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劝谕息讼事:照得时届收获,渐近隆冬,各宜守家安业。台地素称好讼,果系情事关重,不能不求官伸理;若钱债细故,尽可不必遽入公门。揆厥所由,原告无法追讨,或名为索欠而实为负气,非致讼不能干休。而被告明知欠债别无重罪,任意延挨;或力能偿还,既经成讼,留为延请讼师主谋及书役费用,索性抗延。虽经断还,不肯依限完缴;经年押追,直至人亡家绝而后已。即或设法讨保,案未完结,仍复不能安身。其原告既被坑害、又受讼累,固已苦中加苦,而被告稍有产业者,徒为讼费花尽,账仍不清、案仍不了,甚或羁留不能回乡,田禾被抢、家物被窃,父母妻子忧郁疾病亦不能顾。倘或激生事故,两造皆因小失大,而奸徒扛帮,加以不肖胥役从中勾串,必不肯令其及早完结,以便从中取利。愚民甘受其累而不觉,实堪痛恨。
本司道为尔等保守家业起见,除分饬各属限封印以前将一切钱债词讼已经断结违限不缴者,立提原差并比;至旧案未结者、中保尚存者,责成原保清理销案,免致随同受累外,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合属军民人等知悉。如有钱债细故,尚未经成讼,某讨账者或非窘苦之家、欠债者或系贫窭之户,自有公论,尽可邀同亲友设法理处,无得互相讦控,以致彼此妨农失业。想晓事之人,自能恪遵也。特谕。
与王仲甫司马书
水师未尽可恃,台洋地方辽阔,必须会合囗〈舟宗〉捦,免致日积日多,肆劫成帮为害。用特专函飞布,务即多雇渔船,派拨水勇,迅速前往会剿。闻东港一带捕鱼人众,可以寓兵于渔,设法诱捦,许以重赏,一切费用先行筹垫,可以另议归补。此等土匪,必有口岸奸民接济,并须购线侦缉,以清盗源。切属。
与丁述安书
抢掳之风箱为止息,所保全者不少。杨礼家属加以优恤,悯死者正以劝生者,恩一人正以励众人耳。店仔口一带风谣,皆械闘未成之余波。各匪徒时时技痒,总令无间可乘,阻之以溪河、散之以风雨,官民一心,再得格杀勿论之语以壮其势。人心即天心,似可易危为安。或谓谣言可恶,弟谓谣言最好。无外患即有内忧,非真有忧也。晏然无事,骄泰失之,以外患生惕厉,而终为空言,岂不内外皆安;即果有患,亦易除矣。有事若无事,指心而言;外面须铺张布置,否则终求无事而不可得。无事若有事,则在外面声势,而心自定。否则,必至于有事。或谓:十一月内,北路总有蠢动;信其有、不信其无,自化有为无也。草草泐复,不宣。
答周维新书
自莅台湾四年之久,即不能洞悉利弊,亦粗知大概。流丐之不必收养,即收养亦无裨益;夫何待言?盖收养流丐,其名也。台地官民交困、商贾疲累日甚一日,各省多事之秋,经费万不能充足,重洋远隔,属库空空,万一内地接济不及,在地绅商又无法捐凑,恐终不免有束手无措之一日。一文缘,江苏行之有年,从前亦曾经奏报有案;收支均归道库,谅无他虞。将来交卸时,通详立案,归入交代,必不能以亿万人之积存,稍营私计。行之年久,积少成多,地方有益公事,非万不得已不准动用。此惠而不费、有备无患之计,而非为可去可留之一、二乞丐谋也。以此行诸告谕,则近于过虑,且惑听闻。是以条规内有「常变可恃」一语,微露其意。若以办理保甲为词,又开胥役索费之渐。查拿闯棍土匪,此地方官应办之事;照例皆应治罪,不能以收养了事。官衙公事之可行而不可言、能言而不能行者,此类是也。众绅民多误会其意为一日数文钱,而观望不定。此事并未出有印示,可行、可止。冬令收养穷人,自京城及各省皆然,即无益亦不至有损。又安见流丐中必无匪棍?即现在各衙署所捐已足敷用矣,杞人之忧,原属可笑。在任久暂不定,何必琐琐为此?但此心实有不能恝然于此邦人士者,众人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
至论保甲、联境、联庄各条,甚为周密,有治法当有治人,官吏须实力、实心,保正、甲长须一一皆公正之人,他日出身加民,方知「言之易而行之难」。然照章奉行,总不为无益也。借收养流丐为名,自有深意。足下可无言不尽(?),都人士有晓事者,其转告之。
再,粤省军需告竣,内地夷情日久安帖。台地平静如常,应办公事,如开通沟渠、育婴恤嫠以及修辑志乘等事,果能捐有成数,皆可次第为之。此时议及,必以费巨而中止。此以收养流民为发端之词,而定「一文缘」之苦心也。或捐一、二年,或捐数月,愿减、愿删,各听其便,似亦不为稗政。即富家捐一、二分,亦无不可。如虑及将来恐有周折,停捐以后,或存库、或交商,终当交代明白,榜示周知;必待出有事端急迫,捐资盈千累百,孰难孰易?必有能辨之者。
复何廷玉书
招盟结会恶习,近年始于北路,今嘉邑更甚,久将延及台境,所虑极是。然查办愈严,勾结愈固。先须指定一项为匪尤甚之名目,郡城有与嘉境公正绅耆素识者,密属确访乡村姓名送来,当设法将胁从者解散之、附和者离间之,再诱捦其为首者而以重刑诛殛之,庶可惩一儆百,方不至安民而转先扰民。此害非一朝一夕之故,欲除此害,亦非一朝一夕所能也。
公交车费议
一、台属连年捐项过多,地方情形亦非昔比,此项公费,原听其量力资助,集腋而成,并非稍有抑勒别项捐输,希邀奖叙。此则乐善不望报,然默为子弟种德,受报在远不在近。如果捐资较多,遇有请奖之案,亦可禀请道府并入办理。
一、捐集五、六千元以上,即于癸丑年正月起息,按月一分行息,至丙辰年会试,积存利息先支一半为公交车上费,以一半作本行息,即请淡属殷实公正绅士一、二位董理其事,分交妥实商典生息,具禀道府立案。绅商肯存项代为行息,亦为子弟造福也。此项出纳,概不由在官之人经手,非公交车费用不准支付分厘。
一、各厅县尚未捐有成数,可先办会试公交车之费,乡试俟捐项充用再行另议。盖乡试无论人数多寡,额中四名;会试必有十人,而后额中一人;且三科不去,则举人亦未定也。但届时北上几人,或留京、或在内地,殊难查考。今定以会试之前一年冬间,即将利息截至九月支收,由经理之绅董交妥实郊商汇至京中行店内,公平兑易银两,函致在京同乡官一、二位,定于三月朔日齐集公所,查明台属会试几人,将此项息银均匀分给。如兑银一千两,无论初到及留京者,会试有十人,每人一百两;不及十人或至十人以上,亦匀开分给。此项不在台地支付,可免领银后中道而止;应试者到京有此项可用,止措备北上路费,容易为力也。
一、劝捐并应兼及粤人,则台属粤籍会试者一律给付。至会试之人,不论贫富,应一体均给;即题捐绅商子弟,亦照数支领。
札各属
清厘监狱,地方官不容一刻懈弛。前经通饬将管押人犯分别管收,除在设立号簿稽查并按日标牌悬示,乃各属置若罔闻。现近岁暮,除窃匪棍徒外,其寻常词讼待质及无干牵连之人,必须随时审理开释;如一任羁累、或听差役私押在外,并不留心查察,甚或别生枝节,酿成人命重案,是居一日官、造一日孽;为上司者厥咎唯均,为民父母,独不思一人在案、一家皆哭耶!札饬以后,仍复听之藐藐,本司道断不能代人受过也。仍将遵办缘由,禀复查考。此札。
谕收养幼孩
澎湖地方素称瘠苦,向来间有贫民鬻卖子女之事。自上年被风灾以后,尤为困苦。现在运榖赈恤,无如远隔海洋,不能及时接济。近闻载船来郡子女甚多,难保无违例转贩之徒;且恐一时转卖不及,必为饿莩。惟有官绅捐赀买留,庶不至流离失所。俟年岁有收,殷实绅民收买者,准其父母以原价认领;如可不索身价,更为功德无量。若非澎湖灾民,不得援以为例。除本司道先行倡捐办理外,合行示谕,共襄善举,并将条规开列于后。计开:
一、男孩十五岁以下,概行收养。女孩十二岁以上,或捐赀给养济院贫妇代为收管,或雇妥实老妇另设公局收养;未出示以前,有业经收买者,应听其便。如暂行留养,尚未买定者,仍赴辕问明酌夺。
一、幼孩身价应公平酌给,免致运赴他处鬻卖,或畏累并不敢运,则夭亡更多。在官人役,藉端索诈,查出重究。
一、各幼孩到郡,先送至道辕酌给身价,委员问明住址、父母、年岁注册。女孩十岁以内,或暂留本辕、或分养府厅县营衙署、或交绅商领养。如有天灾疾病,报明备查,概与领养之人无干。
一、收养至三月底为止,如澎湖春夏有收,行文谈厅按照册开住址、父母、年岁查明,如愿领回者,澎厅给与执照,注明住址、年岁、疤记,验明相符,统交公正绅耆或员弁便差凭照领回交还,由厅取真领状存查。其不愿领回或并无亲属者,本年五月以后,男孩妥为安置,女孩十二岁以上由郡城绅耆代为觅配、或义塾幼童父母愿领为童媳,皆听其便,不得交匪人冒领转卖,沦落贱类,是为至要。
一、收养如人数过多,分发各厅县酌量留养;想父母斯民者,无不乐从出。三月以后作何安置,遵照章程妥办。
一、澎地本境好善绅民,就近查照章程收养,更为妥便。
一、台地绅商,有如愿倡首题捐、随缘乐助、公议收养,如有赢余,即由董事派妥人到地周济,较之建坛设醮、迎神赛会花费千百元求福于冥冥者,不更为有益耶?仍将收养子女姓名、年岁由首事开单,于每月朔望日送辕查考。
与沈清如书
昨有告示,以各属绅商或盖草藔、或施粥赈、或修筑田圳,因己及人,或葺治桥路,以工代恤,由该地方官查明姓名及捐用钱数,造册送俟酌办给奖。此以安灾民之心而劝好善者,以励将来也。收养流丐及一文缘,皆智竭力穷万不得已而为此。现在所收流丐,附近军工厂买屋以居,拟令挑沟开港,以免闲游生事。昨有十七、八岁流丐,问之曾读孟子到告子章,或能背诵大学一、二章,因穷苦好赌,被父兄逐出,在外将饥而死,令收入厂,日给两餐,酌予衣履。附近有义塾两处,令其师收而教之,数日后,其家闻之,仍收领而去。谓此事必不可行者,皆素无不忍之心者也。将来拟将此项专归道署独捐,或于官捐项下支用,民捐同官捐余款全储道库,遇有地方急用,与各绅董会议再动。收养至来年二月为止。届时明白晓示,夫而后知此心之无他也。些小之事,费无数周折,有益地方之事之难办也如此,无怪一切因循废弛,以为相安无事耳。
近来由台防厅配船回内者,以次行之,亦无阻碍,亦有外省幕丁役人,流落年久者,藉此内渡,其用项于官捐内动支,以有幕丁捐项在内故也。各属能实力照此行之,非为沽名、非为求报,行其心之所安而已矣。
发圣谕广训札
前在山东州县任内,准藩署刊发圣谕广训衍义一书。除朔望循例率师生敬谨宣讲外,于三八大堂放告之期,署前恭设高案,派礼书声音高朗者读一、二条。乡民环听如堵。下乡勘验事毕,即于集场或乡村内,令随行书吏讲数条,俗言里语,妇孺皆能通晓。书院课期及查义学之日,选诸生一人,每期诵三、四条;周而复始,酌加奖赏;书吏给茶资数百文。行之几及二十年。后至蜀、至闽,亦如之。
及巡台时,土民言语不通,则以土音译诵。台署旧有刊板,名为「直解」,与前书相同。此书成于廉熙年间,并行之海外已久,重加刊订,分送僚属,行箧中尚存一本。江友竹太守现已翻刻工竣,即刷订另备公牍转发。其中息诬告一条,由弟署先付梓印送,包封寄达,即祈分给各属,广布城乡。有一、二人感悟,即有一、二人受益。俟全编送到,似可饬属查照恪遵办理。升任时并当交代,以免遗佚。言教不易从,亦尽此父母师保之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