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如来。皆以红纱护之。自天坠其山顶。王闻之命驾瞻敬。遂创寺岩侧。额曰大
乘寺。请比丘亡名诵莲经者主寺。洒扫供石。香火不废。号曰亦德山。或曰四佛
山。比丘卒既葬。冢上生莲
又景德王游幸柏栗寺。至山下闻地中有唱佛声。令掘之。得大石。四面刻四方佛。
因创寺。以掘佛为号。今讹云掘石 王又闻唐代宗皇帝优崇释氏。命工作五色氍
毹。又雕沈檀木与明珠美玉为假山。高丈余。置氍毹之上。山有巉岩怪石涧穴。
区隔每一区内。有歌舞伎乐列国山川之状。微风入户。蜂蝶翱翔。燕雀飞舞。隐
约视之。莫辨真假。中安万佛。大者逾方寸。小者八九分。其头或巨黍者。或半
菽者。螺髻白毛。眉目的攊。相好悉备。只可仿佛。莫得而详。因号万佛山。更
镂金玉为流苏幡盖庵罗薝葍花果庄严。百步楼阁。台殿堂榭。都大虽微。势皆活
动。前有旋绕比丘像千余躯。下列紫金钟三[竺-二+虚]。皆有阁有蒲牢。鲸鱼为
撞。有风而钟鸣。则旋绕僧皆仆。拜头至地。隐隐有梵音。盖关棙在乎钟也。虽
号万佛。其实不可胜记。既成。遣使献之。代宗见之。叹曰。新罗之巧。天造非
巧也。乃以九光扇加置岩岫间。因谓之佛光。四月八日。诏两街僧徒。于内道场
礼万佛山。命三藏不空念赞密部真诠千遍以庆之。观者皆叹伏其巧。赞曰
天妆满月四方裁 地涌明毫一夜开
妙手更烦雕万佛 真风要使遍三才
生义寺石弥勒
善德王时。释生义常住道中寺。梦有僧引上南山而行。令结草为标。至山之南洞。
谓曰。我埋此处。请师出安岭上。既觉。与友人寻所标。至其洞掘地。有石弥勒
出。置于三花岭上。善德王十二年甲辰岁。创寺而居。后名生义寺(今讹言性义
寺。忠谈师每岁重三重九烹茶献供者。是此尊也)
兴轮寺壁画普贤
第五十四景明王时。兴轮寺南门。及左右廊庑灾焚。未修。靖和[弓*几]继二僧
募缘将修。贞明七年辛巳五月十五日。帝释降于寺之左经楼。留旬日。殿塔及草
树土石皆发异香。五云覆寺。南池鱼龙喜跃跳掷。国人聚观。叹未曾有。玉帛梁
稻施积丘山。工匠自来。不日成之。工既毕。天帝将还。二僧白曰。天若欲还宫。
请图写圣容。至诚供养。以报天恩。亦乃因兹留影。永镇下方焉。帝曰。我之愿
力不如彼普贤菩萨遍垂玄化。画此菩萨像。虔设供养而不废宜矣。二僧奉教。敬
画普贤菩萨于壁间。至今犹存其像
三所观音 众生寺
新罗古传云。中华天子有宠姬。美艳无双。谓古今图画鲜有如此者。乃命善画者
写真(画工传失其名。或云张僧繇。则是吴人也。梁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
阁知画事。历右将军吴兴太守。则乃中国梁陈间之天子也。而传云唐帝者。海东
人凡诸中国为唐尔。其实未详何代帝王。两存之)其人奉敕图成。误落笔污赤毁
于脐下。欲改之而不能。心疑赤志必自天生。功毕献之。帝目之曰。形则逼真矣。
其脐下之志乃所内秘。何得知之并写。帝乃震怒。下圆扉将加刑。丞相奏云。所
谓伊人其心且直。愿赦宥之。帝曰。彼既贤直。朕昨梦之。像画进不差则宥之。
其人乃画十一面观音像呈之。协于所梦。帝于是意解赦之。其人既免。乃与博士
芬节约曰。吾闻新罗国敬信佛法。与子乘桴于海。适彼同修佛事。广益仁邦。不
亦益乎。遂相与到新罗国。因成此寺大悲像。国人瞻仰。禳祷获福。不可胜记。
罗季天成中。正甫崔殷諴久无胤息。诣兹寺大慈前祈祷。有娠而生男。未盈三朔。
百济甄萱袭犯京师。城中大溃。殷諴抱儿来告曰。邻兵奄至事急矣。赤子累重不
能俱免。若诚大圣之所赐。愿借大慈之力覆养之。令我父子再得相见。涕泣悲惋。
三泣而三告之。裹以襁褓。藏诸猊座下。眷眷而去。经半月寇退。来寻之。肌肤
如新浴。貌体嬛好。乳香尚痕于口。抱持归养。及壮聪惠过人。是为氶鲁。位至
正匡。氶鲁生郎中崔肃。生郎中齐颜焉。自此继嗣不绝。殷諴随敬顺王入本朝为
大姓。又统和十年三月。主寺释性泰跪于菩萨前。自言弟子久住兹寺。精勤香火。
昼夜匪懈。然以寺无田出香祀无继。将移他所。故来辞尔。是日假寐。梦大圣谓
曰。师且住无远离。我以缘化充斋费。僧忻然感寤。遂留不行。后十三日。忽有
二人。马载牛驮到于门前。寺僧出问何所而来。曰。我等是金州界人。向有一比
丘到我云。我住东京众生寺久矣。欲以四事之难缘化到此。是以敛施邻闾。得米
六硕盐四硕。负载而来。僧曰。此寺无人缘化者。尔辈恐闻之误。其人曰。向之
比丘率我辈而来。到此神见井边曰。距寺不远。我先往待之。我辈随逐而来。寺
僧引入法堂前。其人瞻礼大圣。相谓曰。此缘化比丘之像也。惊叹不已。故所纳
米盐追年不废。又一夕寺门有火灾。闾里奔救。升堂见像。不知所在。视之已立
在庭中矣。问其出者谁。皆曰不知。乃知大圣灵威也。又大定十三年癸巳间。有
僧占崇。得住兹寺。不解文字。性本纯粹。精勤火香。有一僧欲夺其居。诉于衬
衣天使曰。兹寺所以国家祈恩奉福之所。宜选会读文疏者主之。天使然之。欲试
其人。乃倒授疏文。占崇应手披读如流。天使服膺。退坐房中。俾之再读。崇钳
口无言。天使曰。上人良由大圣之所护也。终不夺之。当时与崇同住者。处士金
仁夫传诸乡老。笔之于传
柏栗寺
鸡林之北岳曰金刚岭。山之阳有柏栗寺。寺有大悲之像一躯。不知作始。而灵异
颇著。或云。是中国之神匠塑众生寺像时并造也。谚云。此大圣曾上忉利天。还
来入法堂时。所履石上脚迹至今不[利-禾+(亢-几+儿)]。或云。救夫礼郎还来时
之所视迹也。天授三年壬辰九月七日。孝昭王奉大玄萨喰之子夫礼郎为国仙。珠
履千徒。亲安常尤甚。天授四年(囗长寿二年)癸巳暮春之月。领徒游金兰。到北
溟之境。被狄贼所掠而去。门客皆失措而还。独安常追迹之。是三月十一日也。
大王闻之。惊骇不胜曰。先君得神笛传于朕躬。今与玄琴藏在内库。困何国仙忽
为贼俘。为之奈何(琴笛事具载别传)时有瑞云覆天尊库。王又震惧使检之。库内
失琴笛二宝。乃曰。朕何不予。昨失国仙。又亡琴笛。乃囚司库吏金贞高等五人。
四月。募于国曰。得琴笛者赏之一岁租。五月十五日郎二亲就柏栗寺大悲像前禋
祈累夕。忽香卓上得琴笛二宝。而郎常二人来到于像后。二亲颠喜。问其所由来。
郎曰。予自被掠为彼国大都仇罗家之牧子。放牧于大乌罗尼野(一本作都仇家奴
牧于大磨之野)忽有一僧容仪端正。手携琴笛来慰曰。忆桑梓乎。予不觉跪于前
曰。眷恋君亲。何论其极。僧曰。然则宜从我来。遂率至海壖。又与安常会。乃
批笛为两分。与二人各乘一只。自乘其琴。泛泛归来。俄然至此矣。于是具事驰
闻。王大惊使迎。郎随琴笛入内。施铸金银五器二副各重五十两。摩衲袈裟五领。
大绡三千匹。田一万顷纳于寺。用答慈庥焉。大赦国内。赐人爵三级。复民租三
年。主寺僧移住奉圣。封郎为大角干(罗之蒙宰爵名)父大玄阿喰。为大大角干。
母龙宝夫人为沙梁部镜井宫主。安常师为大统。司库五人皆免。赐爵各五级。六
月十二日。有彗星孛于东方。十七日。又孛于西方。日官奏曰。不封爵于琴笛之
瑞。于是册号神笛为万万波波息。彗乃灭。后多灵异。文烦不载。世谓安常为俊
永郎徒。不之审也。永郎之徒。唯真才繁完等知名。皆亦不测人也(详见别传)
敏藏寺
禺金里贫女宝开有子名长春。从海贾而征。久无音耗。其母就敏藏寺(寺乃敏藏
角干舍家为寺)观音前克祈七日。而长春忽至。问其由绪。曰。海中风飘舶坏。
同侣皆不免。予乘只板归泊吴涯。吴人收之俾耕于野。有异僧如乡里来。吊慰勤
勤。率我同行。前有深渠。僧掖我跳之。昏昏间如闻乡音与哭泣之声。见之乃已
届此矣。日晡时离吴至此才戌初。即天宝四年乙酉四月八日也。景德王闻之。施
田于寺。又纳财币焉
前后所将舍利
国史云。真兴王大清三年己巳。梁使沈湖送舍利若于粒。善德王代贞观十七年癸
卯。慈藏法师所将佛头骨佛牙佛舍利百粒。佛所著绯罗金点袈裟一领。其舍利分
为三。一分在皇龙塔。一分在大和塔。一分并袈裟在通度寺戒坛。其余未详所在。
坛有二级。上级之中安石盖如覆镬。谚云。昔在本朝相次有二廉使。礼坛举石镬
而敬之。前感修蟒在函中。后见巨蟾蹲石腹。自此不敢举之。近有上将军金公利
生庾侍郎硕。以高庙朝受旨指挥江东。仗节到寺。拟欲举石瞻礼。寺僧以往事难
之。二公令军士固举之。内有小石函。函袭之中贮以琉璃筒。筒中舍利只四粒。
传示瞻敬。筒有小伤裂处。于是庾公适蓄一水精函子。遂奉施兼藏焉。识之以记
移御江都。四年乙未岁也。古记称百枚分藏三处。今唯四尔。既隐现随人。多小
不足怪也。又谚云。其皇龙寺塔灾之日。石镬之东面始有大班。至今犹然。即大
辽应历三年癸丑岁也。本朝光庙五载也。塔之第三灾也。曹溪无衣子留诗云。闻
道皇龙灾塔日。连烧一面示无间。是也。自至元甲子已来大朝使佐本国。皇华争
来瞻礼。四方云水。辐凑来参。或举不举。真身四枚外。变身舍利。碎如砂砾。
现于[获-禾+石]外。而异香郁烈。弥日不歇者比比有之。此末季一方之奇事也。
唐大中五年辛未。入朝使元弘所将佛牙(今未详所在。新罗文圣王代)后唐同光元
年癸未。本朝太祖即位六年。入朝使尹质所将五百罗汉像。今在北崇山神光寺。
大宋宣和元年己卯亥(睿庙十五年)入贡使郑克永李之美等所将佛牙。今内殿置奉
者是也。相传云。昔义湘法师入唐。到终南山至相寺智俨尊者处。邻有宣律师。
常受天供。每斋时天厨送食。一日律师请湘公斋。湘至坐定既久。天供过时不至。
湘乃空钵而归。天使乃至。律师问今日何故迟。天使曰。满洞有神兵遮拥。不能
得入。于是律师知湘公有神卫。乃服其道胜。仍留其供具。翌日又邀俨湘二师斋。
具陈其由。湘公从容谓宣曰。师既被天帝所敬。尝闻帝释宫有佛四十齿之一牙。
为我等辈请下人间。为福如何。律师后与天使传其意于上帝。帝限七日送与。湘
公致敬讫。邀安大内。后至大宋徽宗朝。崇奉左道。时国人传图谶曰。金人败国。
黄巾之徒讽。日官奏曰。金人者佛教之谓也。将不利于国家。议将破灭释氏。坑
诸沙门。焚烧经典。而别造小舡。载佛牙泛于大海。任随缘流泊。于时适有本朝
使者至宋。闻其事。以天花茸五十领。纻布三百匹。行赂于押舡内史。密授佛牙。
但流空舡。使臣等既得佛牙来奏。于是睿宗大喜。奉安于十员殿左掖小殿。常钥
匙殿门。施香灯于外。每亲幸日开殿瞻敬。至壬辰岁移御次。内官匆遽中忘不收
捡。至丙申四月。御愿堂神孝寺释薀光请致敬佛牙。闻于上。敕令内臣遍捡宫中。
无得也。时柏台侍御史崔冲命薜伸急征于诸谒者房。皆未知所措。内臣金承老奏
曰。壬辰年移御时。紫门日记推看从之。记云。入内侍大府卿李白全受佛牙函云。
召李诘之。对曰。请归家更寻私记。到家捡看。得左番谒者金瑞龙佛牙函准受记
来呈。召问瑞龙。无辞以对。又以金承老所奏云壬辰。至今丙申五年间。御佛堂
及景灵殿上守等囚禁问。当依违未决。隔三日。夜中瑞龙家园墙里有投掷物声。
以火捡看。乃佛牙函也。函本内一重沉香合。次重纯金合。次外重白银函。次外
重琉璃函。次外重螺钿函。各幅子如之。今但琉璃函尔。喜得之入达于内。有司
议。金瑞龙及两殿上守皆诛。晋阳府奏云。因佛事不合多伤人。皆免之。更敕十
员殿中庭特造佛牙殿安之。令将士守之。择吉日。请神孝寺上房薀光。领徒三十
人。入内设斋敬之。其日入直承宣崔弘上将军崔公衍李令长内侍茶房等侍立于殿
庭。依次顶戴敬之。佛牙区穴间。舍利不知数。晋阳府以白银合贮而安之。时主
上谓臣下曰。朕自亡佛牙已来。自生四疑。一疑天宫七日限满而上天矣。二疑国
乱如此。牙既神物。且移有缘无事之邦矣。三疑贪财小人。盗取函幅。弃之沟壑
矣。四疑盗取珍利。而无计自露。匿藏家中矣。今第四疑当之矣。乃放声大哭。
满庭皆洒涕。献寿至有炼顶烧臂者不可胜计。得此实录于当时内殿焚修前祇。林
寺大禅师觉猷言亲所眼见。使予录之。又至庚午出都之乱。颠沛之甚过于壬辰。
十员殿监主禅师心鉴亡身佩持。获兑于贼难。达于大内。大赏其功。移授名刹。
今住冰山寺。是亦亲闻于彼。真兴王代天嘉六年乙酉。陈使刘思与释明观。载送
佛经论一千七百余卷。贞观十七年。慈藏法师载三藏四百余函来。安于通度寺。
兴德王代大和元年丁未。入学僧高丽释丘德齎佛经若干函来。王与诸寺僧徒出迎
于兴轮寺前路。大中五年。入朝使元弘齎佛经若干轴来。罗末普耀禅师再至吴越。
载大藏经来。即海龙王寺开山祖也。大宋元佑甲戌。有人真赞云。伟哉初祖。巍
乎真容。再至吴越。大藏成功。赐衘普耀。凤诏四封。若问其德。白月清风。又
大定中。汉南管记彭祖逖留诗云。水云兰若住空王。况是神龙稳一场。毕竟名蓝
谁得似。初传像教自南方。有跋云。昔普耀禅师始求大藏于南越。洎旋返次。海
风忽起。扁舟出没于波间。师即言曰。意者神龙欲留经耶。遂咒愿乃诚兼奉龙归
焉。于是风静波息。既得还国。遍赏山川。求可以安邀处。至此山忽见瑞云起于
山上。乃与高弟弘庆经营莲社。然则像教之东渐实始乎此。汉南管记彭祖逖题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