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9300000020

第20章 长篇小说(1)

第一节概述

相比较诗歌、散文、速写、报告文学等短小、灵活、便捷的文学体裁而言,小说无疑是一件笨重的武器。它在短时效、近距离地反映急剧动荡的战争生活方面,不免有些滞后或力不从心。当我们翻检一部现代(武装斗争时期)军事文艺史时就会发现,军旅小说实在算不上一个特别活跃和发达的部门。这当然是受到战时我军文艺队伍的基本素质和小说自身的艺术规律以及印刷出版等等条件的多重制约。就前者而论,战时的军队还难以培养和产生出比较成熟的小说家;就后者而论,小说和它的表现对象之间往往需要拉开适当的距离。因此之故,红军草创时期的军旅小说几成空白就不难理解,由新文化运动催发的中国现代小说大潮一时还无法波及这块特殊的领域,即便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抗战小说—譬如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丘东平的《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老舍的《火葬》、丁玲的《一颗未出膛的枪弹》等等,也多出自大后方或非军旅作家之手,和战争生活、军人情感等等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隔膜,艺术上也还比较粗糙。此一阶段,军旅小说中臻于成熟的作品大概只有孙犁的短篇《芦花荡》、《荷花淀》等少许篇什。在轰轰烈烈铁流千里的解放战争期间,以反映快捷取胜的战地通讯和报告文学仍然独领风骚,刘白羽带有相当浓郁的纪实色彩的《战火纷飞》、《无敌三勇士》等一组短篇是这个时期不可多得的军旅小说,而马烽、西戎的章回体长篇《吕梁英雄传》就更是一个特例。简捷说来,从我军创建到共和国成立(1927—1949),其间22年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斗争画卷还尚未来得及在现代军旅小说中得到稍具规模的艺术展开,它将丰富的矿藏和深厚的期望寄托于新中国。换言之,正是武装斗争历史的辉煌和现代军旅小说的暗淡二者之间的巨大失衡,构成了当代军旅小说蹒跚起步的现实基础和骤然腾飞的潜在张力。

一、长篇小说的“蓄势”与“两次浪潮”

共和国诞生伊始,刘白羽的中篇小说《火光在前》捷足先登发表于《人民文学》创刊号,无形中便具有厂新中国军旅小说开山之作的某些意味,因而格外为当时文坛所关注。随之逶迤而出的还有马加的《开不败的花朵》、柳青的《铜墙铁壁》、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陈登科的《活人塘》、石言的《柳堡的故事》等一批军旅题材小说。但是,它们并没有立刻帶来军旅小说园地的百花争艳。最直接的冲击因素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战争再度成为全中国的焦点,战争也再度显示了它对文学体裁的严格选择,尽管一大批作家赶赴前线并且迅速收获了《三千里江山》(杨朔)、《东线》(寒风)、《突破临津江》(海默)、《上甘岭》(陆柱国)、《长空怒风》(魏巍、白艾)等颇有分量的中、长篇作品,但它们对于文坛乃至全社会的震撼力,仍然不如魏巍们的战地通讯(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和未央们的战地诗歌(如《把枪给我吧》)来得深刻和广泛。当代军旅小说的真正繁荣,还在等待着一个更加安宁、稳定、祥和的生长环境。

朝鲜战争的结束和中国大陆边境剿匪的胜利使新生的共和国最终挣脱了战争的阴影而走进了和平的阳光之中。人们在欢呼胜利之余,在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共和国的建设之余,也常常不免沉浸于遐思:人民共和国这个巨大的奇迹何以诞生?她穿越了怎样的血雨腥风和万水千山?人民军队又是怎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的?在这中间都发生了哪些惊天动地的故事和人物?人们渴望详细地了解这一切。仅仅读那些精短的诗歌,散文、通讯和报告文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愿望了,他们急切地希望看到能够更高、更深、更广、更生动、更传神地描绘历史风云、反映战争生活、塑造英雄人物的文学作品。质言之,50年代中期的大陆中国已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军旅小说的阅读期待与市场。另一方面,一个庞大的军旅小说家群也正在悄然地形成并逐渐地成熟。他们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一批有相当文学修养和创作经验的资深军旅作家,如刘白羽、魏巍等;二是一批担任过部队文化宣传或战斗团队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如吴强、曲波等;三是一批新中国成立前后参军入伍的青年小知识分子,如徐怀中、王愿坚等。他们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首先都是战士,然后才是记者、宣传干事、宣传队员、文化干事、文化教员或者部长、政委,他们和人民军队一道成长,是战争的亲历者,是共和国的创造者,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实践者。此前他们中间还少有人写过小说,甚至缺乏文学和文化的准备,更不存当作家之念想。但是,刚刚逝去的炮火硝烟日夜在眼前闪现,无数战友的呐喊常常在耳畔喧腾,他们要倾诉——倾诉对历史巨变的沉思,倾诉对人民战争伟大胜利的感动,倾诉对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的怀念,倾诉对某一个冬夜行军途中的那一串火把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拿起了笔,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小说。50年代中后期相继发起的大规模的纪念建军30周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征文活动和大型革命回忆录《红旗飘飘》、《星火燎原》的广泛征稿,更给这些倾诉者们加油添柴、推波助澜,并且提供了更加开阔深入的原始素材和更加优良的写作环境。至此,人们的“倾听”热望和一支潜在的军旅作家的“倾诉”热情,完全形成了一种呼应,一种“同构”,为当代军旅小说大潮的汗漫而出做好了充分的“蓄势”。

1954年,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出版,立刻震动了全国文坛,被称之为是“英雄史诗的一部初稿”(冯雪峰语)。它以高昂的激情、凝重的笔触和磅礴的气势展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壮丽画卷,把当代战争小说的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它是新中国军旅小说发展历程中的一块里程碑,它甚至代表了当时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以它的出现为标志,宣告了军旅小说开始成为了当代军旅文学乃至整个当代文学的“主流”。汇人这一“主流”的重头战争长篇小说先后有孙犁的《风云初记》、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高云览的《小城春秋》等,以及中短篇小说《平原烈火》(徐光耀)、《五彩路》(胡奇)、《小英雄雨来》(管桦)、《黎明的河边》(峻青)、《党费》(王愿坚)等等。它们汹涌奔腾浩然作势,掀起了新中国军旅文学的第一个浪潮。稍后,时至五六十年代之交,围绕着“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又有一批优秀的战争小说蜂拥而至,其中长篇小说有冯德英的《苦菜花》、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刘流的《烈火金刚》、冯志的《敌后武工队》、雪克的《战斗的青春》、李晓明和韩安庆的《破晓记》、柳杞的《长城烟尘》、丁秋生的《源泉》、陆柱国的《踏平东海万顷浪》、柯岗的《逐鹿中原》等,以及中短篇小说《辛俊地》(管桦)、《小兵张嘎》(徐光耀)、《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王愿坚)、《百合花》(茹志鹃)、《长长的流水》(刘真)等等,它们共同掀起了新中国军旅文学的第二次浪潮。而战争题材长篇小说则是这两次浪潮中的波峰浪尖。

当然,所谓“两次浪潮”主要是从量的角度而言,究其实,它们不过是两个波次的平面展开,而并非质的纵深推进。作出这种判断,倒不仅仅因为后来的作品从成就到影响都还未超出此前的《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等,而更多的是关涉它们价值取向的同一性和强烈、鲜明而单一的时代特色以及由此带来的时代局限。它们成为一时的主流文学,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和当时激烈的社会情绪与高蹈的意识形态的严密契合。它们的基本主题是讴歌武装革命斗争的胜利,普遍旋律是乐观的英雄主义加浪漫的理想主义。在风格基调上多受益于苏联卫国战争文学的高亢与激昂,在情节结构方面则偏向于中国古典战争长篇小说的传奇与故事。相比较而言,对“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小说艺术营养的汲取与消化倒并不充分。在语言锤炼、意境营造、艺术感觉的开放和人物心理的掘进等诸多方面显得共性大而个性小,不少作品还不免粗糙和稚嫩。它们之所以风靡当时,首先是满足了人们急于了解革命历程的热情渴望;其次是表达了人们走出苦难之后对革命战争的感激心情;再次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形式适应了人们最一般的审美需求;最后,是相当一部分代表作被改编成电影等艺术样式搬上了银幕和舞台,极大限度地扩张了它们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领域。毫无疑问,它们是当代中国军旅小说的拓荒之作和奠基之作,它们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前17年”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而且远远逸出文学的范围,持久有力地导引了几代中国青年的思想、情感、信仰乃至行为规范。在新中国的精神历程上,打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然而,换一角度看,以一种更加文学的眼光、更加开放的世界性眼光——譬如反思战争、正视悲剧、开掘人性、铸造民族精神、解剖战争后遗症等尺度多方位多层面地审视这批作品时,就无可讳言地要承认它们的封闭性、狭隘性和单一性。这大概也就是所谓的时代局限罢。

二、相对统一的美学特征

正如有的论者所指出“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理性和狂热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的高度发扬,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普遍应用,以及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对西方文化的本能性的拒斥,等等。这种种战争文化心理特征并没有在战后几十年中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的军旅长篇小说,受战争文化心理的影响,而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并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美学特征。这一时期的军旅长篇小说,以其高扬的英雄主义主旋律、宏大叙事的史诗性追求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基本奠定了我国当代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审美风范。

第一,高扬的英雄主义旋律。早在1953年,周扬就说过:“我们的作家为了突出地表现英雄人物的光辉品质,有意识地忽略他的一些不重要的缺点,使他在作品中成为群众向往的理想人物,这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的现实主义者必须同时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前17年”的军旅长篇小说中出现了大批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形成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创作基调和美学风范。智勇双全少剑波、孤胆英雄杨子荣和宁死不屈的江姐、许云峰、齐晓轩、华子良等无数高大的人物形象长久而神圣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综观“前17年”的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让英雄更加完美是作家和评论家共同遵循的法则。当然,英雄不见得就是伟人,他可以是指挥员、指导员,同样也可以是炊事员、普通战士、地下工作者、游击队员,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品德,顽强的意志,英勇的斗争精神,即使写到他们的缺点,也大多只是行动鲁莽、遇事不冷静等近乎“可爱的缺点”,并且还会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逐渐改过。特殊的时代背景形成了读者对完美英雄形象的期待视野,也形成了作者对英雄人物不遗余力的尽情歌颂,社会整体的力量使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越来越脱离其人的品质而呈现出神的色彩,对英雄藐视困难的大无畏革命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歌颂,使作家们忽视或有意回避了对战争苦难和残酷性的客观认知,使战争蒙上了一层浪漫、美好的面纱。然而,战争作为人类社会的非常态,它最会暴露人性中最原始、最深层、最复杂的种种欲望和要求,每一个人的灵魂在战争面前都会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文学也只有反映出了它的全部才可能拥有深厚持久的艺术魅力。

第二,宏大叙事的史诗性追求。“前17年”的大多军旅长篇小说作家都有意无意地追求最大的历史概括性,企图将时代风云和民族命运纳入笔端,从而把握住民族精神和历史风貌。这些作品,以宏大的斗争场景、壮阔的时代风云、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较大的时间跨度和广阔的空间背景上,描绘民族的历史或现实生活,不论是《保卫延安》的宏伟结构,还是《红日》的阔大视野,不论是《红岩》的英雄群像,还是《红旗谱》的巨幅画卷,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将长达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历史画面浓缩在特定时间中,通过加强内在的密度而获得时间的张力;而在作品空间上,则选取了并置性的多重空间,以表现特定历史阶段中的总体面貌,最终获得了史诗性的恢弘与壮丽。

同类推荐
  • 活色生香话水浒

    活色生香话水浒

    《水浒传》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们大多耳熟能详。但您知道那108条好汉绰号的来历吗?他们的绰号与他们的性格是否有关系?里边都含有怎样的寓意?与他们的人物命运和性格发展是否有照应?这些人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翻版?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我们有何启示?看了这本《活色生香话水浒》,您就都会释然。
  •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论
  • 假作真时

    假作真时

    《假作真时》是沪上知名作家、译者、外国文学资深编辑黄昱宁近年来的散文佳作结集。第一部分是回忆性随笔,那些家族故事、听过的歌、难忘的人、吃过的家常食物、故去的老翻译家,都在作者笔下呈现出非虚构文体的迷人张力,而我们也借由这些讲述得以回望一种生活,一段人生,一个时代;第二部分则是关于小说和电影的评论,侧重于探讨文学和影像之间的“转译”,探讨故事的变身,为我们示范了一种文本精读的技巧。两个部分互为诠释,构成了一幅虚实无间的立体拼图,也展现出作者成熟的文学观。
  •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文学史理论

    文学史理论

    本书以历史美学的文艺学方法为指导,汲取现当代外国文艺学新方法,从文学史研究的对象和性质、文学史研究的方法、文学史的时间之维与分期、文学史的文体分类及其流变、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文学史与创作主体的心态、文学史与文学的传播、文学史与文学史料、文学史著的形态等多个维度对文学史理论的诸多基本问题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考察,探讨文学史家如何以自己的文学观、文学史观去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学史。
热门推荐
  • 终极主宰

    终极主宰

    一场悲剧改变了两个少年,一个因仇恨而雄起,一个因悲伤而沉沦。天才自然是至尊武道的代表!而废物,却堕入妖界,他同情被修真者猎杀的妖,同他多像……几乎毫无悬念的一战,终会到来,又有何波云诡谲?
  • 异世之万界召唤系统

    异世之万界召唤系统

    推荐老鱼新书《神话之最强召唤》—— 你说你勇猛无敌?那你和吕布比起来如何?你说你机智如妖?那你和郭嘉比起来如何?你说你用兵如神?那你和白起比起来如何?超级猛将,无双剑客,绝代红颜,无上仙人…… 萧尘带着系统穿越到异世,召唤文臣武将,美女神仙。 绝品丹药,神兵利器……无数人趋之若鹜的东西,在本少这里,都是论斤卖的。 “雄兵百万,万里江山,红颜知己,我通通都要,”萧尘意气风发的道。
  • 指尖上的悸动

    指尖上的悸动

    你用手机给人发过信息吧?当然。你每天会发给同一个人吗?不会。你相信,这两人从没见过面吗?不相信。然而,某一天,他们相遇了……这是一条误发手机短信引出来的故事。这是一个四年后突然中断了联系后,在现实中不经意的邂逅,引发了各种溺宠的故事。
  • 无悔之红妆素裹

    无悔之红妆素裹

    她只为找寻为自己付出一切的大哥,却不料遇到他。他霸气的向世人宣布此生为你倾尽天下,只为红颜一笑。她毅然决然昭告天下,为你负尽天下,在所不惜。他说为你,我可再建一个属于你的帝国,纳入我的羽翼下。她说,我只做你一人的帝后,只与你携手到白头。【宠文,绝腻宠文】
  • 狩猎季

    狩猎季

    本书为广西2014年到2015年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中短篇小说类)之一,共收录杨映川的中篇小说7篇。杨映川的小说一直在讲述女性逃跑的故事,这些故事明显带有女性幻想的特征,带有强烈的超越现实感,极力歌颂了女性为追求内心的诗性渴望而坚守的精神情操。
  • 脑筋“过山车”之聪明转转转

    脑筋“过山车”之聪明转转转

    《脑筋过山车之聪明转转转》主要是猜谜底来开发儿童思维,可以帮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解瞬间的烦脑,在过多的娱乐中可以当作游戏来玩,可以让你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 念我长生

    念我长生

    六亲去,始化神;七情绝,终长生。父、母、兄、弟、妻、子,六亲去一,方能修仙,六亲尽去,方能蜕凡。红尘仙,亡三劫;世间侠,死五衰。求道者,斩去六亲者,谓之仙,斩不去者谓之侠。仙,去亲绝情,天道之下,长生不死。侠,作伴红尘,因此又称红尘仙,每三十三年历经三劫,每百年丧于五衰,终将化为一抔黄土。是仙,还是侠,是长生,还是红尘,皆在一念之间。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阅读提醒:剧情超级虐,故事也慢热!)
  • 红绳错:倾国公主

    红绳错:倾国公主

    第156和157是重复的,网页一时跳不开,点了两下,亲不要订阅了。向大家道歉……
  • 三溪山

    三溪山

    三溪山的孪生姐妹梅小蔻跟梅小豆,品学兼优,遭遇经济危机之后,姐姐自断求学路,闯入社会打拼。一路坎坷,一路收获。最终,梦想成真…… 作家寄予:懵懵懂懂地写了一段时间,突然回首,才发现,我离文学还太远。所写的东西有点愧对读者。所以,苏月明决定,在把当前的一些工作忙完之后,7月份,将对作品进行修改,还请各位读者给我鼓励。
  • 霸宠调皮妻:总裁追妻路漫漫

    霸宠调皮妻:总裁追妻路漫漫

    席家和慕家是世交,那一年,七岁的席慕宇跟着爷爷来到欧家,第一次见到三岁半的欧小蝶,小小的人软软的甚是爱,略带婴儿肥的小脸随着她樱桃般的小嘴动着,席老爷子也就是那时和欧老爷子给他们订的娃娃亲。二十四岁的的席慕羽坐上了黑白两道的交椅,从美国归来迎娶小妻子,谁知小妻子一脸嫌弃的看着他说:“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时兴办婚姻”。且看霸道总裁如何回归,吃掉小甜妻。纯爱小说无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