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7100000009

第9章 批评的弱化与优化

岁末文艺批评断想

在岁末年初检视当前文艺批评的实绩和不足时,离不开对当前(尤其是今年)文艺现状的分析和评估。

有人说1987年是创作沉寂的一年,沉思的一年,同喧闹的1985~1986年相比,确有些沉静默然,没有掀起诸如新潮、现代意识的大风浪。作品既没有叫响的,也没有形成某一方面众人争说的景观(比如寻根小说,文化小说等)。细细想来,这个评价符合实际,除了报告文学中几篇社会问题引发了读者关注的热点外,小说创作实在是有些默然不语的劲头。

当然,沉寂静默也许是蕴藏着大的突破和超越,但作为一年的文学收成来说,似乎太弱小了,欠缺点什么。究其原因,除了作家们对现时社会种种矛盾,诸如价值取向、道德准绳、文化心理等把握不准和心存疑惑外,文艺批评的推导和总结显得不够及时,不够大胆,缺少力度等也有关。回顾前几年,关于文艺批评方法的引进和讨论,关于文学观念的更新、文化与寻根等的讨论,热热闹闹,旁征博引,煞是调动和引发了一些作家、读者的兴致,以致有“方法年”、“观念年”的称谓。由理论先导的推助,在创作的实践上形成了某种自觉,于是文学景观呈恢宏磅礴之势,各种浸润着文化历史同时代精神相吻合的作品应运而生。不用多举例,仅长篇的《活动变人形》、《古船》,短篇的《红高粱》、《灵旗》等就可以找到这种“价值效应”,这样说只是想表明作为文艺创作的辅佐(辅佐并不是陪衬)的理论和批评,对于文艺的实绩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此乃尽人知晓的道理。反过来说,文艺理论和批评的兴衰,对于创作有直接的切近的影响。所以,如果究诘1987年度的创作沉闷不振,我以为,文艺批评的不活跃,不发展,不敢提出自己的主张,是滞涩了创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诚然,批评和理论研究是基于创作实践,但不等于说批评是创作的彩饰,是全盛宴的味精,是那种头疼医头、脚疼治脚的药膏。文艺批评要建立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有着从创作实际沟通到人们的精神文化审美的趋向中,并提炼出一种既是美学的又是历史的价值内核,作为一个时期文学追求的目标和趋向的思想结穴。比如,当前文学创作的现象把握,有人诩为“浮躁”,作家们写得疲乏急躁,对于纷繁的社会文化现象,基于社会责任感有一吐为快的率直,却缺少深层挖掘的凝重。因此,有评论家认为,对民族文化和灵魂的重铸是当前文学的主题。这是有见地之论,可惜对此缺乏更多地理论阐述和探讨性的研究。又比如,对西方人文精神和哲学内涵之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借鉴、吸纳和表现等等,出现了生命意识、非理性主义、生存哲学的精神内涵,有人就此从比较学和社会学的角度予以提示和触及,但从创作实际中进行充分地研究似还很缺乏。批评要建立权威,既要有“攻坚”意识,又要构建理论的阵地,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不仅仅是指自己的批评观念和批评视角,而是对当代历史文化现象有着自己独到的审美价值观照和艺术发现。

还是以前几年的理论批评实绩为例。在喧闹的门户洞开、西风东渐(同五四时期一样,改革开放的人们“睁开了眼睛看世界”,但又有质的不同)的热潮中,作家、评论家们享受到一种理论新风的吹拂,探索、创新、探讨的风气应运而生。有人提出人物精神的性格分析、创作内驱力与作家的情感记忆等等,尽管它们还有许多值得商兑之处,但确确实实是深化了对文艺本体和文学形象的思考。而后,理论批评多是转向引进式的借鉴,比如新批评学派种种方法的运用,而缺少在引进和重构方面找到交汇点和联结机制。今天,如果沿此思路,在对民族精神的潜能开掘,对民族灵魂的发现和表现,对人生命运同现代化事业的种种适应变化与不适应等等方面进行评估,我觉得创作方面有一些表现,而在理论的抽象和归纳方面却较弱。另一方面,我认为理论和批评中,缺少研究外域哲学思潮和文学观念在当前创作中的表现。前几年,西方哲学和文学思潮的大量涌入,在创作中渐渐滋生并形成关于生命、文化、种族等等的文学意蕴,人生困惑、孤独感、生与死的精神现象成为文学的不懈追求,而批评界很少有专门做理论的比较研究。在一个旧的价值体系逐渐解体,新的规范还未完全构筑时,文学观念的杂陈纷繁,是以人生的实际需要为其旨归的,而作为理论和批评的研究,不能不对此进行涉猎,解惑释疑、匡正和引导,都不可缺欠。批评的任务不仅仅是对作品的鉴赏和推荐,微观的举荐和评价不能代替宏观的审视,批评的更主要更切实的任务,在于对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的研究和追踪,同时又描画出一个时期文学流变的图画,以推动文学的发展。因此,说近年来批评的沉寂似不冤枉。

现在有不少人呼吁优化批评方法,这个提议用心良苦。但我以为批评方法除了不同流派和风格外,还在于一种风度和器度,即所谓争鸣的器度。过去总是说批评的沉寂在于争鸣空气不浓,你说他也说,那么如何解决?似乎是说来容易做起来困难。争鸣当然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这一点作为争鸣者是无以为之的。但争鸣空气的形成,还在于有勇气和胆识,争鸣的参加者要敢于研究和批评一些问题。敢说真话尤为可贵。当前创作中的浮躁、醉心于模仿,名缰利索等等,使一些成名的未成名的作者们大多从功利主义出发。一些评论文章的“廉价广告”又助长了这种飘然自足的感觉。对不良的创作倾向,对作品的得失成败,是否能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是否有敢披逆鳞的勇气,则是今天批评所缺乏的。如果没有这种勇气,固然环境和气氛具备了,也难以改变千人诺诺、评功摆好的批评现状。不应该把批评中的正常争鸣当做“任务”来完成,当做某种政策的实施来点缀,降低了要求使其贬价,而抬高了身价也会产生莫名的敬畏之心。

一九八八年《文学自由谈》第3期

同类推荐
  • 活着的学问

    活着的学问

    但我被自己雇佣了,这就毫无办法。被别人雇佣可以偷懒耍滑,可以请病假,被自己雇佣就只有拼命干了。
  • 零度梦想

    零度梦想

    本书共十五万字,囊括了小说(7篇)、散文(11篇)、诗歌(34首)、文学评论(5篇)。作者用他一颗年轻、忧郁、多思、纯净的心灵,书写着自己对校园、对故乡、对青春的独特感受、散着淡淡的青草般清凉气息。
  • 人心的省悟

    人心的省悟

    由于消费文化的介入,大大地改变了文学固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读者的方式,这必然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世界越来越浮躁,利益神话越来越刺激人,这些,都肯定会影响一些作家的写作。不影响是不可能的。稍微比较一下成名作家前后的写作,就会发现,哪怕是一些相当有成就的作家,也在这种喧闹的环境下,开始变得沉不住气了,看他们的新作,就知道他们这些年沉潜下来的东西不多,心灵探索的力度也在减弱,明显是写作的心开始慌乱了,不知不觉就和现在的消费文化合流了,读者喜欢什么方面的刺激,他就写什么方面的题材,而不问这样的题材,是不是他所擅长或者他所关注的。
  • 杜高档案:你也有一份

    杜高档案:你也有一份

    这篇访谈录,是凤凰卫视中文台《口述历史》主持人陈晓楠先生采访杜高先生的文字整理稿,也是《口述历史》“杜高档案”节目台词的记录稿。访谈时间是2005年3月16日。此文本由杜高先生提供给本刊。题目为编者所拟,意思有两重:一、只要社会生活不正常,造成杜高灾难的,你也有一份责任;二、你也可能有这样一份档案,所以没有酿成杜高事件,只能说是侥幸,不能说是必然。至于时间,当然是指那个已过去的年代。陈晓楠:在中国大陆,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档案。档案里记载的是“组织”对一个人成长过程的鉴定和评价。而每个人的档案都按照级别、系统等等储存并保留。
  • 传承与创新——历届天津相声节理论研讨文集

    传承与创新——历届天津相声节理论研讨文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相声得到长足发展,表现之一为相声名家极多。如张寿臣、常连安、郭荣起、马三立以及后来者刘文亨、高英培等数十位名家则在各区曲艺团里领衔献艺。天津不但出名演员,还出名段子。如高玉峰、谢芮芝创作的《文明词》(后改名《西江月》)、张杰尧创作的《关公战秦琼》、张寿臣创作的《夸讲究》《地理图》《巧嘴媒婆》《贼说话》……太多太多的传统段子出自天津,并都是久演不衰的段子。而且,专演相声的茶馆也很多,分布在各区。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天津仍向全国奉献了王佩元、常宝霆合说的相声《挖宝》。当然,它也没有逃过在那时候所有的相声茶馆全部关闭的厄运。
热门推荐
  • 拿来就用的博弈论

    拿来就用的博弈论

    我们博,就是博那个我们所期待的结果;我们弈,也是期望能够推动对手往我们期待的方向移动。我们学习博弈,就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顺利地朝着我们期望的目标行进。研究博弈理论以及其中的各种均衡,是经济学家们的事。但是,把博弈论中的精髓拿来为我所用,争取获得每一次竞争和选择的胜利,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的事情。
  • 这个游戏叫疆域

    这个游戏叫疆域

    你看我这么年轻为什么不能怼呢?你看我怼他他还很开心啊
  • 无底运河

    无底运河

    三好彻:1931年出生于东京,原名河上雄三,国立大学经济学部毕业。1950年入职读卖新闻担任编辑工作,1959年以笔名三好彻创作《远生》并入选第八届“文学界”新人赏次席。1966的《枫尘地带》获得了第二十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同年退职而转为职业作家,而1968年的《圣少女》也获得了第五十八届直木赏。三好彻并曾于1979年继佐野洋担任了两年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理事长。
  • 民国演义(现代白话版·下册)

    民国演义(现代白话版·下册)

    《民国演义》是《历朝通俗演义》的民国部分,由蔡东藩、许廑父编著。该书前一百二十章由蔡东藩原著,后四十章由许廑父续写,共一百六十章。《民国演义》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华民国的历史,问世后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
  • 女人

    女人

    现在,她在梅岭庄的花卉基地因为办得好,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常有记者来她这儿采访,问她创业的动机,问她创业的艰难与否,还讲起她不计前嫌,让小月庄的人到她公司谋一份差事,等等。还问她花或花树的习性。晓惠对每一种花、每一棵花树的习性和偏好都是那样的熟悉,总是让那些来采访的记者都听得入迷,忘了先前要找她的目的,有人觉得她像百合一样美,又像兰花一样安静。
  • 天心尚武

    天心尚武

    手枪地雷和内功暗器相比,谁更厉害?阴险狡诈的穿越客与有情有义的江湖大侠斗智斗勇,到底谁更牛B?军工单位的技术师穿越到古代当反派,他能否带领群魔一统江湖?是道高一尺还是魔高一丈,且看下文道来!
  • 最穷仙尊

    最穷仙尊

    李晓川穿越仙界之后,经历百般磨难,一统八城,创立天庭,却依旧不忘初心,落的一穷二白。成为仙界史上最穷的一位仙尊。
  • 导演,你的儿童套餐

    导演,你的儿童套餐

    我叫柯福臣,今年二十一岁,在电影学院学戏文。但是身边的好友们都说我应该去学表演,因为本人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放着一张稳赚票房的面皮来学写剧本当幕后功臣,实在是暴殄天物啊!我大概被这种言论浸淫了,也想着靠色相在暑假赚点外快,所以我顶着烈日去了杂志社,想试着做平面模特,据说随便拍两张能拿好几千。然后我被杂志社拒绝了……理由都是人满!这世上到底有多少穷大学生跟老子抢饭碗啊!
  • 南亚三国行

    南亚三国行

    2006年3月,老伴随贸促会组织的参访团去参加在印度孟买举办的亚洲企业峰会,顺访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我曾去欧洲和俄罗斯旅游过,领略过欧陆风光,对同属东方文明而又与中国有很大差异的南亚风情心仪已久,便乘此机会同行,游览了南亚三国。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印度,但出国的第一站和回国前的最后一站都是斯里兰卡。前后在斯里兰卡住了三晚,游览了两个整天。斯里兰卡被誉为“印度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短短两天观光,浮光掠影,但总的感觉还是不虚此行。
  • 源初禁法

    源初禁法

    你说血统?抱歉没有。你说汲能术?偌大学校没有合适的。分分钟就能把女生惹了,智商爆表,情商为负,注孤生的节奏。这到底是个什么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