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4400000001

第1章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见诸众生烦恼缚  起菩提愿为救拔

如是正觉慈悲尊  顶礼造论释经故

我论能尽烦恼怨  救护诸有断恶道

如是二种最胜利  一切外道论中无

此修多罗所摄有九分。一序分。二所应闻弟子成就分。三三昧分。四能观清净分。五所观法分。六起分。七说分。八菩萨功德势力分。九菩萨行差别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伽耶城伽耶山顶塔初得菩提。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俱。其先悉是辫发梵志。应作已作所作已办。弃舍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一切心得自在。已到彼岸皆是阿罗汉。诸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皆从十方世界来集。有大威德。皆得诸忍诸陀罗尼诸深三昧。具诸神通。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香象菩萨。勇施菩萨勇修行智菩萨等而为上首。如是诸菩萨摩诃萨。其数无量。并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

论曰。如是我闻一时等。集法者语。住伽耶城者。示现所住处成就故。伽耶山顶者。示现彼形相大众行住处故。塔者示现为彼能供养者兴供养故。初得菩提者即彼成佛时故。与大比丘众者。以其大故以不增不损故。满足千比丘辫发梵志者。此明学无学比丘。是名听者成就。余者次说诸菩萨行差别。彼菩萨行有二种摄法所摄。何等为二。一者因摄。二者果摄。又伽耶山顶塔者。根本序分。以无量诸佛所住处故。示现彼处诸佛如来集故。此法门者。诸佛如来所摄护故。应闻此修多罗者摄取成就。学无学其先悉是辫发梵志。

又无学者有八种德。何等为八。一者所作毕竟。如经应作已作故。二者毕竟过于应作已作。如经所作已办故。三者远离三昧障。如经弃舍重担故。四者舍离所受重担。如经逮得己利故。彼重担者所谓五阴。五者证涅槃。如经尽诸有结故。六者过三界。如经正智心得解脱故。七者依不颠倒受教修行。如经一切心得自在已到彼岸故。以善远离诸烦恼故。八者如实修行四如意足。如经皆是阿罗汉故。又阿罗汉者能受信者。所施物故故名应供。又学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善毕竟持戒学道故。二者如心所求毕竟满足故次说三昧分。

经曰。尔时世尊独静无人。入于诸佛甚深三昧。观察法界。

论曰。入三昧观察者。示现非是思量境界故。又入三昧者。示现不同声闻辟支佛故。此明非声闻辟支佛境界故已说三昧分。次说能观清净分。

经曰。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慧所作已办。除诸重担度诸有险道。灭无明得真明。拔诸箭断渴爱。成法船击法鼓。吹法螺建法幢。转生死种示涅槃性。闭塞邪道开于正路。离诸罪田示于福田。

论曰。能观清净者。示现已得菩提故。如经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得菩提者。示现胜彼声闻辟支佛证智故。如经得一切智慧故。彼得一切智慧者。有十七种何等十七。一者本愿满足。如经所作已办故。二者舍离所取重担。如经除诸重担故。又重担者所谓五阴。三者善断一切诸烦恼障。如经度诸有险道故。四者善断一切智障。如经灭无明故。五者证如实妙法。如经得真明故。六者离一切邪箭。如经拔诸箭故。七者离诸颠。如经断渴爱故。八者成就出世间慧。如经成法船故。九者转妙法轮。如经击法鼓故。十者出无我妙声善能降伏一切诸魔。如经吹法螺故。十一者善能降伏一切外道。如经建法幢故。十二者善断一切诸结因缘。如经转生死种故。十三者说世间出世间妙法。如经示现涅槃性故。十四者善能远离颠倒取相。如经闭塞邪道故。十五者转八圣道。如经开于正路故。十六者善能远离外道福田。如经离诸罪田故。十七者示现三宝福田。如经示于福田故已说能观清净分。次说所观法分。

经曰。我今当观彼法。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何等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者是所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论曰。以何等人能证菩提。以何等智能证菩提。何者是所证菩提。观彼三法。于三世中虚妄分别无有实体。

经曰。为以身得为以心得。若以身得。身则无知无觉。如草如木如块如影。无所识知四大所造。从父母生其性无常。假以衣服饮食卧具澡浴而得存立。此法必归败坏磨灭。

论曰。经言为以身得为以心得者。示现身心不证菩提故。此明何义。以离身心更无实者。如愚痴人虚妄分别。无有如是证菩提者故。以何等人能证菩提。彼法于三世中虚妄分别无实体者。以非身得菩提示现。有八种法示现彼身不证菩提。何等为八。一者无作者。如经若以身得身则无知无觉故。二者虚妄取相成就。如经如草如木如块如影故。三者远离诸想。如经无所识知故。四者以诸因缘和合故生。如经四大所造故。五者体本不净。如经从父母生故。六者念不住。如经其性无常故。七者如危朽物不可常保。如经假以衣服饮食卧具澡浴而得存立故。八者体是不实。如经此法必归败坏磨灭故已说非身得菩提示现。以何等人得菩提者。彼法于三世中虚妄分别无有实体。次说以何等智能证菩提。彼法于三世中虚妄分别无实体者。以非心得菩提示现。

经曰。若以心得。心则如幻从众缘生。无处无相无物无所有。

论曰。有六种法示现彼心不得菩提。何等为六。一者见颠倒法虚妄诳惑愚痴凡夫。如经心则如幻故。二者依善不善诸因缘生。如经从众缘生故。三者无定住处。如经无处故。四者虚妄分别取相实不可得。如经无相故。五者自性空。如经无物故。六者远行。如经无所有故。已说非心得菩提示现。以何等智得菩提者。彼法于三世中虚妄分别无有实体。次说何者是所证菩提。彼法于三世中虚妄分别无有实体。

经曰。菩提者但有名字。世俗故说。无声无色无成无行无入。不可见不可依。去来道断过诸言说。出于三界。无见无闻无觉无著。无观离戏论。无诤无示。不可观不可见。无向无字离言语道。

论曰。经言菩提者但有名字世俗故说者。示现可证法但有名。用虚妄分别。其体无实故。彼但有名字世俗故说。有二十三种。何等二十三。一者无事。如经无声故。二者过觉境界。如经无色故。三者诸法体空。如经无成故。四者离诸相。如经无行故。五者过一切世间凡夫境界。如经无入故。六者过识境界。如经不可见故。七者无可依处。如经不可依故。八者不生灭。如经去来道断故。九者过一切世间名字。如经过诸言说故。十者善不善行诸法不可得。如经出于三界故。十一者离见者。如经无见故。十二者过耳识境界。如经无闻故。十三者过意识境界。如经无觉故。十四者不住。如经无著故。十五者如虚空。如经无观故。十六者无为。如经离戏论故。十七者无诸患离诸漏。如经无诤故。十八者过小智境界。如经无示故。十九者无量。如经不可观故。二十者他不能见。如经不可见故。二十一者内心无知。如经无向故。二十二者无物可见。如经无字故。二十三者不可说。如经离言语故。

经曰。如是能证菩提者。以何等智证菩提者。所证菩提法者。如是诸法但有名字。但假名说。但和合名说。依世俗名说。无分别分别说。假成无成。无物离物。无取不可说无著。彼处无人证。无所用证。亦无法可证。如是通达是则名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异离异无菩提相。

论曰。次说云何证菩提者。彼亦但有假名名字。依世俗说。虚妄分别无实体故。彼依世俗名说有六种。何等为六。一者不实分别。如经无分别分别说故。二者体空。如经假成无成故。三者我不可得。如经无物离物故。四者过世间慧。如经无取故。五者过言语道。如经不可说故。六者远离我我所。如经无著故。又经言。彼处无人证无所用证亦无法可证。如是通达是则名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此明何义。明能证人明所用证智明所证境界。彼如是法以何等法用妙正智慧。如实知所见所知所证。是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又经言。无异离异无菩提相者。此明何义。无异离异二句。明彼证法清净寂静故。无菩提相义如向所说。已说所观事分次起分者。此中复有何义。以三昧事讫故。以说时至故。是故应起。又于此中有二种义。一者以三昧中所观察义。欲为文殊师利说故。二者文殊师利问如来答故。何故如来唯告文殊师利而不告余者。以依对文殊师利说此法故。又复何故唯对文殊师利说此法门。以此所说法门深故。是故告彼深智慧菩萨。又何以故唯文殊师利问。以如来但告文殊师利故。是故文殊师利问随顺义故。彼所发问。以心清净问答清净故。次显说分。

经曰。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会中。立佛右面执大宝盖以覆佛上。时文殊师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于菩提发心住。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知菩提相而发心住。文殊师利言。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知。佛告文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一切世俗名字语言。过一切向无发心发。灭诸发是发菩提心住。是故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过一切发是发心住。文殊师利无发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物发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障碍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法性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执著一切法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破坏如实际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移不益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影如向如虚空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住。

论曰。彼发清净有九种。何等为九。一者舍一切戏论。如经文殊师利。无发是发菩提心住故。二者舍取诸法。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物发住是发菩提心住故。三者如虚空。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障碍住是发菩提心住故。四者寂静。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法性住是发菩提心住故。五者舍取常无常相。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执著一切法是发菩提心住故。六者不毁道不舍道。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破坏如实际是发菩提心住故。七者离谤离著。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移不益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心住故。八者入一切法一相。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影如响如虚空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住故。又如实修行般若波罗蜜。余四句过三界等者。如前所说应知。已显说分。次说菩萨功德势力分。

经曰。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文殊师利言。诸菩萨摩诃萨。初观何法故行菩萨行。依何法故行菩萨行。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行。以大悲为本为诸众生。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直心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直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直心。以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以无异离异行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无异离异行。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无异离异行。以深净心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深净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深净心。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六波罗蜜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以方便慧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方便慧。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方便慧。以不放逸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不放逸。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不放逸。以三善行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三善行。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三善行。以十善业道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十善业道。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十善业道。以持戒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持戒。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持戒。以正忆念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正忆念。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正忆念。以正观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正观。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正观。以坚念不忘为本。

论曰。诸菩萨摩诃萨功德势力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如心所求一切满足。二者无障碍乐说辩才说法。如心所求一切满足者。以起上上胜胜法故。彼起上上胜胜法者。有十四种。何等十四。一者受教不忘。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正观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正观。以坚念不忘为本故。二者善取正教观有为法。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正忆念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正忆念。以正观为本故。三者无彼处过。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持戒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持戒。以正忆念为本故。四者不随顺诸过。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十善业道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十善业道。以持戒为本故。五者善修十善业道。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三善行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三善行。以十善业道为本故。六者身口意业三法清净。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不放逸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不放逸。以三善行。为本故。七者戒清净。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方便慧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方便慧。以不放逸为本故。八者随顺利益一切众生。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以方便慧为本故。九者满足一切助菩提法。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六波罗蜜为本故。十者不疲倦。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深净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深净心。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本故。十一者业果清净。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无异离异行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无异离异行。以深净心为本故。十二者修行清净。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平等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平等心。以无异离异行为本故。十三者作利益一切众生清净。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直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直心。以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为本故。十四者心清净。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直心为本故。又经言。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文殊师利言。诸菩萨摩诃萨。初缘何法故行菩萨行。依何法故行菩萨行。文殊师利答言。诸菩萨摩诃萨行。大悲为本为诸众生。如是等修多罗。从后向前解释应知。已说如心所求一切满足。次说无障碍乐说辩才说法。

经曰。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有几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文殊师利答曰。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四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发心。三者不退发心。四者一生补处发心。复次天子。初发心如种种子。第二行发心如芽生增长。第三不退发心。如茎叶华果初始成就。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果等有用。复次天子。初发心如车匠集材智。第二行发心。如斫治材木净智。第三不退发心。如安施材木智。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车成运载智。复次天子。初发心如月始生。第二行发心如月五日。第三不退发心如月十日。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复次天子。初发心能过声闻地。第二行发心能过辟支佛地。第三不退发心能过不定地。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安住定地。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学初章智。第二行发心如差别诸章智。第三不退发心如算数智。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通达诸论智。

复次天子。初发心从因生。第二行发心从智生。第三不退发心从断生。第四一生补处发心从果生。复次天子。初发心因摄。第二行发心智摄。第三不退发心断摄。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摄。复次天子。初发心因生。第二行发心智生。第三不退发心断生。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生。复次天子。初发心因差别分。第二行发心智差别分。第三不退发心断差别分。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差别分。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取药草方便。第二行发心如分别药草方便。第三不退发心。如病服药方便。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病得差方便。复次天子。初发心。学法王家生。第二行发心。学法王法。第三不退发心。能具足学法王法。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学法王法能得自在。

论曰。无碍乐说辩才说法。有四种发菩提心摄取十地。以种种差别说故。彼种种差别有十二句。经言。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有几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四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发心。三者不退发心。四者一生补处发心者。初发心。能与第二行发心作因第二行发心。能与第三不退发心作因。第三不退发心。能与第四一生补处发心作因。此句明上上因胜胜不失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种种子。第二行发心如芽生增长。第三不退发心如茎叶华果初始成就。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果等有用等者。示现从清净因成就清净果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车匠集材智者。以依诸愿则能摄取一切佛法故。第二行发心如斫治材木净智者。以成就清净戒故。第三不退发心如安施材木智者。以依慧方便修一切行皆相应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车成运载智者。以不舍先许重担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月始生。第二行发心如月五日。第三不退发心如月十日。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等者。以示现上上大力清净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能过声闻地者。以初地前菩萨利根。观察一切菩提分法故。第二行发心能过辟支佛地者。以初地前菩萨依般若胜智。能集诸菩萨无量行故。第三不退发心能过不定地者。此已入初地得证智故。又过声闻辟支佛地者。以过一切功用行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安住定地者。以善住王子地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学初禅智者。以观下地法故。第二行发心如差别诸章智者。以智慧增长差别故。第三不退发心如算数智者。以方便智能数一切法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通达诸论智者。以得证智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从因生者。以自性清净本来成就故。第二行发心从智生者。以摄取世间出世间闻慧方便故。第三不退发心从断生者。以过一切世间戏论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从果生者。以自然成就一切行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因摄者。以信行助道淳熟故。又以观初地境界故。第二行发心智摄者。以依境界淳熟观功用行故。第三不退发心断摄者。以依修行境界未得佛法观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摄者。以依果淳熟随所有佛国土。应成佛处即成佛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因生者。以不颠倒修行善根性故。第二行发心智生者。以不颠倒法究竟性故。第三不退发心断生者。以不颠倒修行性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生者。以得心自在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因差别分者。以摄取无量善根故。第二行发心智差别分者。以无量无边法门毕竟究竟故。第三不退发心断差别分者。以入无量三昧门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差别分者。以无量神通奋迅随意自在用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取药草方便者。以摄取对治烦恼病法故。第二行发心如分别药草方便者。以知对治烦恼病随相应药故。第三不退发心如病服药方便者。以依知诸方便随相应受用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病得差方便者。以烦恼病灭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学法王家生者。以降伏一切声闻辟支佛故。第二行发心学法王法者。以学一切得胜处故。第三不退发心能具足学法王法者。以得修道胜果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学法王法能得自在者。以于一切法中能得自在无障碍故。

同类推荐
  • 天演论

    天演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宗教律诸宗演派

    宗教律诸宗演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mile Zola

    Emile Zol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诗歌古典名句大全

    中国诗歌古典名句大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自此余生终没有你

    自此余生终没有你

    我告诉我自己要忘记你,而你却扎根在我的记忆里。
  • 学会节约每一滴水(星球保卫战)

    学会节约每一滴水(星球保卫战)

    关爱自然,热爱地球,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爱她的鸟语花香……我们要真正学会保护地球,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筑起一道绿色的环保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关注生态文明责无旁贷。
  • 大危局

    大危局

    这是一次艰难的写作。最早萌发写本书的念头大概是在2008年的那个夏天。当时一场席卷优选的金融危机,让许多貌似强大的美国跨国企业巨头在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
  • 星辰伴

    星辰伴

    你的懵懂中,或许也有这样一颗星辰,曾让你心系过,相拥过,或曾为之神伤过……每一段青春都会衰老,谨借以此书祝福记忆中那闪耀着的星辰,一切都好!
  • 我曾深深的爱过你

    我曾深深的爱过你

    多少的漠不关心,是为了掩藏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深情。莫如花为了呆在叶锦亭身边,隐藏真实的自己,把自己伪装成为一个古板、无情无欲女子。叶锦亭安排莫如花寻找他梦中的女子,却寻而不得。莫如花怀孕,两人结婚。对于叶锦亭来说,因为不爱所以结婚;对于莫如花而言,因为深爱,所以不拒绝。他一直都在等待初恋,一直都在寻找那夜的女郎……她一直在等他发现她。可是他的眼中从来没有她她的心在流血,他听不到。有多少爱,可以爱到不爱——他不懂。有些爱,看似不爱,却已深爱——他更不懂。
  • 年少恰逢君

    年少恰逢君

    苏长晚醒来后变成了苏长晚!是个玄幻文的女主角,这可真是挺玄幻的。据说是因为自己说了句我写的比作者好就来走剧情了。原文中,苏长晚与苏长乐姐妹反目,灵界大殿之战无一人生还,自此,为了不走向原文的团灭结局,她决定当个小透明,稳住苏长乐,随便修炼一下包养个小白脸自此走向人生巅峰。然鹅事情总是脱出她掌控。随便的修炼:“苏长晚,因你天赋异禀,你已被本院收录,请携带此信前来报到。”被包养的小白脸:“晚儿,钱还够用吗,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要不要我帮你出气。”说好的包养!说好的普通呢!怎么感觉被包养的人是自己!总以为只有苏长乐是正常的。“姐姐,喜欢吗,深海蓝晶,有助于修炼的。”苏长晚惊!小妹你ooc了啊!
  • 玄魔黑刀

    玄魔黑刀

    我是谁?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感觉不到心脏的跳动?为什么自己的体内有着一颗黑色的珠子?一切的一切似乎自己已经忘记,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往事皆为空白。踏遍大陆,寻遍天下,只为补充失去的记忆,也只为问她一句到底为何?踏遍世间暗摘花,无心摘花香自来,这该如何是好?拯救世间,流芳千古名,女子为暗倾心,到底如何是好?欲知如何,敬请一观。
  • 废材狂妃:邪王宠妻上瘾

    废材狂妃:邪王宠妻上瘾

    她是毒医世家家主,穿成丑女废物。丑女?脱胎换骨,让无数英雄尽折腰。脸疼吗?本姑娘想打就打,没有理由!他傲视天下,冷血无情,可只对她情有独钟:“这个女人我罩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理健康自护手册

    心理健康自护手册

    《青少年安全健康自我保护丛书:心理健康自护手册》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科学的知识、理念和方法,给予我们的学生贴近生活和学习的支持和引导,从而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进而学会“心理自护”,快乐生活、高效学习、健康成长。所以,我们从观念入手,使学生能够对心理健康形成正确的认识,针对青少年时期突出的心理表现和问题,从人际交往、学习、性的成熟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解读,并就中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谈到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 清殿

    清殿

    一个本可以京动都帝的帝国长公主,却因命中煞星,被迫寄人篱下,可还是难逃命运,对生生挖去双眼,险些葬身火海,但容貌却被灼伤的体无完肤,却也因一场火灾,命运的齿轮发生了改变,见证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事后,以当今丞相娇弱嫡长女的身份重返帝都,晓看帝国长公主如何浴火重生?本书女主前期腹黑小可爱,后期病娇大Boss男主从头到尾鬼畜妖孽。书中参入玄幻,但不以此为中心。希望能喜欢我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