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9300000020

第20章 长篇小说(1)

第一节概述

相比较诗歌、散文、速写、报告文学等短小、灵活、便捷的文学体裁而言,小说无疑是一件笨重的武器。它在短时效、近距离地反映急剧动荡的战争生活方面,不免有些滞后或力不从心。当我们翻检一部现代(武装斗争时期)军事文艺史时就会发现,军旅小说实在算不上一个特别活跃和发达的部门。这当然是受到战时我军文艺队伍的基本素质和小说自身的艺术规律以及印刷出版等等条件的多重制约。就前者而论,战时的军队还难以培养和产生出比较成熟的小说家;就后者而论,小说和它的表现对象之间往往需要拉开适当的距离。因此之故,红军草创时期的军旅小说几成空白就不难理解,由新文化运动催发的中国现代小说大潮一时还无法波及这块特殊的领域,即便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抗战小说—譬如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丘东平的《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老舍的《火葬》、丁玲的《一颗未出膛的枪弹》等等,也多出自大后方或非军旅作家之手,和战争生活、军人情感等等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隔膜,艺术上也还比较粗糙。此一阶段,军旅小说中臻于成熟的作品大概只有孙犁的短篇《芦花荡》、《荷花淀》等少许篇什。在轰轰烈烈铁流千里的解放战争期间,以反映快捷取胜的战地通讯和报告文学仍然独领风骚,刘白羽带有相当浓郁的纪实色彩的《战火纷飞》、《无敌三勇士》等一组短篇是这个时期不可多得的军旅小说,而马烽、西戎的章回体长篇《吕梁英雄传》就更是一个特例。简捷说来,从我军创建到共和国成立(1927—1949),其间22年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斗争画卷还尚未来得及在现代军旅小说中得到稍具规模的艺术展开,它将丰富的矿藏和深厚的期望寄托于新中国。换言之,正是武装斗争历史的辉煌和现代军旅小说的暗淡二者之间的巨大失衡,构成了当代军旅小说蹒跚起步的现实基础和骤然腾飞的潜在张力。

一、长篇小说的“蓄势”与“两次浪潮”

共和国诞生伊始,刘白羽的中篇小说《火光在前》捷足先登发表于《人民文学》创刊号,无形中便具有厂新中国军旅小说开山之作的某些意味,因而格外为当时文坛所关注。随之逶迤而出的还有马加的《开不败的花朵》、柳青的《铜墙铁壁》、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陈登科的《活人塘》、石言的《柳堡的故事》等一批军旅题材小说。但是,它们并没有立刻帶来军旅小说园地的百花争艳。最直接的冲击因素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战争再度成为全中国的焦点,战争也再度显示了它对文学体裁的严格选择,尽管一大批作家赶赴前线并且迅速收获了《三千里江山》(杨朔)、《东线》(寒风)、《突破临津江》(海默)、《上甘岭》(陆柱国)、《长空怒风》(魏巍、白艾)等颇有分量的中、长篇作品,但它们对于文坛乃至全社会的震撼力,仍然不如魏巍们的战地通讯(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和未央们的战地诗歌(如《把枪给我吧》)来得深刻和广泛。当代军旅小说的真正繁荣,还在等待着一个更加安宁、稳定、祥和的生长环境。

朝鲜战争的结束和中国大陆边境剿匪的胜利使新生的共和国最终挣脱了战争的阴影而走进了和平的阳光之中。人们在欢呼胜利之余,在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共和国的建设之余,也常常不免沉浸于遐思:人民共和国这个巨大的奇迹何以诞生?她穿越了怎样的血雨腥风和万水千山?人民军队又是怎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的?在这中间都发生了哪些惊天动地的故事和人物?人们渴望详细地了解这一切。仅仅读那些精短的诗歌,散文、通讯和报告文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愿望了,他们急切地希望看到能够更高、更深、更广、更生动、更传神地描绘历史风云、反映战争生活、塑造英雄人物的文学作品。质言之,50年代中期的大陆中国已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军旅小说的阅读期待与市场。另一方面,一个庞大的军旅小说家群也正在悄然地形成并逐渐地成熟。他们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一批有相当文学修养和创作经验的资深军旅作家,如刘白羽、魏巍等;二是一批担任过部队文化宣传或战斗团队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如吴强、曲波等;三是一批新中国成立前后参军入伍的青年小知识分子,如徐怀中、王愿坚等。他们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首先都是战士,然后才是记者、宣传干事、宣传队员、文化干事、文化教员或者部长、政委,他们和人民军队一道成长,是战争的亲历者,是共和国的创造者,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实践者。此前他们中间还少有人写过小说,甚至缺乏文学和文化的准备,更不存当作家之念想。但是,刚刚逝去的炮火硝烟日夜在眼前闪现,无数战友的呐喊常常在耳畔喧腾,他们要倾诉——倾诉对历史巨变的沉思,倾诉对人民战争伟大胜利的感动,倾诉对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的怀念,倾诉对某一个冬夜行军途中的那一串火把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拿起了笔,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小说。50年代中后期相继发起的大规模的纪念建军30周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征文活动和大型革命回忆录《红旗飘飘》、《星火燎原》的广泛征稿,更给这些倾诉者们加油添柴、推波助澜,并且提供了更加开阔深入的原始素材和更加优良的写作环境。至此,人们的“倾听”热望和一支潜在的军旅作家的“倾诉”热情,完全形成了一种呼应,一种“同构”,为当代军旅小说大潮的汗漫而出做好了充分的“蓄势”。

1954年,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出版,立刻震动了全国文坛,被称之为是“英雄史诗的一部初稿”(冯雪峰语)。它以高昂的激情、凝重的笔触和磅礴的气势展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壮丽画卷,把当代战争小说的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它是新中国军旅小说发展历程中的一块里程碑,它甚至代表了当时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以它的出现为标志,宣告了军旅小说开始成为了当代军旅文学乃至整个当代文学的“主流”。汇人这一“主流”的重头战争长篇小说先后有孙犁的《风云初记》、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高云览的《小城春秋》等,以及中短篇小说《平原烈火》(徐光耀)、《五彩路》(胡奇)、《小英雄雨来》(管桦)、《黎明的河边》(峻青)、《党费》(王愿坚)等等。它们汹涌奔腾浩然作势,掀起了新中国军旅文学的第一个浪潮。稍后,时至五六十年代之交,围绕着“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又有一批优秀的战争小说蜂拥而至,其中长篇小说有冯德英的《苦菜花》、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刘流的《烈火金刚》、冯志的《敌后武工队》、雪克的《战斗的青春》、李晓明和韩安庆的《破晓记》、柳杞的《长城烟尘》、丁秋生的《源泉》、陆柱国的《踏平东海万顷浪》、柯岗的《逐鹿中原》等,以及中短篇小说《辛俊地》(管桦)、《小兵张嘎》(徐光耀)、《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王愿坚)、《百合花》(茹志鹃)、《长长的流水》(刘真)等等,它们共同掀起了新中国军旅文学的第二次浪潮。而战争题材长篇小说则是这两次浪潮中的波峰浪尖。

当然,所谓“两次浪潮”主要是从量的角度而言,究其实,它们不过是两个波次的平面展开,而并非质的纵深推进。作出这种判断,倒不仅仅因为后来的作品从成就到影响都还未超出此前的《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等,而更多的是关涉它们价值取向的同一性和强烈、鲜明而单一的时代特色以及由此带来的时代局限。它们成为一时的主流文学,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和当时激烈的社会情绪与高蹈的意识形态的严密契合。它们的基本主题是讴歌武装革命斗争的胜利,普遍旋律是乐观的英雄主义加浪漫的理想主义。在风格基调上多受益于苏联卫国战争文学的高亢与激昂,在情节结构方面则偏向于中国古典战争长篇小说的传奇与故事。相比较而言,对“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小说艺术营养的汲取与消化倒并不充分。在语言锤炼、意境营造、艺术感觉的开放和人物心理的掘进等诸多方面显得共性大而个性小,不少作品还不免粗糙和稚嫩。它们之所以风靡当时,首先是满足了人们急于了解革命历程的热情渴望;其次是表达了人们走出苦难之后对革命战争的感激心情;再次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形式适应了人们最一般的审美需求;最后,是相当一部分代表作被改编成电影等艺术样式搬上了银幕和舞台,极大限度地扩张了它们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领域。毫无疑问,它们是当代中国军旅小说的拓荒之作和奠基之作,它们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前17年”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而且远远逸出文学的范围,持久有力地导引了几代中国青年的思想、情感、信仰乃至行为规范。在新中国的精神历程上,打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然而,换一角度看,以一种更加文学的眼光、更加开放的世界性眼光——譬如反思战争、正视悲剧、开掘人性、铸造民族精神、解剖战争后遗症等尺度多方位多层面地审视这批作品时,就无可讳言地要承认它们的封闭性、狭隘性和单一性。这大概也就是所谓的时代局限罢。

二、相对统一的美学特征

正如有的论者所指出“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理性和狂热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的高度发扬,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普遍应用,以及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对西方文化的本能性的拒斥,等等。这种种战争文化心理特征并没有在战后几十年中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的军旅长篇小说,受战争文化心理的影响,而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并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美学特征。这一时期的军旅长篇小说,以其高扬的英雄主义主旋律、宏大叙事的史诗性追求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基本奠定了我国当代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审美风范。

第一,高扬的英雄主义旋律。早在1953年,周扬就说过:“我们的作家为了突出地表现英雄人物的光辉品质,有意识地忽略他的一些不重要的缺点,使他在作品中成为群众向往的理想人物,这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的现实主义者必须同时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前17年”的军旅长篇小说中出现了大批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形成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创作基调和美学风范。智勇双全少剑波、孤胆英雄杨子荣和宁死不屈的江姐、许云峰、齐晓轩、华子良等无数高大的人物形象长久而神圣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综观“前17年”的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让英雄更加完美是作家和评论家共同遵循的法则。当然,英雄不见得就是伟人,他可以是指挥员、指导员,同样也可以是炊事员、普通战士、地下工作者、游击队员,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品德,顽强的意志,英勇的斗争精神,即使写到他们的缺点,也大多只是行动鲁莽、遇事不冷静等近乎“可爱的缺点”,并且还会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逐渐改过。特殊的时代背景形成了读者对完美英雄形象的期待视野,也形成了作者对英雄人物不遗余力的尽情歌颂,社会整体的力量使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越来越脱离其人的品质而呈现出神的色彩,对英雄藐视困难的大无畏革命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歌颂,使作家们忽视或有意回避了对战争苦难和残酷性的客观认知,使战争蒙上了一层浪漫、美好的面纱。然而,战争作为人类社会的非常态,它最会暴露人性中最原始、最深层、最复杂的种种欲望和要求,每一个人的灵魂在战争面前都会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文学也只有反映出了它的全部才可能拥有深厚持久的艺术魅力。

第二,宏大叙事的史诗性追求。“前17年”的大多军旅长篇小说作家都有意无意地追求最大的历史概括性,企图将时代风云和民族命运纳入笔端,从而把握住民族精神和历史风貌。这些作品,以宏大的斗争场景、壮阔的时代风云、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较大的时间跨度和广阔的空间背景上,描绘民族的历史或现实生活,不论是《保卫延安》的宏伟结构,还是《红日》的阔大视野,不论是《红岩》的英雄群像,还是《红旗谱》的巨幅画卷,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将长达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历史画面浓缩在特定时间中,通过加强内在的密度而获得时间的张力;而在作品空间上,则选取了并置性的多重空间,以表现特定历史阶段中的总体面貌,最终获得了史诗性的恢弘与壮丽。

同类推荐
  • 批评论

    批评论

    《批评论》是蒲柏第一部重要的作品,是用英雄双韵体写成长诗。诗歌对于文学批评和创作给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代表了蒲柏的文学理念,对现在的文学爱好者依然有所助益。《批评论》带有作者一贯的机敏风趣,其中众多名句已经成为英语习惯用语。
  • 后经典叙事语境下的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

    后经典叙事语境下的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

    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狂飙,始于70年代的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融合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写作手法以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实验意识,以多样、丰富的文本形态日益吸引着文学评论家和读者的视线。本书在后经典叙事研究的语境下,依托后经典叙事学提出的颇受文学批评学界关注的理论、视角、概念、范畴,对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新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作品进行结构、话语、修辞、伦理等方面的探究,从而解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轫的美国小说现实主义转向的叙事内涵。
  • 宝刀

    宝刀

    《宝刀》的故事由“我”从民族学院分配到家乡说起。“我”毕业回来,风尘仆仆,一出长途汽车站,就看到了韩月。她和“我”一同毕业于民族学院,也被分配到这个远离世外的小城市,但她的经历很丰富,曾是学院里风云人物刘晋藏的女朋友。刘晋藏,融合汉族和藏族长相优点的混血儿,他的老爸在军分区有相当的职位,所以,他活得相当潇洒,女朋友一大堆,而作为汉族人韩月,则突出重围,成为追逐刘的胜利者。但刘晋藏最后因贩卖文物而没能毕业。我就是和这样的女孩,一同分配在这个被群山包围、汉藏杂居的小城市工作,然后就平平淡淡地在了一起,结了婚,但一直没有孩子。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单调,如从山野里定时刮来的风。
  • 狂人日记:鲁迅小说全集

    狂人日记:鲁迅小说全集

    鲁迅先后出版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小说集,本书收录了这三部小说集的全部篇幅。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却成就显著。小说具有“忧愤深广”的特点,善于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从现实与历史血肉相连的深度来认识、分析、发掘问题的内在本质,铸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其小说也因此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 漂流记

    漂流记

    《漂流记》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屠岸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编辑。《漂流记》是作者13至15岁时创作,记录了1937年至1938年间随全家逃难的经过。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于文中,用精道、凝练的笔触;略带孩子气但不失感染力的语言;使人宛若身临其境的纪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抗战时期那段逃难的岁月;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独特记忆;以及孩提时代的作者在那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附有屠岸先生与其兄长在当时所作的写生作品,是首次面世,具有重要价值。
热门推荐
  • 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问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切都要从妹妹的那一脚说起

    一切都要从妹妹的那一脚说起

    本是作为担任世界顶尖公司CEO妹妹的哥哥,却因为被妹妹的追求者误会,导致一连串的麻烦事情出现。最后因为狼狈的样子被妹妹看见误以为小偷闯屋,一脚踹飞,脑袋磕到桌角,然后开起了新生活(十分搞笑的死亡过程,23333)
  • 六朝通鉴博议

    六朝通鉴博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慢法经

    佛说慢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极品女总裁

    我的极品女总裁

    好心提醒走光,结果却反被认定耍流氓,倒霉男人王文在电梯里不经意占到了美女上司陆薇的便宜,本以为要遭殃的他,却意外获得了这个霸道女人的赏识,一次醉酒后的接触,竟然让两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暧昧不清……
  • 宸宫·湘夫人(中国好小说)

    宸宫·湘夫人(中国好小说)

    本文是著名作家沐非《宸宫》的番外,讲述了浓妆诡谲的杀人高手,在与世隔绝的湖心小岛屡屡杀人,留下的只有一拈竹木灰。她的样貌,与当年破虏军中的高手“湘夫人”如出一辙。而破虏军,却早在多年前就被皇帝以谋反的罪名铲除,这位湘夫人,和破虏军又有什么关系?死去的一位位高官,又隐藏着什么秘密?
  • 佛说善乐长者经

    佛说善乐长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洛书笔赋

    洛书笔赋

    河出图,洛出书。这是个妖魔神仙纵横相交的时代,当仙家遇上魔族,当帝王恋上妖物,他们都在渴望未来,奢求未来。洛书是个听故事的神仙,她看过人间几载,却不想,自己也变成那故事中人
  • 重生之老公要从小养成

    重生之老公要从小养成

    睡梦中也能重生?嗯,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重生回到六岁的自己的身上,那咱就要从小励志好好学习,没事帮老爸种种瓜,帮老妈赚赚钱,帮家里托托贫,再去找到小时候的老公,从小培养。嗯,嗯,不错,一定要把他变成理想中的完美好男人,完美好老公。……片段一:刘校长终于同意让我做题看看了,于是,他很不负责的在纸上写上了“1+1=?”当时我就有种很想大笑的冲动,可是我没有笑,我很严肃的抬头看着校长说,“校长伯伯,1+1只有在算错了的情况下才不等于2。”片段二:“彤彤,你真的不和我去英国吗?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学习,难道真的比不过那小子吗?那小子他有什么好的呢?”看着东子哥略显削瘦的脸,我心有不忍,但我还是拒绝了,长痛不如短痛。“东子哥,我希望你在英国好好学习,我……我不去了,我只能和你说对不起,真的,我希望你以后的生活快乐些,不要因为我的,而忽略了其它。”我意有所指地说着。片段三:“为什么我们一同出现,你却只看得到他,我们是好朋友,所以,我要走了,去深圳了,你不是说要让我自己设计一款让别人上瘾的游戏吗,我现在已经成功了,去深圳后,我会祝福你们的,我的爱,我的朋友。”这是徐天走了之后发到我邮箱里的信。片段四:激动的二人组,你咬的耳朵我咬你的脖子,你摸我的胸部,我同样也摸你的,你扯我衣服,我拽你裤子,小样,谁怕谁啊,于是呼,两个身无遮挡物的人就这样面对了面,于是你抱住了我往床上急步走去,于是呼,我一脚踢你下床去,再于是呼男人猛地窜上来压在了我的身上,再再于是呼,我们容为一体了……本文轻松小白,希望大家喜欢,谢谢。……………………◆◆◆◆◆◆◆◆淼的古言NP文《懒情女主》◆◆◆◆
  • 时空责任

    时空责任

    因它而生,因它而识。降生大陆,世界因我而颤抖。准备好让恶魔拯救世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