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迷人的南极洲……
南极,对中国人来说,曾是一个遥远的梦。
早在公元2世纪,这“未知的南方大陆”,就以其神秘与富庶流播于世。直至19世纪后期,人们才对这块“南方乐土”实施探险。
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克画像
第一个登上南极大陆的人是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克,他于1895年登上罗斯海人口处的岬角。4年之后,他又和9个同伴在南极度过了第一个冬天。
阿蒙森画像以及他遗留下来的化石、岩石标本……
1911年,挪威人阿蒙森率一支探险队,乘“弗雪姆”号船抵达南极,通过驾雪橇、滑雪等方式,完成了人类首次登上南极极点的壮举。与此同时,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也率一支探险队向南极极点冲刺,但在途中,遇到连续数月的暴风雪,探险队员一个个在劳累、饥饿、严寒中倒了下去……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英、法、前苏联等国相继对南极进行考察,并在南极建立了常年考察站。
张青松、董兆乾赴南极考察……
1980年1月,我国科学家张青松、董兆乾应澳大利亚南极局邀请,首赴南极考察,从而揭开了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序幕。
次年5月,我国成立了南极考察委员会;2年后,又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1984年11月,中国首次组队赴南极考察,邓小平同志为此题写了“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的题词。
上海港:“向阳红10号”考察船挂了满旗。岸上挤满了欢送的人群……
20日上午10点零6分,“向阳红10号”考察船收回最后一根缆绳,徐徐驶离上海港,与海军J-121船编队向南极进发。
出席起航仪式的有关领导,将国旗和镌刻着邓小平同志题词的铜匾以及考察站站标授给考察队。
青少年科技爱好者代表,向考察队员们献上了一束束艳丽的鲜花。祝愿他们早日将五星红旗插上南极洲。
考察队长同期声:我们这支考察队由5a八组成。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19岁,队员平均年龄38岁。包括房建、科考、气象、测绘、后勤保障、通讯、发电、新闻等方面人员。我们乘的是“向阳红10号”考察船。海军J一121负责保障……
于德庆(J-121船船长)同期声:J-121船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万吨级远洋救生船,装有先进的航海、通信、气象、导航、打捞救生设备和船载直升机。为适应南极考察的需要,船上装载了170多吨远航主副食品和20多台新型设备……
这次进行南极考察的远征,行程达1万多海里,历时一个月,横渡浩瀚的太平洋,途经南北半球各一个台风生成区,并穿越好几个岛礁区和狭窄水道。经受了风暴、冰山、流冰的考验,于12月30日抵达南极洲。全体考察队员于下午2点25分,顺利登上乔治岛,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
1985年2月,中国南极考察队在乔治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在这两幢钢结构防风防寒考察建筑物的上空,猎猎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考察队科技工作者同期声:此后,我们又装备了南极考察和运输专用船“极地”号抗冰船,并在拉曼斯丘陵建立了中山站。在第11次考察时,使用了大型破冰船“雪龙”号,它是中国唯一一艘能在极地洋区航行的大型破冰船……
1997年1月18日至2月1日,我国首次对南极内陆冰盖进行考察,总投资近千万元人民币。考察队深入到距中山站330公里、海拔2300米的冰盖内陆。至此,我国已先后进行了14次南极考察,派出了2千多人次,参加了包括气象、冰川、地质、地貌、地球化学、海洋生物、环境等学科的考察工作,取得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
中国人的南极之梦,终于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