肝俞以泻少阳之邪,以胆为肝之腑故尔。太阳为在表,少阳为在里,即是半表半里证。前第五(医统本作“八”)证云: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是发汗攻太阳之邪,少阳之邪益甚干胃,必发谵语。此云慎勿下之,攻少阳之邪,太阳之邪乘虚入里,必作结胸。经曰: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为在表,当与葛根汤发汗。阳明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里,可与承气汤下之。此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半表半里,非汗下所宜,故与黄芩汤以和解半表半里之邪。呕者,胃气逆也,故加半夏、生姜,以散逆气。

黄芩汤方:黄芩(三两。味苦寒)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芍药(二两。味酸平) 大枣(十二枚,擘。味甘温)虚而不实者,苦以坚之,酸以收之,黄芩、芍药之苦酸,以坚敛肠胃之气。弱而不足者,甘以补之,甘草、大枣之甘,以补固肠胃之弱。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若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赵本无若呕者以下十二字,有“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详见卷十)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湿家下后,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医统本作“上”)有寒,是邪气入里,而为下热上寒也;此伤寒邪气传里,而为下寒上热也。胃中有邪气,使阴阳不交,阴不得升,而独治于下,为下寒腹中痛;阳不得降而独治于上,为胸中热,欲呕吐。与黄连汤,升降阴阳之气。

黄连汤方:黄连(味苦寒) 甘草(炙。味甘平) 干姜(味辛热) 桂枝(去皮,各三两。味辛热) 人参(二两。

味甘温) 半夏(半升,洗。味辛。医统本作甘,温) 大枣(十二枚,擘。味甘温)上热者,泄之以苦,黄连之苦以降阳;下寒者,散之以辛,桂、姜、半夏之辛以升阴;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益胃。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伤寒与中风家,至七八日再经之时,则邪气多在里,身必不苦疼痛,今日数多,复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者,风湿相搏也。烦者风也;身疼不能自转侧者湿也。经曰:风则浮虚。《脉经》曰:脉来涩者,为病寒湿也。不呕不渴,里无邪也;脉得浮虚而涩,身有疼烦,知风湿但在经也,与桂枝附子汤,以散表中风湿。

若其人大便硬,(赵本注:“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赵本无“枝”字)加白术汤主之。

桂,发汗走津液。此小便利,大便硬为津液不足,去桂加术。

桂枝附子汤方: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赵本无“八片”二字。辛热)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甘草(二两,炙。味甘温) 大枣(十二枚,擘。味甘温)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荣卫,通津液,以和表也。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赵本有去桂加白术汤方云: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白术(四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风湿相搏,骨节烦疼,(赵本作“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风则伤卫,湿流关节,风湿相搏,两邪乱经,故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也。风胜则卫气不固,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为风在表;湿胜则水气不行,小便不利,或身微肿,为湿外薄(医统本作“搏”)也。与甘草附子汤,散湿固卫气。

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味辛热) 白术(二两。味甘温)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桂枝、甘草之辛甘,发散风邪而固(医统本作“和”)卫;附子、白术之辛甘,解湿气而温经。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赵本作“止”)复烦者,(赵本有“将”字)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妙。(赵本医统本并作“始”)伤寒脉浮滑,此(赵本有“以”字)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浮为在表,滑为在里。表有热,外有热也;里有寒:有邪气传里也。以邪未入腑,故止言寒,如瓜蒂散证云:胸上有寒者是矣。与白虎汤,以解内外之邪。

白虎汤方:知母(六两。味苦寒) 石膏(一斤,碎。味甘寒) 甘草(二两,赵本有“炙”字。味甘平) 粳米(六合。味甘平)《内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知母、石膏之苦甘以散热,热则伤气。甘以缓之,甘草、粳米之甘以益气。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结代之脉,动而中止能自还者,名曰结;不能自还者,名曰代。由血气虚衰,不能相续也。心中悸动,知真气内虚也,与炙甘草汤,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人参(二两。

味甘温) 生地黄(一斤。味甘寒) 阿胶(二两。味温甘,医统本作甘温) 麦门冬(半升,去心。味甘平) 麻子人(赵本作“仁”,半升。味甘平) 大枣(十二,赵本医统本并作三十,枚,擘。味甘温)补可以去弱,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不足之气;桂枝、生姜之辛,以益正气。《圣济经》曰:津耗散为枯,五脏痿弱,荣卫涸流,温剂所以润之。麻人、阿胶、麦门冬、地黄之甘,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也。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脉按之来缓,而(赵本无“而”字)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赵本有“者”字) 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结代之脉,一为邪气留结,一为真气虚衰。脉来动而中止,若能自还,更来小数,止是邪气留结,名曰结阴;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其呼吸,阴阳相引复动者,是真气衰极,名曰代阴,为难治之脉。经曰:脉结者生,代者死,此之谓也。

同类推荐
  • 西州院

    西州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观音玄义记

    观音玄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龟巢稿

    龟巢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晋政辑要

    晋政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伽耶山顶经

    大乘伽耶山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3辑)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3辑)

    《金瓶梅》对世情的揭露,对人性的描绘,比它的情色描写更具冲击力与持久性。在解读者叶思芬的眼中,这不是一部人们惯常认为的“淫书”“禁书”,而是一部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描写日常生活的书,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运河沿岸一个有钱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莲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地未来;看到西门庆在官场、商场乃至欢场的应对进退;看到那个时代的官员、商人、妓女与尼姑的生活点滴,以及这样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看到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道与人心。
  • 若冲

    若冲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守一隅则遗万方,取一物则弃其余。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若冲》就是一个——国库空了,皇帝急了、内阁急了、太监急了、官员急了、商人急了、老百姓急了、反贼急了,阿猫阿狗都急了……大家把这个荣国折腾完蛋了,主人公也全凉了,结果国库还是要银子没银子,要粮食没粮食的故事。
  • 八荒镇仙录

    八荒镇仙录

    意气凌霄扫六合,八荒无匹镇诸仙!一个身世飘零的少年。一座隐藏在指掌之间的楼台仙阙。一处淹没在历史尘埃里的古迹。一只以山岳为阵封印的上古凶灵。当这所有一切,偶然又必然地交集在一起之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八荒镇仙录》!
  • 三剑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三剑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安全责任无小事

    安全责任无小事

    从胶济铁路火车脱轨到杭州地铁一号线塌陷,从深圳舞王俱乐部的特大火灾到致74人死亡的山西矿难,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一点一滴的不安全因素积累而成的。安全系于人人,细节确保安全。只有人人负责安全责任,做好每一个安全细节,我们的生产才能够不受威胁。
  • 愿婚不负我情深

    愿婚不负我情深

    他有旧爱,她有良人,一场联姻,将两个毫不相干的人联系在一起。前男友抢婚,媒体争相报道,他被扣下耻辱的绿帽,一时沦为笑柄。新婚之夜,他冷冷的警告:“顾灵犀,娶了你已经是我的底线,别妄想干涉我的生活。”婚后,他依旧和小三厮混,从来没有正眼看过她。直到奶奶病重,他被迫回家与她同床共枕。工作上他设计逼迫她辞职,生活上对她冷嘲热讽,甚至当着她的面和小三亲热。名存实亡的婚姻让她心如死灰。“和景翼岑离婚,嫁给我。”前男友的出现,让她灰暗的生活燃起了希望。当她终于有勇气挣脱婚姻的枷锁时,那个绝情冷酷的男人却突然将她狠狠的抵在墙角,“顾灵犀,没有我的允许,你休想离开我。”
  •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病友哈马阿蒂

    病友哈马阿蒂

    两个月前,王四屁股沟里莫名地长了一个红疙瘩,黄豆般大小,开始不痒不痛,只是觉得长在那里有点怪怪的。这样的事多了,不同的是,以前更多的时候是长在脸上,或者身上,那些可以堂而皇之亮出来而不觉得害羞的地方。公然长在脸上的,再早,说是青春痘,不青春后,就叫它痤疮。长在身上的,好发于手臂、胸前或肚皮上,星星点点的,有点红,有点痒,就不叫青春痘而叫它湿疹。用中医的说法,是内里湿热重了,发散出来的疹子。这些事,每个人都会有,随便弄点消炎的药搽搽,几天过后也就平复了。实在顽劣的,弄点鱼石脂敷上,就像如今给半生的水果施点催熟与膨大的药剂。
  • 阴魂不散Ⅱ

    阴魂不散Ⅱ

    本书是继阴魂不散之后的故事,梨花带来的诅咒还没有停止,死去的人们就是死去了,可是这些事情不是随着死去的人而淹没在这个世间,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区区一介人生又能奈何。且看阴魂不散II之魔高一丈。
  • 崔东洲集

    崔东洲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