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7200000001

第1章 序 在期待之中(1)

何向阳

从阿斯福尔疗养院朝前望去,公墓的墓碑在周围一圈树篱之上变成一个个小白点。西蒙娜.薇依的墓是新墓地79号,位于第三排,在一片松树林的前面。在十五年间,她的墓无碑无铭文;墓地跟前的小径一端,盛开着大蔷薇花。阿斯福尔的居民说:“穷人的墓地。”

十年前,读到Smonewel的《在期待之中》,是三联书店杜小真、顾嘉琛的译本,作者的名字翻作S.薇依,书名的写法如果依了薇依,可能写作;岍畦(在期待中)更符心意。;岍匹,是她常用的希腊文。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她字里行间的苦涩味道,淡淡的,里面,有一丝不易觉得的安恬,“生活中没有真实,毋宁死”,不知这几个字,用她的母语法文写出来,是什么样子,可是,她写出来的远不止文字。书并不厚,加上注释也才211面,只是她作品的一小部分,确切地,只是七封信和一篇分了五节的长篇论文。著者生于1906年,她在学校,与工人一起,在汝拉山区干农活,在卡塔庐西亚前线同共和国部队一起经受战争磨难,她干最重的体力活,在田间,收庄稼,收葡萄。就是不入教会,不进修道院。对于此,她的识见与早她三年出生的法国哲学家G.Thbon相默契,后者称欲取精神价值,必先扎根大地。薇依的说法是,正如水对一切落入其中的东西都无动于衷一样,水并不掂量这些东西,而是这些东西在水中摇晃一下之后自我掂量。这里,她提到了一个词——精神廉正——并坚持终始。

对于不入教的教士,我们该怎么称呼?也不重要,在薇依眼里。七封书简中,有一封写到“面对洗礼的迟疑”。字面也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一颗心完全打开的坦率真实:

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这些障碍可归结为下列几点。我担心的是,教会是作为社会事物而存在的。这不仅因为教会自身的污浊,还由于教会除了其他特征之外,它是社会事物。这并非因为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气质。我所担心的理由恰恰相反。我天性合群。我天性极易受外界的影响,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尤其是受外界集体事物的影响。我深知倘若此时跟前有一帮德国青年正在高唱纳粹歌曲,我的部分情感立即会变成纳粹式的。这是我的巨大弱点。然而,我就是如此。我想,以直接的方式来对付天生的弱点是毫无用处的。必须对自己进行强烈压制,才能在无可推卸的义务压来时,如同自己并无此类弱点那样进行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认识自己的这些弱点,谨慎对待并且尽量变害为益,因为这些弱点是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的。

我惧怕这种教会的爱国主义,它存在于天主教的各界人士中。我所说的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尘世故土的那种感情。我害怕,因为我担心自己会被感染。这并不是我觉得教会没有资格激发人们的这种感情,而是因为我不愿意具有这种类型的其他感情。愿意一词在此并不贴切。我知道,也真切地感受到这类感情是令我痛苦的,不管它的对象是什么。

一些圣人曾赞成十字军东征和宗教裁判。我不能不认为他们是错误的。我不能拒绝接受良知的光芒。倘若我认为我这样一个远不如他们高明的人,在某一点上比他们更加明白,那么我不得不认为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被某种极强大的东西遮住了双眼。这就是社会事物的教会。若这种社会事物损害了他们,那么对于我这个特别容易受社会影响、同他们相比虚弱无力的人又会受到何种伤害呢?

迄今为止,人们所说的和写成文字的任何东西,都比不上圣人路加在谈到尘世王朝时提到的,魔鬼对基督所说的那些话深刻。“我把全部强权以及与之俱来的荣耀统统给你,因为它被赐予我和我欲与之分享它的每个人。”因此,结果必是社会成为魔鬼的领域。肉体让人以“我”(mo)来说话,而魔鬼则说“我们”(nous);或者如独裁者那样,用“我”(je)来说话,却带有集体的意义。魔鬼尽其自身伎俩假冒神灵和神灵的替代物。

我所说的社会一词,并不是指同城邦相关的事物,而仅仅指集体感情而言。

我很清楚,教会必定也是社会事物;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可能。但是,尽管它是社会事物,却属于世俗权贵所有。正因为教会是保存和传播真理的机构,对于像我这样极易受社会影响的人来说,才有极大的危险。因为,在同样的词语掩盖下,良莠相似又相杂,几乎构成不可分的混合体。

不管谁入教,天主教会始终都热情接纳。然而,我不愿被这样一个地方接纳,堕入口称“我们”的圈内并成为“我们”中的一分子,不愿置身随便什么样的人际环境中。当我说不愿意时,我并未表达清楚,因为实际上我愿意得很;这一切是那么美妙。但是,我觉得这对我来讲是不许可的。我觉得我必须或命定要独身一人,对任何人际环境来说,我都是局外人,游离在外。

这些话,写在1941年6月与1942年3月之间。1942年5月,她启程出发前留下一封称为《精神自传》的长信给修道院院长贝兰,以上只是行前通信的一些片断,白纸黑字地站在1994年我遇见的汉译书里。199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在法国外交部赞助下出版一套“二十世纪法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其中有Jacques Cabaud于1957年问世的西蒙娜.韦伊的传记,依然由顾嘉琛和杜小真翻译,中文译者为这个传记重起了一个名字:《信仰与重负》。为统一起见,这里我采用“薇依”这个译法。这部书利于我们从一个旁边的角度凝视我们主人公的侧面,当然其中有大量引文,使阅读转换成参与。

没有任何想法使我更为痛苦的了:使我同不信教的广大不幸的群众分开。我有一种根本的需要,我想可以说是天职,即来到人们中间,来到各不同阶层的人中间,同他们打成一片,同他们具有同样色彩,至少在心灵不抵触的最大程度上是这样,融合在他们之中,这一切是为了他们如实地显现自己,而不是在我面前做的伪装。因为我渴望了解他们,以如实地热爱他们。因为如果我不如实地爱他们,那么我爱的就不是他们,而我的爱就不是真实的。

这个境界半个世纪之后已难以为人理解。但是她真的下到了矿井下面,这个哲学教师将思辨化作一种亲身的实践。她要得到通过个体才能得到的那个民间里若隐若现的“上帝”,而不是已经存在于庙堂经文里随时可见的上帝。

这份心思,1942年11月10日,她同父母告辞时说过:

如果我有多次生命,我将把其中之一献给你们。可是我只有一条生命,而这条生命,我该它处。

《伦敦论文集》中,可找到横渡大洋的女子这样一段话:

我们身上人这东西,就是我们身上谬误和罪过的那部分。神秘主义者的全部努力始终是要做到在他们灵魂中不再有任何称为“我”的部分。

但灵魂称“我们”的那部分要危险百倍。这就是她为什么要“出走”的原因。

教我想起很早读到的一部赫尔曼.黑塞的书。书名记不得了,其中一部小说记得牢,名字-《席特哈尔达》,又译为《流浪者之歌》。我曾在1997年写下的《渡在海上》中较为详细地引证过。这是比薇依1942年的文字还要早上二十年的书写,1922年的小说里的这个主人公比他的作者和他以前的作者都要早,早得多。他曾是王子,佛陀,他的走出与步入,一定是给了沉下心描绘他的人太多的感受,他一点点地剥离,有如他的主人公一点点地清理,从宫殿到民间,从领袖至心底。他是悉达多。为了探究“我”,探究“自我”,还有别的路途值得寻找吗?没有人指出过这样的路途,没有人知道过这样的路途——

婆罗门们知道一切事情,他们的圣经记载着一切事;他们研究过一切事情——世界之造成、语言之起源、食物、吸气、吐气、器官之排列、神们的行为。他们知道太多太多的事情;然而,如果他们却不知道这一件重要的事情,这一件惟一重要的事,那么,他们所知道的一切事情还值得知道吗?

一场跋涉就这样找到了开端。

后来。释迦牟尼在波罗奈斯传教结束而向优娄频罗进发传教之前,他对弟子的告诫是——不许结伴而行,务必独自游历教化——即要求每一位弟子以个体的自我面对向他一人展开的世界,体验、亲证、自律、实践。一个人,在路上。“汝当自依”,《大般涅柴经》中这句遗言语重心长。漫长的修行开始了。

佛陀一生中,有过几次让后人颇费心思的转折:为什么佛陀要抛弃他现成给定的富足生活与王位继承权而出家过流浪人的生活?为什么在他的禅定修养已达到很高造诣而不得不令其师事的两位当时全国水平最高的禅定家惊讶并打算立他为思想继承人时,他却离开了他们?为什么在他已与苦行对峙了长达六到十年而品尝了一般苦行者都未能做到的一切肉体磨难之苦并使得周遭人都满怀敬佩之情如圣人般看待他时,他却放弃了这甚至是垂手可得的名誉而离开了苦行林?为什么在他于毕钵罗树下(这棵树后来被称为菩提)趺坐成道后实际已是全国最具境界的哲悟家而还要徒步跋涉到几百里外的异地去传教呢?为什么在他已然拥有了近千名弟子后却不满足于平平静静做导师的生涯而还要坚持一个人独行游历教化呢?与婆罗门的对峙与征服,对提婆达多叛逆的粉碎,九横大难之后,在他八十岁高龄时,在释迦族灭亡后,他为什么,还会从婆吒百村渡恒河并选定他的故乡作为他最后传教的方向呢?为什么,他能不顾恶疾缠身在弟子劝他休息时还要侧卧于沙罗双树间支撑着为前来寻访的沙门说法并以此作为自己临终的方式呢?

这是一个一生写满了离开、丧失、告别与放弃的佛陀。

释迦的第一次放弃是针对王权、家庭的。释迦的第二次放弃是针对名望、利益的。我总是满怀疑问。

寻找着的青年说。“我总是怀着一种知识的渴望。一年又一年。”而追寻的结论却是“在万事万物的本质中,有些东西不能称为‘学习’”——“惟有一种知识——那是无所不在的:在你里面,在我里面,在一切生物里面……对这种知识而言,它的最大的敌人,莫过于有学问的人,莫过于学问。”

由此,释迦当年才将手段与过程衣服一样从身体上脱掉,离开同样压抑了自性已成为了他“父亲”的沙门集团,将茂密的苦行林留在身后,独自一人向那一棵毕钵罗树走去。这个象征太巨大了。

对树的告别是释迦的第三次放弃。这是对滞于玄想思辨层面的哲学的放弃。

篇名意谓“菩萨”的《席特哈尔达》里,这次放弃被描述为对一位圣人——也是一种父亲(在生身父亲、集团父亲之后,这是最后一位立在路口的智慧父亲)的放弃。故事已展开了四分之一,迦陀玛出现了。他被尊为世尊佛陀。他因解脱众人痛苦所作的柔和而坚定的讲道,使之成为拥有全国大量虔诚的崇拜者,甚至悉达多的挚友迦文达也皈依了他,然而悉达多却一人离开了。他与如来佛告别时的一段对话相当精彩,中心一句便是——从别人的讲道中是无法求得解脱的。

远离所有的教条与导师——哪怕他是众望所归的救世者,哪怕他是另一个灵魂中的自我。

悉达多离开的不过是他心目中要成为一个圣人、教导者、领袖的思想(那种名望的心魔)罢了,他同时离开的还有讲道这种方式。在他的心目中,行动高过语言。由此在他以放弃的方式否定一个个曾主宰过他生命的某一些段落的各式各样的“父亲”同时,在他表明自己亦永远不做统领别人精神父亲的同时——他只认准了一件事:亲证。

这种背弃式的选择当然是有代价的。像一个刚出世的婴儿,此外他什么也不是,此外,什么也没有。

……再没有人像他那么孤独了。他不再是个贵族,不属于任何职工组织,不是个寻求职工保障,而在其中享受其生命与语言的工匠,不是个婆罗门,不是个属于沙门社会的苦行僧,甚至连深山中最与世隔绝的隐士,也不是一个人孤孤独独的,他还是属于人类社会中的一个阶级。迦文达做了和尚,于是成千个和尚都成了他的兄弟,穿着同样的僧袍,享受着同样的信仰,说着同样的话。而他,悉达多,他属于哪里?他分享谁的生命?他说谁的语言?

然而就是这样,他依然走自己的路。他一无所有。却得到了一样东西——

悉达多,他自己。

这或许就是那个正在形成中的答案。

这样理解,佛陀就不只是一个单个的人。

有关佛陀自我介绍的传说中言,“我为如来、应供、正变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大乘经籍中记述佛陀有三十二种相八十种好,据称,“佛的每一‘相好’,都能生出无限光明,普照天下,发出无量音声,遍满世界,并给五道众生带来普遍利益。即使每一毛孔,都具有无限神通”;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佛陀以乔达摩姓降生之前,佛陀曾有多达五百五十次的转生,或为君王、婆罗门,或为神灵,此外,还曾做过十二次首陀罗,十次牧人,一次石匠,一次雕刻工,一次舞蹈家等等。有关佛不同变体的思想,长久以来使我懵懂迷离,那时的我,并不知有关它的解释就藏在这个万千与纯一相叠的结局里——

同类推荐
  • 弃的故事

    弃的故事

    本书是台湾小说家骆以军1995年自费出版的同名诗集修订版。在前半部分中,作者以“弃”这个意象为核心,将大量富含想象力的故事凝缩为幽微曲折的抒情诗,虚幻意象与真实情节重叠跳跃,描绘末世时空、荒凉情境、宿命悲愁及人我疏离之感,提出其惊世骇俗的“遗弃美学”,反向试探存在的意义和爱的可能。而在本书的后半部分,“爱”仍旧是贯穿其中的主题;然而,跨过二十余年,作者已是“疲惫但或更宽容些,朝暮年余生蹒跚前行,无有奇想”的中年大叔,笔下文字更显温情洞彻。年轻时的虚无惶惶一一沉淀,重返遗弃之前,世界那该有的尊严和美丽形貌。
  • 她在丛中笑

    她在丛中笑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里,文联就是写写画画,唱唱跳跳。殊不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一部分,文学艺术往往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方民众道德品质、精神追求的直接体现。搞好文联工作,推动文学发展,促进艺术繁荣,不仅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人民热切期望的报答。
  • 经典精装系列:羊皮卷

    经典精装系列:羊皮卷

    本书是一部人生“圣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丛书,它所蕴藏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命运,它所记载的震铄古今的财富秘密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
  • 回龙山下

    回龙山下

    取名于作者三台县祖居老宅后的一座小山,主要收集了作者近两年创作的诗词文章159篇。作品分盛世微言、琴趣盎然、兴观群怨三个部分。
  • 吾愿生生花里住

    吾愿生生花里住

    本书选录的是一些能够体现陆小曼才情的经典文学作品。其中既有她为怀念徐志摩而写的散文,也有她与徐志摩相恋时所写的日记,还有她与徐志摩共同创作的戏剧,以及她根据自己曾经熟识的经历编写的小说等。这些内容的文字或浓丽哀婉,或描写细腻,或坦率自然,尽显了陆小曼的风采与文采、豪情与柔情。另外,本书还选录了一些由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信,言语之间表现了徐志摩对陆小曼浓烈的、纯净的和义无反顾的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陆小曼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
热门推荐
  • 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

    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闲居录

    闲居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破译

    破译

    有一种战场没有硝烟,但有杀戮,那是更加残酷的人性毁灭。有一群英雄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但是他们的事迹永世留传。密码战破译智慧的潜伏,间谍战——深入敌后的暗算。一本书读懂军事战争密码的制作原理和破译原理。一本书看透数国势力复杂的间谍、反间谍、多重间谍、谍中谍的谍战精华。一本书纪念和歌颂为胜利而奋战的无数无名英雄。
  • 猪,你快乐

    猪,你快乐

    这部作品写了生活在大塘一个猪家族。我是小六,不同于别的兄弟,又大又壮。最得奶奶喜爱。我呵护着小妹还有五哥,不让他们贪吃自私的四哥欺负。我们四个一起上学,可是四哥却背着家里人去大塘外面贩盐去了。我大哥是我们兄弟中最有责任感的,他早早就跟父亲一起外出做工养家了,四哥失踪后,他去外面找四哥。负责调查人口的二哥不能面对大塘里的猪越来越少的现实自杀了,五哥失踪。乐观的奶奶开始变得糊里糊涂。我的奶奶穿着她喜欢的花花绿绿的衣服从楼顶上飘下来。我决定到大塘外面人的世界里找寻五哥。最后我们继续在大塘的生活。
  • 御医皇后

    御医皇后

    一个无趣的产科医生,穿越到这诗华绝代的东阳干吗呢?莫名其妙成了大户千金;莫名其妙有了位才惊东阳的未婚夫;莫名其妙有一个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日日盘算整她的什么把戏;莫名其妙为了本医书成了宫中一名医官!莫名其妙她竟然成了那九五之尊的情敌!御花园啊!不入此园,焉知春色如许:环肥燕瘦,冰肌玉骨、粉白如雪,花枝招展,艳若桃李,甜甜、辣辣、浪浪,她直看得眼花缭乱宫中那一群莺莺燕燕,对她全幅身心的依赖,给她好大的压力。对着这春色无边的美景,她只想逃……
  • 他只想哄着景太太

    他只想哄着景太太

    他抢婚,顺便送了新郎警察局一日游。“景太太,重婚犯法。”“那我不介意先丧偶!”婚后一年没见过的神秘老公,却是她的禁欲初恋。重生归来,一心想要虐渣,却被总裁宠出了新花样!景清琛的人生信条:我能想到那最浪漫的事,就是宠妻三十六式!
  • 女孩20几岁,一定要懂得的100个人生经验

    女孩20几岁,一定要懂得的100个人生经验

    《女孩20几岁,一定要懂得的100个人生经验》主要讲述了:在漫步青春的同时,我们总是容易忽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但年龄的春天只有一次,在20几岁这个人生的关键期,女孩子需要好好把握,在各个层面完善自己的心智与情感,人生路上难免有风波与坎坷,最重要的是要做真实的自己!
  • 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一本专门描述儿童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及其真实需求的儿童心理学普及类读物。全书用国内外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解释儿童身上所体现的特征及及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旨在给予家长父母在孩子教育和沟通方面更加科学合理,特别是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心理特征及其问题解决都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全书用作者接触到的典型案例穿插文中,内容具体,语言通俗,寓理论于实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剑势

    剑势

    宋朝,奸臣当道,外敌强悍。张瑞泽手握绝世宝剑,保家卫国,征战四方。力撼名剑山庄统一江湖,一致对外。但却无力回天,埋剑归隐,一心修道。神奇功法现世,隐世老人出山,带他踏上修真路。且看他如何蜕变化龙,再现江湖,成为仙界至尊……
  • 将门女的秀色田园

    将门女的秀色田园

    青舒醒来,发现自己魂穿了,魂穿到了架空王朝大安国落魄古府的小姐古青舒身上。爹是将军,五年前战死疆场。娘是出身名门的菟丝花,自爹死后躲在文澜院中发霉不肯迈出一步,对一双儿女不闻不问。五年来,没有爹娘疼惜的小正太瘦弱苍白,五年来没有爹娘教导的古青舒变成任性而爱幕虚荣的少女。继承古青舒记忆的青舒微笑,只因她远离了现代的爱恨,珍惜这难能可贵的重生。她是个简单而害怕麻烦的人,喜欢低调而无拘无束的生活,趟不了京城的混水,于是断了该断的关系,携家带眷地远离天子脚下,回归故里,带着一群残兵妇孺,展开一段惬意的田园生活。只是,有人看不得她好过,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轮番上阵,搅得她不得安生,气得她拿起扁担喊打喊杀。自此,她的悍名再起,名震乡里,成为古代版的剩女。只是,出现一个意外的他。花絮1:准夫家上门要验青舒女儿身,简直欺人太甚。青舒暗恨,带着府中残兵来一句“关门、打狗”,把事情闹到满京城皆知,向世人宣告:将门之女不可欺。花絮2:青舒摔下墙头,被他抱个满怀。他皱眉训斥:姑娘家的爬什么墙头,成何体统!青舒白了他一眼,脸不红气不喘地道:大叔,你才爬墙,我这是在练轻功,轻功,懂不懂?花絮3:前未婚夫上门,一脸高傲地道:“古青舒,念在故去的古将军的份儿上,我不追究你以前的过错,十日后抬你过门。”青舒先是磨牙,然后微笑,对正太小弟耳语一句。正太小弟笑得露出小虎牙,“管家伯伯,关门,放狗。”前未婚夫狼狈逃出,来不及整理情绪,便让人揪了领子进树林毒打一顿。打够了,风度翩翩的某人弹了弹衣角:我的人,不是谁都能惦记的。花絮4:某日青舒慨叹:做女人难,做古女人难,做低调的古女人更难某男闻言轻拍她的头:嫁给我,一点都不难在此,带您领略青青式的温暖穿越之旅。欢迎喜欢的读者们戳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