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4000000004

第4章 中州血案(2)

当白色轿车行至金水路与经一路交叉口处,正与横过马路的苏东海父子相撞。据现场目击者事后回忆,苏东海11岁的儿子苏磊被车头正面撞击,弹起后重重摔在轿车的挡风玻璃上,头部将玻璃铁框撞弯,整块挡风玻璃顿时破碎呈蜘蛛网状。小孩被弹起后翻到车右侧,又被右后轮从腰腹部轧过,挣扎着站起来朝路边踉跄几步,喊了声阿姨,救救我后便一头栽倒。证人苗进发当时正在苏家父子的右后方,是离现场最近的目击者,至今回忆起那令人心悸的一幕仍然声音哽咽:那样子就像乡下杀鸡时一刀把头剁掉,而鸡身子又向前扑腾了几步似的。

与此同时,苏东海被撞倒后,与苏磊的自行车一起被卷入汽车底部。肇事汽车似停非停了一下,便拖着苏东海和自行车拐上顺车道,在路人一片停车的呼喊声中,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飞驰。身高1。86米的苏东海双腿在汽车左后轮处伸出拖在路面上,一路血迹斑斑,自行车与路面相磨擦,带出串串火花。直到肇事汽车被尾追的1辆警车;1辆工具车和3辆出租车拦截停下,此时后面已拉出了一条1500米的血路。

苏磊和苏东海被迅速送往附近医院急救。5个小时后,血肉模糊的苏东海终于脱离了危险,但他的伤势令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震惊:全身大面积挫伤,头部皮肤大面积缺损,15.9平方厘米的颅骨外露,6根肋骨及左侧锁骨连续性骨折,脑及肺部挫伤严重,左耳仅有丁点皮肉相连,双脚后跟白骨绽出,血压很低而此时的小苏磊,在经过3个多小时无谓的抢救后,已圆睁着双眼停止了呼吸。

——《三联生活周刊》1998年第4期《谁能审判张金柱》

张金柱是被几个武警战士拦截后停下车的。几位武警战士都证实他浑身酒气,在车上迷瞪着。当张金柱听说车下拖着人时,他慌忙说道:

赶快救人!

但是,一切都晚了。

苏氏父子殷红的鲜血已经涂抹在路灯下昏黄的金水大道上,那1500米印痕已深深刻在郑州100多万人民心中。不管张金柱如何解释,他都难脱干系。

从1995年8月4日开始,这个带4的日子,使张金柱命里注定难逃此劫!

《大河报》是第一个报道中州血案的。

《大河报》是《河南日报》统领下的一张报纸,原名叫《大河文化报》。该报因为大胆进行新闻改革顶住压力进行负面报道,在市民中有较好的口碑。该报面世之前,在郑州红火的是《郑州晚报》。几年前,大河报成立的动因,实际上一大半是因晚报,当然,也有几位想干一番事业的报人承担了这个使命。《大河文化报》最早起名时也想冠之晚报二字,无奈国家新闻出版署不批,于是就退而求其次。《大河文化报》创立了,起先是免费赠报,慢慢就有了一席之地,甚至和晚报有了两分天下的意思。《大河文化报》待站稳了脚跟,就把文化两字扔了,就像飞机扔掉了副油箱,更加轻装,直上九霄了。

当时主持《大河报》的是王继兴和马国强先生。王继兴在创办《大河报》之前,是《河南日报》的总编室主任,在报界以作风严谨、业务熟悉著称。而巨头之一的马国强先生则是一位成功的画家,此前任河南画报社的主编。至今仍有人为他惋惜,一个如此成功的画家不能集中精力以事自己的事业。另一位,马云龙,尽管一直是《大河报》的副总编辑,但他能写一手漂亮的杂文,并且有特好的新闻直觉,在《大河报》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他们的周围,聚集了几十位敢想敢干的年轻人,他们大都是招聘而来的研究生、大学生们。和传统的老新闻工作者相比,他们更有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实际上是对新闻观的崭新理解,尽管这种理解经常为《大河报》捅娄子,但它的地位却在市民心目中越来越高。特别是张金柱一案的跟踪报道,使它的订数一路攀升,从8万份飞涨至24万份;更由于郑州晚报祸起萧墙,它的老板一郑州晚报总编毕殿岭因涉嫌受贿被捕,内部兵变,早已从峰顶栽将下来,现在《大河报》成了郑州的报业老大。在郑州,《大河报》已经是一览众山小了。

这天晚上,《大河报》开辟的24小时新闻热线断断续续有几个电话,已近10点钟了,电话冷寂起来。所谓24小时热线,主要是热在老百姓,老百姓觉得这事可热,就不管什么时间,哪怕是凌晨三点,他也会给你热一下。

突然之间电话响了。这种突兀在预想之外,就有了些稍稍惊心的戏剧效果。电话铃声显得急切而又神秘,震波似乎比平时放大了许多倍。值班记者拿起电话,便听到一个十万火急的声音:

东明路发生一起严重车祸,肇事者把人同自行车拖了几百米,请赶快来采访!

金水大道此时正弥漫着喋血后的恐怖。或许是小苏磊的惊魂还没有飘上天国,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在瞬间被狙击了,他的生命的碎片溅落在金水大道那些著名的法国梧桐密密的叶片上。金水大道两侧均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正是这些亭亭玉立的西洋树种,为郑州的绿化争得了荣誉,人们称其为绿城。现在,小苏磊的灵魂就系在那些枝桠和叶片上,其悲伤的气息像河流般汹涌而来,它冲击着此时正穿行在金水大道上的每一个善良的人。那些善良的母亲和父亲,那些惊恐的姑娘和小伙们,还有苏磊的同龄人,穿着校服的小学生们,他们都闻声向出事地点跑去。

《大河报》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新闻单位,此时距出事时间仅20多分钟。即使在新闻发达的西方国家里,这种速度也是快的。

记者江华看到了当时的惨状,看到了正在凝结的血迹。江华是张金柱案件切人最深的记者,他不仅最先报道了事件的现场,而且介入了全过程。因其特殊贡献,他获得了当年度的全国新闻一等奖,2000年全国新闻最佳工作者。他现任职于《南方周末》。中原的夏夜褥热而沉闷,苏氏父子的血流在灼热的柏油马路上,很快就干涸了。尽管如此,在斑驳的路灯下,记者仍然看到了活泼生命挣扎的痕迹。那些粘稠的血液正在变为别的物质形态,就像待飞的血色蝴蝶正要振翅飘去。

还有那一道深深的刻痕。那是自行车被汽车拖走留下的白色印痕。记者当时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上刻了一下,很尖锐地疼着。

在120急救中心和省人民医院,记者亲眼目睹了生命飘逝的情景。小苏磊正用呼吸器抢救,心电图显示仪上,他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而苏东海则正在手术台上抢救,生死未卜。

午夜12点,记者又赶往距肇事现场不远的市公安局交通事故处理中心采访,不料却遭到婉拒。他主要是想弄清楚肇事者是谁。他要写文章,尤其是写新闻稿。谁都知道,一出没有主角的戏是乏味的。但他的想法被冷冰冰地回绝了。

回到报社,记者立即向值班的领导进行了汇报。领导觉得此事大有来头,职业的敏感使他当机立断。《大河报》向来扮演的都是为民请命为民呼喊的角色,而眼下这个坐皇冠(佳美)的人,使他们产生了一种揭穿黑幕的使命感。

1997年8月25日,《大河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州血案。这是对此事的第一篇报道:

昨晚郑州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

白色皇冠拖着被撞伤者狂逃,众出租车怀着满腔义愤猛追。

(本报今日凌晨1时讯)昨天晚上,郑州市街头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交通肇事案。至凌晨1时,受害者一死一伤。

昨晚9时40分许,在经一路与金水路交叉口,一辆牌号为豫401目的皇冠2.0白色轿车,撞着了各自骑车行走的苏东海、苏磊父子。11岁的苏磊被当场撞翻在地,被撞飞的小苏磊将皇冠车的挡风破璃撞了一个破碎的大窝;他的父亲苏东海以及两辆自行车则被卡在汽车左侧的前后轮之间,逃跑的汽车拖着苏东海狂驰几百米远。目击人谭杰说,在夜幕之下,汽车不停地飞跑,自行车在马路上磨擦出一路火花。

9时45分,准备在10时接班上岗的特巡一分队两位警察驾驶警车正在东明路电院加油站加油,看到了狂奔而来的皇冠车,立即追赶;此时,发现此情的行人、3辆出租车、1辆工具车在义愤之下,几乎一起加速对皇冠车围追堵截,终于在距商城路不远处将其逼停。

在警察的帮助下,苏东海被立即送上赶到的120急救车。小苏磊也被人送往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进行急救。司机立即被警察控制。

22时37分,120值班调度田志梅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苏东海伤势严重,医护人员正在抢救。

11时,记者在急救中心看到,苏东海被皇冠车拖拉得几乎体无完肤,从头到脚,伤痕深深。头发被鲜血浸透,右臂皮肤被磨擦殆尽。

12时,在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抢救现场,记者看到,被用上呼吸器的小苏磊心跳次数在一点点地下降,他的呼吸已经完全停止。医生说,他的内脏已经破碎,颅内严重受创,这两种伤都是致命的。事实上,小苏磊已经死亡。孩子的亲属在抢救现场悲痛欲绝!近凌晨1时,记者在事故处理部门被告知,肇事车司机已经接受讯问。

愤怒之余的欣慰

昨晚发生在郑州街头的这件事,让人愤怒,也让人欣慰。

那辆白色皇冠在撞人之后,非但不停车救人,反而拖着受害者狂奔不已,企图逃逸。这种无法无天、惨无人道的残暴行径,真令人发指!现在,还不知开车的是何等人物,能坐皇冠,想必有点来头。但不管你有多大来头,如此行径也不能逃脱法律的惩处和舆论的谴责。请记者务必追踪调查一下,将此车此人的来头公之于众,让他在太阳底下亮亮相!

令人欣慰的是,肇事车的逃逸,在现场激起了公愤。数辆出租车和过路车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自发地围追堵截,终于将肇事者当场抓住。这说明,天理良心,日月昭昭,广大群众是明是非、知爱憎、有正气、有觉悟的。搞好改革开放,建设繁荣国家,归根结底就要靠群众的这种觉悟和正气。我们这个社会的希望就在于此。

这件事还不应算完,我们和广大读者一起等着看下文。

(牛马走)

(《大河报》1997年8月25日星期一农历丁丑年七月二十三日总第673期)

《大河报》把此文一发,就等于给郑州市乃至全省人民出了一道思考题。在8月25至26日这两天时间里,这道弥散着神秘气味的思考题着实激起了郑州人强烈的求知欲。人们的眉头都紧锁着,以前所未有的攻关不畏难的精神破译着难解的密码。

请看当时千奇百怪的题解:

题解一

平头百姓谁有这个模?你猜是谁?省一级的大官呗,轧死人算个啥,车停下来让人认出来可不中。他车里还有个小蜜哩!

题解二

那是个外商!

他有十多亿美元哩,咱市里的绿城广场他准备买下来!他开着车去吃夜宵,看有两个人一惨案发生后,受窨者家属錢欲绝。

恼当即给他们撞死了。撞死了也就死了,花俩钱呗,就是政府也得让他三分呢!

题解三

可能是情杀。听说孩子他爹是拈花惹草的主儿,他把人家的老婆给睡了,人家是找他报仇的,没成想没把他撞死,却把孩子给撞死了……

题解四

那个肇事者压根就是个黑社会头子,他手下有万儿八千人哩。听说他还有自己的工厂、公司、酒店,还有自己的银行哩。他开的公司就是专门从事暗杀活动的,卸一只胳膊多少钱,砍一条腿多少钱,取一颗脑袋多少钱,都是明码标价。他们也讲究信誉,在黑道上,他们是信誉最好的,他们也打假……

题解五

那人就是个公安!还是省厅的大人物!咱这谁敢在大街上逆行开车?是我还是你?都不行吧,可是人家警察行。你看在大马路上横冲直撞的是谁?是警察!

种种流言,把郑州搅得五彩缤纷。毕竟坐皇冠车,敢在大马路上逆行的只是极少数人。在普通老百姓看来,他们不是有钱人就是有权人,而这两种人大多不是好人。这就给社会上一部分人仇富和仇权的心理找到了宣泄的渠道。

笔者在林林总总的数十条民间传说中抽出这五条说法,是有代表性的。而这五条中,尤以车主是黑社会头子的说法居多,就是张金柱的大名被报章公布之后,人们仍然把张金柱和黑社会扯在一起。

经过艰难的探访,记者真的弄清了此人的身份并如获至宝地把消息报告给了报社领导,领导却缄默不语。年轻的记者不知张金柱是何方神圣。而领导一句话却使他如雷贯耳。

领导说,你怎么连张金柱都不知道?他就是两年前84事件中与中央电视台记者发生冲突的主角!

同类推荐
  •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山西省一级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14-0030,全国公开发行。自1994 年1 月1 日创刊以来, 晨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关注经济,服务建设;关注文化,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美好生活,共同创造”为理念,围绕生活,指导生活,引领生活,报纸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目前,晨报日均发行量超过10 万份,同时,在太原城区400 余个社区拥有600 余个阅报栏,覆盖人群超过百万。
  • 故乡云水地:昭州漫记

    故乡云水地:昭州漫记

    《故乡云水地:昭州漫记》是一部讴歌故土人文和自然风景的书。广西平乐古称昭州,历史久远,青山秀水蕴含风情,百里桂江如诗如画,田园村廓自成一色。作者李忠、梁师寄情于昭州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描绘了平乐的古迹名胜和草木山川,内容涉猎广域,文笔优美,意境隽永,图文并茂,可读可赏,能让人从中感受到变化多姿的艺术美质,以及极富哲理的深刻内涵。
  • 人心的省悟

    人心的省悟

    由于消费文化的介入,大大地改变了文学固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读者的方式,这必然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世界越来越浮躁,利益神话越来越刺激人,这些,都肯定会影响一些作家的写作。不影响是不可能的。稍微比较一下成名作家前后的写作,就会发现,哪怕是一些相当有成就的作家,也在这种喧闹的环境下,开始变得沉不住气了,看他们的新作,就知道他们这些年沉潜下来的东西不多,心灵探索的力度也在减弱,明显是写作的心开始慌乱了,不知不觉就和现在的消费文化合流了,读者喜欢什么方面的刺激,他就写什么方面的题材,而不问这样的题材,是不是他所擅长或者他所关注的。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人间风致十二景

    人间风致十二景

    在哈尔滨这座城市,要想吃老口味的馄饨,只有到道外区去。道外区至今还顽固地保持着几家地方风味的小馆子。说实话,虽然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几乎半个世纪,却极少到道外去。只是在处第一个女朋友的那段热恋期,几乎天天都去道外。女朋友的家在道外二十七道街上。当年,青年恋人囊中羞涩,又喜欢馄饨,只有去这种小馆子一乐。在“酱婶儿”的小馆吃馄饨的,自然都是一些小人物,工人、小干事、学生等等。这儿的馄饨搞得很纯粹,皮儿薄,馅儿嫩,个头不大不小,配有爽眼的清汤,且有蘑菇丁、干贝、紫菜、小海米、海菠菜、瘦肉丝儿和翠绿色的葱花、香菜一配合,再滴点儿香油,那叫一个香哟。
热门推荐
  • Biographical Study of A. W. Kinglake

    Biographical Study of A. W. Kinglak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于2012年10月26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精神卫生服务,预防精神障碍发生,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 小武当

    小武当

    我叫王小宅,我现在慌得一匹。面前的剑锋距离我只有零点零一公分,但它的主人不是紫霞仙子,而是一个蒙面人!我决定在三秒钟后说出一个惊天秘密!“好汉!我是你爸爸!”当然,这只是我内心的声音……然而......剑锋滑落,坠向地面。“嗯哼~,你流鼻血了~”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虎贲万岁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虎贲万岁

    该书作于1945年,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作品描写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同仇敌忾,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巷战,得以使援军合围,保卫住了常德。全师八千余人,仅有83人生还,全书写得可歌可泣,气壮山河。
  • 热河会首

    热河会首

    何申1951年生,任职《承德日报》。主要作品有《穷县》、《村民组长》等多部。说段老事。说在王申年与癸酉年(公元1933年2月)相交接的那一瞬间,热河城内外大小寺庙都叮当敲钟,意思跟现在差不多吧,都是辞旧迎新。那时这座塞外边城古风尚存,远离现代,除省政府汤主席即原热河都统汤玉磷官邪里有台日本制造的小发电机,蹦哺响着弄亮几个灯泡子,还鬼火似地一会儿明一会儿暗外,旁的地方没电。没电也得过年,人类文明史到目前为止还是没电的时间长,所以,热河城内士绅百姓照样按他们的法儿过年,富豪之门张灯(蜡烛)结彩铺红挂绿,要隆重庆贺一番;小户人家贴春联迎门神挂吊钱,但愿来年财路顺晦气少;穷人家也得想法子称回二斤面,有肉没肉地包饺子,听旁人放炮就当自己放的,求求穷气快崩光,初一出门摔个马趴拣个元宝。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岭南风物记

    岭南风物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实干决定成败

    实干决定成败

    本书的出发点来自十八大倡导的新八字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这个精神的引导下,相信全国上下将会掀起一场实干的工作热情,而本书正是切入这个主题。实干是一种出色的工作态度,更是一种伟大的工作精神。本书从告别空谈开始,教会你如何在工作中真抓实干,把工作做到出色,如何让实干成为你工作的自驱力,帮助你走向卓越。在本书的最后,还为你量身定制了72条提高实干力的关键法则,每一条都能让你收获成功。
  • 我的异界城主生活

    我的异界城主生活

    这是一篇种田文,主角在魔法世界点科技树,来建立自己的王国。当魔法与科技相撞,到底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冷清先生改变记

    冷清先生改变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慕容小草一个大二的医学院学生,被迫相亲,结果遇到了许诺。嗯,千算万算没有算过这个男人,结果,小草被嫁人了。在小草刚刚爱上他的时候,他却说。“对不起,我要找的人不是你。”“嗯,没事,我还有事,我先走了。”“对不起小草,我爱的人不是你。”许诺被逼无奈下对小草说。“没事,我们就是两条线,之前的一切就是我们这一辈子唯一相交的点。”小草傲娇的说,回头就走。几年后,小草高傲回归身后却跟了一只小包子。“小草回来吧!”“先生不好意思,妈妈是我的。”“小草,我有病了。”“有病就说,没病快走。”“我不能人道了,所以你回来吧!”“对不起,请你去看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