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2100000009

第9章 《绪言》(6)

曰:邵子之学,深得于老、庄,其书未尝自讳。以心为性之郛郭,谓人之神宅此郛郭之中也。朱子于其指神为道,指神为性者,皆转而以理当之。邵子之书又曰:「道与一,神之强名也。」几以道为不足当神之称矣。其书又曰:「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此以神周乎一身而宅于心,为之统会也。又曰:「气则养性,性则乘气;故气存则性存,性动则气动也。」此则导养之说,指神之炯炯而不昧者为性,气之絪缊而不息者为命,神乘乎气而资气以养也。

问:张子云:「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别性于知觉,与程子言「性即理也」,其指归同;然则合虚与气者,谓气化生人生物,而理在气质之中乃名为性也。(陈器之云:「仁义礼智者,义理之性也;知觉运动者,气(禀)〔质〕之性也。有义理之性而无气质之性,则理义必无附着;有气质之性而无义理之性,则无异于枯死之物。故有义理以行乎血气之中,有血气以受义理之体,合虚与气而性全。」以虚指理,古圣贤未尝有是称,与释氏所言「空是性」何以异?

曰:释氏言「空是性」者,指神之本体;又言「作用是性」,则指神在气质之中而能知觉运动也。张子云:「神者,太虚妙应之目。」是其所谓「虚」,亦未尝不以为神之本体,而又曰:「天之不测谓神,神而有常谓天」。释氏有见于自然,故以神为已足;张子有见于必然,故不徒曰「神」而曰「神有常」,此其所见近于孔、孟而异于释氏也。然求之理不得,就阴阳不测之神以言理,因以是为性之本源,而目气化生人生曰「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之万殊」,则其言合虚与气,虚指神而有常,气指游气纷扰,乃杂乎老、释之见,未得性之实体也。惟「由气化有道之名」一语,得天道之实体。又曰:「神,天德;化,天道。」道以化言,是也;德以神言,非也。彼释氏自贵其神,亦以为足乎天德矣。张子之书又有之曰:「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圣人复起,不易斯言。以人物验之,耳目百体会归于心;心者,合一不测之神也。邵子言「形可分,神不可分」,其说亦得之体验。如耳目鼻口之官,是形可分也;而统摄于心,是神不可分也。后儒言理,由于不知理,要其后非原其先,就阴阳有阴阳不易之则,就人物事为有人物事为之则。以孔子言「有物必有则」者转而言「有则始有物」。且以「理与气浑沦,不害物二物之各为一物」。故其言理也,求其物不得,往往取于老聃、庄周,释氏所谓神者以为言,欲超乎阴阳气化之上而并阴阳气化,所见胥失之粗。夫天地间有阴阳斯有人物,于其推行谓之化,于其合一谓之神,天道之自然也;于其分用耳目百体,于其合一则为心,生物之自然也。是故化,其事也;神,其能也;事能俱无憾,天地之德也。人之血气本乎化,人之心知配乎神,血气心知无失,配乎天地之德,无憾无失,夫是之谓理而已矣。由化以知神,由化与神以知德。「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以性专属之神,则目形体为幻合,以性专属之理,则谓「纔说性时,已不是性」,皆二本故也。

问:朱子云:「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故其于「达道五」,举孟子所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实之。又《答吕子约》〔书〕云:「阴阳也,君臣父子也,皆事物也;人之所行也,形而下者也,万象纷罗者也。是数者各有当然之理,即所谓道也,当行之路也,形而上者也,冲漠无朕者也。」如是言道,故于《易》称「一阴一阳」,《中庸》举「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皆似道未备。然孟子明云「教以人伦」,则「亲、义、序、别、信」,宜属之「修道之教」。后儒求天命二字太过,以理当之;求性字太过,专属之理;求道字太过,又以日用事物当行之理始可云道;而于修道不可通,以修为品节之而已。至「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修道与修身并言,两修字不得有异,但曰「能仁其身」而不置解。观修道之文,性字道字不得概就理言亦可见。既曰「率性之谓道」,又曰「修道以仁」,如后儒之说「率其仁之性」,「率其义之性」,岂可通哉!又,修道期于无差谬,宜重在智,而言以仁;行之乃力于身,宜重在仁,而先言智,《中庸》前后,其条贯可言欤?

曰:言「身本道德赅备之身」,而身往往不能尽道;言「性本全夫仁义礼智之性」,而孟子以前,言性往往不及仁义礼智。《易》曰「成之者性也」,承「一阴一阳之谓道」言,人物本之,各成其性云尔。《论语》曰「性相近也」,因「习」之至于「相远」,言其性本「相近」云尔。《中庸》曰「天命之谓性」,即《记》所云「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言分于气化以成性云尔。人物之血气,以类滋生、各禀受于天,言其禀受之殊曰性,因是而日用事为皆由性起,故云「率性之谓道」;身之动应,无非道也。故云「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可如「体物而不可遗」之可,无顷刻可必其不动应,故虽无事时,亦如有事之戒慎恐惧而不敢肆,事至庶几少差谬也。道,即日用饮食之事,自身而周于身之亲,大致不出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五者,略言之则曰亲曰贤,举二以赅五。「修身以道」,言「以道实责诸身」也。道之责诸身,往往易致差谬。「修道以仁」,言以协乎仁、协乎义、协乎礼,为道之准则也。(曰「以仁」者略辞,故下即详举之。)三者咸得,然后于道无憾。「率性之谓道」,在一身则一身之事也,道也;通于人则周夫身之事也,道也。一身之事,本天性之自然,未见其是非得失也;周夫身之事,亦天性之自然,而是非得失不可穷诘矣。故「修身以道」,举亲贤言之而得失始见;修道期于无差谬,固宜重在智。而「修身以道」,本责其行也,是以首言仁,加以义,加以礼,而修之实备矣。「行达道」乃力诸身,固宜重在仁;行之差谬,不能知之,徒自期于心无愧者,其人忠信而不好学,往往多出乎此,亦害道之大者,是以首言智。仁义礼可以大共之理言,智仁勇之为达德,必就其人之根于心者言。大共之理,所以衡论天下之事,使之协于中,止于至善也。有根于心之德,斯有以通夫大共之理,而德之在己,可自少而加多,以底于圣人,则其通夫大共之理者,亦有浅深精粗之不同。仁义礼之仁,以理言;智仁勇之仁,以德言,其实一也。以理言,举礼义而不及智,非遗智也,明乎礼义即智也;以德言,举智而不及礼义,非遗礼义也,智所以知义礼也。《易》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而此更加之以礼,亲亲尊贤,尽人道之大矣,辨其等杀而始详。古今惟圣人全乎智仁。全乎智仁,则德靡不赅矣,而此更言夫勇,盖德之所以成也。凡天下之人,身之所接,莫重于亲,莫重于贤,而天定者则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五者也。以此为「形而下」,为「万象纷罗」,不谓之道,是显指《中庸》「天下之达道五」而背之,别求诸「冲漠无朕」,惟老释谓万物为幻,谓空妙为真则然,奈何以老释之言衡量《易》与《中庸》之言,而粗视阴阳,粗视君臣父子哉?彼之弃人伦而不顾,率天下之人同于禽兽者,由不知此为达道也。

问:宋儒以「理为生物之本」,虽谓「理气浑沦,不害二物之各为一物」,实求其物,不得若老聃、庄周、告子、释氏之言。夫性则确有指实,不过区别于形气之中,言其主之者耳。曰形、曰气、曰神,三者求之一身,俨然如三物,凡血气之属,未有或阙者也。荀子谓「性者天之所就」,虽专属形气之自然,其亦不必遗天〔夫〕神,而以为非天之就也。其称性恶,殆兼乎此,以伸其重学崇礼义之说,何以论荀子则曰不知性之全体而已,实古今所同谓之性,论告子、释氏则断为异说,何也?

曰:性者,分于阴阳五行,品物区以别焉,各为之本始,统其所有之事,所具之能而靡不全者也,《易》言「成之者性」是也。其一身中,分而言之,曰形、曰气、曰神,三者材也,《易》言「精气为物」是也。心为形君,耳目鼻曰〔口〕者气融而灵,心者气通而神。告子贵其神而不知其性者也,其「不动心」,神定而一无责焉之为不动也。神可以主宰枢纽言,性可以根柢言,由其成性也殊,则其材质亦殊,成其性斯为是材;材可以纯驳清浊言,此皆指其实体之名也;知可以精粗浅深言,思可以敏钝得失言,皆根于性而存乎神者也,指其实事之名也。理,譬之中规中矩也,称其纯美精好之名也。实体实事,罔非自然而归于必然,天地、人物、事为之理得矣,自然之极则是谓之理。老聃、庄周、告子、释氏,以自然为宗,不知性之区别而徒贵其神,去其情欲之能害是者即以为已足,与圣贤之由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以求牖于明者异,是故断之为异说,不得同于荀子也。

问:周子《通书》有云:「『圣可学乎?』曰:『可。』『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哉!』」此与老氏「为道日损」,释氏「六用不行,真空妙智」之说,陆子静言「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有此心,心皆具是理」,王文成言「圣人致知之功,至诚无息,其良知之体,皦如明镜」者,立言不殊。后儒于周子则以为切要之旨,莫敢违议,于老、释、陆、王则非之,何也?

曰:周子之学,得于老氏者深,而其言浑然与孔孟相比附,后儒莫能辨也。朱子以周子为二程子所师,故信之笃,考其实固不然。程叔子撰《明道先生行状》,言「自十五六时,闻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然后得之」,其不得于周子明矣;且直字之曰周茂叔,其未尝师事亦明矣;见周茂叔后,乃出入于老释。张横渠亦访诸释老之书累年;朱子年四十以前,犹驰心空妙。盖虽能终觉释老之非,而受其蔽往往出于不觉者亦不少。周子论圣人主于无欲,王文成论致知主于良知之体,皆以老释废学之意论学,害之大者也。

问:神为形气之主宰,庄子曰:「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释氏「人死为鬼,鬼复为人」之说同此。在古人制祭祀之礼,以人道事鬼神,而《传》称「鬼犹求食」及「伯有为厉」。又宇宙间怪见不一,或此人之生,易以他人死者之魂而复生,或此人之生,自知其所托生,愚夫妇亦往往耳闻目见,不得不惑于释氏象教。而言仙者又能盗气于天地之间,使其神离血气之体以为有。故其言性也,即神之炯炯而不昧者;其言命也,即气之絪缊而不息者,有所指实也如是。老聃、庄周、告子、释氏,静以会乎一身,见莫贵于此,莫先于此。今以形、气、神统谓之材,而曰性可以根柢言,神可以主宰枢纽言,不以神先形气,何也?

同类推荐
  • Alexandria and her Schools

    Alexandria and her Schools

    I should not have presumed to choose for any lectures of mine such a subject as that which I have tried to treat in this book. The subject was chosen by the Institution where the lectures were delivered.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Life of Sir John Oldcastle

    The Life of Sir John Oldcast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

    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子衍

    老子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孔氏杂说

    孔氏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

    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世枭宠:盗妃休逃

    盛世枭宠:盗妃休逃

    萧珑,第一女盗,轻功高绝。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善耍流氓。龙九,风逸堂主,杀手之王。势力无边,狠戾霸道,常居海上。其实,她是京城名门女,他是朝中江夏王。★★★窃宝,还拐走了他的猫;顽劣,还对新主投怀送抱。九爷怒了,决意亲手惩戒这一人一猫。一朝心动,寻猫路变成了漫漫追妻路。往昔金戈铁马,今朝死缠烂打。不惜代价,只为朝朝暮暮疼她、宠她。【冷血版宠妻】人间海上:无礼冒犯萧珑者,囚。觊觎萧珑美色者,杀。恶毒陷害萧珑者,挫骨扬灰!萧珑觉得还不够,“若有人觊觎你美色,又该如何?”龙九毫无犹豫:“交由你发落。”很多时候,九爷眼中只有两种人:他女人的友人和敌人。【宠溺版求娶】萧珑:“我很懒。”龙九:“懒人是非少。”萧珑:“我挥霍无度。”龙九:“只怕你精打细算。”萧珑:“以往你对我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教我如何安心与你厮守?”龙九:“成婚之后,为妻独尊。”【吃醋】“龙九…别…求你了…”萧珑语声绵软无力,伴随着阵阵勾人心魂的喘息。翌日,萧珑无力下床。不过是与堂兄、小舅多喝了几杯,他竟吃起醋来,折腾她整夜…哪有这般不讲道理的人?“昔日不近女色的九爷去了何处?”萧珑没好气地咕哝,分明是条狼嘛!他回以反问:“初见便自行宽衣的萧珑又去了何处?”“那是料定你不近女色!”“如今除了你,我亦是不近女色。”语声淡淡,听不出情绪。“难不成你想学别人三妻四妾?”萧珑不悦,“你敢!”龙九正色摇头,“不敢,且绝无此心。”★宠妻之道,为妻独尊★一对一专情欢宠
  • 男孩的雨

    男孩的雨

    待农用车完全消失在了雨幕中后,五龙和树生才安静了下来,他们仰头一齐注视着不远处的那座山峰——在暴雨中,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像一颗马头,仰天长啸,马鬃飞扬。虽然还看不见,但他们知道它就在那儿,在山脚下。山这边有一个小村子,叫上马村;山那边也有一个小村子,叫下马村。那是他们的家。“天亮了,暴雨来了,一只大鸟回家了,灰啊灰啊回家了。”
  • 说孟子

    说孟子

    《说孟子》是许仁图先生论述孟子学的深入发挥之作。《说孟子》全书探究孟子学说,重视孟子的好辩。许仁图先生认为,要贴近孟子思维,就不需要把孟子捧得高高在上,应该学孟子,好好跟孟子辩说,才能体悟孟子哲学的要义。
  • 神秘文化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神秘文化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求知探索系列丛书:神秘文化之谜总集》本书分为远古历史的神秘文化、神奇的远古帝王、历史的足迹等部分。
  •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一对棋逢对手的冤家,一位争议千年的皇帝,一场难分正邪对错的大动荡,一段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的大时代。从黑暗走向盛唐,整个中华民族在烈火中涅磐。“悠悠南北朝”之《三国归隋的统一路》带你走进公元六世纪的古中国,品味一部满载恩怨情仇、风急雨骤的历史悲喜剧。
  • 爆笑庄园:异能小农女

    爆笑庄园:异能小农女

    一朝穿越,爹娘不在,姨娘不爱,霹雳女警沦为庄园卑微的小农工,丫鬟来欺,主子来踩,上头看她不顺眼,丫的,老虎不发威,真当她是只病猫吗?她有一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无论再奸诈狡猾的人在她面前只相当于一张白纸,她利用奸人弱点,小人缺点,步步为营攀上高点,在古代玩的风生水起,让所有瞧不起她的人对她刮目相看,让无数美男为她折腰。
  • 一路向南走

    一路向南走

    一天夜里,温言突然流鼻血,她急忙跑到卫生间冲洗身上的血迹,小声地嘀咕道,“怎么突然流鼻血?”男子斜靠在门上,微黄的灯光下衬得修长的侧影越发清俊,男子的嘴里弯起好看的弧度,带着轻暖的笑意,“你在梦里又把我怎么了?你看,我本人现在不是在这?”一个是娱乐圈叱咤风云的领导者,一个是国际巨星,她该如何选择?
  •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三代以前,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是巫医一体,而又以巫为主,是巫兼任医,而不是医兼任巫。西周以后医学逐渐从巫医中独立出来,可是独立的医学教育没有出现,医学人才大多来自于民间,但对于医疗相关事务的管理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制度。总体上,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有规矩、有规律、有规范的完整体系。 王燕编著的《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 有人送我红玫瑰

    有人送我红玫瑰

    《有人送我红玫瑰》是中学高级教师、广西作家协会会员禤佩娟的散文精选集,分为《故乡恋歌》《天使的翅膀》《一个抗日老兵的情怀》《星海灿烂》《别小瞧这个小镇》《金花情缘》《潇洒走一回》七辑。《有人送我红玫瑰》:禤佩娟的散文大都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很集中。往往就一人一事,一物一景,选材典型精致,题旨突出鲜明。她善于用减省的笔墨写大景观大故事,更善于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写出丰富深厚的思想情感。她的文思绵密细致,布局谋篇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