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3300000007

第7章 文事乱弹(7)

在现场,最受感动的还是观众们的热情。演出场地实际上是一个楼房的中央围起来的一个空地,东南两面临近马路,西边有正在施工的工地,前面不远处有一条河沟。就是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场地,简朴的开幕式却聚满了不少的观众。除了场地中央有几排小板凳之外,大都是自发的观众。一眼望去,周围的楼房的房顶上、阳台上,没有完工的楼房墙上,近处的大树上,还有对面河堤上,等等,凡是可以站人的地方,都有一排排热情的观众在那里聚精会神地观赏。尤为感人的是,那建筑工地的墙头上,人们目不转睛,那是普通观众对艺术的渴求和期望。这种场面真令人感慨万分。

过去,我们常常见到电视上的一些演出在基层或是车间,或是田间地头,或是边防兵哨等条件相当艰苦的地方,那些从专业团体来的、从大都市来的颇有点名气的演员们,拿着麦克风,踏着踢蹋步,摇摆着身子唱几首红极一时的曲子,把时尚的艺术送到了基层,送到群众中间,也是十分值得提倡的,可是,这种把眼前有特色的艺术近距离地输送到普通百姓中,送到基层去的演出,组织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演出,组织一些轻型小分队式的演出,也是老百姓十分欢迎的,这往往被我们不经意地忽略了。在城市里,在文艺较为发达的地方,人们对演出多是挑三拣四,但对于那些基层的群众来说,文艺演出更需要雪中送炭。对此,同行的一位领导感慨地说,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作还任重道远呵。当我们离开演出场地很远之后,回首望去,那密密麻麻的观众们仍很有秩序地在那里观看欣赏,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让人难以忘记。

12.读《邓拓全集》想到的

文章是人生命的延续,有诗说,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可他却死了,说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延续。文章千古事。用心血酿成的文字,有一种超越自然生命的强劲,穿越时空的力度。邓拓在当代惨烈黑暗的文字狱中,不幸冤死,终年才五十四岁。英年早逝,可他的《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著作,却成为上个世纪中叶中国文坛最为重要的收获。最近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五大本《邓拓全集》,是他的一生文字的全本。读这些燃烧生命光亮的文字,令人感到,虽然邓拓的生命之花在盛年无端地摧折,而他的精神却因了那些血泪文字而长存。

邓拓的写作伴随着他投身革命始。他学生时代参加过左翼文化运动,后来在边区领导和组织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全国主要新闻单位的负责人,革命的经历使他的写作开始就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也成就了他的一个文化领导者的才能:对时事的敏锐,对现实的热情,对事业的忠诚。他早期的写作,多是诗歌抒情唱和,抒发胸臆,自娱自乐。当后来成为上海光华大学的学生后,他积极参加那一时期党的地下工作,参加了左翼文化运动,他参加了诸如中国封建社会分期、中国经济历史与中国社会发展、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讨论等。应当说,邓拓的写作生涯始于左翼文化运动。他以对时事的关注,对经济和历史的兴趣而起,也由此奠定了他的写作标向。他从中国历史和经济当中,研究文化,思考现实。出身于书香之家的邓拓,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中国文化“经世致用”的传统,影响着他的写作发展,也成就了他的文人品格和业绩。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当作者面对时代和历史的选择,他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这个时代的写作。邓拓全集有五本,其中有专著《中国救荒史》,这是邓拓在河南开封时写的。在这之前,邓拓因在上海参加地下工作而受到国民党特务的追捕,他投亲到河南,并插班进河南大学。当时华北抗战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邓拓写作的艰辛可想而知,但革命实践锻炼,对现实问题的兴趣,年轻的他走的是一条学人与革命者的路。面对中国残酷的现实,他的思考深入,他研究历史问题的兴趣更为浓厚,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完成了洋洋三十万言的《中国救荒史》。这本带有开拓意义的著作中对中国历代救荒问题的检视和评述,相当深入,至今仍是这个领域里的一本不可多得的著述。在其他集中,收入了他的诗歌、散文和大量的杂文随笔。曾为邓拓惹来杀身之祸的《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是其代表作,还有几本是他自20世纪30年代末期以来到50年代末从事新闻工作的文章,其中有近百篇是时评和政论,这些散见于报纸上的社论和评论,“合为时而著”,记录了新闻史的一个重要侧面。

邓拓一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他30年代在晋察冀边区办报,建国后在人民日报社主事,这不同的办报经历考验着他的能力和才智。从党的新闻工作者高度的政治立场出发,从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出发,他胜任了这一工作。新闻工作者近距离地思考社会,研究现实。也因为新闻工作的特殊性,编辑、记者接触社会广泛,要求有广博的知识,有丰富的学养,也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在人们的印象中,60年代邓拓的《燕山夜话》等杂文随笔成为他的写作的亮点。但从我们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他的写作成就是多方面的,新闻写作是他的本行,杂文随笔是他的所爱。

作为一个文人型的领导者,他的涉猎广泛,又精于研究,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不做空头的新闻官,不当外行。这既禀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习性,又为他所胜任工作提供了方便。他的杂文随笔被誉为知识性丰富、说理透彻、小文章大手笔的典范。他的诗歌主要是旧体诗词的创作,用典自然,意蕴深长;他的历史研究和对绘画史的研究,也是自成一家。这诸多的涉猎与成就,使他成为新闻界的一个通才。

新闻工作被当作“万金油事业”,新闻工作者见多识广,但也容易陷入种种杂务和琐细中,眼高手低,述而不作。在当今喧嚣浮华的文化环境下,已不难找到明证。无论是作为一个内行的新闻官和领导者,还是作为一个学养丰厚的文化人、新闻通才来说,邓拓的出现,是当代新闻界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读到邓拓的这皇皇五本大作时,更是感到文化通才的可贵。一个人有某种成就,在某些领域里能够取得一些成果并不鲜见,但在众多方面有着相当的能力和建树,这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不能不说邓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然,除了家学渊源的影响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他深入刻苦的研究作风,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执著探索精神。面对五本《邓拓全集》,让入感喟的是,泱泱数十万众的新闻大军,邓拓式的人物而今安在?呜呼,是历史的不幸还是个人的不幸?

13.给散文卸下包袱——《2003年最佳散文年选》序

从全年的散文随笔中各遴选一本,是一件需要胆量的事。但因这两年的“年选”工作,一直为我们承担,今年也顺理因袭了,虽然遗珠之憾在所难免。从浩如烟海的散文作品中,选出一年的精彩、优秀之作,且还要争取读者的认同,不是件易事。对于这个每年都有不少版本面世的“年选”,见仁见智,贬褒不一,均在情理之中。只是,作为选编者有一个自己恒定的标准,一个“自以为是”的散文创作面貌的判断,是不能缺少的。能为爱好散文的读者和研究者们提供一个有兴趣的读本,也就心内释然了。

回头来看,本年度的散文创作似乎并没有什么大起色,按说现在的出版社的出版物、报刊杂志上,冠以散文的东西像山花野草似的铺天盖地,各种散文的评奖比赛,也常有所见,可真正上得了档次和有品相的东西并不多,与这疯长的阵势不相匹配。尽管人们对现在散文状态,有各种好评,有各种意见,还提出了一些创新的口号,但在我看来,文学的年度收成,进入21世纪后,渐趋平缓沉稳。而散文的长势也同整个文学的状态一样,显现出理性的平实,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淡然的静寂。

幸耶?忧耶?皆可引起我们的思索。在进入新世纪的这几年,如果找出文坛的大致走向.我以为相对于前一个年代来说,平实而内敛,沉稳而自由,是它的基本面貌。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考察,在一个思想渐为活跃、个性更为张扬、状态日趋自由的创作前提下,文学的发展应当是稳步的、平实的,前些年的急躁、近利、盲目、飘忽等种种文坛病灶,近年来不能说已绝迹,但可以说没有那么大的创面了,一种内敛而自在的文学状态悄然呈现,这应是一种好现象。故而,这种大趋向上的平实沉稳,使得一些最能体现创作年度收成的文学样式,并不追求多么大的声响,也不去人为地形成阵势。作如是观,散文或者其他文学品种的平稳沉实,兴许是好事。

当然,在文学的某些领域,比如长篇小说,不时有一些炒家们作秀,叫卖市场,比如以性别来包装推荐,借媒介来炒作,用所谓“身体写作”来吸引读者,学经济领域里搞所谓“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玩艺,甚至有些作者和出版社联手上阵、亲属朋友齐吆喝,鼓噪一时……这与真正的文学、真正的创作没什么关系,尽管他们也打着文学的旗号,除了徒增一些谈资,煞费苦心者腰包有些进项以外,对文学和创作当于事无补,可以不值一喙。有意思的是,这类闹剧式的把戏,在斯文的文坛却屡见不鲜,真不知是因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还是因为利用了人们的善良,总让那些拙劣的表演者有些市场,想想也挺悲哀挺可笑的。

在散文创作中,这种现象也时有所见,有时更为滑稽。比如所谓名人效应,找一些影视荧屏上有脸的主,找一些与名人(多半当是过世的故人)有过纠葛有过交谊的,出一些所谓纪实文学或者散文的东西。还有,名人都忙,名人有钱,找枪手,杜撰史实赶好的说,出版后的新闻发布会、媒体动员会,大搞豪华阵营,其实,多是闹剧似的为人诟病,好像有一大帮人专门从事着这样的文学掮客之事,于是,所谓的创作也是某些人在这种不正常的热闹中干着有悖于文学本质的勾当。这样说,真不是对它们或他们的不敬。

文坛不应排拒热闹,但一个正常的成熟的文坛,没有那些黄钟大吕式的有质感、有品相的东西,是有愧于读者,有愧于这个变革而昌明的时代的,如果让那些钻进钱眼、散发着铜臭的东西假文学之名大行其道,这个文坛也是变了味,有失颜面的。

所以,抛开那些热闹表象的东西,我们看到,有不少散文作品体现出人文精神内涵的丰厚。也许它们没有参与制造热闹,没有声势宏大的推荐和作秀似的叫卖,而这些作品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对社会人生对情感命运等等的抒写和描绘,令人读之受益,对人物命运和时代生活的纪录描绘也具有史的意义。正是这些作品在抒写世道人心、怀念故人故事、描绘精神情感、纪录历史人文等方面,留下了一个年度文学的印迹,也是对那些所谓明星散文、名人秀似的散文作了反拨。在本书所选的这些篇什中,不能说是为今年度最好的但至少是摒弃了一些人为的外在的东西,是一种真正在精神内质上纯正的文学。人间要好诗,人们能读到好散文,是一种幸福。

散文创作,曾被认为是最随意最大众化的一种,曾有论者认为,日记书信、说话报告、论文等等都是散文,人们对它的认识,始终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因此,在文体分类中,散文在叙事文学的几大样式中,其特色是最不明显也难以确定的。何为散文,从什么时候起有了散文,中式的和西式的又有何不同,而散文又可分为几种类型,等等,这些曾争执多年也未得结果,对它的分类和界说,是人言言殊,相对而泛泛的。对于今天的散文现状来说,歧义性和相对性,也许滋长了它泛滥般繁盛。没有了边界,没有了高不可攀的神圣,也许就有了更多数量上的收获。但也应该看到,对于一个读者广泛、写作者众的文学样式,各类散文的定义,各种对散文的要求和负载,种种宽泛的界说,也影响了它的质量上的提高。年成的丰收,不仅是以量的积累为前提,而在数的扩大的同时还要有质的增强。所以,我以为,在我们各种文学样式都明细分类的情况下,散文应当轻装才是,为散文卸下包袱,当是我们今天对它的一个急迫而现实的要求。

时下的散文负载有些沉重,有时候,被文化压得透不过气,有时候,一些史料和文献的东西,剥蚀着散文的灵动;有时,哲理的深沉让它犹如高头讲章似的,令人敬而远之;有时,史料的庞杂和典故的征引,让它多是沧桑世故的老气,掉着重重的书袋。在散文的创作中,有人强调抒情性和叙事性,有人张扬它的灵动和性灵,有人看好它的率性真诚,有人认同它的博识,等等,这些从内涵上的要求,我以为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可以从我们以上所选的文章中得到印证。散文的特色,我们应当有个相对的规范,说千道万,应当是:纪事写人的真减率性,描绘情感叙述事理的人文情怀的真切;少抒发哲理和一些史实故事的征引,多一些人间烟火味,这或许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轻盈灵动的文学样式,成为有别于说理的杂文、写史的报告文学、微言大义式的随笔,而成为大众读者心中独特的“这一个”。明白点说,散文的特色是轻松而随意的文笔,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一些哲理的情怀抒发,或者说是好看又好读,令人喜爱,当为其主要。

同类推荐
  • 零件

    零件

    《零件》一书收集了作者6年来在博客上所发的随笔,内容涉及文学、艺术、人生感悟、收藏心得等共202篇。对于该书的出版,杨森君表示,在以往的写作中,我们宁夏还没有人将其博客随笔整理成书籍出版,这次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杨森君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博客在生活中的作用已经不容忽视,自己在有感而发时,将这些感慨记录在博客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翻看过去的博客内容,觉得有些感悟还是特别深刻,故将博客上的内容加以整理,集结成书。
  • 生活的别致

    生活的别致

    本书为散文集,内容有母亲对女儿的舐犊情深,有游子魂牵梦萦的故乡情结,有点赞繁华都市的情韵,有开卷有益的书香情思,有回归自然的览胜情境,有大块朵颐的美食情趣,还有朋友之间的友情、生活情事的点点感怀。全书一百多篇散文,是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人生的领悟,充满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 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

    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

    也许此时此刻的我们,都正在不同形式的跨界艺术里,漫无目的地徜徉着,无边地沉醉着,全力以赴地超越着,优哉游哉地活着。2015年末著成《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随笔集,以不同形式的文字纪念跨界的思维和跨界的自我存在。本书这种行云流水的状态,在离乱的光影中任意漂流,熠熠生辉,又潺潺流淌,便是生活的美学和无限惬意的缘由。本书收录了作者70余篇文化与生活类随笔,以纪念那些已经远离和正在发生的情怀,与读者共勉。
  •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为古蜀道中最艰险的南部通道,宜万铁路线上山高壁陡,河谷深切。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是目前国内铁路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铁路。作家赵瑜用感性的文字为读者展示了其中的惊叹、悲伤、感动和震撼。377公里的宜万铁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方面。是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热门推荐
  • 驭兽王妃可定国

    驭兽王妃可定国

    他逃婚,被人追杀,逃进了密林,她一个初级驭兽师,刚出山就误跌入山崖,他和她好的坏的都一起经历了,她保护了着他,两人火花四溅。他讽刺的说:“一个女人连饭都不会做,你还不如在这棵歪脖子树上吊死呢。”她火冒三丈,一脚差一点要了他的小命。报复还是爱上了他,沉默片刻,她不得不承认,她真的爱上了这个闲人王爷。人人都羡慕的皇后位置,不知烧了几辈子高香,她却不想要。这是一个恨生爱,危机四伏,最后终于修成宠婚的故事。
  • 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个优秀的人成为朋友,本书将让你和100个成功的人成为朋友。100位名人的成长经历,犹如100个锦囊妙计,在你需要的时候,一一打开,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开阔。
  • 最强女主播之全民热追

    最强女主播之全民热追

    这是一个女职业选手成为游戏主播的故事她不会卖萌,不会撒娇,不会穿着暴露,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但是,犀利的操作,稳重的心态,以及那逆风时不屈不挠。她是最强女主播,她是全民偶像,她是国民女神。她叫赵夕颜。主播房间号:582107160
  • 全是假的吧

    全是假的吧

    你是说简介?哈哈哈,书都是假的,简介还能真?哈哈哈,我已经弃疗啦!!!
  • 御定奇门宝鉴

    御定奇门宝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里最后一缕阳光

    梦里最后一缕阳光

    王琳,从小都是林雨落的保护伞,大学的校园里依旧如此,三个人的恋情究竟谁是谁的谁,众人前的面孔在背后又是怎样的呢?真情还是玩偶,谁又能分的清,爱情和伤害是三个人的毒药。为了报复她们又会有什么样的计划?
  •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离离:情漠漠 魂离离 那些词 那些事

    离离:情漠漠 魂离离 那些词 那些事

    本书着重挑选了各个时代富有故事性的词,做成各个篇章,以现代视角解读爱情与婚姻的各个侧面,引经据典,文风唯美(结合安意如和白落梅的风格),如《醋坛》、《书媒》《维纳斯的特征》、《雨爱》、《西施眼》、《情夜》、《云开了》、《胭脂戏》、《绝情应是多情》分别写了男女吃醋,书作爱情的媒介,爱情的残缺,发生在雨天的爱情故事,情人眼里出西施,爱情里的游戏,由爱生恨等,典型的小清新,小忧伤。
  • 电话销售细节全书

    电话销售细节全书

    无数成功销售精英的经历告诉我们,良好的电话销售功底对销售工作的成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电话销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销售员对电话销售技能的合理运用与发挥。《电话销售细节全书》总结了众多优秀电话销售人员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对成千上万奋战在一线的电话销售人员在工作中最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销售问题进行了全面盘点。它巧妙地将电话销售理论、方法与情景训练、案例分析融为一体,希望广大电话销售人员通过阅读《电话销售细节全书》,能够切实提高技能水平,迅速提升自己的业绩,用完美的结果去温暖人生。
  • 时尚“折”学

    时尚“折”学

    本书汇集了作者的80篇时尚短文,每篇写一种时尚现象或知识,每篇篇幅为1000字左右。每篇文章对应一张精美的时尚照片或插画。本书从时尚新闻、时尚知识等方面进行叙述与思考,深度思考时尚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文章风格幽默,运用了一些古代文风,调侃当今一些荒诞的时尚现象。比如标榜高贵奢华的时尚顶级品牌的打折现象、时尚人士虚伪的环保意识、以大牌为装扮狐假虎威的现象等。这类图书一方面可以让读者了解一些时尚运作的内幕,提高读者的时尚品味;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读者的谈资,容趣味性和知识型于一炉。读者以白领与大学生为主,以及一些想对时尚有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