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6400000004

第4章 青衿无名(4)

先是他的击筑使闻之者皆惊,“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的消息是与有识者之人的“高渐离也”的提醒一起传到秦始皇也是当年秦王嬴政的耳朵里的,在后来看未尝不是有意打人寨府并接近仇人的意图下,那仇人的因喜音律的重赦和为防范的嚯目(一说用马屎熏至失明)都扯平了,含着一个复仇的念想,高渐离仍能将筑击得完善,击得从容。那秦始皇也是通音律的——在荆轲刺他一节中就有“乞听瑟而死”的缓兵之计,《燕丹子》讲述那被召姬人的琴声是“罗觳单衣,可裂而决;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盧之剑,可负而拔”;虽然那奋袖超屏风走之的行为不一定是受了鼓瑟的启发,甚至负剑而拔的动因也不全是琴师的功劳,《史记》中就讲是左右的主意;但也从一侧面表达了秦王一定的音乐修养,秦汉之际著下的《燕丹子》在此情节上有想象,却不可能全属无稽。通音律的秦始皇听出了什么了吗?那隐藏很深却不可能不颤动于筑之击中的恨与复仇。这是史的空白,是只能凭猜测的,然而击筑的目的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忘。

于是有了那相近的一幕。

稍益近之,高渐高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遵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史记》的这段记述较《燕策》详细些,然而也是简略。

那个叫嬴政的人还活着,却连自己的诸侯都不敢接近;荆轲却在死后,终等得了他的朋友。

这是公元前227年至公元前211年的事,然而却不断为此后的各时代所传颂,这种现象,仅只是对一历史事件的复述的习惯吗?那讲述的热情里面又仅只是对一种公认的不畏强暴敢于入不测之强秦的侠士的感念吗?荆轲明明早已看出了失败。所以他笑,他用笑去赢得意义。而荆轲的二次笑也呼应了田光的一笑——在太子丹踌躇谋刺之事而有求于田光寻荆轲又叮嘱田光本人勿泄的慌乱里,田光“俯而笑曰:‘诺’!”——总有一诺千金的成份,哪怕深知事不成的结局——这是司马迁都不愿承认的,却有“风萧水寒”的歌词预言在先。这三次不同场合不同处境不同人的笑,却是对那结局了然于心之上的自信,不是对一功利事实把握的自信,而是对自己用以肩负使命本身的人格自信,所以那拟料中的结果也变得无关紧要。这是历史一直在回避说的,也正是深深打动了我的,不是单纯的政治性的勇敢,或维护侠士尊严生死置于度外的高贵,它们其实都被包含在一个词汇里,很普通也很耐咀嚼,是——知其不可而为。

知其不可而为。冷到了炽热再把热化作硬的铁,西方文学中直到一千年后才产生了这样的人。堂.吉诃德这个半虚拟的形象才给西方文明里注入了这种精神。同是西班牙的作家米格尔.德.乌纳穆诺这样评价他的祖辈塞万提斯所创造的人物,使我找到了说荆轲的一个曾一直不好表达的线索。他说,堂.吉诃德的困惑不是时代而是他自身:“梦想与体验,高贵的理想与卑贱的实在、目标的清纯与不能达到的作为的不安”,堂.吉诃德的战场不是现世而是灵魂,“他的灵魂挣扎着想使‘中古世纪’从‘文艺复兴’的扩展当中保存下来”(〔西〕乌纳穆诺《生命的悲剧意识》,上海文学杂志社1986年版)。面对历史发展的大的方向与趋势,荆轲的一刺是否也带有同样的光荣与荒谬呢?或者他早已看破,那英勇不屈与桀骜不驯包含着的不可为而为,其实就是为了一诺的收回,只是这收回的形式是以生命为抵押,这一点,荆轲何尝不看得透,所以那两个笑,显示着从容,赴死的决意已定,谁还能再掳去他不迫的自由。由此,他超过了那个举事的叫丹的太子,也胜了那个后来称帝的嬴政。

然而有一点也是必须提到的。

荆轲在答应太子丹时,便提出了两个条件,也是他向太子丹要的两样东西,一是樊将军首级,一是燕督亢地图,作为刺杀行动的一部分,丹满足了他,并附加了不可缺的行刺工具——徐夫人匕首,还有一个名叫秦舞阳的副手;关于首级与地图,却让人自然联想到《搜神记.三王墓》中的类似叙述,那无名侠向赤索要的也是两样相类的东西——一是赤的头,一是赤的剑,上文引述的《铸剑》中黑色人主动要替赤报父仇而向赤索要也是这两件物什,只是那是为杀楚王备下的。而且在刺客提出这两样东西时,尤其是那头颅,无论是赤,还是樊于期,两人同是一样地毫不迟疑。据早于《史记》的《战国策》载,樊于期听了荆轲的刺秦计划并要以自己的头为觐见秦王的条件时,是“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闯教!’遂自刭。”据源于《三王墓》的鲁迅先生《铸剑》里讲,面对剑与头——那黑色人的要求,眉间尺也表现出同样的果决,“暗中的声音刚刚停止,眉间尺便举手向肩头抽取青色的剑,顺手从后项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将剑交给黑色人。”比照“荆轲刺秦王”这段战国史实与《三王墓》这段晋代人所撰的志异故事会得出相当有意思的结论,不仅是情节细节的相似,连丹和赤这样人物的名字都有暗合,而且往下大胆地推话,晚于《史记》几百年更晚于《燕丹子》的晋代志异作品很大成份就脱胎于战国时的真人其事,只不过用了与那一时代精神相叠的神秘方式,更隐晦地表达,把传说与事实搅在一起,省略了那仇人与复仇者真正的身份,更省了那加入其中以报不平为能事的侠的名字,晋代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保留和记念着它的前代,以扭曲的浪漫祭奠着战国挥洒的浪漫,并将那已然不可改变的史实——那场刺杀行动的失败、荆轲未完成使命的死——改写为无名侠士与楚王的同归于尽,三王之头在鼎中腾翻厮咬,这种想象力中该寄寓着多少因史的遗恨所生的浪漫,这种文学式的翻写对史的修补又寄寓了多少人对侠正义不死的理念,侠的理念化将具体的一个荆轲事件或是整个的战国之侠士精神包容了进去。几千年,自有了文字所造出的文学以来,中国的书写者一直在完成着这样的抽象。在以这种抽象,一点点地养着他所生身的时代里的那些极为罕见的珍贵的“骨髓”。

时隔两千二百一十五年之后,公元1988年的5—7月间,那个春夏之际的夜间写下的四篇短文是不该为研究隔过的;这四篇文章是:《渡夜海记》(1988.5),《静夜功课》(1988.7,《芳草野草》(1988.7),《悼易水》(1988.7)。这四篇文章的作者是同一个人——张承志。这四篇短文中都提到了《史记》刺客一节,提到了鲁迅,还有面对世上的这一种文本墨书阅读着的自己:“近日爱读两部书,一是《史记.刺客列传》,一是《野草》。暗里其坐,好像在复习功课。黑暗正中,只感到黑分十色,暗有三重,心中十分丰富。”触着高渐离故事的硬硬边缘,如墨的清黑涤过心肺的时分,“古之上子奏雅乐而行刺,选的是一种美丽的武道:近之士干咯热血而著书,上的屉种壮烈的文途”的感念,是那他所深爱的“肩不的黑暗”么?清冽微黑、销肠伤骨的易水在北中国的萧条刚硬里如一道分界,少年时的膜拜到重读《史记》中对“血勇——脉勇——骨勇——神勇”的一条注释的理解之间,那对古人的对于勇者的八小八分、透骨及髓的体味仍未被时间掠去浓咸。在“士之愤怒”与“布衣之节”的承继里,张对野草芳草也有了重新的划分——是对鲁迅先生野草般苍凉心境的深悟还有视心中洁癖为宿命的习惯,“我想它存在、我希望它存在,所以它存在了——写多了芳草是冥冥中我得到的一种正道”。所以那出发点是被市人常嘲笑的梦,所以那几个字其实是对先生的另一角度的继承:

只承认不在的芳草。

所以三年之后,会有意犹未尽再次续上这个话题的三篇长文:《致先生书》、《清洁的精神》、《击筑的眉问尺》。时间是1991至1994年。

《致先生书》重提《野草》与《故事新编》,重提特指鲁迅的“先牛”的血性激烈与“激烈之中有一种类病的忧郁的执倔”,以及血缘,以及那几近于“近主的宗教誓辞”的《野草》序文,还有他对“反复成为我们心灵的敌手的”吃人之孔孟之道的反叛的呐喊,面对学术界艺术界中隐晦的暗藏贬义的来自艺术与政治关系的文学提问,张文无疑是一篇为鲁迅文学乃至人学地位的辩护书。然引我兴致的是那些延伸,在谈到《故事新编》时,张说于先生死年出版的这部书在读之时有一种生理的感觉,它决不是愉快的,是不寒而栗,也是触目惊心,“先生很久以前就已经向‘古代’求索,尤其向春秋战国那中国的大时代强求”,更引人重视的是他引出丁一个对现时代而言异常重大的命题,是再明确不过地指涉人格的——

中国需要公元前后那大时代的、刚刚混血所以新鲜的“士”;需要侠气、热血、极致。

这种极致的正气的美在距此话写下两年后的《清洁的精神》中终得到了梳理。

从汉字“洁”和它的最好注释许由洗耳的河南登封王城岗箕山开始,本质、传统、文学的真实、对世界的重新体、证搅绕在一起,是“洁的意识被义、信、耻、殉等林立的文化所簇拥,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森林,使中国人长久地自尊而有力”这样一种人格认识。对《史记.刺客列传》这篇中国古代散文之最的精神解读就基于这样种认识。司马迁叙述的从曹沫到荆轲的中国烈士传统已不需复述,让人着迷的是张文对司文中壮士来去周期的意味深长的强调,曹沫之后,是“其后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从专诸到他的继承者之间,周期是七十年”;“周期一时变得短促,四十余年后,一个叫深井里的地方,出现了勇士聂政”;“二百余年后,美名震撼世界的英雄荆轲诞生了”;这种颇有深意的叙述,并不只是对司马迁的敬仰和对那个大时代里的侠士的崇慕,正如对鲁迅的复读不只是局限于文本一样,所以才会有那样的理解冲口而出——“在《史记》已经留下了那样不可超越的奇笔之后,鲁迅居然仍不放弃,仍写出了眉间尺。鲁迅做的这件事值得注意。”所以以下的结论定源于诸上认识的累积:“一诺千金,以命承诺,舍身取义,义不容辞——这些中国文明中的有力的格言,都是经过了志士的鲜血浇灌以后,才如同淬火之后的铁,如同沉水之后的石一样,铸人了中国的精神。”这恐怕是现代最近的写侠之骨髓的文字了,虽然通篇没有用“侠”去界定它。

一年后的《击筑的眉间尺》可视作《清洁的精神》的补白。1994年夏天长沙西汉大墓中出土的古乐器——筑,一共三件,都已残断;面对它让张承志再度想到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和鲁迅《故事新编.眉间尺》,钩沉古史并非闲来无事不然不会有那种堵噎:“感触如割如痛,其原因,或许仅仅在于音乐与刺杀,这难以协调的二者之间。不知为什么在古代,乐如兵,人如文。不知究竟是高渐离看中了此种如兵的乐器,才成为音乐家——还是筑为了高渐离这样的勇士,才衍变成这种激烈的形状。”

筑身窄长,筑颈呈三角形。可以看见,以前曾有五根弦:一根压三角顶棱,两根贴看左侧的斜面,另两根顺着右倒斜面。五根弦,分在徵、羽、官、商、角;两侧的筑弦被扼住后,又分别变成羽、变官、官、角、变徵五声。

筑的妻法,是以左手拓住细细的筑颈,五根弦围细颈,绷紧又弹开。奏者在筑弦张弛之间,用右手持弓击之。可以想象,如此奏出的筑曲不易轻浮灵巧,它定浊重铿锵,喑哑古拙。

而今这般乐音,易水之上,不复再有。

那使上皆垂泪涕泣的“变徵之声”,使士皆泣瞋目、发尽上指冠的慷慨“羽声”也只存在于抚读中的想象里。它们,是在等待着一双与它的乐器——筑相匹配的手和与那于的主人所拥有的与音乐相称的灵魂么?同样被选择的,还有千载难逢的机缘与处境。

无论引证或研究,这种乐人一致的探问何尝不是肯定,有鲁迅可读,有印证了神话同时也加固了信仰的考古,一个人、文统一的念想是会渐渐长成的,如同那早几年产生了的句式——我想,我希望,所以它存在了。

不仅如此。

张承志完成的不仅是古事钩沉里的对文化血液的抽丝,渐次显明的织绵意图使侠这一汉化概念得以全新的延展,这是前人未及做的,他看重的是名字、称谓、符号后的精神意义,作为一种联系,他找到了另一种坐标,从返身历史的纵向寻找到在此间的对某种传统历史意之外的心灵、民族的横向参照,都是在一个主题下的集聚。

所以有《西省暗杀考》。

和其中只在“圣”的空间里求存活的人。

同类推荐
  • 哲理小语

    哲理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浮生琐记之一九七九

    浮生琐记之一九七九

    胡钦楚,一九三二年出生于湖北省荆州。一九五〇年毕业于中南军政大学湖北分校。先后在郧阳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襄阳军分区参谋科、武汉军区司令部装备计划处及军务处任职。一九五八年,随步兵第六预备师军官集体转业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局虎林八五八农场。先后任军官连班长、排长、统计员、分场和总场助理员、大队党支部书记、中共虎林县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党组副书记、黑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召集专案组人员,研究城镇两打运动的现状,并组织三个小组分赴一百三十七个基层单位考察、了解运动发展的具体情况。我到财贸办、商业科、县供销联社等单位作了一般了解。农村各公社两打工作队或联络员,今日集中汇报、学习。
  • 先做女王,再当公主

    先做女王,再当公主

    先做自己的女王,再当别人的公主。这是一本关于不同时代、不同际遇、不同职业的女性,如果寻找独特生命意义的书。有几千年前的妇好、赵飞燕,有地球另一端的香奈儿、简·奥斯丁,还有科学家居里夫人、艺术家蒋英、新凤霞……这些有故事的女人,横跨千年时空,跨越地球纬度,浓缩在一篇篇文章中,与你四目相对、灵魂对话。真正优秀的女子,必定既温柔又坚强。所有经历的低谷、绝望,禁受的无礼、冷遇,抵御的迷茫、慌张,最终会化为筋肉骨血,成为参透生命意义的力量。
  •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

    十几个生命故事,写尽了回忆与故乡、理想与现实、思考与彷徨。孤独迷茫的青春,面对社会偏见的彷徨,那些无声又无助的眼泪,那些理想遭遇现实的挣扎……有些人选择向现实妥协,变成“普通人”,然而他们真的幸福吗?有些人不愿意妥协又无力抗争,于是选择逃避甚至作茧自缚。在这个理想碎成一地的现实当中,你是否还拥有灵魂?“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唯唯诺诺,不按部就班,他们既不看月光也不捡六便士,他们从不疲倦,他们醇酒美妇求速死。他们用巨大的力量扑向某种天真的事情。”是什么让我们在深夜的荒凉中嘶吼?握紧拳头,是否就不会被生活破坏?
  •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亲历者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小伙儿,在美国留学时因为机缘巧合,加入了美国陆军特殊兵种“金融管理专员”。从军生涯,他经历了人生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摸枪、第一次坐军用飞机、第一次来到战火纷飞的世界、第一次身处战斗一线、第一次遭遇路边炸弹、第一次见到几麻袋的美元……构筑了一段多彩绚丽的人生。参军前,他在纽约过盘子、发过传单、在跳槽市场练过摊、在全世界最大的迪士尼乐园中打过工……都是他“美国留学梦”实现必不可少的部分。19岁到28岁这8年多,是他热血激荡的青春,也是一个青年从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到能够主宰自己未来的蜕变历程。
热门推荐
  • 皇商嫡女:医动天下

    皇商嫡女:医动天下

    她是大宇皇朝第一皇商宠爱万千的唯一嫡女;圣手医仙?逆势毒皇?也不过是俩厚脸皮翻墙头斗嘴扯架的糟老头子;妖孽师兄?长得是美若天仙,可惜当个面首都嫌老;;家财万贯自己挣、医术超群天生得,人不犯我怡然自得,人若犯我后果自负,霸气太多挡不住的漏,小小金针医动天下!
  • 那时,你还年少

    那时,你还年少

    小人物的奋斗史,他因朋友所托去拜访故人,初到陌生城市,却在飞机上的仗义相助,得罪当地权贵。一次摩擦,让他崛起,整恶霸,斗黑恶势力!纵横都市,横扫八方,上演一场美色与热血齐飞的故事。
  • 甜蜜爆击:温少,宠妻成瘾

    甜蜜爆击:温少,宠妻成瘾

    “总裁,总裁夫人跑了。”“跑了?”温矜枭眉头狠狠蹙起来。“是跑了,因为您给的零花钱不够花。”“封锁整个机场,把夫人带回来。”“是。”“算了,还是我亲自抓吧。”当杨紫喏看见温矜枭的时候,秒怂!“要跑?”“没,没有。”顿时腿软,她不怕他,怕他的压榨~
  • 三界之人类崛起

    三界之人类崛起

    古来之有三界,乃神界妖界魔界。人类身在妖界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被妖魔杀戮、食用,神界因畏惧魔界的感染,不敢出手,但,人们依旧抗争着,没有畏惧,只希望有朝夺回家园!然而,他的穿越,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 老街上的青苹果

    老街上的青苹果

    老街座落的地界被人称为南城。早年间,北京城里所谓的南城又叫外城。内城里的东西城是有身份有体面的人居住的。据说当时王公贵族的宅邸大都座落在西城,豪门富商多在东城居住;到了南城,就是平民老百姓的地盘了。小商小贩、戏子伶人以及镖行脚夫,多聚于此。老街位于内外城交界处,向来是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老街的最北面,有享誉几百年的月盛斋。传说当年西太后最喜欢吃的就是月盛斋的酱牛肉,每逢年节,月盛斋都要往宫里送几十锦盒的酱牛肉作为贡品。往南走,便到了中外闻名的北京老商业区大栅栏。就算王府井西单再有名气,就算赛特燕沙再豪华,老北京的人还是对大栅栏情有独钟。
  • 历史典故(上)(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历史典故(上)(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每一则历史典故都是寓意深长的教育篇章,从历史典故中你能知道如何做事,你能知道如何做人,你能知道很多你必须知道的知识,特别是从那千锤百炼中反映出来的诗人作家、有识之士的高风亮节、学子们的刻苦学习精神等。
  • 梦幻快递

    梦幻快递

    在一个个高楼林立的都市,在一个个到处透露着不真实繁华的都市,男男女女,或西装革履,或花枝招展,在这个时代不乏时尚且似乎得体地走来走去。殊不知,这充斥现代性的地球,快一点,再快一点,对“快”的渴求,不惜采取任何手段去求“快”,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我们已经完全没有了慢的耐心和习惯,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我们无可躲避地被现代生活的便捷、快速、繁复、庞杂紧紧包围着,被那许多的曾经闻所未闻的新鲜的细微末节死死纠缠着,这种直扑而来的风潮,强烈地裹挟着我们,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动摇了我们一以贯之的信念,同时,也极大地煽动了我们的灵感和激情。
  • 四川青羊宫碑铭

    四川青羊宫碑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宠贵妃

    独宠贵妃

    她生得倾国倾城,却在见他第一面的时候心为之沉沦……他是丞相之子,在放下矜持的她面前仍旧冷静的可怕。他没有接受她的倾心,而是让父亲将她送进了宫……他是一个花花公子,苦苦的纠缠只为博得她一笑。在她进宫的前一晚,他喝的酩酊大醉只哭不语……他是帝王,后宫佳丽无数却在见到她的时候,心中那平静的湖水激荡起圈圈涟漪。他宠爱她,想将她那颗冰冷的心给捂热……他曾经想掐断她那纤细的脖子,可是下不了手……他想将他的爱全部给她,可是他怕背叛……给大家奉上简单的对话:“为什么你是他献给我的?你在我身边想得到什么?”“没有……”“没有吗?不要骗我,我不想听到一个字是假的.啧啧,这么白皙的脖子,朕轻轻一握便可以断吧?”“真的没有,你信也好,不信也罢.”“哈哈,我信.”。。。。。。。。。《独宠贵妃》已经更新完毕,大概只要5块多便可以看完,嘿嘿!雨溪其他文:《痴君》最新连载架空历史望大家喜欢《疯狂》最新连载现代都市望大家喜欢《女佣情人》已经完结可放心阅读&&&&&&&&&&&&&&&&&&&独宠贵妃的视频地址:?pstyle=1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 中唐名将

    中唐名将

    张巡在唐朝开始不过一区区知县,但是经过安史之乱中的睢阳之战(睢阳,现在的河南商丘),唐肃宗追赠其为扬州大都督,远荆州大都督,封其为邓国公。赠张巡妻为申国夫人,张巡子为金吾大将军。大中年间,更将张巡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上。由此可见其在安史之乱中所起的作用。 另外,陕西境内有老王会一说,所为孝王,即是两位爱国英雄张巡许远;还有,道教玉帝封为“宝山忠靖景佑福德真君司马圣王,亦称斩鬼张真君,其像为白面黑须幞头持笏的文臣装束,有联曰:“忠勇称司马,英圣号圣王”。附神有许远、部将南霁云、雷万春、妻刘氏、妾柳氏,还有雷万春等。 在福建莆田,张巡还被尊奉为司马圣王,是保境安民的神灵。每年在正月闹元宵中,有不少地方抬着张巡、许远和手下诸将的神像绕境行道,盛况空前,热闹非凡。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抬着他们的神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