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2500000002

第2章 逍遥津(1)

汉献帝(〔二黄导板〕):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想起了朝中事好不伤悲。

我恨奸贼把孤的牙根咬碎,欺寡人好一似猫鼠相随。

——京剧传统剧目《逍遥津》

我写七舅爷,是受了大秀的委托。大秀是七舅爷的大闺女,活到了九十六岁,前年病逝于北京。病榻上的大秀身边绝少亲戚,她这个年龄当然也没有了朋友,破旧小院,孤寂悲凉,每天相伴的就是窗外枝头跳上跳下的麻雀。我的探望让老人欣喜,她说我长得像母亲,我的母亲如果活着,应该是九十八,比她大两岁。寂寞中的大秀头脑清晰,记忆清楚,她跟我说了她父亲和兄弟的不少事情,让我感动,也让我认识到了我母亲那个家族的另一面性情。我买了一大抱百合送到了大秀床前,我去的时候她正隔着窗户喂麻雀。我奇怪雀儿们跟她的熟稔,她说都是多少年的旧相识了,彼此知根知底。我把花送到她怀里,她说接受这个太奢侈,我说是送给七舅爷和青雨的,她很高兴,搂着我的脖子亲吻了我。

当天夜里大秀就走了,我想她是替我给舅爷他们送花去了……

七舅爷死后六年我才出生,在我的生活概念里没有七舅爷的印象,最初有关他老人家的信息是从父亲那儿得到的,是从听戏引出的。

五十年代初,我常跟着父亲去听戏,印象最深的是《逍遥津》。《逍遥津》是出悲苦戏,说的是曹操威逼汉献帝的故事。曹操带剑入宫,乱棒打死了皇后,还鸩杀了皇帝的两个儿子,害得皇上在龙案后头哆哆嗦嗦地抱怨自己是猛虎失威,是孤魂怨鬼,是扬子江驾小舟,风飘浪打,不能回归。

这一段慢板唱得悠悠荡荡,荡荡悠悠,如泣如诉,最终以一句开阔高昂散板“又听得宫门外喧哗如雷”炸雷般结束,让人一惊,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

跟父亲听戏,每回听到“猫鼠相随”我都要睡觉,看不到真的猫鼠在台上相搏,很没意思。穿黄袍的皇上在上头没完没了地唱,没有耗子也没有猫,猫鼠不出来,就犯不着那么使劲儿地看。不看干什么呢,戏园子里所购的花生瓜子又不禁吃,棉花糖已经干掉了五块,只好睡觉!于是,原本垫着父亲大衣,高坐在椅子扶手上的我“哧溜”一下就滑下来,闭上了眼睛。我不懂一出杀人的戏为什么叫了个挺舒坦的名字《逍遥津》,也不知这个皇上怎的窝囊到只有唱,没有别的花样,比如拿个大顶、尥个小翻什么的……总之是稀里糊涂地听,稀里糊涂地吃,稀里糊涂地睡,稀里糊涂中被汉献帝那一声“喧哗如雷”惊醒,看到的是父亲兴奋地直着身子叫好,周围喝彩一片。

给汉献帝叫过好的父亲,领着我回家的路上却说,这个汉献帝唱得不好,咬字不准,老家八成是三河县种蒜的,你听“猫鼠相随”那个“随”字,竟然冒出了京东紫皮蒜的冲味儿。我让父亲跟汉献帝去说说,下回把紫皮蒜换成羊角葱。父亲说,没有用,娘胎里带来的。父亲又举了几个如雷贯耳的艺术大师的名字,说他们在台上有时个别尖团字的发音也不准确,不是没学到家,是偷懒。父亲听戏听得仔细,我不行,听什么都是糊涂。

父亲说《逍遥津》这段二黄唱得最好的,当属牧斋,牧斋之后就再无人能达到“无可挑剔”的程度了。

牧斋指的是我七舅爷景仁。七舅爷姓钮古禄,属正蓝旗。从辈分说,父亲低着一辈儿,不该直接叫七舅爷的字,可是父亲在娶我母亲之前就跟七舅爷是朋友了,一块儿称兄道弟惯了,并没有后来因为成了亲戚而改口。父亲比母亲整整大了二十四岁。父母的婚姻是七舅爷给说和的,母亲是父亲的填房,家里还有前房妻子的一帮儿女。尽管过了门的母亲后来也生了不少孩子,我终是难以相信老夫少妻之间会有真的爱情。不说父母了,那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还是回过头说七舅爷吧。

七舅爷是我母亲的远房表叔,要理清楚他们之间那圈套圈的关系颇费时间。“文革”时候唱《红灯记》“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我就想,我母亲的表叔也数不清,听听吧,都七舅爷了,前头还有六个哪!母亲对七舅爷敬重有加,每回舅爷来了都要给舅爷做海鲜打卤面。那时候的海鲜不过是用温水发了的大海米、鹿角菜和白肉汤,不是现在用飞机运来的张牙舞爪的生猛。北京人过生日才吃打卤面,对舅爷却是特殊,舅爷喜欢打卤面,喜欢鹿角菜嚼起来咯吱咯吱的感觉。现在的市场上,鹿角菜已不见了踪影,许是太贱,没有利润,没人卖了,我每回路过干货摊子都留神,都没有。

七舅爷专找父亲在家的时候来,他是来找父亲唱戏。七舅爷一来还没等茶壶里的香片泡出味儿来,我父亲的胡琴就响了,开场便是《逍遥津》,接下来舅爷一段一段地唱,父亲一段一段地拉,《文昭关》《三家店》《借东风》……谭派老生戏几乎都要过一遍。唱的要唱足,拉的要拉够,直待掌灯我母亲端出晚饭,父亲的胡琴拉出二黄导板,七舅爷唱出“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便算到了尾声。唱了一个下午,这时舅爷的嗓音已经放开,亮出了炉火纯青的功夫。以《逍遥津》开始,以《逍遥津》结束,不过,后头的《逍遥津》和前头的可是大不一样了。

看到饭桌上卷小肚的薄饼和绿豆粥,七舅爷会不安地掏出手绢擦汗,嘴里说着该走了的话,可屁股并不动窝。母亲一定会执意地挽留,父亲也会借着往墙上挂胡琴堵在门口。七舅爷的日子过得窘迫,不似我父亲在政府里有闲差,有固定的收入。七舅爷没工作,全凭典当家底,以前过惯了拿钱粮,大撒把的日子,猛地一收,还真的有些刹不住车。

七舅爷家穷,但日子过得闲适。文章写到这儿,我思索半天才想出“闲适”这个词,觉得还比较贴切,至少对七舅爷本人来说,日子过得是闲适舒展的,至于其他成员就另说着了。

七舅爷家住在东四六条,离我们家不远,隔了三条胡同。舅爷家的小院不大,但齐整,廊子上挂着鸟笼子,院里跑着京巴,北屋窗前,东边一棵红石榴,西边一棵白海棠,当中是陶制大缸,里面养着金鱼。七舅爷起得晚,每天太阳老高了才打着哈欠从屋里踱出来,出来先看天,凝神注目呆坐一个时辰,才趿拉着鞋走到墙根,打开他的鸽子笼,让一群鸽子飞上蓝天……

七舅爷很忙,忙在他的鸟和虫子们身上。他养的蓝靛颏能叫全十个音,别人的能叫全七个就是珍品了。所以鸟在七舅爷的眼里,比他闺女都珍贵,常常是起来早饭顾不得吃,先伺候他的鸟,给鸟洗澡,喂肉虫子,鸟舒坦了,然后才是他自己。

七舅爷让闺女大秀给他买炒肝去,指明上东口别上西口,说西口肠子洗得不干净,蒜汁也是昨天晚上砸的,不地道。大秀说隔壁学校第三节课都下了,马上该吃晌午饭,卖炒肝的早收摊改卖炒饼了。七舅爷问午饭吃什么,大秀说正想辙呢。七舅爷说,你妈要是不愿意做饭,上“瑞珍楼”叫份红烧鱼翅、烩海参、炒胗肝、高丽虾仁,四样正好一食盒;“同福楼”的红焖猪蹄、四喜丸子也不错,都在牌楼圈里头,省得跑冤枉道……

大秀说,厨房还有半把虾米皮,半碗杂面,不如就吃疙瘩汤。

七舅爷就是嘴上的功夫,有了虾米皮疙瘩汤便不再坚持烩海参,一转脸就把海参忘了,直着嗓子让二秀把桌底下紫罐的虎头大阔翅拿来。二秀六岁,面对着桌底下一排蛐蛐罐不知取舍,问她爸爸虎头大阔翅是不是让人咬了大夯的那个。七舅爷说,是咬了别人大夯的那个。接过蛐蛐罐,掀开一道缝,拿马尾很小心地拨弄他的“虎头”,“虎头”在罐里嘟嘟地叫,七舅爷在罐外头也嘟嘟地叫,整个一个大蛐蛐。七舅爷让二秀给他的“虎头”弄俩大青豆来,二秀说没有青豆,七舅爷让二秀去想办法,二秀就把自己玩的包拆了,把里面的豆子掏出来,拿水泡上,小姑娘心里挺拿不准,也不知是不是青豆。

七舅奶奶身体不好,虚胖,老是喘,又怀了孕,腿脚肿着,家务活基本上干不了,整天挺着大肚子靠在躺箱上。现今的人对躺箱已经没有概念。旧时北京老百姓都睡炕,连宫里皇上都睡炕,至今北京人将晚上休息还说成“上炕睡觉”,可见炕的概念在北方人心里的根深蒂固。躺箱是靠墙顺着的矮柜,柜里放着四季的衣裳,柜上放着一摞摞的被褥。七舅奶奶在花花绿绿的被褥上歪着,用七舅爷的话调侃说“也是落在锦绣堆”里的。七舅爷对生活的乐观松心和七舅奶奶对穷窘日子的自然虚明,无思无虑,达到了老庄的境界,让今天的我敬佩不已。他们对生活充满感激和喜悦,充满了理解和想象,就是窗台上偶尔落下一只歇脚的马蜂,也能让两口子欣赏半天。七舅爷的幸福原则是: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其实就是百年前老北京人憧憬的小康生活。那个时候七舅爷除了钱,其他都几乎达到小康了。遗憾的是没儿子,为这个七舅奶奶心里总是觉得歉疚,好像生不出儿子责任全在她。七舅爷说,儿子不儿子我不在乎,有儿子未必就是福,你爹妈真把你嫁个掏大粪的,你即便养出七八个儿子,还不得见天屎壳郎滚屎蛋一样拖着一帮儿子在东直门外粪场晒粪。

七舅奶奶说,我阿玛也是东陵的礼备护从,我们也是有根基的人家儿,能嫁给掏粪的?

七舅爷说,给死皇上站岗的,跟冥衣铺扎的烧活差不多,还不如掏粪的呢。

调侃中,两口子都说对儿子不在乎,可心里都盼着有儿子,要不七舅奶奶不会到了四十三还要生养,身体到了这般模样还要挣扎着孕育下一代。在那个巨大得快要涨破的肚皮里,用七舅爷的话说,是个货真价实的大儿子!

“大儿子”来之不易,是西山门头沟延生观兀老道的丹药幻化而成,这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之所以把七舅奶奶折腾成这样,是儿子来自仙家,从胎里就与众不同。

兀老道原是白云观的火工道人,不知犯了什么错儿被贬到西山延生观,没人管束就成了精,弄出了延子丹,说是只要吃了延生观的丹药,没有孩子的有孩子,想生男孩的百分之百生男孩。惹得一帮一帮善男信女成群结队往荒山里跑,有的为求子,有的为见识仙丹,兀老道因祸得福,赚了不少钱。

七舅爷对左道旁门向来是深信不疑,这也与他大孩子般的好奇性情有关。大秀说过,北京有什么新鲜事儿都不敢让他爸爸知道,他爸爸跑得比巡警都快。前门电车出轨了,工人还没到,她爸爸先到了,上上下下地瞧,人家还以为他是电车公司的;传闻北新桥发现了海眼,井底铁链子下头拴了头猪,她爸爸奔了去,千方百计要证实那井口和铁链,两手拽不到那铁链子不算完;说是海淀水泡子里冬天长出了粉荷花,看稀罕的人群里自然少不了她爸爸,别人看看就罢了,她爸爸得就近赏玩,弄得浑身精湿,搞清楚了,是小孩点的荷花灯,被风刮水里冻上了;有一回听说草场三号一个小媳妇生了个孩子,肚脐眼是嘴,还会叫妈,她爸爸到草场三号去打听,让人家爷们给轰了出来,差点儿挨顿揍。延子丹这样的事自然少不了她爸爸……

民国十年冬天,也就是1921年快过年的时候,到了滴水成冰的季节,所谓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就是指的这段时节。这个年份之所以记得清楚,是那一年北京冷得出奇。母亲说那年冷得邪乎,地冻得梆梆的,踩上去带回音儿。这样寒冷的北京,大概经历过的人已经不多,现在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已体会不到那彻入骨髓的冷。我母亲说,那天,大秀穿着小棉袄跑我们家来,冻得说不出话,围着炉子烤了半天,喝了一碗热茶,才哭出来,说她爸爸走了半个多月了,没有音信,八成是遇到了不测,她妈急得不吃不喝,在炕上躺了两天了。父亲问她爸爸上哪儿了,说是上了西山延生观,找兀老道修道炼丹去了。

父亲二话没说,就带上我大哥去了西山。他们在阜成门外驴窝子雇了三头壮驴,大哥问父亲为什么雇仨驴,父亲说另一头是给七舅爷备的。爷俩没走出多远就下了雪,崎岖的山道上空无一人,天快黑了,才到了延生观门口。大哥眼睛尖,远远看见雪地里,七舅爷衣衫单薄,光着脚哆哆嗦嗦在搂柴火。父亲冲着人影说,是牧斋吗?

七舅爷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待看出是父亲,喊叫着连滚带爬地扑过来,一把抓住再不撒手。父亲问七舅爷怎么成了这样,七舅爷说,一言难尽哪,我做梦都想有个儿子……我让那个兀老道欺负惨了……他不让我回去,让我见天儿给他干杂活,您瞅瞅,我还有个人样儿吗?

父亲问七舅爷是继续修道还是跟他回家,七舅爷说当然回家,金窝银窝不如草窝,现在他一想起家里那冒着红火苗的花盆炉子,就觉着亲。

父亲跟着七舅爷来到配殿,掀开棉门帘,里面兀老道正在围着火吃涮锅子。老道见了我父亲慌忙站起来。父亲和兀老道论理,兀老道说钮七爷到延生观来练功,是自愿的,谁也没强迫他。父亲让兀老道把舅爷的衣裳还他,他要带着七舅爷下山,兀老道不让走,说七舅爷还欠他两丸延子丹的钱。父亲不给,说七舅爷在延生观干了半个月的力气活,足抵得上十丸延子丹。老道不服气,平日霸横惯了,拉开架势就准备打。

同类推荐
  • 杀人侦探02:人间蒸发

    杀人侦探02:人间蒸发

    S大学无人不知的恐怖校园传说!上台报告到一半的女学生,在所有人眼前消失……这已成为学生们挂在嘴边的恐怖故事。一届流传过一届,那间教室废弃至今,直到马德里成为该校学生时,这件事情已经过了三年……而刚进大学就成为风云人物的马德里,在动漫社同学的请求之下,决定来破解这个不可思议的传说!
  • 一封遗书隐藏的秘密

    一封遗书隐藏的秘密

    清晨六点,忙碌了一晚的省城电视台新任主持人方圆才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自己的阁楼居所。这间阁楼是她和男朋友共同居住的“家”,充斥着淡淡垃圾味的楼道里静悄悄的,方圆掏出钥匙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门,蹑手蹑脚走了进来。一股浓浓的酒气扑进了鼻腔,方圆一眼瞥见沙发上一个熟悉的桃红色皮包,这是好朋友黄青丽的,怎么她的皮包会在这里呢?卧室门打开了,眼前的一幕却叫她几乎停止了呼吸——只见床上一条大被裹着两个人:男朋友李阳和好友黄青丽。天!
  • 地狱变

    地狱变

    深夜,一阵有如大地震的剧烈摇晃中,“未来梦”大厦沉入地下一百五十米,仅二十三人侥幸存活。七天七夜之后,传奇警探叶萧带领救援队深入地下,却只救出六名生还者,并发现大量谋杀痕迹。六名幸存者对地下发生的事情讳莫如深,真话之中夹杂大量谎言。他们为什么说谎?地下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谋杀?谋杀背后有何隐情?
  • 红与黑(化境文库)

    红与黑(化境文库)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以主人公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围绕他的个人奋斗的历程和最终结果,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讽刺了复辟王朝时期政治的腐败、社会的动荡和教会的黑暗。
  • 圣地姻缘

    圣地姻缘

    剑胆芳心——汪荣华·刘伯承1935年6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党中央派代表团慰问广大指战员。一大早,机关干部和战士们就排在街头,欢迎中央代表团的到来。队列里,就有十八岁的汪荣华,此时的汪荣华,已有了四年军龄。汪荣华1917年生于安徽六安县郝家集一个普通农家。
热门推荐
  • 梦醒黄昏

    梦醒黄昏

    柳萌不仅“为他人作嫁衣裳”编辑出版了许多好文好书,自己也勤于写作,出版文集二十余种。柳萌的散文,其文风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忸怩作态,文字朴实无华,叙述行云流水,感情丰富多彩,读着就如同他平常谈话一样亲切自然。他文如其人,为文为人都是有情有义。《梦醒黄昏》收集了柳萌近年来的经典散文百余篇,分为远年回声、四十风情、心海波澜、文苑赏花、艺文情事、友谊链接四个部分。柳萌的散文,其文风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忸怩作态,文字朴实无华,叙述行云流水,感情丰富多彩,读着就如同他平常谈话一样亲切自然。
  • 精灵之格雷

    精灵之格雷

    少年自合众地区启程,穿越者的征途即将开始。无忧无虑的旅行终将结束,世界会让穿越者苏醒。自然,已被刮分殆尽,唯有天灾,才是正途。这是一代“天灾”无可复制的传说,一个“穿越者”的觉醒之路。(精灵宝可梦,神奇宝贝,宠物小精灵,口袋妖怪) 书友群:783071585
  • 腹黑大神的医师妻

    腹黑大神的医师妻

    人前,她是一个计算机系的计算机小白,他却是一个法律系的IT高手;她是一个硬把西施穿成东施的邋遢美女,他却是一个顶着校草头衔的冷漠帅哥。游戏中,她是一个连跑位都不会的悲催奶妈,他却是第一个满级的游戏大神。只是网恋失恋以后被人拉进游戏,有谁告诉她,为什么会在游戏里和大神有绯闻?不要啊,我不要再网恋!什么?是她主动的?不可能?什么?还一起双修?不就是双修么,谁没有双修过,纳尼,大神没有?我连名字都没有看清啊…被众多大神的粉丝追杀,你们等着,老虎不发威,你们还当我是病猫。怎么发威?当然是逃啦!可是谁来告诉她,眼前那个发着赤裸裸的RMB光辉的人,就是大神么?可不可以不要救我,让我死了吧…本文是网游文,结局一对一亲们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留言,谢谢!
  • 赵玫自选集

    赵玫自选集

    赵玫的作品真切感人,深邃幽远,独具特色的心灵剖白方式和贯穿写作始终的浓郁抒情性,以及其挚爱生活的人文情怀,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文学张力和广阔的心灵视野。本书精选和节选了赵玫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漫随流水》、《武则天》、《上官婉儿》、《我们家族的女人》;中篇小说:《62号公路拐弯处》、《寻找伊索尔德》、《流动青楼》;短篇小说:《巫和某某先生》、《和英雄舞蹈》、《无调性短歌》;散文:《从这里到永恒》、《一本打开的书》等篇章,全面展示了赵玫的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
  • 学园都市的第六等级

    学园都市的第六等级

    你以为我是LV.5?其实我是LV.6啊!洛一方表示自己可能不太适合再干LV.5的NO.1了,所以他打算换个位置玩一玩,有空去去别的世界晃一晃也蛮好,所以他开始了自己的搞事之路。(序章·改在作品相关里面,毒点会有,欢乐也会有!蟹蟹大家,点个收藏再走呗(?????)读者群:833790429大家快来开车23333)新书《洛丹伦的黎明》求推荐求收藏!!
  • 机器大战的故事

    机器大战的故事

    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 重生之逆天改命

    重生之逆天改命

    人生最大的作弊就是重活一次!穆秦一个实力低微的修真者带着无尽的不甘和遗憾重生了,带着前世的记忆穆秦再次站在那个让他一辈子自责悔恨叩仙门的时候他再次犹豫了。前世的爱恨情仇让他无法释怀,今生的光明大道又让他难以抉择。###穆秦说:既然重生了,那么我就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师门的气运,还有决不能再让那个前世自己牵挂了一辈子的女人受到伤害。可是历史的车轮、命运的轮回真的会让穆秦得偿所愿吗?这一切还是未知!
  • 《论语》中的员工准则

    《论语》中的员工准则

    一道润泽员工心灵与幸福人生的智慧鸡汤!一部砥砺员工品性与职业操守的道德经典!本书将传统国学中所蕴涵的经典智慧和人文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创新地结合在一起,让员工从《论语》中砥砺德行,修炼品性,实现自身发展与企业需要的完美契合,达到与企业发展“共和共赢”的境界!
  • 画锦

    画锦

    他,乃大清第一才子。她,却家道中落。原本以为形同陌路,却只因过路道士一句话定了姻缘。洞房花烛夜,盖头挑开,她欣喜,原来是你。他却决然转身离去。一步一步,骄傲如她,卑微而不动声色的恋着,终于换的他回首,却为时已晚。
  • 露西的试炼之旅

    露西的试炼之旅

    简单来说就是妖精的尾巴星灵魔导士露西·哈特菲利亚穿梭在各个动漫世界冒险的故事。第一个世界:魔兵传奇,第二世界:全职猎人,第三个世界:犬夜叉,第四个世界:通灵王,第五个世界:海贼王,第六个世界:火影忍者,最后一个世界:妖精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