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0300000009

第9章 审美现象描述(5)

显然又不是如此。审美现象虽然同人(主体)的主观心绪、情感、意识和无意识、感性观念相关,并且从心绪、情感、意识和无意识、感性观念等等那里取得了虚、幻、朦胧、模糊、不确定性等等特点;然而它却又不能等同于主观的心绪、情感、意识和无意识、感性观念,不能仅仅以虚、幻、朦胧、模糊、不确定性概括它的全部特点。我们还必须看到,审美现象同时与客体相关,与某种客观的实体(一般是精神实体)相联系,是一种具有实在性的现象(即使想象中的实在性)。

试想,在观赏香山红叶或欣赏海市蜃楼时,假如根本不存在漫山红遍的金秋景象或飘飘渺渺的海上楼阁、街市,你愉快的心绪、情感何以激发?你如醉如痴的精神享受、自由自在的灵魂逍遥何以产生?

而且,在观赏红叶和欣赏海市蜃楼时,为什么你的心境是喜悦而不是悲伤?

为什么你欣赏《儒林外史》严监生之死同欣赏《红楼梦》林黛玉之死相比,心境会如此不同?这种相对确定性的不同精神状态由何而来?

我的答案是:你之所以从严监生之死(临死前伸出两个手指头)体验到了喜,而从林黛玉之死那里体验到了悲,正是因为这两种现象的不同内涵具有相对的确定性、稳定性和实在性,由此也就造成了各种审美现象相互区别的相对确定性、稳定性和实在性。悲与喜并不是随意加上去的。

结论:审美现象除了与心绪、情感、意识和无意识、感性观念相关而具有某种不确定性、虚幻性、朦胧性、模糊性之外;它同时又与客观的实体相关并且从中取得了某种相对的确定性、稳定性、实在性。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审美现象不完全是虚幻的心绪、情感、感性观念,而是同时具有实在性(即使想象中的实在性),那么它就是一种实体。

非也。审美现象具有客体的某种客观实在性、稳定性、确定性,也可以说具有某种实体性,但它本身绝非实体——既不是物质实体(这一点上面我们曾经说过),也不是精神实体。凡实体,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它都具有独立自在性。如,太阳、月亮、地球、火星等等,作为物质实体,是独立自在的;中国、美国、共产党、国民党、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美国的众议院和参议院、军队、法院等等,作为政治实体,是独立自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美国的独立宣言、联合国宪章、卖国辱权的辛丑条约等等,作为精神实体,是独立自在的……但是,审美现象却不是独立自在的。以作为审美现象的苏轼诗为例。《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所创造的庐山这一审美现象,它的美何在?如果它是一种物质实体,你就可以把捉到,玩于股掌之中,指给人看是黑是白是圆是方;即使它是一种精神实体,你也可以指出它的客观属性,把握到它独立自在的特点。然而,苏轼在诗中所写庐山之美,既不全在主体(主观的心绪等等),也不全在客体(客观的物质实体或精神实体),它如此变化不定,无声无色,无形无臭,不具有独立自在性——它的美,只在你对庐山特定情境的感受中存在,你可以感受到,却在现实中抓不到、摸不着。就是说,审美现象虽与实体(例如庐山)有关系,但其本身却不是实体。作为审美现象的庐山之美,既不是精神实体,也不是物质实体。

苏轼还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里的琴声,绝不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发生振动的物理现象,而是一种审美现象。作为审美现象,或者说琴声之美,既不全在弹琴者的思想、意念、心绪、情感、意识、感性观念,也不全在琴或者弹琴者的手指上。在这里,琴声之美同上面说的庐山之美一样,你可以感受到,却在现实中抓不到、摸不着。琴声之美,既相关于主体——主观的心绪等等,却不就是主体;又相关于客体,相关于客观的实体,却又不是一种实体。

13审美的秘密可能隐藏于主体客体之间

总括上面所述:审美现象既与主体(主观的心绪、观念、意识……)相关而又不是飘忽不定的纯主观的心绪、观念、意识,既与客体相关而又不是纯客观的实体(精神实体)。因与主观的心绪、观念、意识相关,审美现象表现出虚、幻、朦胧、模糊、不确定性的一面;因与实体(精神实体)相关,审美现象表现出实、真、明亮、清晰、确定性的一面。然而,审美现象却又同时带有上述二方面的性质和特点,因此它须在虚与实、幻与真、朦胧与明亮、模糊与清晰、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找到一种合适的张力,并且保持这种张力。

那么,审美的秘密,可能就隐藏在上述“之间”中,隐藏在上述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中。单从某一个方面(无论客体方面还是主体方面)找“美”,大概都是徒劳的。

还是以苏诗为例。《题西林壁》所写庐山之美究竟美在哪里呢?它的美,既不完全取决于庐山自身,也不完全取决于观赏者,而是取决于它们变化中的互动关系,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庐山之美,存在于庐山与观赏者之间在互动中所产生的某种关系之中,存在于两者的某种意义关系之中;或者说,那美就是表现在两者关系中的某种可以感受到的意义、意蕴、意味。《琴诗》所写琴声之美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美在哪里呢?琴声的产生,琴声之美的产生,是在弹琴者和琴的相互作用下出现的。琴声之美,就存在于通过弹奏所表现出来的弹者与被弹者之间的某种意义关系之中,是弹者通过弹奏所寄寓在琴声中的可被感受的意义、意蕴、意味。从欣赏的角度说,琴声之美就存在于那种饱含意义、意蕴、意味的琴声与听者之间的某种关系之中,是听琴者所体味到的意义、意蕴、意味。而且还应注意到,这里弹琴者的“弹”、被弹者的“琴”,同上面被观看的庐山和“横看”“侧看”的观看者,二者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互动中所产生的可以感受到的意义、意蕴、意味(琴声之美和庐山之美),是充满变数的、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而绝非预成的、自在的、凝固的、恒定的。

香山红叶之“美”、海市蜃楼之“美”、林黛玉之死的悲剧之“美”、严监生之死的喜剧之“美”……亦如是——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存在于两方面互动关系所生发的意义之中,表现于那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之中,或者可以说就是那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当然,这些“美”,同样是充满变数、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而绝非预成的、自在的、凝固的、恒定的。

我想,一切所谓“美”(广义说,审美现象、审美活动,等等),莫不如此。但,这又是一个很难说清的问题,一个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一个需要壮着胆子才敢去说的问题。

审美问题确实非常麻烦、非常消磨人,而且非常喜欢捉弄人,你会常常感到它像一条泥鳅,浑身滑溜溜的叫你抓不稳,甚至抓不住,当你感觉好像抓住它的时候,转眼间,它又溜掉了。这一章的开头我们就说,它困扰了人们几千年;还提到柏拉图的名言:“美是难的。”那么,上面所提出的假说——审美的秘密可能隐藏在主体客体之间的某种关系之中、隐藏在它们之间的某种意义关系之中,是否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呢?我真的不敢说。但是我将试图通过这样的思路给出一个尽量合适的、符合事情本来样态的解释,我将努力这样做。

同类推荐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第26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第26卷)

    本卷主要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代人的有关书信,其中包括他们的亲人、朋友、同事写给他们的书信,也包括这些同时代人相互之间的通信。本卷还收录了部分译者和编者围绕这些书信写作的译者说明、译后记和编者说明,记录了当时发现这些书信的时间、情形以及翻译过程等情况。
热门推荐
  • 一品闪婚

    一品闪婚

    新文:《独家挚爱,总裁的蜜恋甜妻》http://m.wkkk.net/a/961842/十一月连载求收藏《大龄总裁·先婚厚爱》http://m.wkkk.net/a/838904/即将完结(正文完结)第一次见面,他撞见她劈腿,一不小心惹毛了他。第二次见面,她痛快甩了前男友,站在天桥上砸下了高跟鞋,正巧砸破了他的车。第三次见面,她被前男友的“真爱”陷害,误打误撞,撞到他。第四次见面,她在相亲,他在相亲,她瞥了一眼穷追不深的前男友,娇笑道,我们结婚吧。于是见面总共不超过五次的两个人,当天就领回了两个红本本。————她以为婚后的生活,不过就是你妈变我妈,却不料还多了一项义务。————他极尽所能的宠她,却在她怀孕的时候冒出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前女友,她冷笑,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飘,你口味真重。她甩出一张离婚协议,走得毫不留恋,他穷追不舍,堵光她的退路,她恨,却以为他在乎她。直到一场大火,他义无反顾的救出他的初恋,她才恍惚,这场婚姻,她输的一塌糊涂。
  • 寻回热爱

    寻回热爱

    本书分为爱物篇、留恋篇、神叨篇、妄谈篇、乡行篇五大篇,从动物间的厮杀掳略到清明时节在老家上坟孝祖;再到讲述窝在凤凰听涛山腰的从文墓;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中谈房子再到怀念岭南麓的余脉里深藏的家乡……作者流转的文笔带你走进散文的世界。
  • 宙爱

    宙爱

    十九岁神秘少女撼动警界高层,身手竟在不经意中显现,如此强大的你,从哪里来?国际杀手联盟频现维城,名伶出笼,贵爵追后,是强敌争霸还是野气浪漫……警车之女轮番斗法,罗生之门好戏上演!背后的情人,同床的侩子手,谁在设计谁的人生?你要刺激,就给你一场酣畅淋漓的逃亡!
  • 在日本渔村的日子

    在日本渔村的日子

    陆君袭重生1950年日本小渔村,获得《渔业大王》系统,系统能帮他探测鱼群位置,每次捕鱼都是满载而归。能帮他打造最牛渔场,水产养殖我最吊!此时日本渔业远洋捕捞还没有起步,近海水产养殖业还没有发展。陆君袭觉得自己要做北海道渔场的主人!“不对,等等,整条渔村只剩五个男人,那谁跟我出海捕鱼?”陆君袭傻眼了。
  • 他给的梦幻天堂

    他给的梦幻天堂

    我永远记得那年,他双手怀胸,居高临下的望着我说:“伊一,你还知道回家?!”虽然语气很差,但是我却能感觉到他的担心,他强装冷静的面容。这些都使我映像深刻,无法忘怀!“艾熙然,遇到你到底是我的有幸还是不幸?”“艾熙然,我舍不得从来没有遇到过你?”
  • 重生之女神逆袭归来

    重生之女神逆袭归来

    重生大小姐逆袭复仇,收获爱情走上人生巅峰.
  • 情宿何处

    情宿何处

    程逸朗:28岁,身高185公分、阳光帅气,海归、东山少爷,从事金融业,爱好品红酒、跑步、健身。郑子言:24岁,身高168公分,肤白、大眼,自由插画师,爱好追韩剧、性格开朗。张依依:子言的同室密友,25岁,身高165公分,银行大堂经理,爱好相亲,希望自己的真名天子早日出现。何轩:逸朗的同学、死党,28岁,身高182公分,从事酒店管理、爱好品红酒、跑步、泡妞。
  • 心软是病爷认命

    心软是病爷认命

    又名《老婆,我认栽:总裁逼婚》豪门圈里人人知道,他不爱她,偏偏长辈们认定她该归他管,他走了什么霉运摊上这么个女人?某日,小女人兴奋相邀:“玩骰子?输的人要做一件他最不想做的事。”他玩味勾笑:“行,要是我输了,我就娶你!”她努嘴,歪着脑袋沉思:“哼,要是我输了,我就嫁给你!”该死的女人,居然敢说嫁给他是她最不想做的事!“女人,你活腻了吗?”
  • 刘宾客嘉话录

    刘宾客嘉话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自然百科知识博览

    自然百科知识博览

    《巅峰阅读文库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自然百科知识博览》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巅峰阅读文库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自然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超越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