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7400000002

第2章 归德府属水道总图说

札各州县查勘河渠沟洫木身

查归德一府、不特滨临黄河、易遭水患、且地处洼下、上承开封等属之水、下达江南宿州萧县亳州等处旧有之河、若淤塞不通、设遇夏秋霪雨、水无所归、必致泛滥为患、本府莅任以来、载稽志乘、悉心讲求、自乾隆十六年、粤西陈公宏谋抚豫、查勘各干支等河、分别官修民修、择干河之要者、如商邱之古宋河、丰乐河、夏邑之响河、永城之巴沟河、计用工料银、六万六千六百余两、奏请发帑兴工、其余按照村庄田地、动用民力、分挑筑、计通属干河十二道、水道源流、大率由西北而达东南、一日陈梁河、上接仪封入境、由宁陵商邱、合古宋河、至鹿邑入濄河、下达亳州、一曰张弓河、上自仪封入境、由睢州宁陵至柘城、合惠济河、囗濄河、一曰惠济河、上自木巳县入境、由柘城至鹿邑、汇入濄河、一曰濄河、上自太康入境、由鹿邑不入亳州之濄河、一曰清水河、上自淮宁县入境由鹿邑下入亳州濄河、一曰黑河、上自淮宁县入境、由鹿邑下入太和县颖河、是六干、河皆在府之西南、下归江南亳州太和蒙城诸县者也、一曰沙河、上自仪封入境、由商邱下入亳州武河、一曰老黄河、上自商邱县北沈公堤起、下由会亭驲、入永城之曹家洼达浍河、一曰丰乐河、自商邱县马牧集南起、入夏邑响河、合岐河、入永城境、下达江南宿州、经沙礓滩、入睢河、一曰惠民沟、自虞城北关外起、由县东南、入夏邑巴清河、又东会江南石易山县之横河、至永城减水沟、达江南宿州、一曰浍河、上自商邱海濠沟起、经亳州境、入永城县南、下达宿州、一曰包河、上自商邱沙河分流、由亳州境、入永城县南、下达宿州浍河、此六干河、皆在府之东南、下归江南宿亳二州者也、干河悉条贯于各邑、而支河支沟、则以干河为归、厥名甚多、其同时开浚者、又有商邱之惠民沟芦草沟、睦邻沟、凡三道、宁陵之吕家洼、郭家楼、何家洼等沟、凡三道、鹿邑之普沟、下洪沟、凡二道、夏邑之岐河、毛家河、小引沟、凡三道、永城之大涧沟、小涧沟、专沟、赵沟、王沟、白洋沟、大清沟、会沟、凡八道、虞城之坡河、洪溢沟、永丰沟、支沟、凡四道、睢州之横河、寄岗沟、司家河、长岗集沟、姫家河、蔡家河沟、古路沟、申家屯沟、林家店沟、凡九道柘城之仵家集、胡家集、周家庄、王云堂、官庄、兰家堂、明凈岗、山台寺、开花店、李滩店、八里营、双庙集、慈圣集、李铁集等沟、凡十四道、悉经陈公宏谋木身前府陈公锡辂、躬亲筹划统率所属、按亩分工、一律兴筑、水利之功伟矣、嗣后廵抚蒋公炳、复奏议善后事宜、岁加修浚、以防复淤、后之人、如果实力遵行、原可经久无弊、惟距今七十余年、迄未修治、故址几湮、兹蒙抚宪徽歙程公、奏请兴挑虞城之横河、惠民沟、夏邑之巴清河、永城之减水沟、并修筑沈公堤、巳足以广宣泄而资捍御、惟查前抚宪桂林陈公原辨案内、前浚之陈梁河沙河等处、均系动用民力、按亩分工挑浚、该河渠等、现在有无壅塞、何处尚有沟形、何处巳淤成平陆徐附近惠民沟横河、巴清河、减水沟、一带沟渠、固应趁此挑通俾有归宿、他如志载前浚干支河道、何者最关要害、急切宜疏、何者今昔不同、较可缓办、合行通饬州县、迅即查照单开各沟河、亲往相度、体察舆情、应如何择要兴修、仿照乾隆十六年之例、各按村庄田地、分挑筑、动用民力之处、通盘筹议、绘图贴说、详悉禀复、并田间旧有沟洫、亦湏因势利导、俾与河渠脉络贯通、方可以资宣泄也、务期实力、切勿惮烦

按归德府、为古豫州域、周为宋国、秦曰石易郡、汉曰梁国、魏武立谯郡、隋置宋州、后唐改为归德军、宋升为应天府、金改名归德府、明初降为州、嘉靖间复为府、国朝因之、领州一县八、自乾隆四十八年、以考城遭河患、迁于河北堌阳、改属卫辉府、由是归德领县七、郡治在省之东三百里、东界江南徐州府萧县、西界开封府木巳县、南界陈州府沈邱县、北界山东曹州府曹县、东南界江南宿州亳州、及太和县、西南界陈州府太康县、东北界江南徐州府石易山县、西北界仪封厅、广四百七十里、袤三百二十里、平衍四达南北要冲、自古争在中原、未有不以睢阳为腰胁之地者、境内山、惟永城之虞山石易山柏山、稍为巃嵸余皆童阜而巳、川则黄河襟带其北、他如干河十二道、在郡之西南、下达江南亳州太和蒙城诸县者六、在郡之东南、下达江南亳宿二州者六、其源流备详前札、此外沟渠、巳散见于各县图内、今于郡治复绘总图、以挈纲领焉、郡所辖之商邱宁陵睢州、路当孔道、滨临大河、以修防为最要、商邑北邻曹县风气渐染嚣凌、睢宁俗颇驯良、而地苦沙瘠、虞城亦以近河为患、夏邑地本下下、岁多水灾、永城东南尤患潦田多荒、且介在凤颖萧石易之间、民情犷悍、宜加意教养、柘城比屋、农桑其风近古、惟当齐之以礼、鹿邑地广而僻、人尚质朴、土泽亦腴、宰斯土者、因地致治、可弗知其要与

商邱县水道图说

归德府啇邱县覆禀

查县境旧有河沟三十二道、自乾隆十六七年间兴修十一道、迄今未议挑浚、历久多淤、更兼乾隆四十三年五十二年及嘉庆十八年间、迭经黄水漫溢、干河尚属照旧、而支沟脉络、壅溃紊乱、虽故老亦祗得其仿佛、某惟就现在地利相度缓急、期于因势利导、其间有故址无存而今可不用者、有旧道不顺须议改道者、有形迹断续施工较易者、有杳无旧沟形迹、而村落低洼、亦须倡议开通者、以现有形势言之、计有干河三道、西南曰古宋河、东曰丰乐河、西北曰沙河、皆斜趋东南、由鹿永夏亳达淮入海、古宋河下游有陈梁沙河、冀家河、两支汇流、而徐家沟、沿路沟、安家河、打堤沟、志沟、利民乐利等沟、附焉、自黄水湮没、正西及西南、地变高阜、旧沟无复存者、然有新刷溜道、颇可借为援引、畅然下达于古宋河、十数年来、让乡屡庆丰盈、并无水患、是正西西南乡各沟、今可无庸挑浚也、丰乐河虽只附睦邻沟一道、而正北刘家口以下之水、借此疏通、沙河地段甚长、东南乡之焦家沟、芦草沟、惠民沟、新开沟、皆附焉、其地久未被水、淤垫尚轻、因利乘便、易于为力、所最要者、海濠沟、济阳沟、距两沙河甚远、独力直达外境、所护村庄甚多、以时浚通、足资宣泄、而河头之邓斌口、河南之坞墙集、地处极洼、水无去路、乃时挑沟、及惬民愿、至丰乐河以上、亦须添抽沟道、会归益有条理、是西北正东东南各沟、议修议改议开、难易不同、而施工均不容已也、某择其要者、如海濠济阳两沟、先劝兴挑、又接虞城工段挑睦邻沟、旋据杜家集请挑芦草沟、均已如式告竣、其未挑各沟、或以甫成一工、力难继作、或以村贫工巨、未克骤兴、然信而后劳、渐则易入、惟在提策有方、筹划得当、似不致废于半途、此某查办各沟已成未成之情形也、总之地洼则沟为之利、河通则沟得所归现在卑县三干河、虽浅深宽窄不同、而自上下下、尚能容纳众沟、倘皆一律宽深、旧堤增筑高厚、岂惟消积、并可御黄至古宋河道通亳州、有谓设闸蓄水、可以舟楫通商者、然查勘河尾入涡河之处、回望势如建瓴、若求起讫平直、计须挑挖一两丈余不等、绵亘百里、需费浩繁、恐非民力所能蹙就也、

按商邱县商以前为国、唐封高辛子阏伯、虞封司徒契、即此、汤迁都南亳、在汉谷熟县地、周封微子启为宋国、秦始置县、名睢阳、汉魏以后、递更其名、或曰蒙、或曰薄、或曰谷熟、或曰宋城、至明嘉靖二十四年、始以阏伯旧封改今名、属归德府、幅巾员东西广一百五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东至夏邑县界六十里、西至宁陵县界四十五里、南至鹿邑县界七十里、北至山东曹县界七十里、东南界江南亳州九十里、西南界柘城县六十里、东北界虞城县三十五里、西北界考城县六十里、邑本平壤无山、惟邱阜之属于山者、有商邱、在城西南三里、即阏伯台、楚邱、在城北四十里、即春秋时之宋邑涝邱、在城北十余里、有砖塔、明时圯于水、谷邱、在城南四十里、即春秋时齐桓公与宋公会盟之地、川则黄河遶其后、睢汴贯其中、其余沟洫津梁、亦与邑境系休戚焉、以今之形势论之、有干河三道、一曰古宋河、自府城南门外城濠之引河、计长一里、至古宋集、长十二里、抵赵口集有陈梁沙河、源自宁陵界水池铺之高新桥、计长七十余里、斜趋东南来会之、又马家沟、起自马家楼长十五里、又马三河、起自曹庄长二十里、又冀家河、起自贾楼长三十里、又马肠河、起自冯家楼、长七里、均由西北流至任清桥来会之、又黄水新刷成河道、起自商宁交界观音堂、经毛涸堆集至徐营从西北来会之、共二十余里、至鹿邑境、皂子集、达于亳州涡河、又减水沟、源自赵村集入西城濠、亦汇入古宋河、又新开沟、自邓斌口起、向由减水沟、计长二十三里、今相度地势、须由东南斜下二十余里、入郡北门城濠、归古宋河、一日城西北沙河、源自黄河大堤谢家集起、至白衣阁岔分两支出境、计长一百八十里、西支下至营郭集、入亳州之武河、东支下至界沟集入亳州之包河、中受自谷熟、集北来之杨家沟水、计长十六里、又自王醋桶楼北来之芦草沟水计长十二里、又自小高家营北来之惠民沟水、计长十余里、又自黄塜集北来之新开沟水、计长十四里、均先后汇入沙河、一曰丰乐河、源自马牧集之叶大庄、至张红楼出境、北受睦邻沟自曹庄十二里来水、南受民兴沟、从解楼十里来水、共长二十四里、下入夏邑之涡河、外此又有老黄河、源自崔家楼至周家集、有城东北沙河自王庄来注之、又至冯小集分为二支、南由张家河岩、北由马头寺出境、计长一百二十里、下入亳州、又海濠沟、源自大高家营起、计长四十五里、至王桥出境、入永城之浍河、又济阳沟、源自济阳集起至杜庄出境、计长二十五里、入夏邑之岐河、是又径达外境、以泄积水者也、均宜分别疏通、先其所急、至于荒城战垒、台榭陂池、今虽湮没无存、而名迹流传、于斯为盛、如亳城在府治西、即桓魋请以鞍易薄地处、蒙城在城东北四十里、国语云宋有萧乐、小蒙城在城南二十五里、中有漆园、庄周尝于此为园、吏贳城、在城西北、新城在城南、均春秋会盟地、龙元城、在城西南三十里、谷熟县、在城东南四十里、皆汉故县址、梁园在城东、即莬园、梁孝王所筑、平台在城东北二十五里、亦梁孝所筑、一名雪苑、蠡台在旧城南、晋殷浩迁姚襄于此、清冷台亦梁孝王筑、文雅台在城东南、世传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即此、曜华宫、梁孝王作、与诸宫观相连、鸿庆宫、在城西南隅、为宋之原庙、归德殿、在旧城内、为宋南都之行宫、照碧堂、宋建于南都城上、晁无咎有记、竹圃在城东南、世谓梁王竹园、妙峯亭、在旧城内、宋王胜之建、蘓轼题榜、漻堤、在府西城七里、亦梁孝王筑、隋堤在旧城外三里、筑于隋、即汴梁故堤也、陵墓之足传者、上古则有燧皇陵、在阏伯台、西北、帝喾陵、在城南高辛里、有庙、阏伯墓、在商邱、上有庙、伊尹墓、在谷熟镇、有庙、微子墓、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有庙、唐雷万春墓、在城东一里、宋杜、衍墓、在仁孝原、赵概墓、在天廵乡、王尧臣墓、在平台乡、张万平墓、在永定乡、明沈鲤墓、在城西十里、祠庙之足传者、性善祠、在北关外、昔滕文公见孟子于此、木兰祠、在城东南、协忠祠、在县治北、祀张廵许远、颜鲁公祠、在城东一里、有八关斋石幢、五老祠、在西门外一里、祀杜衍、王焕、毕世长、朱贯、冯平、雷将军庙、在城南三里、即雷万春面中六矢处、邑之先贤、以司马耕、原宪为冠、他如名臣之最著者、周有正考父、宋子鱼、子罕、乐祁犁、汉灌婴、栾布、申屠嘉、韩安国、桓典、桓鸾、桥元、唐有魏元忠、郑惟忠、宋有戚纶、杨大雅、张方平、李纮、李师中、明有徐永囗囗礼、宋纁、沈鲤、余城、周士朴、叶廷桂、侯执蒲、侯恂、侯恪、子方镇、岳岩、国朝之名宦则有宋权、其贤达之最著者、周有司城贞子、薛居州、臧子、汉有壶遂、傅柏、宋有楚昭辅、许骧、盛度、王洙、滕康、儒林文苑之最著者、汉有丁宽、焦延寿、夏恭、桓荣、桓郁、桓彬、唐有崔曙、宋有石延年、明有李嵩、国朝有侯方域、贾开宗、宋荦、隐逸之足传者、宋有戚同文、赵俊、忠烈之最著者、周有仇牧、孝友之最著者、汉有韩伯俞、隋有翟普林、唐有程袁师、宋有侯义、卓行之最著者、汉有桓日华、武功之最著者、唐有曹华、宋有李纬、流寓之最著者、汉有邹杨、枚乘、牧皋、严忌、司马相如、申屠蟠、唐有李勉、高适、宋有赵邻几、杜衍、赵概、范仲淹、仙籍之最著者、周有寇先黑、翟庄周、烈女之最著者、如宋伯姫、鲍苏之妻鲍女宗、乐羊子妻、魏木兰女、是皆先后光昭史册、虽显晦异迹、而名节同归不朽、地以人传、有足多者

宁陵县水道图说

宁陵县覆禀(署知县沈项县丞汪瑚顺天宛平县人)

前奉木身饬勘境内水道源流、遵将颁示志载图形、周历各乡相度、谘访耆民、佥干自乾隆四十三年、及嘉庆十八年、黄水漫口淤垫、遂致河势变迁、无从稽核、其现存河道、查有陈梁河、在县北十六里、系旧有坡河、上截自刘子花庄、至三章寺、俱淤成平坦、其下截自天齐庙、至董楼、入商境关、庄尚属通畅、计长四十三里、又五里堡河、即马三河、自睢境蒋楼入境、由白庙五里堡、东南流至贾家楼一带、长八十七里、入商境临河店、汇入宋河至亳州、又分一支、由小吕庄东流、至县西门、有新刷沟水、自乔柳行庄北来会之、西至小潘庄止、又旧沙河、在县西十里铺、即今之十五里堡河、自睢州洪庄、至韮菜园入境经郑楼、吕集、汇入冀家河、计长五六十里、冀家河、在县西南十五里、自睢州交界平乐村起下达商境周店止、计长三十五里、又张弓河、在县西南三十里、自睢州黑张庄起入境历张家桥、南达柘城县境戴口止、计长三十里、又魏路口河、在县西北二十二里、自睢境黄家道口入境历韩庄至王大庄、分一支正南、至万集入陈梁河、计长十里、又一支东南流、由范庄至赵村集、东入商境之侯庄、计三十五里、以上河渠六道、旧址犹存、若志载之何家洼沟、在县东十二里、自何家洼起、由桃家庄、李家庄、入商境之马沈庄、长七百五十丈、吕家洼沟、在县南十五里、自吕家洼起、由王家庄至史家茔、长九百四十丈、郭家楼沟、在县东南二十里、自郭家楼起、迤入商境西南贾家河、长一百八十丈、均巳淤垫、并无沟形惟县之北关、于嘉庆十八九年、有黄水新刷沟河一道、自睢州蒋坡楼起、入境由翟庄、乔柳行庄、郭大庄、至五里堡之王关庄、张囗庄、计长四十八里、该处一带周围六里地势低洼、如遇夏秋霪雨、每有积水、又迤东南至十里铺、计长七百二十丈、又东南至曹家集、计长三百六十丈、淤塞巳久、微有沟形而巳、若能挑浚深通、由崔家庄以下、入商境之观音堂西南坡河、汇入宋河、实有禆于宣泄

按宁陵县、夏为葛伯国、战国时为宁陵、属魏、汉始改今名、东汉东魏更为巳吾、隋开皇元年、复置宁陵县、宋属应天府、即今归德广三十八里、袤七十里、东至商邱县界十八里、南至柘城县界四十里、西至睢州界二十里、北至考城县界三十里、无山川之胜、当陆驿之冲、北临大河、地势平衍、所隶睢宁一带堤防、沙土性松、数十年来频遭河患、地瘠民贫、亟宜休息、邑之名迹、县西北七里、有大棘城、又北七里有沙随城、北十五里、有葛城、为古葛伯国西南二十里、为巳吾县旧城故址、南关外有宁王城西五里有甘露岭隋文帝幸岱、至此甘露降、东八里有黄龙井、甘露四年、二黄龙见于井中、北三里有圣水井、相传唐太宗东征、过此、三军渴甚有妇人携二汲水桶、士马数万、饮之不尽、俄失妇人所在、视二桶则双井也、今淤没其一、仍存一井、其水甚甘、乡人疗疾祷雨多应焉、覆以亭、名曰圣泉、东十里有隋堤、南七里有贾鲁堤、为元、贾鲁筑以障水者、人物则汉有田王孙、葛袭、张迁、夏侯欣、唐有刘思立、刘宪五代有刘熙古、刘蒙正、刘蒙叟、宋有程迥、明有乔恕、吕坤、王印、乔进璠诸贤、嘉言懿行、皆散见于史册、至于志载河渠、如苗公河、睢河、韦家河、桃园河、八里、屯河、阳驿河、其名目俱不可考、以境内滨临大河、屡遭水患、迁徙靡常故也、若再置之不议将遗址全湮、殆不可复、爰嘱汪署令瑚、亲历察勘、载畧如左、以待后来者之兴举焉

永城县水道图说

札永城县查勘巴沟河木身

查归德一郡、民气强悍、好勇鬪狼、而永城一县为尤甚、盖缘邻近江南之宿亳蒙城萧石易等州县、相习成风、罔知顾忌、一言眦睨、动辄操戈、甚而结会要盟、抢卖妇女、种种不法、莫恤身家、此等恶习、岂是性成、昨本府以捕蝗亲临该县北乡、见田地大半荒芜、居民极其穷苦、询问乡农、俱以该处巴沟河为郡之诸水下游、上承虞城夏邑之水、下达安徽宿州、分东南二流、一为南股河、一为濉河、前宿州于嘉庆二十三年、巳将南股河挖通、惟梁家霸以西、及永邑巴沟河、仍旧壅塞、每遇夏秋霪雨、泛滥为殃、弥望田禾、俄成巨浸、故民皆弃地不治、挈眷逃亡、年复一年、并牛犊无资购买、殊堪悯恻、窃思饥寒切于民之肌肤、必须衣食足而后礼义生、今该处小民、轻去其乡、迫于饥寒、自以性命为不足惜、守土者正本清源养而后教、是其责也、本府洞察民艰、忧心如懤、欲其种地谋生、先湏挑河治患、文到该县迅即查照前发范秉文等呈批事理、吊核乾隆十六年前陈中丞宏谋、奏请动

帑兴挑原案、履勘该河道现在情形、是否壅塞、何处应急切先挑、何处应次苐续挑、均湏细心确切采访、虽国家经费有常、现届江南高堰大工毕举、原不能因一隅、之利泽、遽行请帑兴工、然实系民命攸关、地方官亦不忍束手坐视、该县务即亲往查勘、相度情势、计量宽深丈尺、并体察舆情、能否动用民力分段兴挑、抑或前曾动帑项兴办者、此时仍湏官为经理之处、亦必详悉妥议、绘图贴说、禀复察夺、切勿诿诸吏役、率禀塞责

按永城县春秋时、为太邱、汉始置邑、为芒县、隋改今名、东至安徽宿州界五十里、西至商邱界六十里、南亦界宿州、北至江南石易山县界七十里、西南界亳州、东北界萧县、西北界夏邑县、县北有石易山、为汉高所隐处、庙址尚存、山之东、有虞山、亦名渔山、昔有人隐钓于此境内之浍河、包河、白洋沟、巴沟河、减水沟、皆为干流、又岐河、虬龙沟、系归巴沟河、大涧沟、曹沟系归浍河、此现在之河沟也减水沟、志无其名、疑即县北二十里之小河、以地考之近是、至志载之小涧沟、赵沟、王沟、大小清沟、利民沟、沙河沟、双凤沟、界沟、曾家沟、洪淤沟、均入浍河、小引沟入巴沟河、拖缰沟、堂沟、桃种沟、黑鱼沟、均入包河、洪渠入小河、皆淤成平地、恢复不易、今且待之、若邑之名胜、石易山西南壁、有夫子岩世传夫子避雨其中、前人肖像于壁、至今庙祀、又有拜将台、为汉高拜将处、酇县城、有萧何庙与墓及造律台、为何造律处、县治东西、即汴河故道、有隋堤、为炀帝所筑、名宦、则汉有陈实宋有张思立、人物则宋有曹彬、曹炜、赵瞻是、皆史册之最著者、因并记之

再谕永城县议浚巴沟河白洋沟木身

查永城县巴沟河、源于商邱之丰乐河、由夏邑响河入境、会岐河小引河、自西至东九十四里、至江南宿州界、归于濉河、来源浩瀚、而县之东乡洼下、适当其冲、近因巴沟河淤垫、不能容纳流通、以致积疗难消、田地率多荒废不治、前饬该令查勘筹议兴挑、俾除民患、兹据勘估上自永夏交界朱家桥起、下至永宿交界梁家坝止、计工长一万六千九百二十丈、探量水深二三四尺不等、大约西深于东、至大王庙草桥以达梁家坝、一千四百余丈、俱淤成平地、是下游巳全壅遏、宜乎水无归宿、泛滥为殃、亟宜疏浚以顺其轨、惟查原底宽八九丈、至十丈、口宽十三四丈不等、道路绵长、若照旧址挑挖、未免工费过巨、且河水源头、究非山谷骤涨可比、口面本无庸如许之宽、只湏挑挖深通、使得宣泄、即可无患、自应相度情形、以底作口、或于河内抽沟、以宽五丈为率、不必仍其旧址、总湏上下浅深均平划一、如上深四尺者、加挑一尺、下深二尺者、宜加挑四尺之类、俾令自上而下、势若建瓴、其尾闾淤成平陆处所、尤当格外挑深、畅其去路、似此办理则经费所省实多、而水道亦不致于阻滞、本道前在省时、曾将查办情形面禀抚宪、极蒙许可、谕即通查两岸田亩各户、动用民工、分段兴挑、此外尚有田巳荒芜、有业无主者、该段挑费、拟在藩库筹欵给办、毋庸达部报销是大宪之念切民瘼、曲加体恤、真无微不至、本道量移河朔、惓惓于怀、该县务宜谆切劝谕、趁此冬春农隙、赶紧兴办、切勿观望延挨、废然而止、倘民力实无从出、闲款卒无可筹、或不能全河通治、其阎家桥至梁家坝、计长三千一百八十丈、为是河归墟、必湏设法首先疏浚、不可缓也、至该县之白洋沟、自城濠南出元领桥、至尹家桥、计长四千七十四丈有奇、又西接亳州来源之浍河、经薛疃桥板桥、至李家口、东入江南宿州境、计长四十五里、此河一经通畅、西达亳州、东至宿州、舟楫往来、最便商贾、且该处所产金针菜、营销甚广、河通则贸易皆通、地方日有起色、既据该商民踊跃乐从、即须因利乘便、及早兴挑、百姓养而后教、该邑习尚强悍、固本于气质未尽淳长、亦由贫瘠而无恒业、若能筹浚二河、以赡其生、再为举行保甲以伸其教、必不终于梗化、将见于变时雍、该令有父母斯民之任、责无旁贷、善必果行、窃为引领而望

鹿邑县水道图说

批鹿邑县覆禀

据勘河道源流、绘图贴说、极为详细、查该县境内水道纵横、宣泄之处、既多且广、内如黑河、中心沟、晋沟、上洪沟、皆归茨河、东南至颖北入于颖河、又练沟河、猪嘴沟、包心沟、向沟、中心沟、下洪河、马杜沟、栗林沟、蘓家沟、桑家沟、黄花沟、皆归于清水河、南入亳州之淝河、又蓝河、洪义沟、梅家沟、晋阳沟、古沙河、巫家沟、西薛家沟、蒿须沟、黄古沟、厉家沟、胡家沟、一里河、三里河、八里河、三丈沟、急三道河、广亮沟、濑乡河、或由白沟河、汇归于亳州之赵王河、或分流于张庄正家集、汇入亳州之白河、又许家沟、十里沟、永利沟、岔河田家沟、康家沟、完家沟、北清水河、各水俱汇于涡河、至杨屯庄之杨桥、入于亳州之涡河、又西明河、自汲家集起计长六十里、下入太和县境、又惠济河、上承中牟贾鲁河来源、北受史家柴家杨家朱家等沟、陈家河、柳河、代家河、葛家沟、诸水、至杨屯庄、东与涡河会流、由亳州北流入于淮、又月河沟、叶家沟、利民沟、枣子河、亦径入亳州之涡河、大率以茨河、清水河、白沟河、西明河、涡河、惠济河、六水为干流、而茨河、清水河、涡河、惠济河、四水又为干中之干者也、惠济河之来源尤远、苟能复中牟贾鲁河故道、经汴梁木巳县睢州柘城、至县境下入亳州涡河、以达于淮、则豫省与江南舟楫可通、商贾凑集、较今之正阳关、至朱仙镇一带水道、更为捷近、虽创始不易、而利济广远、不可畏难、现在各干河、惟茨河、清水河、白沟河、间段淤浅、余尚深通、此外支港沟渠、率多壅塞、既经该令谆切劝谕、务令农民各按田亩附近之处、分段挑浚、以已之力、治已之田、定可着有成效、且惠济河、涡河、清囗河、茨河、为干中之干、所关甚巨若不能一律疏通、以汇归众水、亦非顺水之性也、如谓经费重、难以诸河并治、亦须先其要者、务于国计民生、均有禆益、惟贤有司实力图之是嘱

按鹿邑县、周为鸣鹿、又日苦县唐更今名、属亳州、明嘉靖二十四年、改属归德郡、东至江南亳州界二十里、西至太康界二十里、南至沈邱界八十里、北至商邱界六十里、东北界夏邑、西北界柘城、西南界陈州、东南界江南太和、境内东十一里、有隐山、为陈抟炼丹处、山侧有希夷台、旧临黄河、自明嘉靖中北徙后、无复河患、其它干支诸水、具有源流、果能岁事兴修、足资宣泄、固沃壤也、况其间名宦乡贤、后先辉映、官斯土者、唐有张睢阳、忠烈脍炙人口、宋有张子野、欧阳公曾为志墓铭、若邑之人物、柱史周聃、其首著者、下而汉之虞诩、晋之陈頵、焦保、宋之陈抟、鲁宗道、田京、明之李泰、轩輗、王尧曰、阎梦夔诸人、亦皆光昭史册、卓然千古贤豪、其古迹流传、而今无存者、如项王之垓下、汉光武之思陵台、太清宫前之唐建铁柱、老子手植之仙桧、一统志载之鲁秋胡墓、并汉之汲黯墓、陈思王墓、虞诩墓碑、唐陇西夫人墓、九龙取水浴老子之灵溪池、汉边韶譔蔡邕隶书、及唐房自谦、李升卿等、所撰老子庙碑、唐吕献诚隶书老子圣母碑、汉温令许续碑、晋中散大夫胡均碑、皆亡之矣、惟城内东北隅之升仙台、为老子飞升处、又东十里为老子所生之地、曰太清宫、又洞霄宫西之老母墓遗墟宛在、历刼不磨、好古者过此、犹神往于濄河丹井间焉

虞城县水道图说

批虞城县覆禀

前因惠民沟横河、业经奏请兴挑、将次完竣、饬查附近沟河、有无淤塞、应遵照成案动用民力挑挖、顺沟通河、以除水患、兹据覆称该县境内永丰沟、洪益沟、高皇村沟、系归入坡河、又小引河沟、杜家楼沟系与坡河均归惠民沟、又三里河、系径入惠民沟、又永便沟囗下达商邱之丰乐河、均经劝谕农民、按照地亩分段挑挖囗余各沟渠、俟冬间农隙时、一律办理、查该县干河、既巳挑囗深通、亟应将四乡未浚沟渠、顺路挖濠、顺濠通沟、俾积潦有所归宿、不致泛滥为灾、其效定可立见、该令务湏始终不懈、鼓励农民、实力同心、上紧赶办、切勿图目前地头小利、致贻日后淹没大害、地方官于此等事、但能开诚布公、剀切晓谕、俾知官之所为、系为民而非为巳、未有不如响斯应者、何时挑竣、及所挑各沟名、并宽深丈尺、仍随时禀复备查

按虞城县、夏禹受舜禅、封舜子商均于此、国号曰虞、从舜旧也、周成王时、封微子于宋、虞遂为宋地、汉始置虞县、宋太祖升归德为应天府、以虞城属焉、志载孟潴泽、在旧县西北、即禹贡之导荐泽被孟潴是也、又空桐泽、在县五里、即左传宋景公游于空泽、是也、今俱无其址、惟惠民沟下达夏邑巴清河、永便沟下达商邱丰乐河、横河下达石易山县、虽为县之干流、而均起于本境、并无来源、余如小引河、洪溢沟、永丰沟、坡河、支沟、三里河沟、祝塜村沟、杜家庄沟、屈家桥沟、太平桥沟、张家庄沟、祝家楼沟、杜家楼沟、黄家洼沟、高皇村沟、曹家庙沟、朱家庙沟、宋家庄沟、丁梁洼沟、范家、庄沟、又皆于三干流是归、农民开以泄田间积水、今大半淤成平陆、巳为择要兴挑、至邑之古迹、有苍颉墓、又卫侯辄之灵台、又西台、为汉高帝将台、又梁武大治宫室其园曰兔园、均在县治之西面、又西南三里许、有商均古墓、遗迹犹在、县东南义原西村、有纶城、昔少康自有仍奔虞、虞思妻以二姚而邑诸纶、即此、其前代名臣则唐有盛彦师、刘师立、宋有王尧臣、赵槩、明有沈鲤、杨东明诸人、文学政迹、皆堪表式闾里者、因并记之

夏邑县水道图说

谕夏邑县查勘沟河木身

查该县境内干河四道、皆由西而东、一曰岐河、源自本境之二吕团村、计长六千三百丈、东至响铃村、入永邑之岐麦沟、汇归于巴沟河、一曰响河、源自商邱丰乐河、经营盘集村入境、至孟家桥口、有毛家河、起于八吉村、计长七千二百丈、自西北来会之、经大小胡桥、至朱家桥、计长一万二千一百九十八丈、下达永邑之巴沟河、一曰小引河、起于会里村观音阁、中受三岔河水、自西北出花石桥来会之、经黄家余家等桥、至虬龙桥、计长六千四百五十丈、下入永邑之虬龙沟、汇归于巴沟河、一曰巴清河、源自虞城之惠民沟、中受桶子河水、自横河北来会之、由司家夏家韩家各道口、至王家屯、石易山交界止、计长七十余里、下入永邑之减水沟、此皆夏邑之干流也、该县有此四河、分隶各乡、其泄水之区、不为不广、此外四乡沟洫、若主顺濠通沟、顺沟通河之论、各按田亩、分兴挑、尚何虞水之泛溢为患、况巴清河、现巳疏浚深通、沈公堤后、培筑坚固、惟响河、岐河、小引河之隶在南境者、尚须逐履勘、是否间、有淤塞有无积潦病民、必得一律疏通抑或先择其要者兴修、亦可、该令前办沟工、颇能实心经理、务晓谕农民、勿惮勤劳、各卫田亩、与其望洋而叹、何如思患豫防、幸勉为之、毋忽

按夏邑县周为宋地、秦置县、属砀郡、西汉为下邑、三国时为巳吾县、明始改今名、东至江南萧县界六十里、西至商邱界三十五里、南至永城界三十五里、北至虞城界三十五里、西南界鹿邑、东北界江南石易山、西北界山东曹县、境内之无影山、黑虎涧、久巳淤成平旷、东南三十里、有隋堤、隋炀帝所筑、高阜处犹约畧可辨、北三十里有谯城、楚平王所筑、晋祖逖屯兵于此、北十五里有孔子还乡祠、相传其先世居此尚派日过宋以祀先茔、至今春秋祭如庙仪焉、又杏坛碑、在文庙前、明宣德中掘土得之、有古篆杏坛二字、毁于火、断石犹存、东南三十里、有朱买臣墓、考汉朱买臣墓、应在檇李、丛志谓为五代朱买臣、近是、若邑之人物、则汉有平当、三国有典韦、北魏有李彦、宋有李惟清、明有陈世恩、陈升、梁鼎贤、诸贤彰羙于前、宜其衣冠秀髦、遗泽之有由来也

睢州水道图说

批睢州覆禀

该州境内河渠、有惠济河一道、西自木巳县之赵家楼入境、至柘城县范家楼出境止、计长八十四里、又十八里河一道、自仪封固阳庄入境起、历田家庄、入宁陵县界止、计长一百二里、乃州之干河、他若诸河沟水之汇于惠济河者、有九条、皆州之支河、一横河、西自谭家屯起、下达横河口、长二十七里、一司家河、西自陈家庄起、至郭八庄长六十里、一姫家河、西自本境石家庄起、至平岗长七十里、一蔡家桥沟、自蔡桥至郭八庄长二十里、一寄岗集沟、自北而南、计长二百丈、一鹿家河、自罗家庄至尚屯东、长三十五里、一娄家河、自李家庄至五空桥、长三十里、一王堌河、自罗家庄至五空桥、长十九里一康河、自东城濠至李家桥长十里、是九条、皆汇归于惠济河、无不曲达旁通、宣泄有备、故曩曰称沃土焉、自乾隆四十六年、马家店漫口、河沟渐塞、迨嘉庆十八九二十年、迭遭睢汛漫溢之患、已为黄河淤成平陆矣、乡民占种田亩、弥望黍禾、形迹莫办、查惠济河、上自中牟县贾鲁河分流、下达江南亳州之涡河、源流最远、利泽尤长、乾隆六年开浚之初、题请每年动藩库、耗羡银四千两、为各州县岁修、可谓虑远思深、慎终于始、乃沧桑转睫、岁久不治、黄水决后、无所归宿、能不汛溢为灾乎、使其宽广深通、一如旧制、未必不能消纳汇注、藉补救于燃眉也、今沟河旧址全湮、势不可复、惟惠济河形微露、尚有十之二三、亟宜履勘明确、核实估计、虽一时需费无出、而经营荒度、有开必先、或以为后来嚆矢也可

按睢州秦名襄邑、属砀郡、两汉属陈留、金始置睢州、以城北六里、有睢水故名、嘉靖二十四年、改属归德郡、西至开封府木巳县七十里、东至宁陵县五十里、东南至柘城县九十里、南至太康县九十里、北至仪封厅九十里、东北至考城县九十里、其山川之见于志者、有恒山驼岗、有梁孝王所筑之漻堤岭、有睢水涣水、波纹五色、又城南六里之汴河、即春秋战于泌之地、今皆湮没、葢以黄河南泛后、沙喷淤涨故也、至古迹如黄门亭、即小黄河、为汉高祖起兵时葬母之处、又旧城内东北隅、宋襄公之所筑襄台、台前有诗话楼、即许彦周故居、又县北二十里之宁岗、相传孔子鼓瑟处县西北三十里、有尹店村、为伊尹游息处、又东涧、为慕容垂追桓温战胜之处、城北三里、为张师德清香馆旧址、旧城西北濠外、有干明寺、宝墨亭、昔苏东坡适岭表曾宿于此、书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亦俱无考、惟乡之名人不朽者、汉有唐秉、即东园公、为商山四皓之一、魏有卫臻、晋有卫京襄、宋有郭贽、张去华、张师德、郑雍、许安世、许翰、许忻、元有孙德谦、明有李孟旸、蔡天佑、刘国翰、鲁邦彦、孙坤、国朝有汤斌、皆勋名赫奕、至今彪炳人寰、信乎陵谷有变、而盛德至善、虽没世而民不能忘也

柘城县水道图说

批柘城县覆禀

据勘图说条分缕析具见实心任事查该县干河三道、应以惠济河为宗、其老黄河、及沙河、俱附惠济河、并由鹿邑入亳州之涡河者也、既经勘明三干河、自嘉庆二十四年后两经黄水刷涤归槽、昔患淤塞者、今俱、深通、诚天予之机、其余沟道则惟三干河是归、至于李铁集沟、今拟于仵家集挑浚、至鹿邑蔡家桥止、明凈冈沟、现于王毛桃庄、议开至鹿邑董楼止、胡襄集沟、现议自夏寨起、开至商邱十字河止、是三水者、又于前三干河之外、各有源流者也、譬如人身咽喉既通、尾闾宣畅、再为宽其肠胃、则一应吐纳、自可过而不留、果能循照顺路挖濠等议、将幅内沟渠、因势利导、实力同心、一体疏浚、较他邑尤为见效、虽小民每难于图始、然明白开导、信而后劳、亦必踊跃输诚、不日成之也、务即查照单开地名、相度形势、令于冬间农隙之时、各就洼地处所、顺路挖濠、顺濠通沟、顺沟通河、以期脉络贯通、众擎易举、勿因田头地角、图利无几、致为积水淹没、所害者大、且一经大水、道路阻隔、往来车辆、势必假道田间、其践踏之田禾、奚啻倍蓰、孰得孰失、试谕农民详细思之、

按柘城县春秋时、属陈、秦置柘县、以邑有柘沟、因名、唐永淳元年、名柘城、五代时属归德、东至商邱界四十三里、西至太康界四十里、南至鹿邑界十里、北至宁陵界四十里、东南界亳州、西北界睢州、境内无山、其水之干流、有惠济河一道、自睢州上朱桥入境、至官桥汇沙河、经两河口、与老黄河合流、计长、七十一里出鹿邑境、由亳州濄河达于淮、又沙河一道、自太康县皮庄入境、至官桥与惠济河合、计长三十里、又老黄河一道、自宁陵县张家桥入境、至两河口、合惠济河、计长七十二里、至褚冈寺洼、双庙集沟、白济坡洼鹚鸯店沟、则惟惠济河是归伯岗寺沟、李滩店洼则惟沙河是归、横沟、慈圣沟、八里营洼、马刘桥沟、姚庄洼、则惟老黄河是归、皆河之支流、又黑里洼、自太康洪河入境、中受姫庄来水、长十五里、流入鹿邑之胡庄、又山台寺洼、东南十五里、经鹿邑境、至淮宁县杨庄、入惠济河、又仵家集沟、自李铁集、中受官庄洼来水、计长四十三里、流入鹿邑之蔡家桥、又明凈冈沟、自王毛桃庄起、长三十七里、流入鹿邑、之董楼、又胡襄集沟、自宁陵夏塞入境起、中受开花店来水、计长六十五里、入商邱之十字河、又明河在县城东、上接商邱沟尾、仍入商邱境、是则各有源流者也、溯黄河之旧、由宁城南入濄河、至亳州而抵荆山口、其故道有二、元明及国初时、尚潴入柘境、自乾隆年间、河南徙后、始不为患、民居渐定、登袵席矣、至邑之人物、除魏之梁习、元之陈思济、明之窦如珠、外见于典册者甚少、其名迹、则三国志载曹操封武平侯、柘为其采邑、左传宋及楚战于泓、即今县北之泓水、又城西北四十里匡城、相传子畏于匡、即此、刘家沟为子路问津处、城东三十里、有吴起台、西北二十五里、有楚王台、霸冈、藏里寺、为项羽藏兵之所、又歇鹤亭、老二囗鹤于此、又城西北三里、有双塜、为长沮桀溺墓、志乘所载非尽无据、今则一望平芜遗迹多不可考

同类推荐
  • 医原

    医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修续稿

    七修续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胁门

    胁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瓶粟斋诗话

    瓶粟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快穿之软妹黑化中

    快穿之软妹黑化中

    ★女主软萌小病娇★人前软萌无害小天使,人后病娇嗜血小恶魔。一生都被困在实验室里的奈萌,杀光全实验室的人后绑定了一个攻略系统软妹纸。软妹纸:本以为绑定了一个软萌可欺的宿主,没想到招惹的是一个随时黑化还自带bug的恶魔QAQ“萌萌,你的灵魂,只属于我。”“你是本王的食物!”“过来,教你学习”“萌萌,阎王妃之位,只能是你。”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奈萌:唔……都是可爱惹的祸。#持萌行凶,病娇男神,乖乖上钩#【病娇苏爽甜宠,女主不傻白甜,虐渣虐极品虐情敌】——★少女心++++,又苏又撩又甜又萌★——★——书评区置顶有Q裙号以及注意事项,一定去看哦——★
  •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本书所讲“易经”,包括“经“和“传”,行文时或注明“经”,或注明“传”,或注明为后来学者论述,或总称“易经”或“易学”。全书收录了略说易经与辩证法、易经的对立统一律、易经的质量互变律、易学循环论的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律等近40篇文章。
  • 黑白道2:暗算

    黑白道2:暗算

    《黑白道2:暗算》可以视为《黑白道》和《使命》的姊妹篇。白山市所属的山阳县发生一起惊人的血腥案件,县委书记郑楠的妻女双双被杀害在家中,公安机关却迟迟不能破案,李斌良、林荫等人临危受命,誓破此案。可是,随着侦查的深入,他们发现,这绝不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一场曲折复杂,牵动着白山政坛的斗争在等待着他们……黑与白,生与死,残酷与温馨再次呈现。
  • 小儿头面耳目鼻病门

    小儿头面耳目鼻病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千吟

    云千吟

    这是一个看似河清海晏、歌舞升平的盛世,实则是武林分裂、外寇环伺的乱局。少女隋云曦与青梅竹马的师兄姜恒,惨遭灭门之祸,二人逃出炼狱血海,却逃不出恨海深仇。心怀阳光、坚信公道与光明的云曦,是否能与内心偏执、心染尘埃的姜恒,携手并肩,共赴乱世?同苦、同悲、同喜、同乐的少女与青年,将会有怎样不同的选择?而温柔谦和、坚韧不屈的云霄古楼少主——贺千秋的出现,又将为这纷乱红尘带来怎样的变故?小儿女情仇纠葛,大江湖生死存亡,听这乱世红尘中,一曲跌宕悲歌。
  • 创世1634年的战争

    创世1634年的战争

    林动、赵平、周翼、政萧萧四个过着平凡生活的朋友,无意间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从而开始了一段奇异、壮丽的旅程。在了旅途中他们经历了自己的故事、他人的故事,碰到了许多影响他们命运轨迹的人物。残酷的战争、甩不掉的命运、生与死的抉择、为现实的疏离虽然不能切断四人淡淡的友情,但他们的心灵在这旅程中也悄然变化着。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小说精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小说精选)

    两位80高龄的著名翻译家高中甫、韩耀成将之前旧译重新审定完成,原味呈现原著精华;徐静蕾执导并主演同名电影;孟京辉改编、导演同名话剧;一部让俄罗斯文豪高尔基痛哭流涕的小说;本书收录了茨威格最具代表性的几部中短篇小说,为读者构筑起一个完整的属于茨威格的文字世界,这里不仅充满激情和戏剧色彩,更饱含对女性内心与精神领域的细微观照,其中饮誉世界的经典之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男人对此一无所知。
  • 傲世天行

    傲世天行

    古人云,龙有逆鳞,触之则怒。生矣、死矣,快意恩仇,此生傲行天下,怎奈悲失佳人,今生若此,弗复何求?
  • 超级足球经理

    超级足球经理

    重生后我竟然成了华国俱乐部的经理....一本足球养成类爽文。培养小妖,暴打豪门俱乐部……
  • 恨无常之护龙小将

    恨无常之护龙小将

    “人世无常,我们谁也改变不了。”当卫宗远听到这句话时,终于放弃对心中最后那一点执着。纵然他是万众敬仰的大侠,纵然他的武功天下第一,却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这个江湖已经不属于他了。如果你喜欢传统武侠,你一定不能错过我的小说;如果你喜欢具有新气象的传统武侠,也一定不能错过我的小说,因为我写的是反传统的传统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