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曰:肝热病者,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
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
(月少)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譩嘻。
风寒入舍于肺,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复刺如法。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
《灵枢》曰:胃病者,腹(月真)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
足少阳之筋,其病上乘(月少),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蹺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孟春痹也。
足太阴之筋,其病下引脐两胁痛,引膺中中 原作「口」,据《灵枢》经筋篇改。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孟秋痹也。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仲冬痹也。
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孟冬痹也。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热病胸胁满,取之涌泉。
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稸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肢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满者,傍取之。黄帝曰:取之奈何?伯高对曰:积于上,泻人迎人迎 原作「大迎」,据《灵枢》卫气失常篇改。、天突、喉中;积于下者,泻三里与气街;上下皆满者,上下取之与季胁之下一寸,重者鸡足取之。诊视其脉大而弦急,及绝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黄帝曰:善。
左胁应春分,其日乙卯;右胁应秋分,其日辛酉。凡此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左右上下,身体有臃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渍治之,是谓天忌日也。
《甲乙经》曰: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胁下动脉、胆俞主之。
胸胁榰满,痛引胸中,华盖主之。
胸胁榰满,痹痛骨疼,饮食不下,呕逆气上烦心,紫宫主之。
胸中满不得息,胁痛骨疼,喘逆上气,呕吐烦心,玉堂主之。
胸胁榰满,膈塞,饮食不下,呕吐,食复出,中庭主之。
胸胁榰满,不得息,咳逆,乳痈,洒淅恶寒,神封主之。
胸胁榰满,膈逆不通,呼吸少气,喘息,不得举臂,步廊主之。
胸胁榰满,喘满上气,呼吸肩息,不知食味,气户主之。
胸胁榰满,却引背痛,卧不得转侧,胸乡主之。
大气不得息,息即胸胁中痛,实则其身尽寒,虚则百节尽纵,大包主之。
胸胁榰满瘈瘲,引脐腹痛,短气烦满,巨阙主之。
伤食胁下满,不能展转反侧,目青而呕,期门主之。
胸胁榰满,劳宫主之。
胸胁胀,肠鸣切痛,太白主之。
暴胀胸胁榰满,足寒,大便难,面唇白,时呕血,太冲主之。
胸胁榰满,恶闻人声与木音,巨虚、上廉主之。
胸胁榰满,寒如风吹状,侠溪主之。
胸胁榰满,头痛项内寒,外丘主之。
胁下榰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
《金匮要略》曰: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千金方》曰:通谷、章门、曲泉、膈腧、期门、食窦、陷谷、石门,主胸胁支满。本神、颅息,主胸胁相引,不得倾侧。肝腧、脾腧、志室,主两胁急痛。肾腧,主两胁引痛。期门、缺盆,主胸中热,息贲,胁下气上。支沟,主胁腋急痛。腕骨、阳谷,主胁痛不得息。窍阴,主胁痛咳逆。临泣,主季胁支痛,胸痹不得息。阳辅,主胸胁痛。环跳、至阴,主胸胁痛无常处,腰胁相引急痛。太白,主胸胁胀切痛。胆腧、章门,主胁痛不得卧,满、呕无所出。大包,主胸胁中痛。华盖、紫宫、中庭、神藏、灵墟、胃腧、侠溪、步廊、商阳、上廉、三里、气户、周荣、上脘、劳宫、涌泉、阳陵泉,主胸胁拄满。膺窻,主胸胁痈肿。中脘、承满,主胁下坚痛。关元、期门、少商,主胁下胀。尺泽、少泽,主短气胁痛心烦。
《医学纲目》曰:伤寒胁痛,取支沟、阳陵泉。
胁痛取悬锺、窍阴,此二穴左取右,右取左。窍阴出血妙。外关,三里,此一穴正取。
闪脞胁痛,取支沟、章门、中封、阳陵泉。
怒气胁痛,行间。
伤寒后胁痛,期门。
治胁并胸痛不可忍,取期门四分,章门六分,灸七壮至七七壮;行间、丘墟、涌泉。
胸胁痛,取期门,沿皮三寸;支沟、胆俞,沿皮半寸。
胸胁胀满痛,取公孙、三里、太冲、三阴交。
腰胁痛,取环跳、至阴、太白、阳辅。
胁肋痛,取支沟透间使,泻之;外关透内关。如取支沟,不必再取外关。
胁痛,取阳陵泉。
《古今医统》曰:胁痛,刺关元,仍服小柴胡汤。
《景岳全书》曰:治卒胁痛不可忍,用蜡绳横度两乳,中半屈绳,从乳斜趋痛胁下,绳尽处,灸三十壮;更灸章门七壮,丘墟三壮,可针入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