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7100000007

第7章 文学创作与读者效应

文学同读者的矛盾,似乎是一个潜在的逆定理。这并不是说,文学同读者永远处于对立的两极,因而可以不去体察和关注读者大众的审美热点,而是说,文学的发展沿着自身审美的轴线,而文学的读者是一个多元的文化层次的复合体。不应以所谓众口难调来放弃对于读者大众共同审美追求的契合,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阅读心态,总不免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读解(欣赏)作品的差异。另外,我们谈论文学同读者关系时,是基于一个时期的文学总体景观,而不是以一部作品或一类作品来评估的。

文学汲绠于社会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的情感欲望,生存状态,心灵行为等,是文学表现的主旨。文学可以引起轰动效应,无非是读者从文学中找到自己思想行为的契合点,甚至找到了热烈的或郁闷的精神寄托处和宣泄通道。这是从一般意义上说的,也可以从新时期文学发展历程中找到明证。另外一面,文学自身有一个自足的审美价值体系,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文学读者”引导和制约着“读者文学”的发展;但从现象发生学角度看,文学作为客体又有自身的“行为规范”,也就是作为审美样式的文学它所具有的艺术不可重复性、独创性等等,需要变大众审美心态为独特的审美表现形式。这或许有时候要悖离一种时尚和趋向,不能不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因而,当我们看到一些较为强调艺术的审美特征而反响甚微的作品时,不必惊愕地视之为与读者隔膜和疏离,也许从恒远的时间看,这种不轰动的文学却更应得到重视。由此,忽视合与离、异与同的客观性,只是我们论者的一腔善良愿望,更多的时候,是以异和离造成了发展中的矛盾运动。

当然,我们是以文学引起过“轰动效应”,也即文学有着同读者十分强烈反响的论点为前提的。有同志对文学的轰动效应不以为然,认为文学(包括艺术)不曾有过也不应有轰动效应。这似乎不切实际。远的不说,新时期小说《班主任》、话剧《于无声处》、电视剧《新星》及至近期电影《红高粱》等都博得了读者(观众)“严肃”的反响(这里又不同于那种通俗音乐似的效应,故以名之)。文学轰动效应并不是它的“降价”。轰动效应并不应看成是一种政治待遇(虽然有时候不免有某种政治性的意义),是时代需要了文学,也是文学适应了时代,但文学的成熟又不是以它有否轰动效应为标志的。

从文学本体来看,文学不排拒一定的社会反响,强烈的轰动效应促进文学自身价值的确立。不过,文学的生命力,是基于长远的价值评判。对于性急的批评家和读者,强烈的及时的反响能够满足于对一个时期文学成绩的总结;殊不知,文学的收成不应是着眼于某个局部和某一阶段,即不同于农家收获的以年度计,要从更长远的时间跨度来归纳和梳理,文学的成绩估价才不致拘囿于太狭隘的圈子。认识历史需要当代角度的观照,同样,认识当代需要历史的眼光,文学也是如此。那么,轰动与不轰动的并不构成文学实绩的强弱盛衰,常常有趣的是,并非轰动的却成了传世之作。

如果仅从“效应”角度来看文学与读者的关系,我以为,应该有这样的区分,即大众读者与文学(专门)读者。前者的阅读多是从文学社会性角度,把现实生活中种种优乐愁喜渗入到阅读的情绪之中,希图从文学排遣现时的烦难困惑,满足生理和心理的正常的或变态的要求,也包括某种政治失意和得意者对于文学的曲意逢迎和任意歪曲。这种读者是大众型的(尤以前者为多)、混合型的,那么,他们的反映和效应有时候并不一定以越强越好,或说成为文学价值的正比,即所谓在其它的正常渠道和机制没有尽到责任时,千头万绪维系于功能有限的文学一端。这种反响和效应,多少说明了政治的不正常,而文学又不可能达到期望的目的,于是越是借助于强烈效应,越容易忽视通过正常社会渠道排解读者的需求。对文学来说,则容易在这种自己力所不逮的情势下又去疲于应和,成为虚假的暂时的效应(当然也不排斥有一种真诚文学引起的轰动),另外一类文学的读者,是指把文学还原为一种艺术,以趋功利的眼光去看待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效应。这一部分读者,它既包含了大众读者对文学表现人生情感的审美评判,又是把文学看成一个本体存在的艺术品,于是,文学对于他们应该越有轰动越说明其价值,只有在这种阅读中找到认同和肯定,文学既不受制于社会性之累,又不与社会相游离,才有其更高更完整的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既不应追求轰动,也不回避讲求效应。唯此,才能够在读者、社会心理、专门家之间找到平衡。说到此,应该申明一下,把读者分为两类,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也不是说雅俗就不能共赏。

一九八八年四月二日《文艺报》

同类推荐
  •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博览群书,终身酷爱读书。早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熟读《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在后来的半个世纪,他还一直爱不释手,直至生命垂危的最后的岁月,他在病中还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还时常很有兴致地和身边的同志谈论和评说。本书重点将讲述了毛泽东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的批注、评论和轶闻趣事,不但让读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而且学习伟人的读书方法和智慧。
  • 生活·文学与思考

    生活·文学与思考

    李炳银参与文学活动,从事文学批评写作,已有近20年的历史了。同这个已不算短的时间相比,所取得的成果显得十分单薄。每想到此,不免汗颜。选入这本书中的论文共有三个部分,它们是有关作家作品的论评,有关小说、散文创作的思考,有关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写作发表的时间几乎伴随着我全部的文学评论研究历史。
  • 山花灿烂寂寞红

    山花灿烂寂寞红

    《山花灿烂寂寞红》主要收录了萧红作品中的一些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和小说。有的作品是对充满叛逆同时又趣味盎然的童年生活的回忆,有的作品是对成年所经历的饥饿与困顿生活的描写,还有一些是悼念鲁迅先生和以抗日为主题的作品。全书情节生动而又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语言简劲、犀利而又不失幽默与诙谐。通过阅读你会发现,无论多么痛苦和不幸,萧红的那颗“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的心,永远向着“爱”,永远向着“温暖”。
  • 乐神

    乐神

    时间(清)咸丰年间。人物罗侃男,20多岁,背哥队柱头,打鼓草哥师,猴戏班班主,能言善歌,幽默风趣,人称活宝。罗草鞋罗侃之父,50多岁,读过私塾,有点文化,以打草鞋卖为业,外号罗草鞋,喜张扬。山桃山中美女,原下河马戏班驯兽员,时值妙龄,能言善唱,性格泼辣,心灵活泛,人称歌仙,罗侃老婆。幺嫂幺站旅店老板,30多岁,乐善好施,行侠仗义,为人豪爽大方。李川平男,40多岁,当地富豪,里长,后升乡长,好色、媚上、心狠手辣。
  • 我的青春是一场烟花散尽的漂泊

    我的青春是一场烟花散尽的漂泊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蒲宁的经典散文集,其中收录了蒲宁不同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分为自然抒情、自述生平、人物散记三类。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抒怀抱负,寄情自然,作者都以浓郁的情感溶入文字之中,这些作品表达了蒲宁对自然、对亲人、对爱情和对周围世界的丰富感受,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文学鉴赏价值。
热门推荐
  •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 危机

    危机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丑妻传奇

    丑妻传奇

    莫名穿越,她舞一曲醉春风,只为那个才见过一面的年轻男子,却不想竟然艳惊四座,名扬诸国,只是,成名的却是她的孪生妹妹。一场意外的大火,她毁了半张倾世容颜,一夕之间,美女变丑女,命运,也在那一刻,悄然改变……她代替妹妹,嫁给传闻中凶悍暴戾的北方之王。却在第二天,摇身一变成了他身边的贴身丫鬟。她隐瞒着自己的所有,只为了离开的时候,能够保有一颗完整的心。可是,真到了那一天,她才发现,自己的心,早已为他沦陷……他终于娶到了心心念念想了三年的女子,然而,在掀开红盖头的刹那,他才知道,自己娶的,竟然只是她的孪生姐姐。而他想娶的那名女子,竟然在同一天,嫁给了南方大国的王子。他一气之下,挥兵南下,誓要攻下鲁国,作为娶她的聘礼。殊不知,他不想要的,在别人眼中,却是真正的宝。而他,真的到了那一天,竟赫然发现,他爱的,原来一直都是她,这个用一张丑颜陪他打下半壁江山的离奇女子。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作品精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作品精选

    本书是一部诗歌等作品选集,作者是世界级文豪普希金。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以其卓越的才华驾驭众多文学体裁,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领域为俄罗斯乃至世界留下诸多经典。普希金的文学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的落后局面,为俄国19世纪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本书选取普希金各个时期的诗歌代表作,包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致大海》《青铜骑士》《致恰达耶夫》等,体现了普希金的生活轨迹和思想的变化轨迹,从而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普希金的内心世界。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三国凨

    三国凨

    蜜月途中遭遇不测的商人唐凨,竟穿越到汉末无人海岛,且看他如何从一介村夫成长为三国英雄的故事。三国的乱世中,无数英雄辈出,在争锋中跌但起伏、惊险激烈,精彩纷呈。单挑、奇袭、火烧、水战,兵种对决、军团大战,勇武与智谋的巅峰对决!凨临汉末,黄巾起义,东武凨云,诸侯会盟,群雄逐鹿,七雄争霸及至四国演义,最终结局如何,尽在三国凨!
  • 金枝夙孽

    金枝夙孽

    他说,“我已是王爷,我能给你想要的一切。”她答,“不要喜欢我,我不只是文无忧。我也不会喜欢你,我不曾有那种情愫。”她是万千离弦的箭,穿过层台漫月,烟笼寒水,只向仇人的心。她是万滴轻柔的雨,千娇百媚,回望倾城,只向助她功成之人、奉献一切。力量在握时,她要掀起血雨腥风。剧情指南1,剧情流,柔弱女子完美蜕变,走上腹黑一世+相爱相杀的不归路。2,前半段宅斗,后半段官斗复仇。
  • H069

    H069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罗生门·未来

    罗生门·未来

    《罗生门·未来》悬疑教父蔡骏主编,携手国内一流悬疑科幻作家团队共同打造“首部悬疑科幻推理Mook书”。参与创作的作家:除悬疑教父蔡骏外,“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郝景芳,青年小说家哥舒意,中国商业犯罪间谍小说作家永城,“两岸文学PK大赛”首奖得主高普,以及其他优秀青年作家。《罗生门·未来》是蔡骏主编的“罗生门”系列MOOK书,汇集多位*重量级作家参与,不仅有扣人心弦的故事,还有独特多角度的观点碰撞。本书栏目包含【人间世】【罗生门】【谈异录】【经典赏】【深夜食堂】以及【食客说】等。《罗生门·未来》全书覆盖了小说、随笔、访谈、摄影、微小说等多种文体和丰富的表现形式,给你不一样的前沿享受和阅读体验。
  • 花开是最好的借口:执著是一种心态

    花开是最好的借口:执著是一种心态

    青春不只是人生中的一段时光,也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它不仅将人生装点得流光溢彩,也如一株茁壮的果树,绽放精彩,硕果累累。让我们穿行在青春的故事里,品味生活,思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