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激情与奇迹的人们
这仍然是一个需要激情的时代。生活的激情,工作的激情,关爱的激情,播种的激情,耕耘的激情,收获的激情。激情是青春的标志,激情是跋涉的拄杖,激情是成功的母亲,激情是命运的凯旋。
从2000年春天到这一年的冬季,时间划过了一条长长的弧线,我们的长篇报告文学由深圳大学文山湖边的第一个墨字落下,到两台电脑同时或交错启动,仍然回到文山湖边,敲下最后一个句号,蒸腾在我们眼前,缭绕在我们耳际,炙烤在我们胸中的是于果和蓝天职业技术学院的风雨历程。这一年,我们多次访谈与追摄于果,同时广泛接触与访谈蓝天职业技术学院的干部、教师、员工与学生,还有远在广州、惠州、东莞和深圳等地的毕业生们,谛听着,记录着,提问着,挑剔着,思考着。
尽管我们早就耳闻于果,早就关注到一所规模空前的民办大学矗立在时间与空间的最佳交汇点上,然而我们还是在深入与持久的采访之后,收获了一种回味绵长的激动。
一个最深的体会是,相关这所大学的采访,我们总感到,无法结束一件一件、一桩一桩扑面而来的新鲜事儿,如杏花春雨,纷纷扬扬;似燕阵鹤舞,翩翩翔集。
我们从外资老板在蓝天学院面试学生的满意神情里,我们从沿海成百上千蓝天学院精英毕业生的步伐里,我们从成洁婚礼上喜极而泣的眼眸里,我们从一个同学患脑瘤后全校师生举起森林一般臂膀的援助里,我们从于果获得2000年全国十佳青年荣誉后同学们充满爱戴的演出里……品味着一个人和一所大学的成功,其稳重深厚的基础与沉潜绵远的根植。
当然还有不少残疾人的故事,还有弱小者的倾诉,还有自卑者的沉吟。沙尘一样密集的个人的或时代的苦难,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人类发展的漫长之旅。还有意志的打磨,精神的较量,历史的错位,生命的辗转……都是文学的上好素材。但是,我们只想忠实地记录即便是显得有些匆促的采访,因为,大量原生态的新鲜的人与事一直向我们涌来,涌来。
我们实在无意于做一个只会啼啭颂歌的百灵,尤其是当我们无论在计划经济时代抑或市场经济时代都没法回避丑恶、怯懦、鄙俗、自私、短视和狭陋。我们也不无警醒地看到不与公办大学在一条起跑线上的中国民办大学的种种不足,但是,如果求全责备、万事俱备再来发展民办大学事业,中国的教育,只会距当代世界更远。如果面对种种令人感动的社会文化的教育资源而熟视无睹,或率意轻觑,那不仅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生存环境的不负责任。
对于20世纪末的中国民办教育的风起云涌,于果未必是始作俑者,却是一个无庸质疑的开拓者、进取者和实绩累累者。
他的不易与耐人思索,不仅在于他是一个残疾人,是一个在经济困窘的红土地上颇有建树的教育实业家,是一个博爱天下的仁人志士,更在于从他与蓝天学院的异乎寻常的崛起中,我们可以总结点什么,预见点什么,推想点什么,警策点什么。
如果亲爱的读者能从此书中感受到一股沛然充溢的生命激情,那么正是于果和蓝天学院近两万师生的精神凝聚与投射。
从他们昂然的生命视线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好好想想,生活意味着什么。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