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0900000004

第4章 十年潮(1)

这是一个久远而深邃的梦人类自从步人文明时代的第一天起,世界各民族就共同执着地追求昌盛、繁荣、民主、自由、发达、富强……

故宫,这座宫殿巍峨,形制严整,左右铺陈,前后延伸,大小建筑物尊卑有序的紫禁城,既象征着五千年文明的辉煌,又象征着五千年文明的衰败。

古往今来,生生灭灭,中华民族曾撞响多少命运的晨钟!推开厚重的历史之门,人们似可听见金戈铁马的呼晡一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李自成挥戈挺进北京……

林则徐虎门销烟……

洪秀全饮恨金陵……

严复译《天演论》……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共图戊戌变法……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毛泽东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邓小平畅游北戴河……

一个苍劲的画外音: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改革开放,就没有出路!

第一集历史的选择

这位被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称作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在那个狂躁迷乱的年代,当他一圈又一圈地踱步在江西省新建县这座小城的土坪上时,也许便开始了对未来岁月的深沉思索。

历史注定要他担当起中国这场伟大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角色。

1980年,当华夏民族还拖着沉重的尾巴,蹒跚地迈动它的脚步,他就明白无误地指出:实行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是场彻底革命。

1984年10月10日,他在会见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时说:我们把改革当做第二次革命。

1985年3月28日,在与来访的日本自民党副总裁二阶堂进会晤时,他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他进一步坚定地说:我们必须这样做,尽管有风险。

然而,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间上溯26年,那场席卷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大地、震撼全球的史无前例的革命一早已成为历史烟尘了。

时至今日,40岁以上的人们回首往事,仍痛感人生曾经历过一次可怕的梦魇;而现今的年轻人,则会觉得父兄辈们当年的举措不可理喻,以为那是一部20世纪60年代的天方夜谭。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中国人确确实实曾在这种政治氛围下苦挨了漫长的十个年头。

整整十年,全球正刮起一股科技革命的飓风,第三产业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中国的这场革命,经济学家测算损失了5000个亿。

倘若说文化大革命有什么特殊贡献的话,就是把一切推到极端之后,终于使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大彻大悟当经历了狂热、痴迷、磨难、痛苦、困惑、希望、疲惫、抗争,直至灵魂睁开眼睛的人们汇聚在天安门广场,泪水、怒火与热血一齐喷涌;当噩梦醒来提蟹沽酒敲锣打鼓庆贺又一次解放的游行大军穿越北京长安大街;当数万观众、运动员如醉如狂地起立欢呼,向首次出现在首都体育馆看台上的久违了的邓小平致意;中国人才蓦然惊悟:原来准备走进一个房间,最终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自己把自己的锅碗瓢盆全砸碎了。

一片饥饿、焦渴、困惑的土地。

出路在哪里?

曙光在哪里?

希望在哪里?

历史长河,正是在一个旧秩序覆灭与新秩序诞生的空白地带,悄悄地异常迅猛地不可阻遏地选择突破口……

中国人做过多少次选择?

在这个星球上,也许没有比中华民族更期待发展、向往强盛的了!中国这个曾经雄视千古、令四海称臣的东方大帝国,她的衰败只是近代的事。直至19世纪中叶,中国还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产品生产大国,工业产品占到全世界的19.7,仅仅稍逊于英伦三岛上那个号称日不落国11的世界产品占有率,在全球位居第二。

百年离乱,百年屈辱,百年抗争。

自从1840年,英国的远征军驾着20艘炮舰轰开清王朝闭锁的国门;随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国人民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协定和治外法权条款;掠去战争赔款和其他款项高达1000亿两白银;仅仅庚子赔款一项就掏空了清室12年的财政收入。

北京菜市口。

熙熙攘攘的人流早已淹没中国近代变革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

这座金碧灿然、栉风沐雨数百年的老中药店西鹤年堂,却是当年清代监斩官的休息处所。104年前,光绪二十四年,的9月28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就在这座店前慷慨赴死。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一一谭嗣同肝胆涂地前所发出的撼天动地的呼喊声犹然在耳……

距此百步之遥的北半截胡同41号,为当年的浏阳会馆,亦即为谭嗣同居室莽苍苍斋;往东,米市胡同43号,则是当年的南海会馆,一代名儒康有为的书斋汗漫舫即坐落于此。菜市口北达智桥胡同12号内的谏草堂,明代杨继盛曾在此写下弹劾严嵩十大罪奏章,康有为又借这块宝地召集千余名来京应考的举人,笔走龙蛇写就名垂青史的万言《上皇帝书》一史称公车上书。

震撼朝野的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于中南海瀛台的涵元殿,殿西室刻有一对楹联:于此间得少佳趣,亦足以畅叙幽情。恰成深刻的历史嘲讽。

于是,虽有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自强不息一一由黄河文明孕育的华夏民族,却一如有着狮鬃般大胡子的卡尔马克思所形容的:一个用酒精浸泡着的封建胎儿,仍然在瓶子里装着……

毛泽东无疑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了。

这个来自韶山冲的乡村教书先生,对于中国国情的了解,犹如农民对于土地的了解一他所领导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无论历史规模和社会内涵,都为这个孱弱的东方民族注人了勃勃生机。

一位西方观察家曾经善意地指出:如果中国利用共产党和毛泽东的崇高威望,1952年搞计划生育,1954年搞生态保护,1956年开始经济改革,60年代进行政治改革,那么,中国今天能够达到的综合经济指标,将会是目前的9倍。

历史不是如果链,而是一条因果相涌的长河。

毛泽东跳下战马接管战争重创后的江山时,蒋介石已先期将国库中的黄金475.5万两、银元1640万元、美钞1537万元分别劫运去台湾或美国。

一片废墟,百业待举。

迅速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新中国所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其成就有目共睹。

有时,一组枯燥的数字更具有诗的韵味。新中国与旧中国对比:钢产量增长64倍,煤产增长16倍,原油产量增长428倍,水泥产量增长92倍,发电量增长91倍,粮食产量增长2.6倍,棉花产量增长4.9倍,水产品产量增长了.1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51倍。

任何经济现象的考察,都离不开对其所处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的考察由于世界东、西方冷战的长期对峙格局,中国经济的发展思路,无可选择地纳人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这一模式植根于中国这块浸染着小农生产思想的土壤,很快便消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极为短暂的勃勃生机;由于成就的取得,头脑发热,急于求成,发动大跃进,组建人民公社,期望跑步进人共产主义……人为地强行变革生产关系,导致生产力的大滑坡;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使中国的经济建设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1961年,来华访问的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曾由衷地对毛泽东说:再过50年,你们就了不起了。

此刻的毛泽东颇为冷静地答道:在中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身处领导层中枢的邓小平,则以实事求是的勇气尖锐地指出:

中国社会实际上从1958年开始到1978年20年时间内,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中国的改革伟业,是以气势雄浑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的。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载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率先向两个凡是的思想禁区发起攻击,从而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上至高层政要下至黎民百姓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毋庸置疑地预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与一个旧时代的退隐。

为四五天安门运动正名;为张志新、遇罗克烈士平反昭雪;对文化大革命彻底拨乱反正……一场民族的大皮思,孕育着整个民族的大飞跃。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里程碑式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完成了指导思想从剑拔弩张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大转移,从而揭开了中国这场伟大社会变革的序幕!邓小平曾多次向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描述中国改革的宏伟蓝图:中国的发展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国民经济翻一番;第二步,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到本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一千美元,步人小康社会;而后呢,再用五十年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使整个国家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1980年8月21日,邓小平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的采访时,进一步阐述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从这位伟人的口中,有几个信息,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

对毛泽东的评价,第一他是有功的,第二才是过。

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

共产主义从来都承认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改革的含义就这样越来越明晰了它的根本宗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腾飞,人民富足,国家强盛!大型传记故事片《周恩来》,其中一组感人至深的镜头,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铭心刻骨的印象:1975年1月13日,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周总理,强撑病体走出北京医院,驱车来到人民大会堂向出席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的代表们作《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出席会议的2864位代表噙着热泪,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人民的心声,国家的心声,民族的心声!先驱、英烈们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探索苦斗,新中国近30年的曲折反复,时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人终于牢牢把握住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会舍此,任何书本上的规定或外国的模式,都无助于这个拥有十多亿人口、广袤领土、底子薄弱且情况复杂的东方大国踏上现代化之坦途!毛泽东、周恩来所预言的宏伟前景,正由他们的继任者邓小平以大无畏的气魄付诸实践。

纵观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邓小平是作为民族英雄站在时代潮头的!任何社会变革运动都是多层次推进的最低层次的变革,是生产工具的变革。农民从使用镢头到使用拖拉机;李鸿章发动洋务运动引人洋人的坚船利炮;包括人类发展史上由旧石器时代进人到新石器时代,都属于这一范畴的变革。

中层次的变革,是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它是现代化经济运作的枢纽。

最高层次的变革,则是观念形态的变革,也即人的现代化它所包容的内核将释放出惊心动魄的冲击力。

社会变革运动的全部艰辛,都表现在旧意识形态的法庭对新经济秩序的审判上!社会变革运动的恢宏,必然预示着民族精神的高扬。

如果说,上一个世纪,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曾在欧洲大陆游荡,那么,在改革的潮流以其澎湃的潮头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已经发动的现代化进程,更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性与不可逆性。

多次来华考察的法兰西学院院士佩雷菲特,以其独具的慧眼指出,中国的改革将对世界命运发生重大影响。

关山万重一一人民共和国的改革列车,在心理、思想与理论日臻成熟的轨道上奔驰。

中国人的目光越过历史的峰峦,正苦苦探寻他们脚下的路……

第二集农村新崛起

土地一人类伟大的母亲。

在这个地球上,也许没有任何一种崇拜比得上中国农民对土地的崇拜更虔诚的了。

延续了几千年的黄河文明和农耕文化孕育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有如脐带一样将中国农民和土地紧紧地扭结在一起。

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都堪称世界之冠。究其缘由,大抵不是别的什么,正是土地使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纵且有一天工业文明占据了这块黄土地,也依然替代不了农业维系国家之命脉的地位。

农业的成败,无疑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第一要素。

后世史学家们也许会评述:是饥饿引发了今日中国一场深刻而又复杂的伟大社会变革……

这个场面,颇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一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家召集到一块儿。他神色凝重、悲怆:俺们得自己救活自己。把土地分了!他们一起对天盟誓立下了这份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今后能干好,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行,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21个长年累月在土里刨食却不得温饱的庄稼汉,含着眼泪按下了鲜红鲜红的手指印一日后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这一纸皱巴巴的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一一就在这些庄稼汉们按下手指印的同一天,正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的日子。

没有土地的耕耘,哪来丰收的喜悦;没有实践的检验,哪有真理的标准犹如枯树要发芽、古莲要开花,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揭示了民族昌隆发达的大深奥。

同类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着所在。
  • 读人与读世

    读人与读世

    《读人与读世》是由资深的出版人,香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先生的随笔散文和学术书评合集。全书共分3个部分,读人与读世、承教的感动和历史杂说。描写的是笔者工作生活中与沈从文、启功、陈原等文化出版名家的交往经历与感受,从小学到大学受教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对黄仁宇、何炳棣等数篇大家名著的心得体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人、事和书的不同角度为线索,既有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也有深入独特的学术见解,勾勒出人与世的关系之道,也体现出作者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 萧红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热门推荐
  • 魔女养夫记:帝君请息怒

    魔女养夫记:帝君请息怒

    魂河旁,一位红装的女子痴痴的看着魂河,她在等他回来,可是几百年过去了,除了他留下来一块灵骨,遍寻三界十二域都再无北莒南这人的气息“北莒南,我都几千岁了,你当初说娶我……可还算话?你走了,我这魔女除却你无人敢管的……”女子对着手中的那块灵骨痴傻道“是么,几千岁总算有点正形了”北莒南一把抱起女子“既然你这么想我娶你,为了避免你父兄不同意,我们不如先把洞房过了”千年又如何,你还是回到我身边了……
  • 小学生礼仪:1-3年级

    小学生礼仪:1-3年级

    优雅的风度不是天生就有,需要从小培养。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每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机会都是培养礼仪的机会。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许多。礼貌看似只是一些细节,但也能让人失去很多。本书是专为小学生量身打造的礼仪规范书籍,精选了常用的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等内容,教导学生要尊敬长辈、友爱同辈、严于律己、彬彬有礼,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 Barchester Towers

    Barchester Towers

    The death of old Dr Grantly, who had for many years filled the chair with meek authority, took place exactly as the ministry of Lord - was going to give place to that Lord.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任务之系统你有毒

    快穿任务之系统你有毒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接班人,文明礼仪的执行者,沐黎表示:穿越,那都不是事儿,可是……为毛原本应该带我奔跑在康荣大道,带领我登上人生巅峰的系统,好像和我想象中的有那么一丢丢不一样啊!
  • 铜鼓秘录

    铜鼓秘录

    我家曾藏有一面铜鼓,鼓身刻着十二种动物,鼓底刻着二十四种,而鼓面上刻得是一幅人面怪羊吃草的图案,据说,这鼓名叫‘镇万仙’,而鼓的原持有者,是我的祖父。
  • 冰血

    冰血

    冰面上的人皮面具,吊死鬼岛无头女尸,33具尸体的特大案件……本书是一部记述在东北公安干警、边防部队与罪犯进行殊死对决的短篇推理、悬疑小说集,书中描述了七个影响重大、离奇诡异的刑事重案的侦破过程,情节跌宕起伏,可读性极强。本书内容根据办案公安的回忆以及办案档案,刻画具体、真实,所有血腥、暴力、残酷的细节均为真实内容。因真实而寒彻骨髓,因简单而毛骨悚然!恐惧源于真实!挑战你的心理底线!
  • 腹黑BOSS的悍妻

    腹黑BOSS的悍妻

    他曾开玩笑的捏着她小鼻子说,长大后你若未嫁,我若未娶,我们就在一起,她问他多久?他说那就十年!那一年,他18岁,她12岁。结果十年已过,她一直未嫁,而他身边早已沾满桃花,他是靳氏名冠的靳二少,身边美女如云,早已将承诺抛至脑后,对于女人他向来大方,金钱,钻石,奢侈品,只是谁也看不懂他的心。“二少,我是不会对你负责的!”女人完全没把眼前的男人当回事儿。“不过念你表现可圈可点,这些作为小费!”大方地从皮夹里抽出一沓钞票,包括曾属于他的一张白金卡,往床上一扔。男人诱人的唇瓣一勾,手上多了一张粉嫩小娃儿的照片:“算上本金和利息,女人,你欠我的恐怕这辈子都还不清吧!”
  • 农家娇女要翻天

    农家娇女要翻天

    先前因为身中媚药,整个人都不大清醒,现在解了毒,脑子里的记忆总算也随之清晰了不少。此时……
  • 寻秘巫溪

    寻秘巫溪

    《寻秘巫溪》讲述了重庆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应该尽力地加以挖掘。
  • 台湾资料清文宗实录选辑

    台湾资料清文宗实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