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3800000012

第12章 艺林一枝(1)

吴冠中的奉献

吴冠中先生是蜚声中外的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他数十年来历经坎坷而又苦恋家园,勤奋劳作且锐意创新,在多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吴先生早年负笈法国,关于西洋绘画的理论与创作有坚实的基础,后来又认真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中西融合、古今贯通,使他视野开阔,素养丰厚,以自己大量的水彩、油彩、水墨研究的创作成果,努力建造着一座横跨中西的艺术新桥。

他勇于革新,强调绘画“变法”,反对陈陈相因,反对画家自己重复自己。他在漫长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由此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他特立独行,不怕被人误解,勇于纠正时弊,敢于提出一系列鲜明的艺术观点、艺术主张,例如土洋结合,为人民作画,群众点头、专家鼓掌,风筝不断线,“笔墨等于零”,绘画的形式美,等等。他的这些观点和主张经受了考验,为新时期以来中国美术的不断演进提供了思想的动力。

他又是一个才情横溢的散文大家。他用笔回顾自己的一生,记述他的生活情趣,而他的艺术美文则在找寻着自己绘画创作中的心路历程或体悟心得。他总是忠实于自己。他的文章能打动人心,就在于其向往真善美,在于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

这些都是吴冠中先生的不同侧面。只有把各个方面综合起来,我们才能看到完整的吴先生,也才能更为深刻地认识他的价值和贡献。吴冠中先生不负丹青,不负中华沃土,因而赢得历史的眷顾,获得人民的青睐。

我在吴冠中先生的画作和文字里,在他的言行中,总感到有一种充盈其间的精神,有一股支撑着他的力量。在拜访吴先生时,在与他的交谈中,我得知这个精神、力量的一个重要来源是鲁迅先生。他受到鲁迅思想的哺育,受到他的伟大人格的感召,醉心于他那富有韵味的丰富的意境、深刻的笔法和洗练的文字。鲁迅的强烈的爱国精神,疾恶如仇的性格,勇往直前、奋斗不止的意志,刚直不阿的硬骨头精神,都在吴冠中先生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鲁迅对吴冠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鲁迅一贯重视美术,他认为,中国的艺术,既要有民族的特色,又不受旧的传统思想和手法的“桎梏”;既要吸收外国艺术的精华,适应时代的潮流,又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一套。他希望中国的艺术能革新和发展,创造出具有崭新内容和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鲁迅对美术家陶元庆的绘画评价很高,他在观看了陶元庆的西洋绘画展览后说:“他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吴冠中先生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中国画现代化,他的努力与探索,他的成就与贡献,也完全适用鲁迅对陶元庆的这个评价:勇于打破旧日的和外国的“两重的桎梏”,“和世界的思潮合流,而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他的“风筝不断线”,就不只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而且是坚持中华民族的魂灵的大问题。

吴冠中先生先后把自己八十多幅绘画作品无偿地捐献给国家及有关博物馆、美术馆。无私的奉献,高尚的情怀,早为世人所称道。如今,他又把三幅作品捐给国家,由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这三幅都是精品,是他的代表作,尤其是《1974长江》更以其特定的创作时代、精湛的艺术特色,在吴先生的创作生涯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三十二年前的这幅作品,是未完成的巨幅壁画的底稿,吴先生做了如是的说明:“我作长江,整体从意象立意,局部从具象入手,此亦我70年代创作之基本手法。江流入画图,江流又出画图,是长江流域,是中华大地,不局限一条河流的两岸风物,这样,也发挥了造型艺术中形式构成之基本要素,非沿江地段之拼合而已。”这说明了此画幅的价值。它是吴先生70年代艺术实践的总结,是他的风格的典型体现,又是而后三十年来新的画风的序曲,因此它被有的专家称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同样作于1974年的《石榴》,画了暴露出籽粒的累累果实,那饱满的石榴,表现了生命的充实与无限。在《江村》中,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漂荡的孤舟,有鲁迅小说的影子,有作者童年的梦境与记忆,是乡情的寄托与慰藉,也充分体现了形式美与意境美的结合。这三幅无疑都是吴先生的力作。

对故宫博物院来说,收藏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代表作具有标志性意义。人们知道,故宫博物院的收藏,绝大部分是清宫旧藏,是中国历代艺术的精品。但是,艺术发展的长河是不会停止的。我们前人所经历的一切是历史的一个部分,我们今天所经历过的一切同样是历史的一个部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现、当代。在当代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艺术品,与古代的艺术品一样,同样具有文物的价值。“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今天的艺术精品就是明天的“艺术史”。我们应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视角审视当今的艺术品,从保护民族文化财富的认识高度来承担征集、收藏当代艺术精品的时代重任。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缺乏应有的认识,坐失时机,我们就会犯下不可原谅的历史错误。

收藏当代艺术精品绝非易事,不仅因为艺术门类的广泛,而且由于其风格、流派的多样,以及人们认识的各种局限,都需要我们采取十分严谨的态度,使新的藏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我们尊崇的是那些在艺术上获得真正成功的大师们在各个阶段的铭心之作,以便我们和后人完整地研究他们的成功之路,也能充分领略艺术长河的汩汩不息。人们好用“国之瑰宝”四个字来赞崇文物珍品,并常常将此与故宫的藏品联系起来。因此,我们收藏的当代艺术精品,也应当不辜负社会公众的期望。就是说,故宫的收藏,应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门槛,它本身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水平的最高体现,同时通过征集、收藏活动,又应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吴冠中先生作品的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就有标志性意义。不是说故宫过去没有收藏过中国现当代的艺术精品,应该说收藏得还不算少,但由于没有从延续中华文化艺术发展长河的高度去认识,不是有计划地、主动地去征集,因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吴冠中先生代表作的收藏,则是在明确的指导思想下的自觉行动。故宫博物院对收藏吴先生的三幅作品非常重视,围绕捐献活动,又特地举办《奉献——吴冠中历年捐赠作品汇展》,从吴冠中先生捐献给香港艺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作品中借调展出;为了充分认识吴冠中先生此次捐赠和举办历年捐赠作品汇展的重要意义,研究吴先生的艺术成就,特邀请中外学者,举办“传统与创新·收藏与弘扬”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后出版学术文集。

《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汇集》序言,

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诗魂书骨 大美不言

范曾先生为当代中国画坛巨擘,诗词、书法、文章及学问亦颇负盛名。他对自己的评价是: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范曾画传〉题辞》)他也颇受时贤的推崇。季羡林先生说:“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步(不是部)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一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在这三个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诣。谓予不信,请阅读范曾的著作(《抱冲斋艺史丛谈·庄子显灵记序》)。”

“以诗为魂,以书为骨”,这是范曾绘画的显著特色,是他几十年创作甘苦的体味与总结,也是他为中国画提出的箴言。这里的“诗”,非直指古风近体,而是指诗的意蕴境界。范曾认为,举凡中国先哲深睿高华之感悟,史家博雅浩瀚之文思,诗家沉雄逸迈之篇章,皆为中国画源头活水。加之画家对宇宙人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诗人之眼观物,以诗人之舌言事,胸次既博大而格调又清新,其所创制,自非一般。(《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范曾·自序》)范曾生长于诗人世家,一直接受诗歌环境之熏陶培养,且有厚实的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因此其内心就蕴含着一份涵养深厚的诗魂,这份诗魂又氤氲在他的笔墨深处。

所谓“书”,可以宽泛地理解为“笔墨”。范曾指出,中国画状物言情,必依托于笔墨。笔墨之优劣则视画家书法功力之深浅。古往今来,有笔虽遒健而未成大气象者,此失魂落魄者也;如笔疲腕弱而企成大气象者,则未之见,此魂无以附者也。中国笔墨为最具形式构成之特质、最具独立审美价值之艺术语言,中国画坛凡称大家作手,无一不以笔墨彪炳于世。魂附骨存,骨依魂立,诗、书于中国画之深刻影响于此可见。(《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范曾·自序》)

就中国画的整体效果而言,范曾认为,中国画的诗意不只是体现在整个画面的意蕴风神中,同时也体现在每一笔的点画流美之中。诗、书、画在中国画上高度统一所构成的气氛,正是东方艺术最可自豪的特色。一个诗思滞塞的人,不会有灵动的情采;而一个用笔羸弱的人,画面也必然缺少凛然的风骨。凛然的风骨和灵动的情采之最深的根源,在于画家自身崇高的品德和博大的修养。(《范曾诗稿·自序》)

从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知识分子的良知出发,范曾近年来力倡古典精神的回归。物欲汹汹的商品经济大潮,对中国艺术发展带来很大冲击,一切与传统道德理想、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审美旨趣均发生动摇,灵性渐失、精神无寄的现象日益严重。范曾认为,衡量艺术亘古不变的原则是好与坏,而不仅仅是新与旧。他全面思考了从老子、庄子以来的中国美学精神,《老子心解》《庄子心解》等一系列文章就是思考的结果。《庄子显灵记》则是他的全面的艺术主张和对全部文化艺术问题思考的结晶,是对“回归古典”的艺术主张在理论上的构建。回归古典,就是要从自己民族的文化中寻找那些生生不息的活力,增强自身的造血机能,使古老的文明发出新的光耀。唯其如此,中国才有指望在新世纪高张文艺复兴之大纛,使天下云集而景从,从上世纪人类艺术的诸多败笔中匡正扶危,自辟蹊径。大美不言。范曾指出,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看透了生命成熟的危机,提出“复归于婴”,其实人类远古的纯净,确在宇宙的浑朴之中,在它和谐的大智慧之中,我们只有坚其内质,刻苦地掌握传统,然后才可能去发展传统。

回归古典还有更为深刻的内容,即人文关怀精神的回归。这种人文关怀精神是对地球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是着眼于追求全世界的和谐共生。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在新时代的发展和提升。同样,它所要回归的古典文化,也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需要以一种恢宏的眼光、一种健全开放的文化心态,对人类所有文化精华的摄取与回归。知识分子是责无旁贷的人文关怀精神的载体。范曾认为,这样一种人文关怀精神恰恰是应该在当代艺术家中提倡的。艺术家往往得社会风气之先,他们在和谐社会时代精神构建中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从根本上说,这也是艺术和当代社会、当代精神以及当代生存关系的体现。

范曾先生以画名世,认真读他的书、画、诗、文,会感到他在各个方面成就都很大。范曾艺术其实是一个整体,一个具有鲜明中国艺术、东方艺术精神的整体。体现民族创造力和民族精神的中国书画艺术的不断提高,与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息息相关。范曾先生以自己四十来年不懈的艺术追求、坚实的创作实践、丰硕的创造成果以及多方面的卓越成就为世所瞩目,不仅在中国书画的发展上起着有力的推进作用,而且为中国文化的积累和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回归与超越——范曾书画作品展》,集中了范曾1999年以来创作的书画精品,其中十幅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收藏。人们从这些作品中将会得到美的享受,并领略画家在中国画发展道路上一往直前的风采。“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我们期望范曾先生不断有好诗问世,不断有诗魂书骨的画作出现,庶几不辜负这伟大的时代,这充满希望的社会,以及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的人民。

《回归与超越——范曾书画集》序言,

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从观念更新到艺术创新

故宫博物院是庋藏中国艺术传统的宝库,也应该是荟萃当代中国各个地区艺术创新精品的殿堂。因此,我们十分关注台湾美术界在继承传统和艺术创新方面的成功之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故宫博物院已经接触了来自台湾的许多艺术家,1993年,我们曾为台湾著名画家和艺术史家、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江兆申先生举办了“江兆申山水画展”;2003年,又为他的弟子周澄先生举办了“台湾画家周澄书画篆刻展”;2004年,故宫博物院接收了捐赠品——台湾知名人士马寿华先生的后代捐赠的马寿华先生的三幅书画精品。2005年10月,我们为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举办了“中国当代书画展”,一批著名的台湾画家刘国松、周澄、何怀硕、江明贤等向我院捐赠了新作精品。在近二十年里,我们还举办了多次有台湾画家参加的书画联展和来自台湾收藏家们的古代艺术品展。

同类推荐
  • 今日批评百家:我的批评观

    今日批评百家:我的批评观

    《今日批评百家:我的批评观》汇集了1998年至2015年《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栏目四代彼时的青年批评家,如南帆、孟繁华、陈晓明、戴锦华,如李敬泽、吴义勤、施战军、张新颖、郜元宝、邵燕君、毛尖、杨庆祥等96名,有重要影响力;再现了17年来文艺批评的争鸣与共鸣,试图还原历史,更在于描述和激励当下。
  •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集中的19篇作品是作者数十次亲临青藏之后的真实生活记录和对生命的深刻体验。终年抗争在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可爱可敬的解放军官兵,他们无私无畏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奉献着智慧和才华。雪域独特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及高原大地上如藏羚羊等稀有的动物,也在作者笔下有栩栩如生的描绘。
  • 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独一无二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指南,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的私人书单。打开这本无限之书,你可以停留在任何一页上。这是一册很个人的阅读笔记,如同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描述自己游历过的奇异城市一样,西西用比译文更流畅的语言重述了当代外国文学中打动人心的故事,向我们介绍她喜欢的略萨、卡尔维诺、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格拉斯、杜拉斯、卡彭铁尔、阿斯图里亚斯、鲁尔福、冯内古特……
  •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第1辑)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第1辑)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主办,以组织、发表学科内各类学术评论(特稿、笔谈、书评、访谈、专题评论、前沿综述、会议纪要、项目动态、论点汇编、新资料或特藏文献等)为基本方式,致力于追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前沿状况、反思学术史经验、前瞻未来动向。本书是第一辑,分为“十年前瞻”高峰论坛、特稿、专题:《古本戏曲丛刊》与戏曲文献研究、特约访谈、新著序跋、前沿思考、会议综述七个专题。
  • 中国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

    中国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

    在中国女性文学批评领域,西方女性主义学说一直拥有话语霸权,“以西律中”“借西构体”是大多数学者选择的批评范式与批评路径。西方女性主义学说以西方性别政治压迫与文学实践为批判指涉创构,在中国的适用程度值得分析。走出西学话语藩篱,进行民族主体性理论建构,已成为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本书在研究中国传统性别理论与观照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基础上,提出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民族主体性理论建构的构想。
热门推荐
  • Russia in 1919

    Russia in 1919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神王法则

    网游之神王法则

    打破进阶极限,培养英雄兵种,开启传说宝藏,传承神话职业……一切从斯巴达勇士肉搏红龙开始!新书《我的混沌城》,恳请支持。群:523131241
  • 现代妖怪录

    现代妖怪录

    出版公告《现代妖怪录》,作者:十二夜梦。全文字数:200千字,定价:25.00元元,由“悦读纪”-北京开维文化公司策划推出,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2010年1月25日全国上市,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民营书店有售。为了便于大家购书,经“悦读纪”同意,将各地经销代理书店电话、地址公布如下。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均有销售当当网上书店卓越网上书店****简介【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本以为只是普通的少女,唯一的奇异之处也就是不记得每年的六月。可是突然之间,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样了,各种各样的妖兽纷纷地出现在自己的身边,而那些恐怖的事件也一一的发生着。是被爱着,还是被抛弃着?是幸福着,还是不幸着?平凡的生命已经不再相同,层层抽丝剥茧之后,竟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人类,而是一只来自洪荒时代的九尾狐。——我不过就是想成为一个平凡的女孩子,偶尔替喜欢的家伙做做饭,为什么就这点希望也成了奢望呢?难道真的回不去了吗?
  • 茉莉的婚事

    茉莉的婚事

    微阅读11工程精选了微型小说作者长期创作的作品,集结成书。作者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构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个赞叹中捕捉到小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本书包装精美,印刷清晰。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套装全2册)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套装全2册)

    桐华经典青春怀旧小说、全文修正;全二册完美收藏。总有些时光,要在过去后,才发现它已深深刻在记忆中。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一代人最独一无二的成长记忆,小虎队、上海滩、四大天王,每当提到这些我们都无限感慨,还有那些尘封在日记里的面孔与心事……正因为短暂,青春的散场才会显得如此弥足珍贵,重要的是,我们曾经拥有那疼痛而又快乐的青春。拿起这本书,那些属于年少的记忆瞬间扑面而来,彼时的少年已经长大,属于青春的飞扬和放肆也逐渐离我们而去,胸腔里是一颗已经斑驳的心。心中,却流淌着跨越了时光的温暖,永不消逝。
  • 帝印封神

    帝印封神

    八块骨牌擎天地,一招帝印定乾坤。燕臣,古国皇室子弟,被弃大齐帝国荒野山寨。待战鼓敲响,封印开启,以骨牌之力擎天撼地。左手生,右手死,掌握天地法则,以一己之力翻天覆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爷打个赌吧

    王爷打个赌吧

    他是身寒体弱不久于世的清冷病王爷,她是无才无貌胆小懦弱的尚书府小姐,一纸赐婚,世人断定结局——他死,她陪葬。一场穿越,张狂多变的现代特工取代了不受宠的三小姐,从此颠覆传说,华丽飞跃。面对陪葬的传言,她冷笑以对,亲手粉碎。“王爷,打个赌吧,除非我自杀,否则老死将是我唯一的死法!”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情小语(读者精品)

    爱情小语(读者精品)

    庐隐实在的恋爱绝不是游戏,也绝不是堕落的人生所能体验出其价值的,它具有引人向上的鞭策力,它也具有伟大无私的至上情操,它更是美丽的象征。没有在浮沉的人海中翻过筋斗的和尚,不能算善知识;没有受过恋爱洗礼的人生,不能算真人生。
  • 灭影风

    灭影风

    一株亡国之花,牵引了多少的人……一名官员,一位花匠,一位高高在上的郡主。一个杀手,一堆忠臣死于其刀下。一个神秘小镇,一名盲女,一头豹子。当你以为的正义其实是反派,你会怎么做?尘封多年的真相,是否应该去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