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乃还五台山神圣窟。又修真五十年。忉利天神三时听法。净居天众烹茶供献。
四十圣腾空十尺。常时护卫。所持锡杖一日三时作声。绕房三匝。用此为钟磬。
随时修业。文殊或灌水宝川顶。为授成道记莂。川将圆寂之日。留记后来山中所
行辅益邦家之事云。此山乃白头山之大脉。各台真身常住之地。青在东台。北角
下北台南麓之末。宜置观音房。安圆像观音及青地画一万观音像。福田五员昼读
八卷金经仁王般若千手咒。夜念观音礼忏。称名圆通社。赤任南台。南面置地藏
房。安圆像地藏及赤地画八大菩萨为首一万地藏像。福田五员昼读地藏经金刚般
若。夜囗察礼忏。称金刚社。曰方西台。南面置弥陀房。安圆像无量寿及白地画
无量寿如来为首一万大势至。福田五员昼读八卷法华。夜念弥陀礼忏。称水精社。
黑地北台。南面置罗汉堂。安圆像释迦及黑地画释迦如来为首五百罗汉。福田五
员昼读佛报恩经涅槃经。夜念涅槃礼忏。称白莲社。黄处中台。直囗院中安泥像
文殊不动。后壁安黄地画毗卢遮那为首三十六化形。福田五员昼读华严经六百般
若。夜念文殊礼忏。称华严社。宝川庵改创华藏寺。安圆像毗卢遮那三尊及大藏
经。福田五员长门藏经。夜念华严神众。每年设华严会一百日。称名法轮社。以
此华藏寺为五台社之本寺。坚固护持。命净行福田镇长香火。则国王千秋。人民
安泰。文虎和平。百谷丰穣矣。又加排下院文殊岬寺为社之都会。福田七员昼夜
常行华严神众礼忏。上件三十七员斋料衣费。以河西府道内八州之税充为四事之
资。代代君王不忘遵行幸矣
溟州(古河西府也)五台山宝叱徒太子传记
新罗净神太子宝叱徒。与弟孝明太子。到河西府世献角干家一宿。翌日逾大岭。
各领一千人到省乌坪。累日游玩。太和元年八月五日。兄弟同隐入五台山。徒中
侍卫等推觅不得。并皆还国。兄太干见中台南下真如院[土*基]下山末青莲开。
其地结草庵而居。弟孝明见北台南山末青莲开。亦结草庵而居。兄弟二人礼念修
行。五台进敬礼拜。青在东台满月形山。观音真身一万常住。南台麒麟山。八大
菩萨为首。一万地藏菩萨常住。白方西台长岭山。无量寿如来为首。一万大势至
菩萨常住。黑掌北台相王山。释迦如来为首。五百大阿罗汉常住。黄处中台风炉
山。亦名地炉山。毗卢遮那为首。一万文殊常住。真如院地。文殊大圣每日寅朝
化现三十六形(三十六形见台山五万真身传)。两太子并礼拜。每日早朝汲于洞水。
煎茶供养。一万真身文殊。净神太子弟副君在新罗。争位诛灭。国人遣将军四人
到五台山。孝明太子前呼万岁。即是有五色云。自五台至新罗。七日七夜浮光。
国人寻光到五台。欲陪两太子还国。宝叱徒太子涕泣不归。陪孝明太子归国即位。
在位二十余年。神龙元年三月八日。始开真如院(云云)。宝叱徒太子常服于洞灵
水。肉身登空。到流沙江。入蔚珍大国掌天窟修道。还至五台神圣窟。五十年修
道(云云)。五台山是白头山大根脉。各台真身常住(云云)
台山月精寺五类圣众
按寺中所传古记云。慈藏法师初至五台。欲睹真身。于山麓结茅而住。七日不见。
而到妙梵山创净岩寺。后有信孝居士者。或云幼童菩萨化身。家在公州。养母纯
孝。母非肉不食。士求肉出行山野。路见五鹤射之。有一鹤落一羽而去。士执其
羽遮眼而见。人人皆是畜生。故不得肉。而因割股肉进母。后乃出家。舍其家为
寺。今为孝家院。士自庆州界至河率。见人多是人形。因有居住之志。路见老妇。
问可住处。妇云。过西岭有北向洞可居。言讫不现。士知观音所教。因过省乌坪。
入慈藏初结茅处而住。俄有五比丘到云。汝之持来袈裟一幅今何在。士茫然。比
丘云。汝所执见人之羽是也。士乃出呈。比丘乃置羽于袈裟阙幅中相合。而非羽
乃布也。士与五比丘别。后方知是五类圣众化身也。此月精寺慈藏初结茅。次信
孝居士来住。次梵日门人信义头陀来。创庵而住。后有水多寺长老有缘来住。而
渐成大寺。寺之五类圣众九层石塔皆圣迹也。相地者云。国内名山。此地最胜。
佛法长兴之处云云
南月山(亦名甘山寺)
寺在京城东南二十许里。金堂主弥勒尊像火光后记云。开元七年己未二月十五日。
重阿喰全忘诚。为亡考仁章一吉于亡妃观肖里夫人。敬造甘山寺一所石弥勒一躯。
兼及恺元伊餐第恳诚小舍玄度师。姊古巴里。前妻古老里。后妻阿好里。兼庶族
及漠一吉喰一幢萨喰聪敏。亡舍妹首肹置等。同营兹善。亡妣肖里夫人。古人成
之东海攸反边散也(古人成之以下文未详其意但存古文而已下同)弥陀佛火光后记
云。重阿喰金志全。曾以尚衣奉御。又执事侍郎年六十七。致仕闲居。奉为国主
大王。伊喰恺元。亡考仁章一吉于。亡妃亡弟。小舍梁诚。沙门玄度。亡妻古路
里。亡妹古巴里。又为妻阿好里等。舍甘山庄田建伽蓝。仍造石弥陀一躯。奉为
亡考仁章一吉于古人。成之东海攸反边散也(按帝系金恺元乃太宗春秋之弟太子
恺元角干也乃丈熙之所生也诚志全乃仁章一吉于之子东海攸反恐法敏葬东海也)
天龙寺
东都南山之南。有一峰屹起。俗云高位山。山之阳有寺。俚云高寺。或云天龙寺。
讨论三韩集云。鸡林土内有客水二条。逆水一条。其逆水客水二源。不镇天灾。
则致天龙覆没之灾。俗传云逆水者州之南马等乌村南流川是。又是水之源致大龙
寺。中国来使乐鹏龟来见云。破此寺则国亡无日矣。又相传云。昔有檀越。有二
女曰天
女龙女二亲为二女创寺因名之。境地异常。助道之场。罗季残破久矣。众生寺大
圣所乳崔殷諴之子承鲁。鲁生肃。肃生侍中齐颜。颜乃重修起废。仍置释迦万日
道场。受朝旨。兼有信书愿文留于寺。既卒。为护伽蓝神。颇著灵异。其信书略
曰。檀越内史侍郎同内史门下平章事柱国崔齐颜状。东京高位山天龙寺残破有年。
弟子特为圣寿天长民国安泰之愿。殿堂廊阁。房舍厨库。已来兴构毕。具石造泥
塑佛圣数躯。开置释迦万日道场。既为国修营。官家差定主人亦可。然当遆换交
代之时。道场僧众不得安心。侧观入田稠足寺院。如公山地藏寺入田二百结。毗
瑟山道仙寺入田二十结。西京之四面山寺各田二十结。例皆勿论有职无职。须择
戒备才高者。社中众望。连次住持。焚修以为恒规。弟子闻风而悦。我此天龙寺
亦于社众之中。择选才德双高大德。兼为栋梁。差主人镇长焚修。具录文字。付
在刚司。自当时主人为始。受留守官文通。示道场诸众。各宜知悉。重熙九年六
月日。具[衔-金+缶]如前署。按重熙乃契丹兴宗年号。本朝靖宗七年庚辰岁也
鍪藏寺弥陀殿
京城之东北二十许里。暗谷村之北有鍪藏寺。第三十八元圣大王之考大阿干孝让
追封明德大王之为叔父波珍喰追崇所创也。幽谷迥绝。类似削成。所寄冥奥。自
生虚白。乃息心乐道之灵境也。寺之上方有弥陀古殿。乃昭成(一作圣)大王之妃
桂花王后为大王先逝。中宫乃充充焉皇皇焉。哀戚之至。泣血棘心。思所以幽赞
明休光启玄福者。闻西方有大圣曰弥陀。至诚归仰。则善救来迎。是真语者岂欺
我哉。乃舍六衣之盛服。罄九府之贮财。召彼名匠。教造弥陀像一躯。并造神众
以安之。先是寺有一老僧。忽梦真人坐于石塔东南冈上。向西为大众说法。意谓
此地必佛法所住也。心秘之而不向人说。岩石巉[山*(〦/(坐-土+十))]。流涧邀
迅。匠者不顾。咸谓不臧。及乎辟地。乃得平坦之地。可容堂宇。宛似神基。见
者莫不愕然称善。近古来殿则坏圮。而寺独在。谚传太宗统三已后。藏兵鍪于谷
中。因名之
伯严寺石塔舍利
开运三年丙午十月二十九日。康州界任道大监柱贴云。伯严禅寺坐草八县(今草
溪)。寺僧侃游上座年三十九。云寺之经始则不知。但古传云。前代新罗时。北
宅厅基舍置兹寺。中间久废。去丙寅年中沙木谷阳孚和尚改造住持。丁丑迁化。
乙酉年曦阳山竞让和尚来住十年。又乙未年却返牺阳。时有神卓和尚。自南原白
岩薮来入当院。如法住持。又咸雍元年十一月。当院住持得奥微定大师释秀立。
定院中常规十条。新竖五层石塔。真身佛舍利四十二粒安邀。以私财立宝。追年
供养条。第一当寺护法敬僧严欣伯欣两明神及近岳等三位前。立宝供养条(该传
严欣伯欣二人舍家为寺因名曰伯严仍为护法神)金堂药师前。木钵月朔遆米条等。
已下不录
灵鹫寺
寺中古记云。新罗真骨第二十一主神文王代。永淳二年癸未(本文云元年误)宰相
忠元公。苌山国(即东莱县亦名莱山国)温井沐浴。还城次到屈井驿桐旨野驻歇。
忽见一人放鹰而逐雉。雉飞过金岳。杳无踪迹。闻铃寻之。到屈井县官北井边。
鹰坐树上。雉在井中。水浑血色。雉开西翅。抱二雏焉。鹰亦如相。恻隐而不敢
攫也。公见之恻然有感。卜问此地云可立寺。归京启于王。移其县于他所。创寺
于其地。名灵鹫寺焉
有德寺
新罗大夫角于崔有德。舍私第为寺。以有德名之。远孙三韩功臣崔彦撝。挂安真
影。仍有碑云
五台山文殊寺石塔记
庭畔石塔。盖新罗人所立也。制作虽淳朴不巧。然甚有灵响。不可胜记。就中一
事。闻之诸古老云昔。连谷县人具舡沿海而渔。忽见一塔随逐舟揖。凡水族见其
影者。皆逆散四走。以故渔人一无所得。不堪愤恚。寻影而至。盖此塔也。于是
共挥斤斫之而去。今此塔四隅皆缺者以此也。予惊叹无已。然怪其置塔稍东而不
中。于是仰见一悬板云。比丘处玄曾住此院。辄移置庭心。则二十余年间寂无灵
应。及日者求基抵此。乃叹曰。是中庭地。非安塔之所。胡不移东乎。于是众僧
乃悟。复移旧处。今所立者是也。余非好怪者。然见其佛之威神。其急于现迹利
物如此。为佛子者讵可默而无言耶 时正丰元年丙子十月日白云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