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2400000007

第7章 第三诀坚忍(1)

【原文】

然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掉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不料被申夫看破。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弟此次郭军之败,三县之失,亦颇有打脱门牙之象。来信每怪运气不好,便不似好汉声口,惟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已。

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风波磨折,必有浮议摇撼。从前水师之设,创议于江忠烈公;安庆之围,创议于胡文忠公。其后本部堂办水师,一败于靖港,再败于湖口,将弁皆愿去水而就陆,坚忍维持而后再振;安庆未合围之际,祁门危急,黄德糜烂,群议撤安庆之围,援彼二处,坚忍之力争而后有济。至金陵百里之城,孤军合围,群议皆恐蹈和、张之覆辙,即本部堂亦不以为然,厥后坚忍支撑,竟以地道成功。可见天下事,果能坚忍不懈,总可有志竟成。

【译文】

即使劳心费力忧心忡忡,也是在磨炼英雄,像好玉要经过打磨一样。李申夫曾经说我只会生闷气而不说出来,只知道一味忍耐,慢慢强大起来。他还引用谚语“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来形容我。其实这两句话是我终生所立之志,没想到倒被他看破了。我在庚戌、辛亥年间曾被北京的权贵唾骂还曾在癸丑、甲寅年间在长沙被人唾骂,在乙卯、丙辰年间在江西被人唾骂以及在岳州战败、靖港战败、湖口战败,所以打掉牙的时候很多,而每掉一次牙,我都会和血吞下去。弟弟这次打郭军失败,打三县失手,也有些打掉门牙的意思。你每次来信都责怪自己运气不好,这不是好汉应该做的事,唯有什么都不说,咬紧牙关,让自己慢慢强大起来才行。

凡是谋划一件事,实施一件事,必定会有波折和困难,也必定会有人说三道四。从前我创建水师,提出这个建议的是江忠源,我围攻安庆的时候,出谋划策的是胡林翼。之后我带着水师作战,第一次败在靖港,第二次败在湖口,当时的将士们都想离开水师去当陆兵,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我是依靠坚忍和执着才重新振作起来的;安庆还没有合围的时候,祁门也面临危险,黄州、德州又处在乱哄哄中,大家也都嚷嚷着说要撤出安庆,去支援其他两个地方,但我依然靠坚忍努力争取,合围成功,最终也攻克了安庆。至于金陵之战,百里的城却只有我们孤军在围攻,很多人也议论纷纷,担心我们会重蹈和春、张国梁的覆辙,以失败丧命告终,就连我本人也怀疑我们孤军合围很难成事,可最后还是依靠坚忍,苦苦地支撑着,最终从地道进入,攻下了金陵城。因此可见,天下的事情只要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最终都是可以成功的。

【点评】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中国古人对腊梅的赞颂之词。腊梅经常被古代才子才女用作对君子的比喻,也是很多仁人志士的最爱。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它有坚忍不拔的品格。

从古到今成功人士有很多,他们成功的方法也有很多,各不相同,但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之所以成功,都是从艰苦中得来的”!

没错,就像那些腊梅一样,从苦寒中散发让人心醉的芬芳。而那些不是经过努力和艰苦而得来的成功,最终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所以说,只有从艰苦中、坚忍不拔中得来的事业,才会成功,才会长久。

成就大事者,谁没经过艰难困苦和挫折?“不受苦中苦,难成人上人!”这样的俗语有很多,也是前人给我们总结出的经验。

只有在经历了艰难困苦、重大挫折后,才能取得傲视群雄的成就。

比如晋文公在外流浪十九年,尝遍辛酸,最后终于称霸诸侯;司马迁被处以宫刑,于是发愤著述,最后写出了《史记》这样流传百世的著作;成吉思汗在妻子被抢后,也差点丧命,但却痛定思痛,最终建立起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朱元璋死了父亲时,穷得只能用席子去安葬,最后为了不饿肚子,还出家去当和尚,最终他却成了一国的皇帝。

很多史实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一生太过顺利,没有波折,最后是很少能够成功的。

曾国藩在长沙时也曾受到屈辱。身为大清朝的堂堂二品朝官,却遭到了士兵的围攻,在惊骇之余,他既没有屈服,也没失去理智地去报仇。他狼狈逃窜,只为了能够保存实力。

在逃出去后,他卧薪尝胆,发愤练兵,最后用自己的胜利,打了那些让自己受辱的人的耳光,成就了他的事业。

当然,在他发愤练兵时,也受到了很多挫折和委屈,比如遭受地方官吏的排挤和刁难,还有他所团练的“民兵”不被地方官吏看好等。不过,面对这些挫折,曾国藩同样没有放弃,他的志向很大,这些地方官吏与之不能同日而语,他要做的就是镇压“反贼”、“澄清”天下。

曾国藩在那种处境下的大志听起来很可笑,但他坚持住了,他用他的坚忍告诉了大家:只要用心、用功,没有什么事办不到。

“起兵亦有激而成。初得旨为团练大臣,借居抚署,……全军鼓噪人署,几为所戕,因是发愤募勇万人,浸以成军,其时亦好胜而已,不意遂至今日。”

正所谓知耻而后勇,他的坚忍不拔、不服输的性格,成就了他。

曾国藩一生经历的耻辱和困苦有很多,团练时的种种只占他人生的很少一部分。但每经历一次,他都会咬紧牙关,硬生生地挺过来。因为对他来说,艰难和困苦都只是在磨炼自己,他要打掉牙和血吞,培养一种好汉精神。他明白,有时候忍让和坚持不是软弱,而是一种策略,他要等待机会,然后东山再起。

曾国藩不仅自己“坚忍”,就连培养弟子,也不忘培养他们坚忍成事。

比如刘铭传。刘铭传是淮军的第一猛将,原本是李鸿章的部下。僧格林沁被捻军打死后,曾国藩奉命北上剿捻。那时候,湘军已经撤掉,所以他也只能依靠淮军。

那时候的他很清楚,淮军的将领在素质、学养方面都不及湘军,没有像塔齐布、罗泽南、彭玉麟、杨载福、李续宾那样的人才。所以他不得不在行军之际,对淮军的这些将领进行培养和训导。而对这些淮军的训导中,培养最成功的莫过于刘铭传了。

曾国藩在面对一个人时,会仔细分析他的性格优缺点,然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于刘铭传,他多是用奖励和劝诫,很少批评。因为他知道身为猛将、悍将的刘铭传能力很强,只是有勇无谋而已。所以他要培养刘铭传,只需培养他的谋,便能让他成为一名有勇有谋的猛将。

果然,在曾国藩的谆谆教导之下,聪明的刘铭传很快得到曾国藩的真传。

在剿捻初期,淮军不敢与捻军交手,但只有刘铭传敢,而且经常临阵变化,主动出击。他的做法甚至连李鸿章都怀疑,但曾国藩却时常给予他很大支持,甚至还夸奖他说:“惟贵军门好养绝技之人、敢死之士,古来名将亦往往精选帐下健儿,以备缓急。”

此后,曾国藩又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对刘铭传进行单独训导,让他坚忍成事。曾国藩经常给刘铭传写信,有一次的信中说:“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风波磨折,唯有坚忍可以成功。”

同时,他还不断用举例的方式,告诉刘铭传坚忍成事的重要,一再强调,天下事只要坚忍不拔,总能成功。

刘铭传最终没有辜负曾国藩的栽培。当时,在曾国藩剿捻无功后,李鸿章接任,李鸿章开始并没有看上刘铭传的防河策略。刘铭传见自己的策略不受重视,很是生气,称“若不防河,我就回家,不打这烂仗了”,李鸿章才无奈答应。

最后,也正是因为李鸿章运用了刘铭传的“防河”策略,才让局势变得有利。直至最后让东捻军失败,刘铭传功不可没。

有勇有谋的刘铭传了解到,东捻军有个猛将叫任柱,于是便买通了东捻军的一个军将,让他找机会刺杀任柱。同时,他自己又向任柱的部队开战。最终,任柱被刘铭传买通的叛徒杀害。而正是因为任柱的死,东捻军实力大受损失,最终惨败。

东捻军失败后,刘铭传嫌清政府在论功行赏时对自己的封赏太小,又因为对李鸿章有意见,便请假回去休息了。

没想到正在此时,西捻军为了给东捻军报仇,从西边打了过来,直接威胁到了北京。李鸿章急了,急招刘铭传,但刘铭传却为了故意将李鸿章一军,称自己有病,不能带兵。没有了有勇有谋的刘铭传,李鸿章犹如缺少了一双翅膀。面对来势汹汹、越战越勇的西捻军,李鸿章犯了错,被清政府降职。不得已,李鸿章急忙请曾国藩帮忙,让曾国藩劝刘铭传出山。

同类推荐
  • 卜子夏考论

    卜子夏考论

    本书稿在搜集传世古籍、出土文献、地方志书和家谱族志中所有关于子夏的资料,仔细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用共计四章十四节的篇幅,深入系统地研究、考证、论述了孔子高徒子夏的家乡人文地理,卜氏家学渊源,孔门求学经历;他在孔子逝世后“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传授《六经》“发明章句”,作《毛诗序》、《仪礼·丧服传》、《子夏易传》(至少为第一作者,其后学陆续有所补益)等经典的历史性业绩;特别是他参与主编《论语》总结孔子教弟子怎样做人的教育思想,全面继承和部分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由是论证子夏(还可以类推到曾参、子游等孔门高徒)实为中国教育史、中华文明史上承上启下的一流大师级人物。另:李慎明院长同意为其作序。
  • 心灵鸡汤(小学版)

    心灵鸡汤(小学版)

    《心灵鸡汤(小学版)》收录了上百则故事,选文出新。很多选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从不同角度给同学们带来精神上、思想上的启迪。这些选文,丰富人文内涵,且文章生动有趣,无论是单纯的阅读,还是积累写作素材,同学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满足。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Ⅲ(第21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Ⅲ(第21卷)

    本卷主要讨论四方面问题:一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民族问题和国际主义问题以及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辩证关系;三是共产国际的活动和理论贡献;四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18世纪欧洲的国际关系、俄国、美国、非洲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千般男神百般攻略

    快穿之千般男神百般攻略

    国民男神意外出车祸成为植物人,专属护士兼男神脑残粉在为男神祈祷时,意外听见一个从脑海中传来的声音,得知男神是因为脑电波分散而无法苏醒,小粉丝决意要踏上拯救国民男神的道路,什么,必须攻略了男神才能收集脑电波,哇,她要逆袭当女主了!叮!不满系统奖励,可重置奖励,但攻略不可获知攻略目标。叮!不满系统制度,可终止契约。……哇,这系统到底有多坑啊!男神求护佑。
  • 玄魔战尊

    玄魔战尊

    德辉共和国是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拥有人类、鲛人、翼人、矮人、半人马人五个种族。随着德辉共和国国力的蒸蒸日上,引起了强大的魔法帝国的压制,四邻各国更是虎视眈眈,战争一触即发。天降大运,一代奇男子降临,且看他如何在各国之战中,闯出不世功业!
  •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王士倬(1905——1991),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作为中国航空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他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风洞,协助培养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大批航空科研工作者,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以钱学森同志的书信为序,收录了王士倬写的《我的自传》及其家人、同事撰写的文稿、回忆录和书信。以王先生的生活历程为线索,回顾了中国航空事业初建时期的成就和业绩,高度褒扬了中国航空先驱者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本书为航空领域内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客观、鲜活的审读视角,也为各图书馆藏提供了一份可读的参考资料。
  • Lady Susan

    Lady Sus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SI犯罪现场调查

    CSI犯罪现场调查

    本书是热播美剧CSI同名作品,主要系统介绍刑事犯罪中的杀人、盗窃、抢劫、强奸、爆炸和纵火案件。包括克利夫兰枪杀案、酋尔网络盗窃案,日本高校盗窃案、美国孟菲斯银行抢劫案、大阪少女被强奸案、孟买银行爆炸案、墨西哥监狱大火案等。这些案件故事广为流传,有些还被拍成电影,成为好莱坞经典悬疑片;还有一些索件,因为其令人费解的、无法探知的凶手的真实身份和内心秘密,被世界警察学校援引,作为其学生必读的教材之一。
  •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奥威尔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他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致力于维护人类自由和尊严,揭露、鞭笞专制和极权主义,并提出了超越时代的预言!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通往维根码头之路》是研究奥威尔“不可能绕过”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对英格兰北部几个工业区进行了考察,总结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在缅甸时的苦恼和选择流浪的理由,提出了改善工人状况的实际建议以及对英国政治、阶级形式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和社会主义者倾向。本书1958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后,《纽约客》发表了一篇重要的书评,称此书是“最佳社会学报告”。
  • 佛说身毛喜竖经

    佛说身毛喜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儿未生胎养门

    小儿未生胎养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本书从经营战略理论入手,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广播媒介经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广播发展实践的经营战略。同时,对我国广播经营实践中出现的伦理冲突和道德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广播经营的伦理规范。本书对我国广播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传媒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

    这本书里,有着26位唐宋文人传奇的一生,以及他们的185首(篇)传世作品。26位文人的生平轶事里,有历史,有政治,有战争,有风俗,让你对一千年前那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和那群站成不朽的人们有一个全新而完整的认识。而那185首(篇)作品,作者带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和感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跨越时空将它们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