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47800000002

第2章

日本國三十問謹案科直答如後

第一疑引籤云今法華是顯露等者對非祕密故云顯露於顯露七中通奪而言之並非七也別與而言之但非前六何者七中雖有圓教以兼帶故是故不同此約部說也彼七中圓與法華圓其體不別故但簡六此約教說也(已上文也)今尋文意若約與義則法華經同八中圓若爾此經亦為頓漸化儀攝之為不攝耶又約奪義則非八攝若爾者此法華經為何化儀為化法此義如何(已上本疑)。

謹案法華是顯露非前七之中有華嚴一頓與法華同下文云其體不別約部說如文示知故但簡六此約教說今謂與義約部奪義約宗所疑則法華同八中圓者非也只合云七中圓以藏教中無圓故如文云七中雖有圓以兼帶故言此經亦為頓漸化儀所攝奪非八者亦應言七問意為何化儀為何化法則攝此法華經者尋意如此今答前七約部此圓與法華同何以知同一圓故圓門內無別法施於兼但對帶之事故得圓名今法華圓與前七中圓無二無別但當體自圓非相待故猶得稱妙之意如此若問為何化儀為何化法者且云五時八教之法如來應病設藥化儀即有漸頓祕密不定化法即有藏通別圓今若約部不論漸頓教中化各有儀一一教中化各有法隨部對事一一具八藏故亦具儀法何者且如鹿園是漸教化儀本為漸人八萬諸天便發大道此是密得不定之得此教用漸法故無頓機謂也密不定儀此非教本意所得者機也單用藏教宗但是漸一教餘七宗皆不用通別圓中用不用類例比知亦如是具如四教圖中可解名言法華何化儀何化法者此是圓教宗化儀唯圓化法唯頓故稱圓頓在法華中獨得稱妙如前說餘華嚴方等般若若據所化各有儀亦各有法教法教之中皆具八教但有用不用殊此義應知。

第二問毗盧遮那經五時四教八所不說為法華前說為法華後說此義如何。

答一切經題得名不同以大師說不離人法喻三或複或單或具足者皆可隨名定實以解一切經義已上大師意也今經題稱毗盧遮那者此經從教主以題名豈非人攝名下定體即有其理毗盧遮那西天本號唐翻為遍一切處此是三身之一號即法身如來也既是如來所說經義理亦遍一切處既一切處總被(去聲呼)此經所攝教必逗機必有四種根性於此得悟既有四教機根豈不為第三時攝方等教收以理撿之即知是法華前說并八教之中並攝。

第三問引光宅因果六義謂昔因狹位下用短今因廣位高用長今破若取昔因總判為說華嚴頓教因非狹華嚴位非下華嚴用非短方等般若亦然。

徵言若如汝判狹下短只判得藏教一途餘三教中謂華嚴兼方等前三般若前二則可同為狹下短若華嚴圓方等圓般若圓與法華圓不別此並是廣高長何以同判為狹下短汝判諸教為狹下短獨判法華為廣高長法華實如所判且前諸教非不廣非不高非不長何以單約三藏判如此因果六義到今日咸成四一既四皆成一何事定昔教皆狹下短獨今法華是廣高長故四六二十四失則是今家所判光宅之失意也。

第四問約所疑者謂破實體為破邪執。

答此義不然所破者只破他不解教意只四教之中若如前所判只定判得藏教通別圓在前四時有廣高長何以同於藏教一判故非也不論破體及邪執可破下文今家正釋借彼三名顯於妙義因果俱異如文可見若言此六義與蓮華六喻若為相對者此釋借彼義名顯今家釋妙本非相對當與法華相對為釋意若釋華喻自如別論必若義求亦同不可思如因義者一法界具九法界是體廣如為蓮故華蓮是法界華是十界只此一華十界具足故是體廣義九法界即佛法界如華開蓮現只此一華便具佛界佛界豈非位高十法界即空假中如華落蓮成明此華有蓮能華蓮能落能成華喻於空蓮喻於假落成喻於中既體具三軌此即用長此三一不異故稱為妙此因義也如文云如此是推義配之非文有也如此相對當意具玄文。

第五問佛果十如是約現生後報論九論十者有現報故名為有報無生後故亦言無報始自初入變易土中受法性身既並無復隔生之義故無生後二報者疑云無漏為因無明為緣生彼變易若無隔生者妙覺位佛損生受時無明為緣所感之身何為真實若棄捨者既有隔生以何為無隔(已上問也)。

答如疑中云妙覺位佛損生受時無明為緣此何疑也既云損生受何處更有無明為緣復云虗妄和合所感之身此問今都疑非問也未測高意何謂也夫生變易是無漏人不更漏落三界內也此人唯有界外無明塵沙惑在假無明是因生於變易土緣無明未盡故招變易生四十二位四十二位進入易麤入細緣無明故到於變易土受法性身一受已後不復是生死身故無隔生義不如界內果身滅亡更受後身若界內果報身故名為有報虗妄所感便是分段身非變易身灼然無隔生義不得疑分段生是變易應知。

第六問圓教二諦但點法性為真諦無明十二因緣為俗諦(文)疑云此十二因緣為生滅為不生滅若生滅者何故名圓十二因緣。

答圓教法性是真無明十二因緣是俗既明圓教真俗同體無復差別且無明十二因緣俗即俗而真即真而俗故以真諦不異一一法皆不生不滅故而亦能生能滅以能生能滅故故名於圓文云不可思議正斯義也若生定是生滅定是滅者小乘法耳今大乘不可思議即生能滅即滅能生生滅隨機不定之一故不同聲聞之二諦也所問何故名假觀者此法性具一切法何獨十二因緣既具一切法即是假觀境也達此假時體本空故即是空觀觀冥中道即中觀也能知世間生滅法相如實而見復名入假觀三觀不出法性一法是真一法能具一切法是俗如此真俗故是圓宗真俗之二諦也。

第七問諸經論中無此傍正伏斷之文請示誠文者。

答玄文云別教非前二非後一前二者非藏通也非後一者非最後圓也此等之中正就恒沙佛法當名然實通諸四諦謂四教四諦此別教中總通緣具有今據次第為論不無傍正者且當教以恒沙佛法當名是正餘三教中四諦是傍四教之中修伏進斷亦各各不同亦一一據當教之中為正望餘三悉是傍故云傍正斷也所言初心緣諸無量發心初正以生滅四諦伏通見思傍修無生無量無作即藏通別三種四諦也今別教正以無生破見思傍修別圓無量無作次正以無量四諦慧破內外塵沙次亦將此慧伏無明次正以無作破此此是四教之中階級次第伏破之分伏破之教教中分伏分破四教相望即是傍正大師用義以理推顯於理自明旨須更別求經論覓此證據諸經論中伏破之名處處皆有大師准用理絕於疑學人應知亦如文句中明三周中定三根性一周之中具有三說彼文云各有傍正此義亦然當教是正望餘三教伏斷為傍其理如然豈更求證知。

第八問引忍位號不同者五忍名位次第如仁王。

答大師配位釋名隨處取理故有不同仁王經據別法華中用義據圓且大師立義凡諸所釋皆有通別兩途若准通釋初伏忍名極至等覺總名伏忍下四忍名亦如是其第五寂滅忍從初伏其伏處煩惱不起分得寂滅之名亦名寂滅忍此是分寂滅義餘四亦如是已上通釋若別釋者從初伏忍乃至寂滅是妙覺位此即終極為寂滅忍今依通義故忍名處處不同亦是圓別位言故使不同也仁王中有一往義亦有再往義今一往者從十信至十向名伏即十地名信順無生三忍據下再往中即第十與佛同寂滅忍此是一往義若再往者於五十位中分別五忍謂四十心為伏十地初三為信四五六地為順次三為無生忍第十與佛同為寂滅忍言第十與佛同此位開兩即等覺及妙覺也又言今家釋但言伏亦無信忍者即下文取住行向為順文在此也既取住行向為順明知取十住為信忍也今師取住行向為順忍五品為伏十信為信即至住行向正是順忍如此次第故不相違其趣如是文云彼經取四十心為信忍今此圓位取五品為伏忍彼經舉四五六地為順忍今圓位取十信為順忍此亦是一往判即是通途義耳應知圓位中伏即是信信即是順順即無生無生即是寂滅但舉一忍名即具初後足今只言十信為順忍尚讓五品為伏忍但如此釋亦是據別家義且一途分(去聲呼)釋而未全是圓家義自但得圓家義諸不同自望不疑。

第九問若有為門從門證果三德具足不縱不橫因亦如是一法門具足一切法門通至佛地華嚴從初地具足諸地功德大品初阿後荼餘三門亦如是是為圓教四門相(已上本文)牒所疑云一地既具諸地功德圓人但居初位不應歷二住已去若經歷者何故云一地具諸地功德一一字表一一位等。

答此圓人初發心入圓見解用一心三觀普見始終一一法門無物不具即一觀而三觀即一心而一切心圓具萬德是如來藏法名實相體具眾德不應先後見小分毫此謂實相理具修行之失若能圓見無先後際故初發心即具足故所言初阿後荼此是舉況釋耳雖分地位亦無地位雖無地位地位宛然故增道損生分別功德所具現其相即雖為前後前後宛然故涅槃經舉月為喻月體非偏而晦朔之異晦朔自異非月體異亦如初發心時具諸地功德如疏中言雖即具足細尋非不明晦此明修行之士初以圓知此法無二無別獨自皆是不分明晦對機被事明晦宛然只為眾生未盡見思無明故使用與差別不應難只令居初發心位不容更進後後位也今更舉況釋示如日本人知天台山在大唐國尋記傳知此是南岳弟子智者大師住處一一事相無不分明即論初發心位也若不假彼船筏進趣往去即不可云我到彼見了於中進趣漸遠漸近豈非四十位中差別之相既到彼台山中差別之相既到彼台山與元在日本國時傳見不異此論最後位也初傳未見不了道元若只傳聞不來亦名初見亦非後見到後見時與初傳見不別豈非先後一如今圓位初後亦復如是不可住初心便言是後心也故一一字表一一位斯理明矣。

第十疑問誠成三妙是本時因妙非跡也(已上本文)疑云此等實佛從何等如來最初發心本行大道時其別號如何者。

答經曰我本行菩薩道時此是經自立本何疑之有夫言本者有近有遠本通在一家宗教中不在更引若欲定指應信經語第四卷授學無學人記品云我與阿難等同時於空王佛所發菩提心且據此語為最初發心可不是分明此即當經誠文更疑也若更徵其遠本經中舉微塵數微塵數尚不可知更求何佛何名而發心耶彼疏云本跡者立本中云今取最初成佛時以立為本彼舉諭釋猶如大樹同宗一根不得傳傳相指但取最故成佛為其本也如此經文及疏消釋斯理已明可見耳。

第十一問判教相為六文云一舉大綱乃至六增數明教大綱三種一頓二漸三不定此三名同舊義異也疑云一家文中多用四教判一代教今至此文更立三教何為正義者。

答此問失前大綱意所言大綱三種謂佛一化之中大途綱要之法不出頓漸不定之三也今有祕密只可屬佛道祕密不傳故無也此大綱三法四教之中一一教中各有此三具且如華嚴頓部兼其一別即是漸亦有不定機如經可尋鹿苑但漸部亦有頓八萬諸天是也亦有不定機般若亦如是此三是佛法之大綱四教各各具有知之耶。

第十二設五千起去被移人天不許涅槃中收者意謂不見明文謂彼不收。

答義云法華收機猶如大陳涅槃捃拾猶如殘黨法華未入理在後收但是涅槃得度之機理然在教何得更疑若一一今經文對當知相承方為是者如佛本說亦不妨有譯人隨要翻之略不稍出無妨矣。

第十三疑云私錄異聞者今疑從誰聞法示其人。

答此段章安稱異聞非記大師語故稱異聞也 疑者言從誰聞者如釋籤云不關記於大師說也有者謂此一段文中所擇錄異總攬大師所傳教法一期大意章節科折求古引今決判是非今文義周足不混易見自是章安一意故非大師如此說也故籤云不關記大師語也亦不妨章安於異時處傍參講席處處不一所聞之說故得為異章安既自不的指其人傳者亦何須更覓故不然也言就中義門繁多為聞不用為面用者 答此是章安一段要義若辨同異明離合四教名義五時七階此並是扶大師釋教意則證據但所錄擇諸處義因有相應處便與引用淮章安私記異聞中如此之說普並可用乎然可用耶然行藏之意取探隨宜不得一向用不得一向不用又不得一向用亦不得不簡用其義如是。

第十四疑問以迦葉等既名定性今在法華授記何故初釋云定性者彼土得聞故此義如何。

答定性者在法華會定得授記許其無不在此會亦聞得記如經可知今疏判言定性者彼土得故者可以進退消文然聖得授記何以故根利鈍故前後悟理然如是請定所疑餘如疏記以廣釋若迦葉已於法華中授記訖故四大聲聞領解如來一代時敢藥草喻中如來讚述與記更無疑也以斯之微甚善。

第十五問依法華尸棄是初禪王淨名疏云望法華序恐是二禪王此義如何者。

答法華經云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棄大梵光明大梵等疏釋云經標梵王復舉尸棄似兩人依釋論正以尸棄為王今經舉位顯名恐目一人耳又云光明者二禪天也及淨名疏中云望法華序恐是二禪王今若從釋論取釋棄定是初禪王今大師經文稱梵天王復舉尸棄師云似兩人亦不定判是初禪王即引釋論定位下云恐目一人若尋大師意淨名疏又云恐是二禪王亦不定判何故為尋釋論解故今尋意既前云似中恐淨名疏又云恐此皆不定判也若以世界主梵天王准經即是初禪王便敘云初禪有梵眾梵輔大梵今舉主攝諸也既舉大梵即定知是世主既大梵是世主故知是初禪主也言尸棄者彼梵天有三位無尸棄名依憑釋論故云舉位顯名恐目一人耳若將位攝名尸棄定是初禪王若分名位即有兩人尸棄即是二禪王也二禪亦有三人謂小光天無量光極光既云尸棄大梵是二禪王光明大梵即是二禪中無量光極光天也何以知以義求之言梵者淨義可通諸天二禪中諸天雖無梵名目天天身莫不並淨更據初禪又無光明之名既云光明大梵即恐是二禪天也大師證位之人三界諸天必定知委今不定判兩處互指皆下恐字以釋光明之名以二禪天名又見大梵兩字似初禪天名釋論既是西天菩薩所作定言尸棄是王且依釋論心有進退故著似著恐於法華疏云初禪王淨名疏云是二禮王但尋文取意即既相違具如上敘。

第十六問身子六心中退是何位退。

答據本業經云即十住中第六住退亦示實行故退非實退也何者從十信至初住即不退今言至六住中猶況於下輩也彼本業經云七住已前名為退分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間值惡知識因緣退故入凡夫不善惡中乃至廣說具案彼經起信論疏云但是權教非實退也天台意權必引實況進名信為住此但諸家立義各異任彼所言亦不應有是非今並是據名約理消通未有見機人也准大論謂十信中位位皆有退義至第十信成就時便進入初住入住位即不退也故本業經云言身子六住退者權引實恐下。

第十七說圓頓觀文一色一香無非中道疑云若三身性遍諸法者何故在有情身有知覺義在非情身中無耶有情發修成佛無情亦應發修成覺何故不爾又約戒罪福不同微如何耶者。

答輔行記中已引釋佛性具三身不可獨云有應身性若具三身法身許遍何隔無情二從體三身相即未甞相離如如法身遍一切佛性該有情此土有言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鬱黃華無非般若先賢教語非是悞虗理事相遊故有此說圓教緣於實相造境即中無不真實故云繫緣亦是法界一念亦是法界何甞相離何以故圓體具故不簡有情無情同一法體故若簡無情是法體即偏非圓也今疑有情有發修成佛義無情無者不爾無情亦發修成佛何者是隨有情成佛故一成一切成何甞簡無情若言無情不發修不成佛有情亦不發修亦不成佛何以故俱不發故一發一切發體不相離故今說但同一體上求不須外覓外覓即遠約體易見且如人耳目是有情亦自是無情更何須外計何者重約事釋亦有情能為無情無情能為有情有情無情更互有無故四大能成於身即身為四大所成也身是有情四大是無情即此身全是有情即此身全是無情此身若發修成佛四大亦同發修成佛也此有情無情俱發俱成故云一發一切發一成一切成更何疑於無情不發耶更何疑殺不得罪何輕何重也今若殺此有情無情俱重俱輕其義如是故淨名曰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豈非全是無情雖同草木瓦礫而為五蘊所持即有情也內身既爾外境咸然是故如來修業感成之身一切無情草木隨所至方悉皆傾頭向眾會先化內無情成佛而外無情是所依故以所依故有內無情悉同成佛也妙記云法身何嘗不遍法身不獨未甞離報應之不單須得其本本法身既具一切法明知報應悉具一切法以一切具故不隔情無如先說何不得重者且如帛錢體是無情盜之滿之得波羅夷此豈非有情耶亦望有情為至故犯此豈非有情無情合而有此罪亦如身與四大合故殺戒亦爾以情無情合故殺即得重若斬截死屍不得殺罪豈非無情不犯重乎其理如此智者熟思之彌陀佛土水鳥樹林皆能說法便具上不能的犯一樹一石定成佛而說法乎。

第十八疑云引文云陰入皆如無苦可捨無明塵勞即是菩提無集可斷邊邪皆中正無道可修生死即涅槃無滅可證 答已下文談於圓常無極之體即此陰入便是法身故無苦可捨無明塵勞即是菩提淨名云塵勞之儔皆如來種故圓機之人無心而斷煩惱但觀一法界麤惑自去真諦自顯故 答論中冶鐵成銅麤垢自落非故意先除也是以煩惱即菩提諸業即解脫生死即涅槃吾今此身即是常身不老不死體既如是更有何集所合斷之更有何道而合修之更有何滅而合滅之無邊邪觸境皆中中不分而分分而不分圓滿若此自在轉變無所罣礙其義如是澄神靜思之可得之即圓體也今據疑情云所定苦集即滅道者為滅苦滅集名道乎。

答此問是藏教意故非即是所言即是滅道者圓意既言即是亦即不是何以故煩惱菩提各各別故即是者菩提煩惱體非二故以體具故能即是能即不是何者圓體之上能應萬機凡有機召悉皆赴之藏中作生滅說通中作無生說別中作次第說圓中作不次第說若次第說除苦斷集修道證滅折說體說說空說假說中說圓說權說實說一一執定者即可云苦集滅道定有如此引起信論中大海水因風波動大海水即圓法百川同歸復本名故此喻法身本體實相一法因風波動即是隨機赴應又云眾生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釋眾生自性清淨心者即正因理實此實體不動隨境起惑故動即非寂故即眾生起業處若動不妨寂寂不妨動體明一如故無煩惱即菩提也此義如是。

第十九疑問六即云藏等三教所明歷位各有證文今此六即義致圓滿未見經論誠文何等聖教的出其名請示者。

答涅槃一論師分六釋又三因正性出自大經正因之性豈非理即緣因之性豈非觀行即了因之性豈非究竟即見經文中有此三因之性豈非名字即信有此理依行向修斷煩惱諸分分果案揩入位豈非相似即得聖人氣分斷四十一品無明豈非分真即故止觀文中引貧女寶藏為論師以六即通釋更何疑也若疑不見即字故覓誠文今即還取涅槃三佛性義即三即有文餘三即案義大師又引釋論五菩提證豈之非有文懿實若斯更求何文即是大師說義具書進上文云有文有義常人用之無文有義智者用之無文無義愚者用之故四依中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了義也南山宣律師云以理為正彼引五百羅漢論先敘根本次及句義復觀法師語曰以意方便度用今文天台大師尋所用義亦合斯矩況大師證復說有過於是文云說己心中所證法門實非聰講量次比幸與修多羅合故引為證故文云無文有義智者用之又如金光明疏云古云俗諦有文字真諦無文字大師云真諦有文字依俗諦無文字何以故若無真理俗何所依故知一切文字皆從真而生故此是立義異古來聞若非法華方便陀羅尼力誰敢如此顛倒宣說使理炳然有無不濫今之六即大師證說更何疑也若傍有人不肯信者自是闡提一輩非菩薩說無一切文字皆是可說一切文字皆不可說如此之理十聖三賢仰信而已執瓦礫者寧知瑠璃乎。

第二十疑問唯識唯心義輔行云一者唯識謂一切唯心二者實觀謂觀真如唯識歷事真如觀理疑云唯識唯心其趣全同更無差別邃和尚所判唯識唯心其義不同唯識者未泯緣境故唯心心境不二故唯識者亦狹亦淺所以者何存境故唯心者亦廣亦深以不存境故已上邃和尚釋今所據疑情謂其義全異二師所立其趣如何。

答唯識唯心輔行記中釋是別義非是同義但媿尋文未審耳文云一者唯識謂一切唯心二者實觀謂觀真如唯識歷事真如觀理此謂心是主識是心家用用故是事主故是真從主起用故稱一切唯心此兩義從來差別非一故邃和尚解云唯識者未泯境故唯心者心境不二故即是泯其識境歸心故不二了即是輔行中真如即心王心所內外合故故稱不二若未泯境故是未合若未合時炳然是二言唯識者亦狹亦淺者狹者從心起用一心對一境故是狹淺者未泯境故以存境故是淺言唯心者亦深亦廣者此心王是能應萬機非一非二故是廣此心能會眾境同歸不二不二之理極至淵底故是深也二師解義理實相扶炳然不異請細心會之。

第二十一疑問法華三昧證相之門約上中下各出三品三品合九疑情情證相必當須依佛菩薩說未知此等證相出何經論。

答佛無二法但隨眾生相而有眾多以眾生種類若干階級悉異故今修道次位萬途一一苦啟二見於眾生未識唯佛獨有心所以將可知之法說尚眾生從初發心五停心別想總想四向四果三賢十聖等覺妙覺立初立後階位差分若更於事細分非說能了粗陳總別念處四向四果況於初果更開十八學人三賢十聖五十二位悉大綱非謂佛法只定如致故約眾生塵勞之門非一略指八萬四千約對此為憑故云八萬四千法門也若具足說或有人聞心則犯亂孤疑不信此之謂也今師謹案修證略述三三九階位近程其問細派亦復應有多種今乃粗說耳正法如是豈可以定一求更結餘疑言須依佛菩薩也大師的承佛旨親稟靈山有說更疑復更却求餘證故不應也如何見有文者生無文者死應知實相之理本無名字如來逗機赴四教名字說本體既非一物何處而有眾多教開五七九乘定從何處生出今師只作三三九說故不應疑但從理具不可單求事相具如上說勸莫疑師莫疑法。

第二十二疑問引文云為明菩薩清淨大果報故說是止觀者行順中道即有勝妙果報記文云果報者在實報無障礙土必方便有餘外者疑云圓頓中道期寂光土何故實報以為其期順道法愛為因無明為緣生彼土故非所期果也。

答圓觀修行理本期於常寂餘所期故如所問合為總圓見約行進修為此無明為緣故任運受果報生非本期也若據圓觀中道即不生彼實報修行之便路次逕過非故過也何以故四十一位分分斷分分證此斷此證故在實報土中若最後一品盡入妙覺即是寂光若圓說初後不二初發心便是寂光何故居實報者如前說且界外三土方便有餘土即二乘所居實報無障礙即三賢十聖所居故仁王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即此義也又此四土竪論次第應爾橫論亘彼八方今如此說者約機悟淺深隨根性對說若以圓常一理本非橫竪只一土中備有四土不離同居即上界三土宛然如文云我實見此土安穩天人常充滿而見尊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共大菩薩聲聞眾圍遶說法即方便土相也又觀見娑婆如瑠璃為地坦然平正諸臺樓觀眾寶所成純諸菩薩咸處其中此即言娑婆是實報也只此淨穢同居土中既是實報定非即是寂光為分別令人易解故分為四相說亦凡聖階漸作次第說若一圓觀中道不可思議法中即不可說不可示況復論所期土處有是非耶。

第二十三疑問引文釋不縱不橫義大小乘師各有三者。

答此明其各是偏證非圓意也此是依義立又明此三解若不識圓將法偏況顯出圓理若欲得經論所出但尋上品師之文出處便依此等六釋大小六師即古輩先德人師立義皆有二意大護謙故不出其人二簡繁從要故義用是急人名是傍若要須微求出經論處且當宗學人大唐一國皆同稟一實見悉信大師所錄依教奉行文外餘詞大師不通致令後學並不根尋必經論有者任撿經論而自傳錄亦如大論數有其例彼論云又有人云如此等例不少亦譯人簡要以理為正餘意屬事門故收何必須成覺也且當宗中如此之例亦復不少何但此一收也知之。

第二十四疑問三點圓伊不縱不橫不並不別舉橫川走火火縱橫縱橫並並別。

答今見疑問不見用法單見事求何也本此圓伊三點元喻三德法身案光明疏凡一十箇三法皆一三無異在果時謂三德三身三解脫在因時云三德三煩惱三識等如此之三法一一此中體不相離三一身三身三不定離則非一合亦非三名不可思議之三一也即舉圓伊以為其喻三因以比其功耳若云橫川即竪四教意若云走火即橫四教意如此分橫竪故非圓法我今如來藏智三德法身何甞次第何甞不次第何甞偏何甞圓何甞不偏何甞不圓今此圓中其法如此故能次第能不次第能偏能圓故名不可思議如圓伊三點其法如是今不見法況但見事求故云非宜也文中云三點具足即成圓伊如今但取一點自體相即那得非得伊非伊何得不縱不橫只是一分點字若如此見無情只說一點何處有三若爾何只有一身無三身也只有一德無三德也眾生只有一性無三性也只有一煩惱業無三業也如此三數邐迆配之但此一而二三也若云秤互相即只得其名此何名也此名何所召召何理也若言橫川走火亦復點字者亦非也本將偏以顯圓明橫川走火非今將點字稱雖難此何顯名故知非也古德釋祕密藏云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釋三法各異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三點若並則不成伊縱亦不成更舉喻釋如摩醯首羅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目三相一在額上二如人眼故舉此況伊也三點若別亦不成伊故結云我亦如是今故只取一點作不互為不縱不橫義云今釋與經異者具如先述應知仁者用心大論取意太過失圓伊義今若作此釋只得一點不得三點若爾與為論只單得一分法身並無報應只云一分能應德般若解脫並無此是孤獨解脫無諸權用聲聞一法尚非具足況如來圓常耶。

第二十五疑問引文云乘戒四句破事戒受三惡身持理觀見佛得道又案持相文云前來諸戒律儀防止故名不具足中道之戒無戒不備故名具足又云理觀觀心論持戒者具足能持上十戒也疑云若准此文乘急之人無戒不備何故名為戒緩亦名為破事戒受三惡身者。

答以理觀觀心具足持十戒者理中無造作何論持破又云中道之戒無戒不備此理與中道左右異名無二體也既無造作但名理戒持之是乘乘於此乘見佛聞法而事戒律儀之中違犯七聚以違犯事戒故的須受三惡身何以故違事戒故以乘急故於惡道身見佛聞法今問乘急之人無戒不備何故名戒緩者 答單觀此乘緩事戒否乘戒兩事各別體不相關不得將乘戒為事戒故四句中各具乘緩急義為(去聲呼)有緩急故報有昇沉乘是理戒戒是事戒若事理合持是第一句受人天身於華嚴中見佛聞法豈有三惡道受餘如常談今何事事單守一理既無造作此理何所至到若爾此理具無記之體守此為三惡之根何謂是持戒不應爾。

第二十六疑問引文云無明癡惑本是法性以癡迷故法性變作無明起諸顛倒等疑云癡迷與無明此二有何殊而云癡迷故法性作無明又元初無明為從法性起為從法性外起若法性起法喻不合若外起者無明癡迷法本非法性也又元初法性由何等因緣而起癡迷也。

答此難意太過文云無明癡惑本是法性以癡迷故法性變作無明起顛倒善不善等彼舉喻如寒來結水為氷水本非氷被寒所加法性本非癡迷被無明所加變作癡迷迷生故造作諸惡業如寒寒重故以水結成氷所問為癡迷與無明此亦何殊者 答無明與法性淨穢無乖的迷悟論此即無二元理既一無明與癡迷不是兩物何名無明何名癡迷 答觸事不知名為無明只緣觸事不知名之為癡以癡不知故不識是非故名為迷為此無明不知不識不知是不識非造作諸業招生死果十二因緣三世輪轉此即是迷若法性者本是清淨一如真諦諦備萬德不是癡迷今只為無明所覆法性不明全此法愛作無明無明若明朗然大照此無明全是法性此法性全是無明何以故迷故悟故下文云無明即是法性見思破即是無明破無明破即是見法性何曾是二如人迷東為西至可悟時即上來迷西處便是東無別東也不得離無明外覓法性不得離法性外別覓無明先問元初癡迷為從法性起為法性外起此合即是兩體更喻說如一人具解種種妓得種種名尅名定實非二人也應知不得言從四句起皆妄計也中論所破(云云)

第二十七疑問五品十信差別不同諸忍位號亦異者。

答五忍名位次第如仁王大師配位釋名隨處取理故有不同仁王據別法華中用義據圓大師立義具准經文法華經中所列五品十信文相挌量非不分明乃約如來在世滅後之異佛世時四信弟子佛滅後名五品弟子若約修證論其階位無差別大師云約佛世滅後之異耳又云初隨喜品是入信心位分一品為兩心五品即十信心即是鐵輪六根清淨位也已上並是大師說法意應憑取解何更搆疑若於大師至疑更從誰受法耶言忍位不同者大師立義凡諸所釋皆通別兩途若准通釋初伏忍名極至等覺總名伏忍下四忍亦如是其第五品寂滅忍從初伏忍隨其伏處煩惱不起分得寂滅忍之名亦寂滅忍此是分寂滅義餘四亦如是已上通釋若別釋者從初伏忍終至寂滅是妙覺位此則終極為寂滅忍也今依通義故忍名處處不同亦是圓別異故不同也仁王中有一往義亦有再往義一往者從十信至十向名伏忍即十地名信順無生三忍據下再往中即第十與佛同為寂滅忍此是一往義若再往者於十地中分別五忍謂前四十心為伏十地初三為信四五六地為順次三為無第十與佛同為寂滅忍言第十與佛同者此位開兩即等覺菩薩及妙覺也又言今家釋但言伏亦無信忍者下文取住行向為順文在此既取住行向為順明知取十信為信忍也此理明(矣)今取住行向為順忍五品為伏為信即至住行向正是順忍如此次第故不相違其趣如是望不疑也若圓位中初伏即是後寂滅即信即順即寂滅但舉一忍名即具初後是但得圓宗意諸不同自更何疑也。

第二十八疑問引文破法遍中見思即是無明無明即是法性疑云見思惑即無明何故文云初信斷見二信已去斷思惟惑八九十信斷界內外塵沙惑也十信已去斷無明又見思等即無明者初信位應見中道何故待至初住方得見乎輔行釋意不明者。

答止觀本文中總相說亦名圓說輔行中別相說總相說者見思即無明同一體故只為有無明故便生見生思若無無明見思無處生無明本是法性只為迷故法性變作無明無明若明法性即顯法性若顯無明即破無明破即見法性入實相空既入實相何法不空與非破遍何也輔行中別相說者云若從文說見思障真無明障中若從意說見思之外無別無明何者體法性見思豈離法性故云亦即法性何故以同體故如此銷釋甚為分明不測高意如何取別稱意不明請細尋之(云云)。

第二十九疑問引文云始自初品終至初住一生可修一生可證者誰為其人若龍女是應先世種修非一生修證之例也又引起信論云是菩薩或示超地速成正覺以為怯弱眾生故說於無量阿僧祇劫當成佛道又云以為懈怠眾生故示如是無數方便不可思議而實菩薩種性根等發心亦等所證亦等無有超過之法以一切菩薩皆經三阿僧祇劫故但隨眾生世界不同所見所聞根欲性異故示所行亦有差別者。

答如此二說本非相乖只為機悟不同如來種種方便為對懈怠眾生說佛道長遠久受勤苦方可得成為治厭長眾生故云佛道易得然諸佛一法本無長短亦非難易皆是隨機性也為怯弱者說法長劫故下文證為懈怠者示如是無數方便不可思議而實菩薩根性發心所證並皆俱等此文證上上機也有言無有超過之法一切菩薩皆經三阿僧祇劫者此證隨機說法示中機也所所但隨眾生世界不同故所見所聞根欲性異故示所行亦有差別者此即俱證頓漸之機是悉檀隨機性施益之義也釋隨眾生世界不同者即有三五七九乘機緣不同也釋隨云文明矣斷見者約機且分四品謂上上上中下上上機乘上上乘即見實相理具一切佛法無缺少也即圓頓入也上機見實相事一切法無非實相故此人得事不同理謂須假緣修方便顯出此理次第修行故此別教也中機見體法空真下下機折空真隨見聞處悟解脫破惡故是對治也隨見聞處歡喜是為人也隨見聞處得入理是第一義也故立根欲性異根即世界欲即為人性即對治異即第一義也願見長者示長願見短者云短如此悟解在機故菩薩示亦超四悉檀之益也更別示者前本文云一生可證者約理也經云龍女者約事也且理者圓極之理無初中後一念備足無所闕少頗有凡夫初發心時便登正覺者此理即有此事即無也能知此理具足圓滿者此身心而是三身三德十界三法具足一心三觀是了了分明見具足無減修若備此知即是一生可修一生可證之義離此修外無復別論離此證外無復可證即是此生得義不待進位登到初住方破無明耳夫無明是出假名若知無明即是明明了何處更有無明只為朝夕行住坐臥即全是無明若能了達即此朝夕行住坐臥便是明了不得將明了了見之是無明若爾者眾生作明白之見行既非是明菩薩更示何法而令求解脫耶可云發心畢竟二不別是其義也今理既備心令此知依法行即是到妙覺地豈假歷別方便諸教簡麤顯妙千徹萬途耶我今能如是知亦如是行如是證任運如是觀智恒隨彌又彌明轉深轉固功德智顯故四十一位始末並如即大品云初阿後荼無二無別此是理具頓見頓修非謂不修而自進路名之曰修故經云煩惱即菩提結業即解脫生死即法身不待斷然後證故是頓故是圓也舉龍女答是事也終不以不修而自得果今且舉此事作答證其圓頓得而有積修之義者正是龍女初發心時一發一切發圓見中道理能依圓而修但於事戒緩而受於龍報而於圓乘急於彼法華中而現作佛事故於此生而速證圓位之義如此故不應別覓其證也如此說者可以意會之不可以事求之難云。

第三十疑問止觀中用氣治病文謂吹呼嚂呵噓[口*詩]皆於脣吻吐納轉側牙舌徐運心帶想作氣者疑云此等六氣一一作氣其如何等。

答如文○吹去冷鼻徐內溫並是一一作乃至[口*詩]去勞乏鼻內和補皆出於口門吹者其相如吹火法是鼻中徐徐納其冷氣內於腹中帶想者帶涼冷之想想其涼冷之氣從鼻湍入至齊輪繞香輪又還到鼻帶其涼冷之想想其氣出入所到一畢已又更作重吹重納取鉢中綃了覺以噓涼也是以一法也呼氣者依名作氣呼(虎胡反)呼法如此此經舉出盡後還出鼻中徐徐納同得體涼此兩氣共治乏用鼻內和補嚂氣亦如呼氣法盡氣任去依嚂名依氣治法如文呵噓[諿-耳+可]各依名呼召之即是也但依虗言呼喚依字呼之即是只為彼方言不同故未語耳又疑云各各作氣其如何者若勞乏即用吹呼氣治病及除風用嚂氣治一一依文用氣次一一和補但覺稍稍有効可即帶想除之補之是也又息有四伴如文細心推之即是無別法也又則則則勞則定言上三不是息守之則散則結即勞守息則定今應去上三伴守第四息大師果果之命人識知如文可解請細詳之即是又出入有盡有不盡者文具細委之非言示面對方決又云別運十二息者帶假想心若有上來六種疾病此吐納以吐六并納六共十二息以共治之帶假想者如冷須帶暖想若熱須帶冷想想此冷熱息到其病處此謂假想也故名依息帶想即能治病也然此六氣四伴十二息想如文已細作了若得之見文合得雖然甚難至難此須面對口決文字中傳示難會也知之。

同类推荐
  • 沙弥学戒仪轨颂注

    沙弥学戒仪轨颂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宋元学案

    宋元学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lander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land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仙笑

    云仙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千金归来

    千金归来

    新文:《独家占爱》http://m.wkkk.net/a/965379/《心战》:http://m.wkkk.net/a/935694/*林纾偷偷爱上一个人,从十六岁那年,父亲将他带回家的那一天起。陆恒是个穷小子,依附着林家存活,她跪着求父亲:爸爸,我要嫁给他!父亲说:小树,你总有一天会后悔!陆恒说:小树,我一定会让你幸福!她相信陆恒,成为他最美的新娘,新婚之夜却眼睁睁看他携温柔女子在侧:她才是我的爱人!父亲被陆恒送进监狱,他却悠然自得地坐拥林氏帝国,俯瞰睥睨。*林纾被陆恒送进精神病医院,终日与疯子傻子为伍,曾经对他有多爱现在就有多恨!一个月之后,她怀上身孕!而新婚之夜她根本就不曾和陆恒接触!她坚决要保护孩子,拒绝任何注射,真的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疯子!*盛维庭来到这家精神病医院完全是一个意外,因为他出来遛狗却迷路了!于是,他遇见了林纾。她比所有的患者都更像疯子,却让他救她。他从来都不是心软的人,却偏偏为了她站出来,原因只有一个——身为最年轻的神经外科教授以及别人眼中的专家医生,他认定她的孩子是他的。他傲气凛然地说:你们谁敢关着我的女人!林纾就这样跟着他大摇大摆地离开,莫名其妙地成为他的妻子,他的“女人”。和陆恒狭路相逢,她被羞辱得一塌糊涂,盛维庭只懒洋洋说一句:我们不要和低智商的人讲话。他淡然,傲娇,时不时会耍小脾气,他是她林纾的丈夫。*当陆恒被心爱的女人背叛,发现原来还是他的小树最爱他的时候,林纾还给他的是夺回她的林氏帝国,居高临下地对他说:杀了你都不够解恨!~~~~~~~推荐闺蜜苏沐梓的不容错过的闺密文《岱音与和溪》:http://m.wkkk.net/a/928555/m.wkkk.net
  • DT时代

    DT时代

    从PC互联到移动互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迸发;从“互联网+”到“大数据×”新引擎、新动源、创新驱动发展;从IT时代到DT时代跨界、跨代、颠覆性的大变革!世界十大华文传媒联袂推荐,中国五位驻外大使深刻感悟!
  • 毕业日

    毕业日

    千禧年的校园爱情像是个充满阴谋的斗场,参与者一面奋力角逐,一面隐藏自己的行踪。毕业日是斗场的最后时刻,所有人终将钻出阴影赤裸博杀。就这样,七名同班的少男少女将在毕业当日迎来各自的初恋结局……
  • 独步惊情:盛宠毒妃

    独步惊情:盛宠毒妃

    【已完结,新书《一世倾心:放倒妖孽邪王》已发布,希望大家都去看看,谢谢捧场!】人只有死过一次,才明白自己贱在哪里!重生归来,势要把握一切先机,可这一个个目露凶光的女人,实在是太恐怖了,怎么办才好呢?她冷冷一笑:“那就能动手就决不动口,能弄死就决不留活口。”那一天他说:“怡儿,朕护你一世无忧,可好?”她不语:一世无忧当真是许她的?多年以后他又说:“怡儿,朕陪你一世无忧,可好?”她得意的笑了:开玩笑,现在的她会这么随随便便的就被人搞定?
  • 豪门蜜爱:腹黑大神贪财妻

    豪门蜜爱:腹黑大神贪财妻

    “昨天你姑姑打电话说给你物色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让你今天中午去见见,”“那姑姑有没有告诉人家我只是个办公小文员啊?还是姑姑直接和人家说我是谁家千金小姐,人家是奔着我们家钱来的。”格格漫不经心的说着,其实格格对相亲有些阴影,还记得第一次去相亲,一项准时的格格在约好的咖啡店等了近半个小时终于见到,传说中的相亲者,可是对方张嘴却没有道歉而是问格格为什么还没有走,要不是郝妈妈下死命令一定要见到男方才能走,她也不会在这等那么长时间,而更气人的是那人非常公式化的口气,让一项乐观的格格很是不能接受,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 击败专家:战胜华尔街顶尖高手的指数投资

    击败专家:战胜华尔街顶尖高手的指数投资

    本书探讨如何运用股票指数投资获利。不管你是想购买一只指数基金然后坐享其成还是自选一组股票进行投资组合战胜市场、超越指数,你都必须了解指数。指数是投资者的路标、方向标和地图。在汽车行程中——不管是短程旅行还是长途跋涉,了解路标和地图是大有裨益的。是啊,有些人仅凭幸运的猜测、直觉或运气就到达了目的地,但其他人却迷了路。投资中的迷路既耽误时间也浪费钱财。
  • 两仪之间的医者

    两仪之间的医者

    当世界的意志需求于某物或某事出现时,就会呼求一人降临于世,他为了改变世界而来,却似乎始终为了不被世界改变而努力,这是一个病态的世界,或者说病态本身催生了这个世界的正常运转,究竟是病人在需求拯救,还是医生在追寻拯救。欢迎倾听这里的故事,欢迎来到,两仪之间。
  • 浮生诗草

    浮生诗草

    竹三的诗,写得很有特色,不仅风格清朗明畅,遣句行云流水,更重要的是,这些诗,是诗人半世生涯的写照。一方面,它概括抒写了我们这一辈人的共同心路;一方面,又写出了他自己独特的经历。在这个点上说,《浮生诗草》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性意义。
  • 重生之黑白恋

    重生之黑白恋

    在自己婚礼上遭到继母的陷害究竟发生了什么“现在方便吗”“啊”“回家拿户口吧”那什么烁少我不是故意招惹你的就放过我吧是吗可惜现在晚了
  • 重生仙界小土豪

    重生仙界小土豪

    前世是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却不料遭遇灭顶天灾,不得不兵解重生。重生后,他记忆全失,却成为天资绝顶的修真界霸主。而她保留了全部的记忆,却只是资质普通受尽磨难的记名小学徒。欲再续前情,乔百灵必须逆天改命!而这一切都从神秘的天降神炉开始,坐拥天下最强的制造工坊,她成了修真界最富有的小土豪。仙侣重生:再续倾世绝恋!灵犀山下,男子的誓言空谷回响:“吾愿受阳火焚心炼肺!但求万世生死不离!”曲臂怀中,乔百灵柔声细语:“妾即冰封万年!心亦系君!愿此一心,白首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