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十四年,师旷引《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於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於是乎有之。”
“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本《周礼天官小宰》。
《左传》昭十七年,大史引《夏书》曰:“辰不集於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
昭二十三年,吴公子光曰:“吾闻之曰,‘作事,威克其爱,虽小必济。’”
昭十四年,叔向引“《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辨《伪古文商书》
《仲虺之诰》
“惟有惭德”,语本《左传》季札语。
《左传》昭二十八年,晋叔游云:“《郑书》有之,‘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晋人尚排偶,故二十五篇中多偶语,如“苗之有莠”及“不迩声色”,“德懋懋官”等语皆是。三十三篇中亦间有偶语,要有多少自然气象,即比体亦不若“苗之有莠”语气稚弱也。
“葛伯仇饷”一节,语本《孟子》,而增减改易之。
《左传》襄十四年,中行献子引“仲虺有言曰:‘亡者侮之,乱者取之:推亡固存,国之道也。’”宣十二年,士会引“仲虺有言曰:‘取乱侮亡。’”襄三十年,子皮引仲虺之志,亦四句;“亡者”句在下;“道”作“利”。
《汤诰》
《周语》,单襄公引“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邦,无从非彝,无即忄舀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未尝言《书》也。此分作二处用。
《论语》载《汤诰》一节,此则离合增减而用之。“简在帝心”,承上“帝臣不蔽”而云:“有罪不敢赦”,言人之有罪,汤不敢赦也,此作“罪当朕躬,弗敢自赦”,失其义矣。《周语》,内史过引《汤誓》曰“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伊训》
“百官总己以听冢宰”,语本《论语》。
“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语本《孟子》“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毫。”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学《礼记》语。
“尔惟德,罔小”数语,即昭烈“勿以善小而不为”二句语意。此贪作参差对待语,而其实一意。乃曰“罔小”,曰“罔大”,遂令下句不可解。
《太甲上》
“顾讠是天之明命”,本《大学》。
“昧爽丕显”,本《左传谗鼎之铭》。
“坐以待旦”,用《孟子》语。
“予弗狎於弗顺”,本《孟子》。
《太甲中》
《左传昭》十年,郑子皮引《书》曰:“欲败度,纵败礼。”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语本《孟子》。
“我後;後来无罚”,语本《孟子》。《孟子》所言,本一语而两地异耳;此遂作两处,而不知《孟子》所引上段固同也。
《太甲下》
“惟天无亲,克敬惟亲”,语自《左传》来。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语学《中庸》。
《礼记文王世子》,引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
《咸有一德》
“天难谌,命靡常”,上句《诗大明篇》语,下句《诗文王篇语》。“《天难谌”,《书君篇》语。
《说命上》
《楚语》,白公子张谓楚王曰:“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於神明,以入於河,自河徂亳,於是乎三年默以思道。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命也。若不言,是无所禀令也。’武丁於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求四方之贤圣。得传说以来,升以为公,而使朝夕规谏,曰:‘若金,用汝作砺。若津水,用汝作舟。若大旱,用汝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不暝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视地,厥足用伤。’”禀令?皆自上而下之词。《国语》言“若不言,是无所禀令也”,言不出命令也。此改作“臣下罔攸禀令”,便不通矣。“若药不暝眩”二句,又见《孟子》。
《无逸》言“其惟不言,言乃雍”,犹言不言则已,言必和也;此截去下句而止用“其惟不言”,不知其不成文理也。《礼檀弓》,子张引《书》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谨。”《论语》、《礼记丧服篇》皆云“高宗ウ,三年不言”,而此则变其语。
《左传》昭六年,叔向引《书》曰:“圣作则。”
“俾以形旁求於天下”,语亦本白公。
《说命中》
《左传》襄十一年,魏绛引“《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杜注》止上一句为《逸书》。
定元年,士伯曰:“启宠纳侮,其此之谓矣。”
《说命下》
“入宅於河,自河徂亳”,语本《国语》白公。
“尔交修予,罔予弃”,语本《国语》白公。
《学记》引《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又引《兑命》曰:“学,学半。”
《礼记文王世子》引《兑命》曰:“念终始,典於学。”《学记》引《兑命》,同。
辨《伪古文周书》
《泰誓上》
晋人诗文发端,多从远处说起。如此篇“惟天地,万物父母”等语,及《仲虺之诰》“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汤诰》“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若有恒性”之类,皆迂远,正是晋人气习。试读《甘誓》、《汤誓》、《牧誓》,有此等语否?
数纣之罪,皆以後世之事想像汇集而成。无论纣之罪不若是之甚,而武王亦必不肯作此毫无含蓄之语。至“以残害於尔万姓”句,尤疏谬。凡誓者,皆誓己之众也:首呼“友邦冢君,御事庶士”而誓之,则所谓“尔万姓”者何人也耶?
族人者,秦之法,三代未有也。“罪人以族”之语,谬矣。
“弗事上帝神只,遗厥先宗庙弗祀”,语本《牧誓》“昏弃厥肆祀弗答”。“牺牲粢盛,既於凶盗”,语本《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只之牺牲,用以容,将食无灾”。
“天佑下民”至“越蹶志”,语本《孟子》而有改易。
“同德度义”,语本《左传》昭二十四年苌弘语。
“贯盈”二字,本《左传》“使疾其民,以盈其贯”语。此後世四六剪缀字句之学也。
“类於上帝,宜於冢土”,本《王制》“天子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之语。
《郑语》引《太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语》亦引之。《左传》襄三十一年,穆叔引《太誓》二句,同。昭元年,子羽亦引之。
《泰誓中》
“播弃黎老”,学《国语》子晋语。
“谓己有天命”,本《西伯戡黎》“我生不有命在天”。
“厥鉴惟不远”二句,本《诗》“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周语》引《太誓》曰:“朕梦协於朕卜,袭於休祥,戎商必克。”
《左传》昭二十四年,苌弘曰:“同德度义。《太誓》曰:‘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成二年传文,引“《太誓》所谓‘南兆民离,周十人同’者,众也。”
“予有乱臣”句,又本《论语》。
“虽有周亲”二句,本《论语》。
“天视”二句,本《孟子》。
“百姓有过”二句,本《孟子》。
“我武惟扬”五句,本《孟子》。
“罔或无畏”数句,本《孟子》而改易之。“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此武王伐商告谕商民主语,言汝无畏惧,乃来安集汝,非与汝为敌也。而百姓由是咸悦欢呼,稽颡雷动,故曰“若崩厥角稽首”。此改“无畏”曰“罔或无畏”,“非敌”曰“宁执非敌”,语既晦涩难解,又以为誓师之语,全失武王伐罪吊民之意。而“百姓”字又与“非敌”截断;“若崩厥角”又以为武王口中语。“百姓尽懔懔,若崩厥角”,语更不可解。《注》以为商民畏纣之虐,懔懔若崩其头角,此与上下何所干涉?《孟子》所记本明白正大,作书者必欲掩其抄取之迹,改易不通,真令人欲笑欲骂。
“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语意本《汉书》引《泰誓》。(汉书引《泰誓》云:“立功立事,惟以永年。”)
《泰誓下》
“剖贤人之心”,语自《史记》来。
“恭行天罚”,语自《牧誓》来。
“独夫纣”,本《孟子》“闻诛一夫纣矣”。
“犬马,寇雠”,孟子为齐宣王言之也;後世犹以为讥。《泰誓》乃曰:“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雠。”无论文王怙胃西土;不至苦纣之虐,即使苦纣之虐,而武王亦必不忍为此言。奸雄篡窃之辈虽残忍刻薄,而良心未能尽丧,亦不能不惭恧於其际。况武王以圣人处人伦之变,而乃公然告谕其下,与之殄歼乃雠,此乃天下之乱首而病狂丧心者之言也,岂可以污武王哉!
《左传》哀元年,伍员言“树德莫如滋”。
“迪果毅”。语本《左传》。
《武成》
“归马”二句,本《乐记》。《乐记》:“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此去“弗复乘”句,不知服牛乘马非通用也。
《左传》襄三十一年,北宫文子引《周书》数文王之德,曰:“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
《左传》昭七年,芋尹无宇曰:“昔武王数纣之罪以告诸侯,曰:‘纣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肆予东征”数句,本《孟子》而改易之。
“惟尔有神”,“无作神羞”,语俱自《左传》来。
“受率其旅若林”,语自《诗经》来。
“血流漂杵”,语本《孟子》。
“一戎衣”句,语自《中庸》来。
“大赉”句,自《论语》来。
“重民五教,惟食丧祭”,自《论语》“所重民食丧祭”来。
《旅獒》
“惟克商,遂通道於九夷八蛮”,语本《鲁语仲尼在陈篇》。
“王乃昭德之致於异姓之邦”四句,语本《鲁语》“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及“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
“人不易物,惟德其物”,语本《左传》。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语意本《论语》。
以下诸篇并缺。
跋
右《尚书辨伪》
跋
二卷,先生晚年作;而卓识早定,故前著《考信录》绝不称引一语,且力驳之。自宋、元以来,论辨《尚书》者何啻数十家。前明梅氏、国朝阎氏洋洋大篇,先生皆未之见。由今观之,正不啻数百年间人同堂讲晰。先生识力所至,ウ与古合,更有发前人所未发者。
履和藏先生全书久,昔年在都,质之尚书山阳汪公,公悦之序之。既出都,又闻有宜兴任君泰,悦其书,作诗叹赏,以为“大谨乃如狂,至允反不平”,令人一读一起舞。嗟乎,是何可多得!而履和既不能长侍汪公,执弟子之仪,又不获一见任君,悉其生平何如,为可惜也。
《伪书》二十五篇,人人童而习之,昔贤辨论尚未必首肯,何况晚出之作,众难群疑,固然不足怪。伏思我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书,皆奉高宗纯皇帝钦定,刊布海内,《古文》二十五篇之伪,朝廷早有定论,非草茅下士一人一家之私言也,故今刻《辨伪》一书,恭录《提要》中论《尚书》三则,别为一册,以冠篇首,俾阅《辨伪》者先敬观此三则,庶胸中目下如离照当中,群阴开霁,从此纵览诸家,大有破竹之乐矣。
──道光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履和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