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3500000002

第2章 读脸,1/25秒表情背后隐藏的情绪(1)

所谓的“读脸”,就是从对方的脸上看到对方的另一面,读出对方的心理变化。事实上,表情并不能解释人们内心的所有信息,但它是情绪的一种体现。以对方的表情作为突破口,了解对方的情绪,再对其加以分析、判断,往往就能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然而,人们单从一个人的情绪入手,并不能分析出使其产生这种情绪的具体原因,因为情绪只是作为一种线索而存在。每一种表情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它需要在特定的环境和事件之下产生,所以,在“读脸”的时候,人们除了看对方的表情所展现的情绪,还要就事件及环境本身来进行分析判断。

1.解密刻画内心世界的面部表情

人类的表情就好像一面镜子,它反映出人们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在尝到刺激性较大的味道时,他的味觉就会传达给大脑,而大脑皮层通过神经中枢又传达给面部,使人们做出相应的表情。基于这种生理反应,当人们受到外界情感的冲击时,也同样会映射到面部表情中。比如,快乐时大笑,悲伤时痛哭等。因此,表情是指人们在体验感情后所催发的面部动作。

在自然界中,并不是只有人类会做表情。当动物遇到敌人时,它们会龇牙咧嘴,希望借此恐吓对方以保护自己。但是,与动物相比,人类更懂得隐藏自己的内心;人们不会把所有的情绪都表现在脸上,因为人们了解“表情是内心的镜子”的常识。通常,人们喜欢用语言来配合表情,因为语言比起手势来,更容易让他人理解。而当一个人想要说谎,或者说话内容有问题时,他们的表情往往就会泄露其言语的不真实性。表情的影响和作用并不比语言低。俗话说“察言观色”,每个人在寻找说话技巧的时候,往往并不了解和颜悦色的表情比和颜悦色的话语更能打动他人。

一位妇人想要和公婆融洽相处,却不得其法,因此整日愁眉不展。于是,她来到寺庙里,向一位得道高僧求解。

妇人问高僧:“大师,我怎样做才能和公婆融洽相处呢?”

高僧没有回答,而是端来一盆水,放在妇人面前,让她在水中端详自己。

妇人疑惑不解地问:“大师,我看到水中的自己和平常一样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请问,您想要告诉我什么?”

高僧说:“你先回去,三日后再来。”无奈之下,妇人只好回家。

三日后,妇人满面愁容地来到寺庙,张口就说:“我婆婆整天找我麻烦,我快被她气死了。”高僧不予回答,而是像之前一样,端来一盆水,放在妇人面前,让其端详自己。

片刻之后,高僧说:“你看到了什么?”

妇人唉声叹气地说:“满面愁容的自己。”

高僧问:“看到这样的自己,你的心情如何?”

妇人回答:“自然不好。”

高僧说:“这就是你无法完成孝的根本原因。最难的不是你和公婆之间如何相处,而是每天都能对他们和颜悦色。”

妇人恍然大悟,随后离去,从此,再也没有和公婆发生过不快。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妇人以一副愁苦的表情对待公婆时,公婆也会以一种同样的表情和态度对待她。而受到大师的指点之后,妇人终于发现其中的关键所在。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孩子要看父母的脸色,学生要看老师的脸色,病人要看医生的脸色,工作中很多人要看领导的脸色。人生在世,很难避免看他人的脸色。但是,你在给别人脸色的同时,也要接受他人的脸色,如果你给予他人一个好脸色,那么你得到的就会是一个好脸色,反之亦然。所以说,表情是一面镜子,映射的是人们的内心世界,也是人们喜怒哀乐的真实写照。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并不一定就懂得圆滑世故,而是会拥有一种敢于正视现实的良好心态,是一种聪明睿智的体现。深谙此道的人,往往懂得控制自己,容易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懂得看他人表情行事的人,往往是深谙人际关系技巧的人。虽然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地区差异,但是人们也有共同点,即人的表情所表达的含义并无二致。

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面部肌肉会呈松弛状态,所以,此时面部线条往往会呈柔和的姿态,表情比较温和;而人在心生悲凉的时候,就会引发泪腺,自然而然地流出眼泪,做出悲伤的表情。所以,表情比人的语言更能真实地表达出人的感情。然而,想由他人的表情去推断或分析对方的心情,这看似简单,其实并非易事。

就如今的社会而言,大部分人都可以用“知人知面不知心”来形容,比如一脸笑容的人,很可能是“笑里藏刀”。如今,表情不再是单纯表达心情的“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它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很多商业人士在进行谈判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谈判对手始终面带微笑,给人一种对产品非常满意的假象,而己方从对方的表情中认为此次合作可以圆满成功,却没有想到,在最后一步签订合同的环节中,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合作。由此可见,有时表情是人们的一种伪装,必要的话,有的人还会拿表情当作一种交际手段。所以说,一脸微笑的人,并不一定是真正友善的人。

其实,懂得用“面具”伪装自己是人类的本能需要,也是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没有人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一切暴露在众人面前,而每个人也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私”。有些人处于公共场合中时,总怕他人看透自己的内心,所以就拼命掩饰自己的内心活动,因此,他们的表情和心理状态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单单从面部表情的喜怒来看,也根本无法猜测他们的心中所想。虽然人们总是试图用“虚假的面具”来伪装自己的真实感情,但是面部的特征不会欺骗众人,它还是会无意间泄露出真实的内心活动。所以,只要你懂得“察言观色”,细致地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活动,就能窥探其潜在的内心世界。

从人体结构的角度来讲,脸部的肌肉有44块,人们可以用它们变化出千万种不同的表情,而只要你对这些表情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就能了解每一种表情究竟代表了哪一种内心感受。除了在面对“酸甜苦辣咸”时做出的生理反应之外,人们的表情主要由两大类构成,即“高兴”和“不高兴”。高兴的表情隐含着喜欢、愉快、幸福等,这种表情展现在人的面部时,面部肌肉会拉开,眼睛会眯起来,再配合嘴巴的动作,很容易让人看出开心的情绪;但你应该了解的是,只有这种表情足够自然,才说明展现此表情的人是真正的快乐。而不高兴则包含了厌恶、痛苦、恐惧等情绪,这与高兴恰恰相反,它所展现的表情为面部扭曲、眉毛皱起、嘴巴撇起、眼神痛苦等。

虽然面部表情的动作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但也需要后天的学习。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表情,他们是最好的模仿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逐渐对面部表情能够加以控制,还可以做出适当的掩盖。电视剧里的演员就是通过模仿刻画出一个个表情的。值得人们注意的是,他人的脸部线条,可以为你提供看清他人真实情感的机会,因为,从脸部的特征去了解对方的情绪和情感尤为重要。只要抓住那些重要的脸部特征和肌肉动作,就能理解对方内心的真实感情。比如,人们在悲伤的时候,往往眉毛和额头线条较为突出;愉快时,嘴巴的动作则最为明显等。也就是说,针对脸部线条,人们首先要注意的是嘴角——嘴角的上下动作,张开或紧闭是人的心情好坏最为明确的表现;其次,是眉毛和眼角的线条,比如,眉毛上扬和下垂的幅度,眼睛睁大还是眯起,以及额头的皱纹有多深等。

如果在交谈中忽略了对方面部的这些细节,那么你可能就无法看到对方细微的感情流露。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习惯性地对表情有所伪装,所以想要看到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只有多去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才能看出一个人正在压抑的情感。比如,当一个人表面上表现得若无其事时,他的心里可能并不如他表现的那样淡定。对此,每个人都有亲身体验,当你要忍住不对他人发怒的时候,你的肌肉就会非常僵硬,表情也会变得僵化,即使你不做出发怒的表情,你也不会做出开心的表情。总之,通过别人脸部细微的表情,即使你无法精确推断出他人的真实心理活动,也可以据此做一个大概的推断。

2.如何通过表情看透内心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喜怒哀乐,有时,这些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准确形容的,并且语言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内心的表达欲望。比如,当你期待已久的时刻到来时,你会说“我很高兴”,但是,“我很高兴”这几个字远远无法概括你心理上的满足、意外、欣喜等情绪。而通过面部表情的表达,人们能更直接地表达心理上的情感变化,并且能形成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

表情是除了语言之外十分重要的一种交流“语言”——它能够表达的信息并不比语言少。比如,伤心、快乐、感伤、冷漠、惊讶、恐惧、愤怒、轻蔑、厌恶等等,都可以通过表情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表情是除了语言之外,传达信息和感情最多的一种肢体语言。观察别人的面部表情,往往比从对方的话语中更能清晰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变化。

很多精神病院,通常都允许病人在周末的时候回家探望,但前提是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康复程度签字确认,之后才能将其放行回家。

一个周末,有位名叫安娜的女精神病人要求回家探望亲属。在接受医生检查康复程度的时候,她的表情表现得非常正常,但是细心的医生发现,安娜的表情中流露出了一种绝望的神情:她的眉毛向中间弓起,嘴角向下拉开。而这个表情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她很快就换了一个微笑的表情。因此,医生并没有同意她的探亲请求,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加证明了医生的判断是正确的。

安娜在得到不允许自己回家探亲的消息之后,激动得大喊大叫,然后迅速向门口的方向跑去,一边跑,一边嚷嚷道:“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不要死在这里,我要在家里死!”实际上,这位女病人早已有了回家自杀的想法,而因为她的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却泄露了她的整个计划。

如果医生没有发现女病人隐藏在表情后面的信息,轻易将其放行回家,那么,安娜或许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由此可见,人们的每一个面部表情并不是空穴来风,它包含着深层的信息以及心理动态。对于那些“表情专家”而言,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看透对方内心的变化,并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事实上,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中,那19名恐怖分子在登机之前的表情就被安检处的摄影头摄录下来了。当时,他们的表情是大义凛然的,但是守在监视室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发现这些劫机者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表情。

如果从一开始,美国的安检人员都是经过培训的员工,对人们的表情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他们就会在劫机者刚进入安检的摄影范围内,就发现隐藏在恐怖分子面孔之下的心理活动。一些研究人类行为的专家曾指出,表情和眼睛一样是心灵的窗口,很多时候,你都能通过一个表情,看到对方的内心变化。警方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以及法医在进行尸体检验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罪犯、嫌疑犯以及死者的表情——从表情中,他们可以推断出与此案有关的线索,而这些线索往往正是他们破案的关键。

人们需要了解的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对他人“察言观色”,能够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并能从对方的表情动作中,推断出对方的性格特征,同时还能帮助你识别对方交谈中的真诚度,便于你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那么,通过表情,你能看透他人的哪些心理变化呢?以下几种是最为常见的心理变化特征:

(1)人的情绪会显示在表情上

可以说,表情是情绪的“显示屏”,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你可以通过表情观察到他人言语之外的情绪。比如,笑逐颜开、眉眼带笑,这说明双方的交谈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气氛非常融洽;剑拔弩张、怒目而视,则表示双方的谈话进行得并不顺利。当然,也有一些表情显示的是对方对谈话很有兴趣,希望彼此所谈的话题能够继续下去。比如,在双方交谈的时候,对方的表情非常认真,不时地轻轻点头、眼睛睁大,并始终看着说话者的嘴巴部位。与此相反的是,当对方嘴角下垂、嘴唇紧闭、眉毛轻皱时,则说明对方对你所谈的话题不感兴趣。无疑,此时你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转换其他谈话话题。

人最为强烈的情绪是发怒,当一个人青筋暴露时,这往往表示他可能马上就会发火。遇到这种表情的时候,你应该采取紧急的应对措施。当然,除了正常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差异之外,表情还存在性别、年龄及文化上的差异。但是,总的来讲,从一个人基本或单一的情绪中,最容易判断对方的表情属于哪一种,也最容易猜透对方的内心活动。然而,有时几种表情会同时出现在同一张面孔上,这对于常人来说,就很难判断对方究竟是何种心情,但对于那些懂得细心观察的人来讲,这些只是“小菜一碟”。

同类推荐
  •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人在遇到有效刺激时,会做出真实的面部反应——微表情!但微表情转瞬即逝,从浮现到消失往往不到1/4秒,经常为人所忽略。微表情不受思维的控制,所以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的真实情绪。比如,摸鼻子是撒谎,撇嘴是不屑,嘴唇紧闭是生气……人生就是一场博弈,生活就是一场较量。微表情心理学将帮助你识人、观相、查心,瞬间看穿他人的心理诡计和玄机,直击内心真相,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了解和影响对方,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 我还是觉得我有病

    我还是觉得我有病

    疑病,不敢碰触心理自我的脆弱,而总觉得身体自我有病,这一心理状态常常被忽视。本书具体分析了疑病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提供了诊断和评估的标准,提出了疑病的心理防护与调试的方法。
  •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你也许对“心理健康”这个词感到生疏。人们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谈论和使用“身体健康”这个词语,而很少说“心理健康”;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到生理上存在着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心理上同样也存在着健康问题。比如说,在日常生活里,许多人都体验过在学习、工作、婚姻、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许许多多的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如若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矛盾、情绪紧张、忧愁苦闷等等。如果人们对这些来自身体内部与外部的刺激,适应能力很差,那么,这些刺激便会成为恶性刺激,损害身心健康,并可导致心理上的失常,甚至会引起心理疾病。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健康”的意义,只着眼于生理上的、身体上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健康。
  • 每天一堂哈佛心理课

    每天一堂哈佛心理课

    哈佛之所以能培育出如此之多的天之骄子,一方面在于哈佛人致力于学业上的精细研究,另一方面则在于哈佛人对心理健康发展的极大关注。本书汇集了哈佛大学心理学多年研究成果,与身边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是一本探寻各种常见现象背后的心理学秘密的妙趣横生的心理学读物。
  • 和希望一起飞

    和希望一起飞

    中考时,因没考上重点高中,我不禁感到心灰意冷。父亲的斥责在我眼里成了唾弃,母亲的鼓励也被我视为唠叨。一种难于道明的青春年春年少时期的叛逆使我开始憎恨这个世界,开始与父母、老师甚至自己作对。班主任曾私下不止一次对我的同学断言,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会有出息的话,那一定是上天瞎了眼。对此,我从来深信不疑。那时候的我是学校最鲜活热辣的反而教材,老师可随时毫无顾忌地当着同学的面将我贬得一文不值。
热门推荐
  • 我要成为大妖怪

    我要成为大妖怪

    这是一个小妖怪成长的故事。终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让世界颤抖的大妖怪。
  • 太上正一法文经

    太上正一法文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乙未日记摘录

    乙未日记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能赚钱的九个人:享誉全球的九大富豪经商谋略

    最能赚钱的九个人:享誉全球的九大富豪经商谋略

    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英瓦尔·卡普拉德、拉克希米·米塔尔、谢尔登·阿德尔森、伯纳德·阿尔诺、阿曼西奥· 奥尔特加·高纳、李嘉诚——全球的九大富豪。 本书含载最新的财富信息、最卓越的财富智慧、最深刻的理论分析、最生动的财富事例,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具有绝对高度的财富大看台。 相信,在这本《最能赚钱的九个人》每一个读者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和答案。
  • 仙魔地球

    仙魔地球

    公元2105年,一道巨大的空间裂缝,横跨天际,出现在大西洋的上空,地球上的一切从此变了。欢迎来到仙魔地球!
  •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过去的2500年中,人类渴望揭开广大而幽眇的心理世界的面纱。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渴望认识最熟悉的陌生人——自己。人性恶?人性善?思想来自何方?人类拥有自由意识吗?凡此种种,都是人类希望了解的。伺谓美?何谓丑?幸福来自何方?你我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吗?所有的疑问,都困扰着现实中的人们。什么是强大?什么是弱小?力量来自何方?平凡的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吗?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找到答案。本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
  • 谁绑架了中国父母

    谁绑架了中国父母

    一个曾经的高中语文老师对当今社会问题尤其是教育热点问题的一以贯之的冷静思考,一个全职爸爸十年陪读的心路历程,一个“特派记者”卧底教育的特别社会调查,一个五音不全的男人培养陪伴音乐才女的感悟和感动。作者以散文的笔调和生活的语言,借一个个平实的故事,娓娓道来中国教育的沉重社会现实,并为诸位父母开出了解决诸问题的良方。有理念,有做法,有见证。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全书核心理念是:爱容易,爱到很难;随意的选择,就是故意的加害;大人在爱的名义下,爱孩子,爱死了孩子;小孩无错,大人要打。以“谁绑架了中国父母”为题,把父母置身于被同情被解救的境地,易于引起共鸣。
  • 千城

    千城

    世人有心,一心一城。红尘千人,故有千城。这是小慕儿女们的爱情故事。
  • 羽影随行共度余生

    羽影随行共度余生

    本书写的是馨影和闺蜜曦羽从小学到工作事业当中发生的各种波折,闺蜜俩关系决裂,经过种种波折重归于好,但曦羽和馨影其实是同父异母的姐妹关系,后续章节我还在努力创作中,请大家继续期待呦~
  • 潜书

    潜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