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4500000008

第8章 外公青少年时期的读书生活(1)

第一节故乡与家族

外公出生在太湖之滨的无锡。

无锡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从传说战国末年因锡山锡铅枯竭被王翦取名“无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但无锡地区的历史还可上溯到三千一百年前的商朝末年,泰伯、仲雍来到无锡的梅里,与土著一样“断发文身”,筑城而号“句吴”,这可算是无锡文明的发祥。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气候温和、土地肥腴、物产丰饶,是中外闻名的鱼米、蚕丝之乡。京杭大运河绕境而过。十九世纪末,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位于沪宁铁路中段的无锡城,成为重要商埠,人称“小上海”。

无锡还是江南的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名士辈出。略略举来,有唐代写下千古传诵的《悯农》诗章而获有“悯农诗人”誉称的李绅;有晋代名垂千古的画苑三杰顾恺之、倪瓒、王绂;有明清时期的大批文化名人,如教育家、文学家邵宝、历史学家计六奇、《读史方舆纪要》的著者顾祖禹、铜活字印刷的杰出代表安国、剧作家杨潮观、词作家顾贞观等等;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科学家有徐寿、华薇芳、薛福成、胡雨人等;现代更可谓群星灿烂、举不胜举。

还应一提的是,无锡东门苏家弄内,有一座极普通的清一色硬山式的建筑,它就是我国著名的古代书院——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副名满天下的对联,就是明朝别号东林先生的顾宪成为东林书院所撰。明万历天启年间,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党人,就汇集在这里传播理学,发表政见,为匡救时弊、刷新政治而进行不屈的斗争。黄宗羲曾称道说:“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

钟灵毓秀的无锡,人文荟萃,代有奇才。

1989年8月,为了探访外公的故乡,我来到了无锡。

无锡确是一座风景秀美、人文气息浓郁的城市。我游览了山形奇丽、林石幽秀、境界清幽、素以“名山胜泉”著称的惠山,和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的秦氏“寄畅园”,还有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我也曾乘坐游船,观光太湖,领略了太湖那既有内湖明媚秀丽之态、又有海滨的雄伟壮观之势的旖旎风光。在太湖之滨的鼋头渚陡峭的悬崖石壁上,刻着“包孕吴越”四个浑厚有力的大字,使人联想到太湖孕育的古代灿烂的吴越文化。步行游鼋头渚,当我走出一片浓郁的竹林,湖天一色之间,蓦然看见的是一块巨大的标牌,上书“中华富强,世界和平”八个大字,再仔细一看,还有“陆定一”的署名——哦,原来是外公的题词。它表达的是当代太湖儿女的美好理想。

我也曾在无锡市区的大街小巷穿行,在外公读过书的“崇文寺小学”的大门前驻足(因放假校门上了锁),在古老的运河边暇想;我还寻找到了外公在城内的故居——西河头28号那一进有四套房子的住宅,(当时还住着外公的弟媳杨剑华和同父异母的弟弟陆正一);我也走访了当地的党史部门、档案部门,查阅了有关资料;我之所以穿梭般地往来,是想寻觅到小时候外公当年在故乡生活的踪迹。但没有多少收获,我只能在想象中去体验过去时代的生活。不过,这有助我对古城的了解,并引发了我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这里的人文传统对于外公的精神品格有着什么样的关联?环境影响人,特别是作为环境的一个重要的深层部分的人文传统、人文气氛,“润物细无声”,它会渗透到人的骨髓,化入灵魂。它也许不一定成为一个人的主体意识,但就会溶合于主体意识之中,构成一个人的特有的精神品格。所谓“地灵人杰”,正是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这里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才杰,也包括外公这样的“秀才型”的革命家。外公不同于其他革命家的独特精神风貌,与他的故乡的这种文化底蕴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想。

我又乘坐公共汽车,出了城,来到了北效十几公里处的陈家桥村。这里,是无锡县(现为锡山市)西漳镇政府的所在地。

陈家桥地外一脉平川,放眼远望,可见惠、锡二山遥遥相对,似一条起伏腾跃的青龙隆起的身躯。村子四周有广阔的田畴,弯弯的河流,如镜的池塘,呈现一派秀丽的江南田园风光。

陈家桥,就是外公的出生之地。

公元1906年6月9日,在陈家桥老陆巷的一座颇有气派的砖瓦大宅里,外公呱呱坠地。

我在村民陆忠明的引领下,来到了老陆巷的外公的祖屋前。这本是一套三进的深宅,但我看到的却是一片残垣断壁。前后的房屋都已倒塌,只剩下中间的一小部分,可以看出这是二层楼房。里面还有一家村民住着,阳台上晒着衣服,但却没有人在家。我们从边墙的一个狭小的木楼梯上到二楼的木质的回廊式的阳台上,看见楼上几间屋子门都锁着。陆忠明指着北侧的那个门,说外公就是出生在那间屋子里。我试图推开一条门缝看看里面的情形,但缝太小,光线太暗,什么也没看见。

除了那仅存的几间屋子,这里实际上已是破败的遗迹。面对这一片残垣断壁,我不禁生出一种感慨:当年这里曾经是富贵之家,有过荣华和光耀,不想出了叛逆之子,却来荡涤它生存的基础。旧的根基就这样坍塌了,昨日的荣耀化做了废墟。这,大概是这个家族没想到的。

我对着这片废墟拍了几张照片,算是做个纪念吧。

废墟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废墟。

接下来到镇子的其他地方参观。西漳镇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小城镇,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还建有影剧院,我还看见“西漳影剧院”与“江南清洗机厂”的两处外公的题字。

外公自参加革命后就与家庭决裂,再也没有回去过。直到晚年76岁时,才重返陈家桥,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故园。正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周骏如、陆忠明在《故乡行——追忆陆定一同志回家乡时的一些片断》中记录了当时的情形:那一天,是1982年11月13日,“这是天高气爽的秋天,和煦的阳光给人温暖。陆老一踏上故乡土地,心情格外的舒畅,对家乡倍感亲切。回忆起童年家乡贫穷落后的情景。在改革的年代里,家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原西漳镇街上只有三、四家小商店,龟缩在一条不到2米宽50米长的内弄。现在西漳镇街道宽阔,楼房林立,绿树成荫,店内商品琳琅满目,使这个古镇,焕发新的青春。‘家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家乡的旧貌。’陆老感慨万千地说。之后,在1987年6月他还为西漳镇党委编拍的介绍西漳镇工农业生产的资料片写下了‘喜看西漳在前进’的题词。”“乡亲们听到陆老回到故乡的消息,男男女女纷纷跑出家门,霎时间,人流如潮,从四面八方向陆老涌来。陆老频频向乡亲们挥手,慈祥地微笑着,亲切地问候大家:‘乡亲们好。’家乡人民把陆老看作是自己的亲人无所不谈……陆老回故乡,还亲自察看了旧居,不时搜索儿时的记忆,童年的生活情景历历在目。”

外公生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富豪之家。

陆氏家族是无锡的名门望族。

早在魏晋年间,就有江东四大族之说。这四大族是:顾、陆、朱、张。

外公为陆氏第八十世孙。

从陆氏世谱上看,从外公的高祖父陆毓秀(第七十六世),到曾祖父陆敦善、祖父陆蓉第,都有“太学生”之称,并且都受到朝庭赐封,如陆毓秀:“二品封典赐赠通奉大夫”;陆敦善:“布政司理问加五品衔二品封典诰授通奉大夫”;陆蓉第:“候选州同二品封典诰授通奉大夫。”这些衔头大概是封建社会用来装门面的东西。是怎么弄来的,现在难以弄清楚了。

外公的祖父陆蓉第,字企贤,号希泉。据外公说,他没多少文化,大概读过私塾,能打几手拳。在他未结婚以前,虽说家境殷实,但充其量也只能是个富农的家底。后来一家姓胡的地主将女儿嫁给他,在带过来的嫁妆中,包括土地三十亩。这样,成婚后他一下子成了地主。一个大地主会相中一个富农家庭的儿子为乘龙快婿,在十分讲求门当户对的封建农村,如果不是看中他的才干,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地主看不起富农。”外公说。后来的景况确实说明陆蓉第是一个精明强干、善于理财和发家致富的人。他自认为平生得意之作是“得地”(即买地)。

外公说:祖父是反对太平天国的,所以是反革命。

根据史料记载,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称天京,建立太平天国政权。太平军在长江上游与清军交战的同时,又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3月起,向江浙地区发动了进攻,先后占领了苏南及浙江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苏福省。当年5月30日,太平军攻克了无锡、金匮两县,直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12月12日才撤走。外公说,在太平军占领南京时,祖父就带领全家跑到江北去了,直到太平天国失败后才回来。据说回来后他给皇帝写了“治平册”,究竟有没有这个东西,不知道,没看见过。

陆蓉第除收地租外,还经营稻米生意。无锡很早就是个米稻产区,也是个米稻集散地。由于各种条件,至清末民初,它跃居全国四大米市之一。陆蓉第拥有运粮的船只和碾米厂,由水路从外地运进稻谷,然后加工成大米,再卖出去。地租加上经商,使陆蓉第很快成为无锡的大户之一。他除了乡下的房子外,还在无锡城里的西河里建了豪宅。

陆蓉第生了四个儿子。老大陆瑛,字景山,读过私塾,后长期患病在家。老三陆佐运,字松笙,别号四端居士,长洲县优附贡生,法官养成所肄业。父亲年老后,主要由他掌管家政。老四陆藩,字振华,父亲不培养他念书,因此据说他终生对父亲不满。

老二陆澄宙,字松琴,就是外公的父亲。陆澄宙很有才气,重学问,且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他曾中秀才和优附贡生。但随后旧的科举制度于1905年废除,读旧学经书不再有任何前途,要在仕途上求进就要读新式的学校。当时新式学校有两种,一种是师范,一种是政法。陆澄宙选择了后者,考上了南京法律学堂。毕业后曾去北京找事做。家庭曾一度不同意他外出,但他自主意识十分强烈,不愿呆在家里依杖父辈的产业过日子,而主张自己出去闯生活、干事业。他到北京后,曾当过崇文门监督(税务官)、法部主事,后来又继续求学,就读于日本人办的京师法律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

陆澄宙此时已经结婚,娶杨氏,生一女。杨氏亡,遂又娶顾氏,并生下外公陆定一兄妹四人。外公排行第三,上有姐姐陆婉巽,哥哥陆坤一,下有弟弟陆亘一。

第二节动荡的童年

外公生在西漳乡下,出生后却生活在无锡城里。但外公的童年在无锡度过的时间并不长。他三岁的时候,父亲正在京师法律学堂念书,母亲就带着他们几个孩子到北京父亲身边住。他们坐火车从无锡到上海,再从上海坐船到天津,然后又从天津乘火车到北京。旅途迢迢,一路辗转,幸亏有陈奂生和无锡藉在北京工作的小儿科大夫诸福棠(后为名医)与他们同路,才使他们母子们平安到达目的地。

到北京后,父亲将全家安顿在太平街的一条胡同里。当时北京分内城和外城,内城是满洲人和达官贵人住的地方。太平街在外城,是一条很长的街道。

大概因一路颠波和劳累,母亲早产生下一女孩,但女孩刚生下来就死了,用小罐子装了放在广场的一个停棺堂里。母亲很伤心,带着孩子们去祭她。外公对这事到晚年还有印象,说当时看到苍蝇爬到祭饭上面,他就想这是小妹妹来吃饭了。

外公和姐姐、哥哥一起被送到蒙馆读书,读得是戊戌政变后中国第一部新式的教科书。第一课:“天地日月山水土木”,第二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教科收是新式的,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却仍是老式的,管教很严,读不好就会用板子打掌心。姐姐比外公大四岁,经常挨板子。外公却聪颖过人,一教就懂,一背就熟,从来未挨过板子。但他很可怜姐姐,每逢姐姐挨板子,就心疼极了。

我在西漳镇陈家桥时与村子里的人交谈,说起外公小时候读书的事情,了解到村子里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外公小时候读书很聪明,读得轻松了就有闲暇做小动做,玩恶做剧,即趁教书先生打磕睡时,外公悄悄跑到先生身后,把先生的辫子绑到椅背上,先生的头磕得重时,就会被辫子拉醒,醒来但不知道辫子是谁绑的,于是就惩罚大家,加重大家背书的份量,但外公背得轻松,却苦了其他学生。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很能说明外公读书的聪明、童心的顽皮,用来拍电视剧准是个好情节,但它的真实性却难以考证。

在依照教科书按部就班的教学进程中,外公显得轻松自如。到了5岁,在他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之后,父亲就要他读《三国演义》。

在当时,《三国演义》是满洲贵族子弟必读之书。

但父亲从不教他,要他自己读。“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段一段地读,读过后,还要把所读的内容口述给父亲听。

这种高起点的识读要求,也许是不合正统的儿童识字教学规范的,但它对于外公来说,却收益匪浅——拓宽了识字面和知识面,培养了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锻炼了记忆力。所有这些,为他在以后失学的情况下自学阅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同类推荐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可以再现历史,概括生活,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集中、高度的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达·芬奇便是这一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贝多芬的名字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音乐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震撼了世界乐坛,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乐圣”。梵高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短短的十年绘画生涯中,为世界留下了《向日葵》、《鸢尾花》、《加歇夫人》等作品······
  • 傅斯年传

    傅斯年传

    傅老虎、傅大炮轰遍高官显要;真学问、真胆识,道尽古今中外。是 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性情铁汉。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对于新文化建设、历史学新领 域的开拓、新教育思想的提倡等,均做出过很大贡献。本书以严谨的态度 客观论述了他的一生功过,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人物传记。
  • 地产狂人许家印

    地产狂人许家印

    本书是一本关于许家印的地产狂人传记,他是一个从中原南下的打工者;一个被冠以“冒险家”、“野心膨胀者”、“房产江湖巨变牺牲品”的疯狂男人;十年间,他运用魔术般的手法,让300万贷款滚出了700亿港元的市值,让一个依靠贷款成立的小企业,锐变为当下中国地产业的巨擘;还是他,在有史以来最严厉的产业调控时期,依然驾驭着自己的企业帝国狂飙突进,多路开花,并连续收获着“中国地产首富”的荣誉。本书讲述的便是这位中国企业家是如何书写自己的财富传奇的。
  • 李书福传

    李书福传

    没有高学历,没有硬背景,一个普通家庭走出来的不普通青年——李书福,创造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神话。 他,用聪明和汗水换来第一桶金,用疯狂和执着创建自己的吉利帝国,用梦想和智慧书写“蛇吞象”的神话——民营企业吉利集团吞并世界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 敢想才敢敢,敢干才能赢!“中国版福特”李书福用他的经历证明了这句话。“汽车疯子”李书福的成功经历,会让你更深刻地领会那句广告语的含义:Just Do It!
热门推荐
  • 借助游戏测智力(超级智商训练营)

    借助游戏测智力(超级智商训练营)

    本书精选了这些全球著名学校的经典智力测试游戏,里面既有暗含机关的巧思妙解,又有别出心裁的逻辑挑战。锻炼你的分析力、计算力、观察力、想象力,象形力、判断力、创新力、思辨力以及逻辑思维九种能力,发散思维。迎接挑战,你准备好了吗?赶快来接受挑战吧。
  • 风魔本纪

    风魔本纪

    轻松、愉快,逗比、搞笑偶尔热血、正经、苦逼,但是结构完整的魔法世界谨以此书,向心中最棒的异界小说《兽血沸腾》致敬
  • 人若有情,天荒地老

    人若有情,天荒地老

    从小被送人的颖儿好不容易走出大山,不料养父母相继去世,出身豪门的林和一起长大的天逸都爱上了这个让人疼得女孩,林的求婚让颖儿不知所措,天逸因给不了她幸福装作若无其事让颖儿伤心无奈,天逸与许昵雅结婚给颖儿带来巨大的伤痛,无奈出国。
  • 大匠师

    大匠师

    他贵为太子,却乐于做个工匠,他知道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一切都是上帝与人之间签订的一纸荒诞协议,包括他倾尽心血雕琢的那些绝世珍品,都可以轻易毁弃。他以无为对抗生的无谓,以悲悯诠释死的尊严。
  • 小发明

    小发明

    文章讲述了方便垃圾桶、蛇皮袋撑扶器、多功能反转晾鞋架、深孔伸缩取物器、能取出自来水管内接断裂物的扳手等内容。
  • 回到北宋当驸马

    回到北宋当驸马

    北宋末年,天下承平已久。燕云之北,大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好游猎、喜奢靡,不理国政。再北,女真。护步达冈之战已历3年,在完颜阿骨打猎猎大纛之下,女真人瞠目结舌的看着花花世界,垂涎欲滴。中原,江南。在艺术家皇帝徽宗赵佶的引领下,堆山造林、唱词吟曲。烈火油烹、繁花着锦的盛世之下,是数代先皇呕心沥血积攒的家当即将被挥霍一空。便在此时,一个叫燕青的投行大拿穿越时空,附身于大名府卢俊义家仆“燕青”之上。他原本只想活得像条咸鱼,抹上盐,风干了,挂在屋檐下,用呆滞无聊的眼神对整个世界翻白眼……怎奈徽宗的女儿,茂德帝姬赵福金,竟然与他的爱人长得一模一样。——该做些什么,才能抢走蔡京的儿媳,才能当驸马?
  • 四川青羊宫碑铭

    四川青羊宫碑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隋炀大帝杨广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隋炀大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被后人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腐化的昏君。他凶残弑兄杀父,登上皇位,当上了皇帝的杨广大肆奉行享乐主义,美人为重,江山为轻;游玩为重,社稷为轻。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死于劳役。他的残暴统治最终在起义军和反叛军的威逼下宣告结束。让我们拨开了笼罩在炀帝身的上重重迷雾,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炀帝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首席的独家宠爱

    首席的独家宠爱

    经历过严格训练,却在执行任务之后被莫名判决了死令,只因为成为了某个阴谋的牺牲品?正当年华,又掌握着巅峰权利,这个时候死,我会甘心?意外重返学生时代,开始展开一盘巨大的棋局。和时间赛跑,总能在那个时候到来之前,凭一己之力,让他们万劫不复。可就像游戏里永远会有系统bug,那个年少时暗恋过的白衬衫少年堵住她:“既然你喜欢我,我就答应你吧。”What?而那个一言不合就牵扯他人的霸道少年也搂住她:“从今往后,她就是我的新女友了。”你确定没搞错?知道我姓甚名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