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7300000004

第4章 陈寅恪谈史学:他年清史求忠迹,一吊前朝万寿山(3)

在隋末动乱中,许多前隋朝勋臣、将领都起兵反叛,以瓦岗寨为代表的山东豪杰更是如雷贯耳。为了推翻隋朝,各种山东势力与关陇集团中的不同派系进行对抗或合作。最终,出身关陇的李唐势力,在山东豪杰军事集团的协助下扫平了各路反王。

陈寅恪先生指出:“隋唐两朝继承宇文氏之遗业,仍旧施行‘关中本位政策’,其统治阶级自不改其歧视山东人之观念。故隋唐皇室亦依旧自称弘农杨震、陇西李暠之嫡裔,伪冒相传,迄于今日,治史者竟无一不为其所欺,诚可叹也。”

由这段话可知,隋唐两朝统治者都奉行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对山东士族门阀有一种天然的歧视与戒备。

唐太宗李世民以开明执政著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是这种五湖四海政策的典范。例如,联手消灭东突厥汗国的名将李靖与李勣,一个是关陇贵族出身,另一个是山东豪杰出身。贞观朝的文武百官来源很广,包括关陇贵族、山东士族、山东寒族、各种少数民族。但就实而论,唐太宗对山东士族门阀的态度,并不像对山东人才群那样包容。他同样是“关中本位政策”的执行者。

早在唐高祖李渊时期,秦王李世民就以山东问题为借口,攻讦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后来山东豪杰窦建德的旧部发动叛乱,在很大程度上与唐高祖李渊的高压政策有关。李渊是典型的关中本位主义者,对山东势力十分不信任。李世民利用了这一点。唐太宗即位后,命令高士廉等大臣编修《氏族志》。这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工程,更是关陇集团打压山东士族的手段。

当时的山东士族在地方上的社会声望极高。他们自认为有足够的资本进入李唐的权力中心,故而表现得更加高傲,几乎要与李唐皇族分庭抗礼。这显然让唐太宗无法容忍。

此外,魏征等在朝的山东豪杰受当时的社会风气影响,也十分推崇山东士族。满朝官员也羡慕士族门第,纷纷以与山东士族结为姻亲为荣耀。长此以往,山东士族又将逐渐成为门阀势力主体,再度成为王朝的影子操控者。从东汉末年到唐朝,中国一直处于门阀社会形态。无论王朝如何兴替,士族都会很快融入新的统治阶层。无论某个大姓家族如何衰落,山东士族阶层总能东山再起,保持对社会的强大影响力与控制力。这对代表关陇集团的唐朝统治者而言,更是不可不戒备的隐患。

为了打压山东士族,唐太宗严令其皇子不得选山东士族之女为妃,公主不得以山东士族之子为婿。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朝廷下令禁止崔、卢、郑、王、李等山东士族大姓之间相互通婚。高宗还下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辅、卢浑、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婚姻。仍定天下嫁女受才之数,毋得受陪门财。”

然而,在防备山东士族的同时,随太宗皇帝打天下的山东豪杰军事集团越来越受到重用。

陈寅恪先生认为,山东集团包含了两个部分,一为山东士族,一为山东豪杰。前者主要是有经学背景的高第世家,后者则来自庶族地主甚至穷苦庶民。李唐统治者打压的对象是士族阶层,而不是山东豪杰。

例如,太宗极其倚重的直臣魏征,既非关陇贵族,又非山东士族或武人。太宗重用魏征,不仅是为了多一面提醒自己不犯错的“镜子”,也是为了以山东豪杰势力来监视山东士族势力,甚至关陇集团中的腐化分子。

随着李靖等关陇籍名将的隐退,山东豪杰军事集团在贞观后期的地位不断上升,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也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在陈寅恪先生看来,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表面上只是帝王家事,实际上是关陇集团与山东集团一决胜负的交锋。武则天出身山东寒族,而被废的王皇后属于关陇集团势力。在参与决策的四位重臣中,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三人是反对派,因为他们都是关陇集团成员。而山东集团的代表,老将李勣,却是赞成派。其根本原因在于,武则天与李勣同属山东阵营。

武则天当权标志着唐朝进入了山东豪杰主政阶段。寒族出身的女皇,一方面破坏关陇集团,另一方面又打压山东士族,同时积极抬升山东寒族的地位。此后她又把东都洛阳变成了实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彻底颠覆了北周以来的“关中本位政策”。关陇集团因此零星瓦解,山东豪杰也渐渐不再作为集团出现,而长期以来的东西地域矛盾也趋于缓和,逐渐变为南北地域矛盾。

“安史之乱”是汉胡矛盾的产物吗

对大唐盛世很多人都不陌生,哪怕不知道这个盛世实际上包含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以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对唐朝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很快关注到两件事:一是唐太宗开启的“华夷如一”的民族政策;二是导致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早在唐朝时就有人认为“安史之乱”的根源在于唐朝统治者过多倚重胡人将领(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胡人)。在近代历史学家中,陈寅恪先生也认同此论。

我们通常只注意到唐朝的各民族平等政策,而忽略了大唐在“安史之乱”前后的巨大差异。

从表面上看,唐朝平定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后,已经不再是那个威震四方的大一统王朝,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异族寇边。陈寅恪先生则认为,这种巨变与唐朝内部的汉胡矛盾大为相关。

他在《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一文指出:“唐代中国疆土之内,自安史乱后,除拥护李氏皇室之区域,即以东南财富及汉化文化维持长安为中心之集团外,尚别有一河北藩镇独立之团体,其政治、军事、财政等于长安中央政府实际上固无隶属之关系,其民间社会亦未深受汉族文化之影响,即不以长安、洛阳之周孔名教及科举仕进为其安身立命之归宿。故论唐代河北藩镇问题必于民族及文化二端注意,方能得其真相之所在也。”

由这段话可知,“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疆域内,实际上分化为两个经济文化差异极大的区域。一个是拥护李唐皇室的关中及东南地区,另一个是以藩镇形式存在的河朔地区。

关中是唐朝腹心,也是当时的汉文化中心之一。不同于西魏北周隋朝时期,这里的汉胡彻底融合,以华夏汉文明为正统。东南地区从东晋到南朝时一直保留着相对纯粹的汉文化,不像长安那样杂糅了浓厚的胡风。两大区域都是多民族杂居,但汉化彻底,华夏正朔观念远强于隋朝以前。所以,这些地区虽有藩镇,但大多臣服于唐朝。

河朔地区则不然,其政治、军事、经济已经自成一体,不再受中央王朝节制。在陈寅恪先生看来,这些地区与关中、东南最大的差异不是多民族杂居,而是民间社会风俗胡化严重。在唐朝的长安、洛阳两都,来自不同国家的周边民族学习的都是汉文化。无论是日本的遣唐使,还是西域的留学生,读的都是儒学经史;无论地域背景有多大差异,思想内核仍然以汉文化为根本。河朔地区的汉人民众,反而不如长安、洛阳的胡人那般热衷研读汉学经典,思想价值观与杂居的胡人趋同。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今试检新唐书之藩镇传,并取其他有关诸传之人其活动范围在河朔或河朔以外者以相参考,则发见两点:一为其人之氏族本是胡类,而非汉族;一为其人之氏族虽为汉族,而久居河朔,渐染胡化,与胡人不异。前者属于种族,后者属于文化。质言之,唐代安史乱后之世局,凡河朔及其他藩镇与中央政府之问题,其核心实属种族文化之关系也。”

陈寅恪先生考察唐朝史书中的相关人物记载时发现,河朔胡人家族一直保持本民族文化,而久居当地的汉人家族不但没能促进胡人汉化,自己反而渐渐“胡化”。也就是说,河朔地区的汉胡百姓已经成为一个“胡化”的文化共同体。

如此一来,经济文化相差甚远的两大区域,具有相对独立性。“安史之乱”起于河朔藩镇,而叛乱被平定后,中央王朝依然无法有效控制这块区域,双方的冲突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从这个角度看,“安史之乱”在一定程度上与汉胡矛盾的确有关系。然而,要是结合唐朝历史的背景来看,也不能简单地说“安史之乱”和“永嘉之乱”(导致西晋灭亡,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的性质相同。因为唐朝的情况不同于之前的任何中原王朝。

早在先秦时期,夏夷之防就成为古代中国的一大课题。齐桓公尊王攘夷,秦穆公伐西戎,赵武灵王驱三胡,秦皇汉武北征匈奴,都是为了解决这个基本矛盾。三国时,各种少数民族分别依附于魏、蜀、吴政权。西晋一统乾坤后,也继承了这笔遗产。然而八王之乱消耗了中原王朝的元气,导致内附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直到数百年后才由汉胡融合而成的隋唐王朝重新统一天下。

但无论是先秦时的“诸夏”,还是秦以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不光有夏夷之防的一面,也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西周灭于犬戎,击败犬戎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的秦人,曾经被中原诸夏视为戎狄。而齐桓公尊王攘夷时,楚国也被看作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南蛮。中原最强诸侯晋国宗室与北狄通婚,中山国则是属于北狄的鲜虞部落直接建立的。汉武帝以反击匈奴著称于世,但他的三个托孤大臣中就有匈奴王子金日磾,而就连从“永嘉之乱”开始攻入中原的五胡,也早已在东汉时内附中原王朝,并为东汉、曹魏、西晋三朝效力。

五胡进入中原后,纷纷效法中原王朝建立自己的政权。其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只有推动胡汉融合,才能稳固统治秩序。在北魏统一北方之前,前秦统治者苻坚曾经尝试过不分你我的民族政策,但在淝水之战失败后,各族纷纷背叛了前秦,留下惨痛的教训。直到北魏孝文帝元宏推行全面汉化的太和改制时,才真正让汉胡融合走上正轨。

唐朝的特殊之处在于,他和他的前身隋朝都脱胎于北周,而北周上承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从五胡乱华到南北朝的胡汉融合,是那段历史演变的现实逻辑。这使得唐朝一方面吸收了许多游牧民族的胡风,另一方面又必需坚持华夏本位的立场。唐太宗的“华夷如一”是指导思想,但在具体操作中,唐朝对不同族群的胡人往往采取不同的态度。

自唐朝开国之初,就不得不面对极其严重的边患——突厥。自从鲜卑人进入封建社会阶段后,融入了农耕文明。所以,北魏及后来的北周、北齐统治者,无论胡风多么浓厚,都像汉人王朝那样与纯游牧民族彼此对立。先是以柔然为眼中钉,突厥人打败柔然后,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在隋末动乱时,包括李唐集团在内的各支反隋势力,无不以突厥为后援。唐太宗刚登基没多久,东突厥大军突然南下,好在太宗冷静应对,才避免了亡国危机。渭水之盟让他深以为耻,于是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唐朝一面积蓄力量准备反击突厥,一面不断拉拢与东突厥颉利可汗有矛盾的胡人势力。最终,李靖、李勣两位名将一举东灭东突厥,俘虏了颉利可汗。

对于如何安置俘虏的突厥部众,贞观群臣争论得很激烈。

其中,中书令温彦博建议:“请于河南处之。准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效法汉武帝将归降匈奴迁往内地的旧例,把突厥部众安置在河南地(非今河南省而是指黄河以南的朔方一带),保留其部落编制,尊重其风俗习惯,让他们做大唐北方的屏障。

尽管不少大臣表示反对,但唐太宗打算以怀柔政策解决汉胡矛盾,于是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从幽州到灵州一带,唐朝设置了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来安置东突厥部众,还有将近万家东突厥贵族迁居到帝都长安。后来唐朝的民族政策大体上延续了这个路数,史称“羁縻”政策。

以灭东突厥为起点,唐朝又对周边各族展开了一系列军事外交行动。于是西域与塞北各族都以大唐为宗主,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陛下。从初唐开始,许多少数民族将领及其部众都为唐朝皇帝效命。例如,唐太宗时就有契苾何力(铁勒族契苾部人)、阿史那社尔(突厥人)、执思失力(突厥人)等忠勇战将。此后,历代唐皇也被周边民族称为“天可汗”。唐朝也常征发羁縻州府的各族兵马东征西讨。由此可知,唐朝盛世在很大程度上与“华夷如一”的民族政策有关。

实事求是地说,忠于大唐的胡人英豪不绝于史。例如,前述的铁勒契苾部首领契苾何力以唐朝将军的身份,西征高昌、西突厥、吐谷浑,东征高句丽,安抚铁勒九姓叛乱;百济降将黑齿常之多次击退吐蕃大军的入侵;高丽人高仙芝做安西都护时立下赫赫战功;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李光弼是契丹人。假如将这些胡人功臣剔除出唐朝历史,显然有失公允。

严格来说,“安史之乱”并不像“永嘉之乱”那样是汉胡民族冲突。叛军头子安禄山是粟特人,史思明是突厥人,其手下既有胡人也有汉人。而忠于大唐的文臣武将,不仅有颜杲卿(书法家颜真卿的堂兄)、封常清、郭子仪、张巡等汉人,也有高仙芝、李光弼等胡人。

所以,简单讲“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归结于汉胡矛盾并不是很妥当。虽然安史叛军所在的河朔地区因“胡化”而容易引发割据,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胡人都对唐朝有二心。况且,在关中、洛阳及东南地区,不同族系的胡人汉化程度很高,与河朔胡人存在较大差异,一刀切的结论未免有看问题太片面的过失。

同类推荐
  • 美国文化管窥

    美国文化管窥

    本书是院级教研立项“美国文化研究”的结项成果,包括对待美国文化的心态与做法,感受得州的自然与文化,印度人说英语对我们的启迪等内容。
  • 宁夏民俗

    宁夏民俗

    本书分宁夏回族习俗、宁夏汉族习俗、宁夏满族习俗三大板块。主要介绍了这三个民族的节庆习俗、婚礼习俗、服饰习俗、饮食习俗、丧葬习俗等。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如果把历史文化喻为鱼,人文地理就是水;如果把历史文化喻为树,人文地理就是土地。离开一定区域的自然与社会交汇的总体背景去奢谈历史文化,无异于缘木求鱼。
  • 贞观政要(全集)

    贞观政要(全集)

    《贞观政要》是一部以记言体为主的政论性史书。全书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作者从古今借鉴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诫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善终等一系列专题进行归类,使这部著作兼史实与政论性于一身,既是贞观之治的历史写照,又蕴含着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本书在参阅不同版本的《贞观政要》基础上,按照原文、译文、注释、评析的体例,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为读者奉献上具有现实意义的管理学大餐。
  •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热门推荐
  • 废都之崛起

    废都之崛起

    秦枫是一名历史系研究生,一次探险过程中被好友设计陷害,穿越到一个未知世界,看主人公如何用二十一世纪的大脑,纵横世界……
  • 玲珑丫头狠嚣张

    玲珑丫头狠嚣张

    参加同学会喝高了,居然就这么穿越了?穿也穿了,还是个小乞丐?最关键的是还得去玉府做侍女?她肿么就这么倒霉啊!哎,既来之则安之:她陪陪少爷读书,捉捉小贼领功,看来也很爽!什么?少爷喜欢他?还要娶她?哈哈,丫头要翻身喽!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两同书

    两同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界战灵

    异界战灵

    十八岁才苏醒战灵的肖凛从被人耻笑的废物一跃变成了超级天才,为了不让天才夭折,流云宗将其秘密送下山……人类品阶:共九重,战兵,战士,战卫,战校,战将,战王,战皇,战圣,战神每一阶分九品。灵兽与之一样。灵器划分:日月星三等,上中下三品。战技划分:日月星三级,上中下三品。
  • 邪神专宠:魔神大小姐

    邪神专宠:魔神大小姐

    她是陆府众所周知的傻女,万事不知。和亲路上被亲人抛之毫无生还可能的黑沙漠,一朝蛇血改命。尘封的记忆,不同的陆府,天赋异禀的她强势登上天地舞台。无情地帝皇,恶毒的二娘,待她重新归来,必定斩于剑下。
  • 重生校园:封爷,撩上天!

    重生校园:封爷,撩上天!

    “诶,最近感觉我越来越不像自己了。”“像谁?”“你老婆。”扑倒——“他”是软弱无能的豪门少爷,一盆冷水泼下,摇身一变成邪魅学长。虐渣打脸啥的,追适合她了。然后,仗着自己有钱,东惹西惹,一不小心,惹上了一个大麻烦。“宫枭凌,别仗着自己长得帅就可以为所欲为。”“喜欢吗?”“好像有点喜欢.......”“那就当我女朋友吧。”“!!!”这家伙什么时候知道她是女的?PS.甜到酥麻,欢迎入坑
  • 霍先生的小心动

    霍先生的小心动

    推荐七七新文《傅少你老婆是个小傲娇》,腹黑大魔王VS万年小傲娇,一样的宠文配方~ 一纸婚约,许沫然成功上位成人人艳羡的霍太太。男神在外人看来冷情冷意且高不可攀,可婚后,却意外将宠她上了天。且还循循善诱的上演了一起夺心大计。一个用心套路人,一个没心却被套路了。且看寒沫夫妇如何虐渣反套路吧,前方高糖预警,强调,血糖飙升不负责~作者简介渣,但文是真香(甜)
  • 别殇聚欢

    别殇聚欢

    有一天,你会无端想起这样一个人,他让你对明天有所期待,却从未出现在你的明天里。也有那么一天,你会与这样一个人携手今生,他装点了你油盐酱醋的平淡,却从未出现在你的青春里。每每想起那段高中时光,叶铭寒总会闯入夏熈儿的回忆,那时的他孤高清冷,而她骄傲倔强,明明彼此在乎,却无人承认。直到看过了身边的朋友在感情里挣扎,相爱,又分离,直到做够了旁观者,他们才在重逢之后彼此敞开胸怀。那么,再次重逢的他们又将面临怎杨的波折?
  • 我的系统很任性

    我的系统很任性

    剧情不恶俗,怎么打脸?系统不任性,怎么装逼?一个来自未来的系统,落在了因入水救人而昏迷的赵辰身上,从此赵辰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这不是一个单纯装逼打脸的故事,但如果你把脸伸过来,赵辰不会放弃这个装逼的机会……
  • 青铜甲

    青铜甲

    自周朝建立,武王分封天下。助商灭纣的有功之臣封土建国,共计八十一位。各诸侯国相互吞并导致烽火连天,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传说。这部书发生的年代是在战国后期,也就是秦国正式开始统一天下之时。长达数百年的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为结束这个黑暗时代,不再有无休止的杀戮。吕子领昭王命游走于各地,招贤纳士以充实秦国实力。为寻求和平之光,他带领我华夏好男儿用生命和热血谱写出华丽的乐章。可是当面临忠诚与信仰,和平还是战争的抉择之际,他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