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3800000011

第11章 怀丝念缕(10)

我这次回陕,其中一项活动是参加重阳节长安雅集,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玉露金风,秋色正好,登临纵目,舒啸放怀,自觉其乐融融。宏谦同志今年八秩大寿,虽白发萧然,却声朗气清,谈笑风生,我也过了花甲,两鬓斑白,我们都迈入人生的秋天。从宏谦同志要办书展,我受到的启示是:一个人离开工作岗位而进入生命的秋天,仍有可为,仍会让秋天变得绚丽多彩。只要有乐观平和的人生态度,有自己的爱好追求,当然不一定成名成家,却都会得到慰藉,感到愉悦。这就是令我感奋的原因。

祝宏谦同志继续在书艺的追求中感受人生的美好,体验艺术的魅力。

2010年“王宏谦书法艺术展”序言

珍藏的记忆

王焕朝同志从西安打来电话,说中共陕西省委研究室编印的《调研与决策》内刊,已刊到第1000期。他认为这很有意义,拟请一些与这个刊物有关的同志写点东西,以资纪念。我与焕朝十多年未见面了,从他急切而激动的口气里,我充分体会到这位现任主编的心情。整整1000期,确是难得,总结回顾,以利今后,自然是好事,我即表示赞成。他接着“请君入瓮”,让我也写几句,于理于情,我是不好推辞的。

粉碎“四人帮”的第二年,我调到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工作,不久即参与《陕西情况》内刊的编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甫一召开,省委就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室(后改为“省委研究室”),省委常委、副秘书长朱平同志兼任主任,我则随着《陕西情况》到了这个新建的部门,也成了研究室最早的人员之一。这时《陕西情况》改为《陕西通讯》,不只刊名改易,刊物的主旨也略有变化,而后又创办《调查资料》,专登调研报告、政策探讨,甚至理论研究的文章,例如朱平同志主编的《调查研究概论》一书,各章就先发表在《调查资料》上,当时主要是想进一步征求修改意见。

我于1992年工作调离,至今十有四年,这期间省委研究室与农村政策研究室合并,刊物也进行了整合,变化是不小的。现在刊名叫《调研与决策》,我以为更为明确,既突出研究室的工作特点——调研,又明示了为决策服务的宗旨。这些年的刊物我虽未拜读过,但是建功、士秋、改民、会民等都是很优秀的领导者,研究室的工作卓有成效,相信这个刊物在延续已有特点的基础上,会比以前有更大的提高。

1000期的刊物,从一个特有的角度,见证了陕西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特别重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把调查研究摆到重要位置,因此各级政策研究机构应运而生,专刊调研成果的刊物就承载着重要的任务。这里有情况的反映,有典型的剖析,有政策的建议,也有不同观点的争鸣。这份刊物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和陕西的发展、建设结合在一起,关注的是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服务于省委的重大决策。

1000期的刊物,也记录了研究室许多同志成长的过程。《调研与决策》虽也刊登室外作者的文章,但主要还是研究室同志的成果。写好调研报告不容易,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理论政策水平及相关专业知识。研究室有一个好的传统,即鼓励大家多搞调研、多写文章,领导同志不仅自己带头,做出样子,而且满腔热情地支持年轻同志,帮助修改。一些年轻人在迈进研究室时,可能还不知道怎么去调研,怎么写调研报告,但经过多年的磨炼,渐渐地成熟了,写出来的东西像样了,也成了工作的骨干,甚至在某个方面摸到了门径。调研报告不只是个文字功夫问题,它反映的是作者的综合素养。我想,许多人离开了研究室,仍然对其怀念不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研究室哺育了他,他在这儿受到了刻骨铭心的教益,同时在此贡献了自己的聪明和才智。这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一份又一份已成历史的刊物,它记载的不只是一项项具体的研究成果,围绕它的编辑印行,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我离开陕西之前的十多年里,许多领导和同志都为这个刊物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我不由得想起朱平同志的仁厚,玲生同志的认真,金铭同志的敏锐,云岳同志的多才,姜桦同志的谦和,瑞云同志的沉稳,国虎同志的刚直,以及先后负责过刊物的吴成功、李慎思、廉洁之、高建基、宋昌斌等同志。大家亦师亦友,兢兢业业,团结共事。今天有的已经作古,有的退出工作第一线,有的则远在天涯,但对我来说,这是值得珍藏的一段回忆。

《调研与决策》的主编王焕朝同志是秦兵马俑故乡的人。在我的印象里,他常与人谔谔争辩而又充满自信。我想,对于一个主编而言,这或许是基本要求中的重要的条件。有研究室领导的支持,有焕朝同志的努力,这份刊物肯定会越办越好。

原载陕西省委研究室《调研与决策》

2006年第4期,总第1000期

故乡情缘

澄城县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从1975年离开澄城到外地工作,算来已整整三十四年。三十四年,从渭南到西安,从北京到青海,从国家文物局到故宫博物院,岗位的转换,时光的消磨,自己也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小伙,变为两鬓苍苍的花甲老人。游子在外,离澄城也越来越远,所幸的是,因多种原因,我与县上一直有着联系。

我是在县上参加工作并工作过五年;此前又在村里劳动过一年,公社当社办干部约一年。时间是1968—1975年。我对中国西部农村与农民的了解,对村乡干部的认识,对县级政权工作状况的熟悉,大致都是在这一段获得的。在我人生起步的阶段,这个经历和实践是可贵的,也是刻骨铭心的。

澄城地处渭北旱原,经常缺水,张宏图当县委书记时,在西社搞户户打旱窖的试点,省上总结推广过。县上山川沟壑多,曾经是旱原小麦试验的研究基地,在“农业学大寨”中也风光过。地下煤炭储藏丰富,“澄合矿务局”竟然比县政府的级别还高,这在上世纪70年代,使我感到很惊讶。只知道三眼桥的硫磺能出口,三翻饼是食品中的名产,其他的印象则不很深。当时吃饭是大问题,记得下乡吃派饭,常有吃不饱肚子的时候。人们工资普遍不高,县“革委会”食堂每周吃一次“碗子”,三毛钱一个,算是改善生活,一位由西北局下放来的十二级干部在县上当领导,一顿饭竟然吃了两个“碗子”,一时轰动机关,引起干部的羡慕和议论。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澄城县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是县办工业的发展。最出名的是澄城卷烟厂,其收入占了县财政一大部分,还有电石厂、电子厂等。我的同学老庞在电子厂当厂长,开发了好多新产品,有的在全国还有影响。农村政策好,农民种粮有了积极性,吃饭不成问题了。这些都是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令我意外的是,我们村子许多人从事药材的收购贩运,发了家,盖了新房,村子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药材专业村。

但是有一段时间,县上的发展似乎也不顺利。原来的好企业,因多种原因,走了下坡路。县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原本摘掉了财政补贴县帽子,又赤字连连。这大约也符合了“道路是不平坦的”那句老话。但是继任的县领导没有气馁,知难而进,踏踏实实地干事,有了好的谋划,坚持不懈,几年下来,县上又恢复了生机,而且积蓄了迈出大步的能量。这些消息每每传来,着实令我高兴。惭愧的是,我长期在党委政策研究部门工作,是所谓“耍笔杆子”的,对经济工作不甚了然,手中又无权,帮不了县上多少忙。

与县上的关系,准确地说是与县上文化部门关系密切起来始于十来年前,即我到国家文物局工作后。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更多地注意到县上的历史文化及文化遗产,而这些部门的同志也常直接与我联系。此前我已知道澄城拴马桩以精湛的雕刻艺术闻名全国,这时又深刻地感受到家乡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这些年来,澄城县城的城隍庙神楼、精进寺塔以及刘家洼乡良周的秦汉宫殿遗址,先后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刺绣,也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十多年来,《澄城诗词》每年出一本,坚持了下来,团结了一大批诗词爱好者,难能可贵。澄城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应是“澄城博物馆”。该馆在装修过程中我去看过,我也很高兴地出席了开馆仪式。博物馆藏品丰富,展示陈列水平不俗,在我所见到的县级博物馆中,也是数得上的。经济是基础。澄城文化事业的发展,说明经济实力增强了,但更是县上领导对文化工作重视的反映,如果不重视,即使再有钱,也不会在这上面多投入的。

2008年10月,渭北的金秋季节,我应邀出席了“澄城全民创业博览会”。新一届县委、县政府2007年提出在全县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即“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县委吴书记热情洋溢的成果报告及蓝图规划,深深打动了每个与会的人。我观看了百姓创业技能大赛,对许多久违的传统民间工艺备感亲切。当我进入“全民创业成果展厅”时,第一个展室竟是我们村的,有药材、果品、面粉、油脂的加工产品,有的企业在渭北地区也排在前面。在这场博览会的高潮——单晶硅项目开工仪式上,我又碰见了一些左邻右舍,原来这个项目工地就在我们村。如此巧合当然更使我高兴。我对家乡也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了“草根经济”的生机与活力,也看到了澄城人民的实干精神,澄城的美好未来。

到北京十七年了,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从未把自己当作北京人,特别是带有浓重的陕西口音的普通话,总使我时时记住自己的出处。那年陪同台湾的连战先生参观,他竟然听出我是陕西人。现在北京有多少澄城人?我不清楚。十五年前搞过一次澄城人聚会,不知是谁组织的,约有二百多,很多是青年学生。一般说来,澄城人性子倔,说话直,心眼实,颇见“澄县老哥”特点,平时互相走动也少,但对家乡却充满热情,能使上劲的,肯定会出力。

我在北京认识一些澄城人,有的还比较熟。初到北京,家住方庄小区。方庄真大,分四个园,我住芳城园1区12号楼,紧挨的11号楼是外交部宿舍,我的同村马先生一家就在这个楼。偌大北京,茫茫人海,比邻而居,甚至比在老家还离得近,这是无论如何想不到的,况且我们两家关系素来友好,平时串门就是常事了。这个区的5号楼,则住着韦江凡老人。他是著名画家,以画马出名。我们只隔几栋楼,两家也来往。他乡遇故人,韦老总会谈些往事,谈澄城的过去,谈被人骗去画作后的无奈和气愤,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芳古园住着国家烟草局的张司长,后当了副局长,老家澄城,虽然自小生长在外地,但对澄城烟厂的支持绝对不遗余力。芳群园则有一位原冶金部的老乡,冯原人,办事有激情,经常组织一些乡党的活动。

记得好像是1993年,在澄城当过宣传部部长、后任北京某出版社老总的老南,在一次聚会时,带着一本名叫《骚土》的小说,惊诧于其语言之似曾相识,我看了一段,不禁称奇,那是地道的澄城西北乡方言!费了一番周折,找到了作者老村,他是刘家洼人,以后我们常有来往。虽然有人感到他留的胡子有点怪,但他绝对是一位当今难得的极有才气、极能吃苦、也极其传统的文人,蛰居在京郊东北的一个偏僻地方,靠笔耕养活着全家。

我曾去拜访过原国家经贸部的郑拓彬部长,也一起吃过几次饭。我们里庄村的郑户人家,就是从郑部长的村子店头迁过来的,两个村相距不过三四十里,但过去在我的想象中,似乎相当相当的遥远。据说当年搬来是三户人家,而今已是三十来户。“文革”前每年的春节、清明,郑户都派代表去店头祭祖。有一次吃饭时,郑部长说,其实咱俩是一个辈分。他是“新”字辈,以为我名字中的“欣”是“新”字。其实我的“欣”原为“鑫”,1975年调渭南工作时才改的。“新”字要比我高两辈。也可见到了我这一辈,起名字的规矩就少多了。郑部长为澄城烟厂做了很大贡献,澄城人至今仍很感念。

古往今来,人们思念家乡的感情是一样的。约在一千七百年前,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得秋风起了,便想到家乡吴中的菰菜、莼羹、鲈鱼脍。澄城的名吃是什么?我想,水盆羊肉当推第一。西北人都爱吃羊肉,但各地做法不同,味道也就有差别。澄城是茴香煮肉,汤色清亮,再加上拌着油汪汪辣子的羊杂碎、香喷喷的芝麻烧饼,味鲜,清爽,令人百吃不厌。水盆羊肉十多年前已落户西安,现在更是风靡古城。虽然如此,澄城人却说,还是本县的味道正宗。张翰是秋风起时才想到家乡的美食,我则是不分四季,不管起什么风,只要一说到回老家,首先就想到水盆羊肉。有这个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数,谁叫我们都是澄城人呢!

原载《澄音京韵》2009年号

同类推荐
  • 蝉音袅袅

    蝉音袅袅

    我大哥在没有进去之前的那段日子里,几乎是从不理会我的,哪怕是带着丁点情感朝我多瞧一眼。他一定以为我还是个“愣青”,我们理应活在两个不同世界里。以年龄区分一切,似乎是任何缺少标准的年代里再简单不过的标准了。可不是嘛,除面向爸妈时稍有点儿例外,他那原本就带着冷光的脸从没对哪个孩子起过多少变化。那时候,他的父亲、我的大伯刚刚去世,他从老家跑出来投奔他的叔叔、我的父亲,住在我们家。可是谁曾想,不过一年光景,他竟在我们那片儿混出些名堂,对我更是目中无人起来了。
  • 自己的园地

    自己的园地

    《自己的园地》是周作人学术性散文集,主要阐述周作人自己是对文艺的解读和态度,可以看成是一部文学批评文集,也是周作人极少展现的犀利尖锐的一面。《自己的园地》中收录的多为山水小品和随笔,有些散文对艺术的见解也十分独到,不仅讨论了国外优秀文学的创作理念,还对比研究了国内文学创作的不足之处,态度鲜明,言辞恳切,而在表达形式上则延续了他一贯散淡平和的文风。
  • 将爱:大文豪的情与爱

    将爱:大文豪的情与爱

    本书作者以清新温婉的文风见长,在字里行间品味文字背后属于文学大师们自己的风花雪月。书中辑录了十八位国内外文学大师的爱情故事,有温婉、有悲情、有生离死别……将大师们的爱情故事以清新唯美的笔触道出,感受大师们的情与爱。
  • 感悟爱情:难以释怀的108个思念

    感悟爱情:难以释怀的108个思念

    其实爱情的距离并不是一个白天到夜晚的距离,也不是两小孩儿个校门之间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夜凉如水,灯光如豆,失眠的姚雪站在窗前久久凝视着这个仲夏夜的城市。原本以为高考过后可以和床有个美丽的约会,但是一张意外的纸条却拨乱了她的心弦。
  • 金三角风云

    金三角风云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泰国政府和警方剿灭金三角坤沙贩毒集团的艰难过程。神秘之域金三角,漫山遍野的罂粟花,却滋生罪恶与杀戮,这里曾经拥有一个“主人”——大毒枭坤沙,他的毒品帝国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倾塌?全世界范围内的禁毒更是任重道远。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坤沙毒集团的起源发展,重点描写了泰国警方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同毒贩做斗争的决心和行动。
热门推荐
  • 尤四姐古言合集

    尤四姐古言合集

    不穿越、不宫斗、不重生、不种田、不小白,一部部让无数读者挑灯夜读的古言经典。
  •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征程中,有一个极重要的时代——新石器时代。陕西半坡遗址,则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本书从半坡遗址的各方面,探讨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活,为我们展现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繁荣昌盛,以至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 东巡记

    东巡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失足穿越:相公皆妖娆

    失足穿越:相公皆妖娆

    当都市屌丝女青年穿越异世成为天下第一女王爷会遇上什么?美男子?财宝?天才宝贝?no,是无穷尽的追杀!追杀也就算了,怎么又凭空多出来了个夫君?这老皇帝又是几个意思,要把七皇子赐给自己?天下第一富商?妙手神医?哦,寡人有疾,寡人头痛。…………………………………………有人说:“肖淡淡,若你想为王,我愿手捧玉玺,永世为臣。”有人说:“肖淡淡,你到底有没有心?”原来,曾有人愿意用整个江山来换她一笑。
  • 有一种智慧叫以退为进

    有一种智慧叫以退为进

    “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人生中会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在适当的时机,明智地掩盖自己的锋芒,转个身,退一步,你会发现,你已积聚了更多的能量。退而修行,凡事少与人争,这样,偶尔的迂回也许会让我们发现异样的精彩。
  • 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

    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

    《夕阳芳草》为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的第一部。本书描述清军、农民起义军虎视眈眈,内部党争不断,大厦将倾的前一刻,江南士人名流还在为自己的理想、欲望苦苦挣扎。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面貌,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全景。崇祯十五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清军威逼山海关。而在大后方南京,东林党人与阉党的斗争还在延续,在党争中失利的前礼部右侍郎、东林党前领袖钱谦益与宠妾柳如是商议,为了复官,谋划与内阁首辅周延儒进行利益交换,答应利用其影响力说服多数复社成员在虎丘大会上做出公议,支持阉党余孽阮大铖出山。同时,复社四公子之一冒襄为了将父亲调离前线也私下接受周延儒恩惠。
  • 老祖如此多娇

    老祖如此多娇

    “那个活了五百多年的祸害终于翘辫子了!”一时间,修真界轰动。某峰主:“灵兽终于不会被偷了。”某宗主:“宗卷终于不会被烧了。”某杀手阁:“终于不用被奴役了!”夙七活了五百多年,已是一方大能。但是修仙何其无聊,还不如找点乐子。于是整个修真界都被祸害了。看着别人恨自己恨得牙痒痒,但又奈何不了,那感觉,苏爽。但这种乐子才持续了几十年,她忽然觉得人生好无趣,自爆了。巧的是,没死成,还缩水成了个奶娃娃,夙七职业假笑,“换个方式继续造作。”我怕不是天道的亲闺女
  • 倾我一切许你安好

    倾我一切许你安好

    吸收至阴至阳之力会让异人无敌?于是那些生而为承载这股力量的人,便从小遭到追杀,不得安宁,但他说:“我只愿你,安然度日,我会保护你,平安无事!”人妖诀别,终成错过,他为她“死”了十几年,她为他孑然一身。她说:“你没错”她说:“我只有你活着!”
  • 血逆苍穹

    血逆苍穹

    带着无尽的恨意,叶辰盗取了圣兽之血,遭遇镇杀。重生后,再一次遇到了曾经心爱的女子,认识了可以将后背交给对方的兄弟。三种力量的完美融合,这一次,叶辰,将登临武道巅峰。曾经的悲剧,绝对不会再次上演。
  • 总裁的重生腹黑妻

    总裁的重生腹黑妻

    被深爱的男友背叛,被信任的继母继妹算计,这一世的萧祁雪活得既糊涂又窝囊。临死前得知的真相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滔天的恨意却终究变成无能为力…一觉醒来,竟意外地发现自己重生了!上天垂怜,给了她重活一世的机会…这一世,她不会再那么平庸地活,那些侮辱过她的人,她要将他们全部踩在脚下!且看重生后的萧祁雪如何在商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然,还少不了身后,那霸道又温柔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