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7200000004

第4章 总论(3)

即正月辛亥朔鲁闰晋难必在正月故经以春书也

是年岁在丙寅正月辛亥朔大二月辛巳朔大三月

辛亥朔小四月庚辰朔大五月庚戌朔小六月己卯

朔大七月己酉朔小八月戊寅朔大九月戊申朔小

十月丁丑朔大十一月丁未朔小十二月丙子朔大

闰十二月丙午朔小以八月戊寅朔至甲午晋围上

阳八月十七日也由八月甲午数至九月朔正得戊

申由九月戊申朔至十二月朔除两小月该八十八

日故以十二月朔得丙子其言丙子旦日在尾以冬

十二月而日在尾此时尾度多在卯且后逼闰月宜

其尚以建戌中气而合朔于卯之尾宿所谓九月十

月之交者以夏正言之所谓冬十二月者以周正书

之以经传月日参考可无疑矣或谓昭二十年己卯

传亦书春王二月己丑朔日南至自僖五年至朔同

日为始数至此年得第七章本注以为失闰按本年

十一月乙酉朔故经于此月有辛卯乃初七日也闰

当在隔年十二月而在是年八月则正月至七月皆

以失闰而差一月二十一年庚辰经书秋七月壬午

朔日有食之自二月己丑朔数至次年七月壬午中

间为己丑者退小尽八个月自壬午去己丑恰退八

日经传正是相同观僖五年左氏南至之书即孟献

子所谓正月日至也观昭二十一年梓慎日食以对

孟献子所谓七月日至也冬日至而传称春正月夏

日至而经书秋七月则春秋所书时月皆用周正明

史伯璇三正说

书伊训篇元祀十有二月太甲篇三祀十有二月蔡

氏传谓三代虽正朔不同然皆以寅月起数十二月

者商以建丑之月为正故以十二月为正也

按月数之说朱子以为改蔡氏以为不改然以诗七

月篇考之则凡七月九月之类是自寅月数起夏正

也观于流火授衣之言可见矣凡一之日二之日之

类是自子月起数盖周之先公已用此纪候故周有

天下遂定为一代之正朔也以觱发栗烈之气候验

之可见矣夏正周正同见一诗之中可见月数之未

尝不改矣蔡氏不改之说恐不如朱子之的当近代

唯陈定宇张敷言之论最为分晓故备其说于后以

俟知者之折衷焉

陈定宇曰愚按蔡氏主不改月之说遂谓并不改时

殊不知月数于周而改春随正而易证以春秋左传

孟子后汉书陈宠传极为明着成十年六月丙午晋

侯使甸人献麦六月乃夏四月也僖五年十二月丙

子朔晋灭虢先是卜偃言克虢之期其九月十月之

交乎丙子朔必是时也偃以夏正言而春秋以周正

书可见十二月丙子为夏十月也僖五年春王正月

辛亥朔日南至王正月冬至岂非夏十一月乎经有

只书时者僖十年冬大雨雪盖以酉戌为冬也使夏

时之冬而大雪何足以为异而记之襄二十八年春

无冰盖以子丑月为春也使夏之春而无冰何足以

为异而记之春秋祥瑞不录灾异乃载惟夏时八九

月而大雪不当严寒而严寒夏时十一月十二月而

无冰当严寒而不严寒故异而书之耳春搜夏苗秋

狝冬狩四时田猎定名也桓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杜氏注曰冬猎曰狩周之春夏之冬也鲁虽按夏时

之冬而于子月行冬田之狩夫子只书曰春狩于郎

此所谓春非周之春而何哀十四年春西狩护麟亦

然定十三年夏大搜于比蒲鲁虽按夏时之春于卯

辰之月乃春田之搜夫子只书曰夏搜于比蒲此所

谓夏非周之夏而何次年又书五月大搜于比蒲亦

然也陈宠传尢明白曰天以为正周以为春注云今

十一月也地以为正殷以为春注云今十二月也人

以为正夏以为春注云今正月也孟子七八月之间

旱等不待多言而明是三代之正子丑寅三阳月皆

可以春言也胡氏春秋传不敢谓王正月为非子月

而于春王正月之春字谓以夏时冠周月皆考之不

审安有隔两月而以夏时冠周月之理但得四时之

正适冬寒春暖之宜则惟夏时为然夫子欲行夏时

盖答颜子使得为邦则宜如此耳岂可但知有夏时

之春而不知商正周正之春乎一阳二阳三阳之月

皆可为春故三代迭用之以为岁首以一日论子时

既可为次日子月岂不可为次年观此则三代皆不

改月数与冬不可为春之说陷于一偏明矣

按陈氏此说援引的当已无可议但商书再言十有

二月正是蔡氏主意立说之张本陈氏既不曰于彼

处辨之及至此处辨论又无一言及彼岂偶未之思

耶抑未得其说故遂不敢牵动之耶惟张敷言之说

可以补陈氏之缺今存于后

张敷言改月数议曰或谓三代改正朔无异议月数

之改诸儒议论不一学者病焉亦尝考之乎曰夏商

之制世远无文不可深究周制尚可得而言之谓不

改可乎曰可何以征之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周诗甚

明谓之改可乎曰可何以征之孟子七八月之间旱

春秋正月日南至二月无冰之类是也然则无定论

乎曰有间者伏读春秋至春王正月窃有疑焉夫正

月固王之正月如后世史书书正月即时王之正月

也何假称王窃意必其别有所谓正月者故称王以

别之及读僖公五年晋献公伐虢以克敌之期问于

卜偃答以九月十月之交考之童谣星象之验皆是

夏正十月而其传乃书在十二月其改月明矣又襄

公三十年绛县老人自实其年称臣生之岁正月甲

子朔于今四百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三之一所称正

月亦是夏正寅月孔疏甚明文多不载考之老人所

历正七十三年二万六千六百六十六日当尽丑月

癸未其传乃书在二月其改月又明矣然卜偃老人

并是周人一则对君一则对执政大夫其岁月又二

事中之切用非若他事泛言日月何故舍时王之正

月月数而言夏正哉听之者亦何故都不致诘即知

为寅月起数哉因是而知周之正朔月数皆改必其

朝觐聘问颁朔授时凡笔之于史册者即用时王正

月月数其民俗岁时相语之话言则皆以寅月起数

如后世者自若也而春秋书王正月以别民俗为无

疑周人之诗孟子之书亦各有所取也不然诸儒之

论各执所见主改者遇不改之文则没而不书主不

改者遇改月之义则讳而不录终不能晓然相通以

祛学者之惑曰周以子月为正为一月信矣以为春

乎曰然寒暑反易可乎曰未也先王之制易姓受命

必改夫正朔易其服色殊其徽号新民之耳目以权

一时之宜非谓冬必为春子之一月便可祈谷上帝

矣便可牺牲不用牝矣曰有未安乎曰固也不然夫

子不曰行夏之时矣周公作礼正月之后不复曰正

岁矣说正岁者不谓夏得四时之正殷周不得矣必

有复以子丑之月为正者矣曰子谓必其笔之史册

者则用时王正月月数伊训之元祀十有二月蔡氏

以为殷正月者果何月乎曰建子月也殷正固在丑

月然则嗣王祗见及太甲篇之嗣王奉归举不在正

月乎曰后世嗣王冕服考之顾命固有常仪何待正

月而放桐之事又人臣大变周公之圣犹被流言阿

衡之心为何如哉朝而自怨夕当复辟尢不须于正

月也况正月但书十二以虞书正月上日正月朔旦

及秦汉而下例之殷不其独无正乎曰秦以亥正犹

称十月不亦同乎曰秦正之缪安足取法盖秦于寅

月书正岁首十月其制又异不若殷之全无正也曰

或者谓晋用夏正故卜偃老人之言如此则又何说

也曰是又不然老人之言在晋文伯后容或有之卜

偃之言乃献公之世是时篡国日浅二军始备晋文

未兴齐桓尚在虽尝灭霍灭耿小小得志方朝周纳

贡之不暇亦何敢毁冠裂冕更姓改物而用夏正哉

然则愚之所见为有据而春王正月之一辞今古诸

儒不敢轻议者固着明矣

按张氏此说与陈定宇之说互相发明甚善至于商

书再言十二月之辨尢可以补陈氏之缺故备录于

此云或谓改正朔而不改月数夏商西周之时皆然

故商以建丑之月为岁首而书言元祀十有二月乙

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又言惟三祀十

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是商虽以丑

月为正而寅月起数未尝改也愚窃以为蔡传推之

固是如此然张敷言之说似亦有理所碍者即位之

年不当称元祀耳崩年改元乱世之事不容在伊尹

而有之此是以周之礼证夏商则然耳然三代之礼

至周大备乌知自周以前亦皆如周之制乎舜禹即

位以孟子推之当在尧舜既崩三年之后不知逾年

改元之礼将朱均行之乎将虚其年数俟舜禹即位

而后行乎是固不可考矣其他夏商以前礼有不如

周之大备者何限政恐夏忠商质逾年改元之礼亦

至周之文而后备事固未可知也苏氏推周制以律

商亦犹顾命中推春秋之礼以议召公者相似召公

亲与周公同僚为周公所敬信知礼乃不得如苏氏

耶正恐苏氏以后推前皆未得为至当耳蔡氏引春

正为不改月数之证亦是以后推前其得失张敷言

已辨之矣愚奚容赘

或又谓因正朔之改而并改月数周东迁以后则然

春秋所书时月以事考之的是子月起数意者平王

于迁洛之后稍欲示有所革以新天下之耳目故因

先王正朔之改而并改月数以合之焉愚窃以为蔡

氏主不改月数之说而为春秋所碍故其援引皆不

及春秋或谓此说盖欲为蔡氏剔拨此碍会诸经而

定为不刊之说也但此事须得先秦古书为据方可

以决数千载之疑而取信于来世今皆无之而但以

意者平王之言发其端殊未得为定论也且以夫子

之圣能言夏殷之礼尚以杞宋无征而不敢从况今

并杞宋之属无之乎然则虽有夫子之圣复生于今

若无证据恐亦不敢以意言平王示有所革之事也

平王不能自振事事因循何以见其独有志于此一

事耶若唐宋以来儒者有此等议论皆是臆度附会

不足引以为据也

按周亡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乙巳秦改正朔于始

皇二十六年庚辰当是时周亡已三十六年矣周在

时礼乐已不自天子出号令已不行于天下民间私

称已皆是以寅月起数周既亡矣则建子之正既不

得为时王之制天下又安有所谓周正者乎然则秦

所谓冬十月者是因民间私称夏正而书之无足疑

者此于周改月之说自不相碍不足以为据也不知

识者以为然否

按四时改易冬不可以为春之疑今亦不在多辨但

以夫子行夏之时之一言证之足矣夫时之一字非

但指正朔月数而言必是指春夏秋冬四时而言甚

明既有所谓夏之时则必有所谓商之时周之时矣

颜子问为邦夫子欲其行夏之时则是当时所行未

必是夏时也未是夏时非周之时而何夏之时以建

寅之月为春则周之时必以建子之月为春矣若周

之时春亦建寅无以异于夏时者则又何以必曰行

夏之时为哉余则陈定宇之言备矣至于郑氏笺诗

盖亦不知民间私称只是夏时而例以时王之制律

之故至此误耳蔡氏非之诚是也若以张敷言史册

所用民俗所言二说例之则不待多辨而自解释矣

盖诗为咏歌之辞所言多是以寅月起数者不特臣

工一篇为然正所谓民俗岁时相与话言者也郑氏

必欲拗以从子固误蔡氏又欲援以为不改月数之

证要亦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余则前辨已详更不

再述

按二孔林氏皆以一月为子月蔡氏不从其说窃意

一月便是子月无可疑者其所以不曰正而曰一者

以时方举事商命未改时王正在丑周家虽因国俗

纪候而未得定正月之名史官追书前事亦不容因

后改前失传信之意也与七月诗一之日者正同推

彼可以明此矣又按夏书明有三正之文而天正地

正人正之名见者亦非一处若如皆以寅月起数与

商正建丑以十二月为正朔故建寅之月不曰正而

曰一之言则是惟夏为有正殷周虽改正朔而皆无

正月之名乌知其为天正地正建子为正建丑为正

陈定宇又曰愚按蔡氏传于泰誓上及武成皆以孟

春一月为建寅之月与二孔之说不合必证以前汉

律历志始尢明白志曰周师初发以殷十一月

子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

明日壬辰至戊午渡

孟津明日己未冬至

正月二

十九日

庚申二月朔

四月癸

亥至牧野闰二月庚寅朔三月二日庚申惊蛰四月

己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

旁之故武成曰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

燎于周庙以节气证之则武成以周正纪月数而非

夏正不辨而明矣

按汉志虽非先秦古书然终是近古可信较之陈宠

传则此尢为近古皆非唐宋以来诸儒臆度附会无

所证据之比读书者宜有取焉窃尝又按易临卦彖

辞有曰至于八月有凶此八月程朱二夫子皆以为

自子月起数当是今六月遁卦虽本义兼存或说是

今八月观卦之说于古终是不如主前说之力况前

说胜后说又朱子平日解经之通例乎兼语录答学

者之问又只主周正可见愚窃以为临彖元亨利贞

与有凶皆主阳言以二阳上进凌逼四阴故其亨在

阳将来诸爻尽变则二阴长而四阳遁故其凶亦在

阳况临观与遁三卦皆就阳爻取义名卦阳浸长则

为临阳退避则为遁阳在上示下则为观然则退遁

可以有凶言明矣观虽亦是阴长阳消之卦然圣人

扶阳抑阴固已别取义名卦矣不应于此又指为有

凶也然则八月指遁而言明甚卦辞是文王所系文

王在商而自子月起数者亦犹先公一之日二之日

纪数也

周洪谟周正辨

或问南皋子曰唐虞夏后皆以建寅为岁首今之历

是也周人以建子为岁首是以子月为正月乎曰岁

首云者言改元始于此月是以此月为正朔非以此

月为正月也曰正朔正月有以异乎曰正之为言端

也端之为言始也正朔者十二朔之首史官纪年之

所始也正月者十二月之首历官纪年之所始也或

曰正者长也正朔之为第一朔正月之为第一月犹

长子之为第一子也故皆可为之岁首前乎商之建

丑也书曰惟元祀十有二月是商之正朔以十二月

为岁首而非以十二月为正月也后乎秦之建亥也

史谓秦既并天下始改年朝贺皆自十月朔故曰元

年冬十月是秦之正朔以十月为岁首而非以十月

为正月也由是推之则周人之建子者以十一月为

岁道而不以十一月为正月也后世儒者不得其义

故有纷纷不决之论汉孔安国郑康成则谓周人改

时与月宋伊川胡安国则谓周人改月而不改时独

九峰蔡氏谓不改时亦不改月至于元儒吴仲迂陈

定宇张敷言史伯璇吴渊囗汪克宽辈则又远宗汉

儒之谬而力诋蔡氏之说谓以言书则为可从以言

春秋则不可从于乎四时之序千万古不可易而乃

纷更错乱以冬为春以春为夏以夏为秋以秋为冬

位随序迁名与实悖虽庸夫騃子且知其不可而谓

圣人平秩四时奉天道以为政者乃如是乎予惧学

者惑其言未有不诬圣经以乱先王之法者故以易

书诗周礼春秋论语孟子及汲囗周书史记汉书可

以证诸儒论辨之失者参考而详列于左云

易易临卦辞至于八月有凶程子谓八月者阳生之

八月阳始生于复自复至遁凡八月自建子至建未

也朱子本义亦从其说又云恐文王作卦辞时只用

周正纪之按汉书武王克商之后始改周正况文王

同类推荐
  • 瘴疟指南

    瘴疟指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老君元道真经批注

    太上老君元道真经批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月堂诗话

    风月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Land of Little Rain

    The Land of Little Ra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旴江集年谱外集

    旴江集年谱外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剑道仙缘录

    剑道仙缘录

    大道至简,以力证之。莫青衫一本变异的小说在魔法斗气的世界叱咤风云……
  • 半个苹果的爱

    半个苹果的爱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80多篇。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涌动出来的文字。在作者的word文档里有一个名为“心灵呓语”的文件夹,保存在这个文件夹里的文章不是小说,也不是传奇,它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我夜深人静时作者对这个世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饱含作者对父母的爱、对儿女的爱,对朋友的爱。
  • 原配皇后:皇上,我们离婚吧

    原配皇后:皇上,我们离婚吧

    一不小心她竟穿越并成为了史上最老的秀女入宫选妃,站在一群只有十五六岁的美少女中间她简直就是老黄瓜刷绿漆,更可气的是破坏她婚姻的小三不但也一起穿越而来,竟然还成为了她的亲妹妹,因形势所逼迫不得已暂且和小三联手想要扭转命运,可又一个惊雷从头顶炸开,原来她的丈夫竟穿越为皇上,而她现在只不过是他选妃中的一个秀女而已,以前只一个小三便已经让她难以应付,如今他更是有着庞大后宫的三千佳丽,这可让她顿时蒙圈,而身旁的这个所谓亲妹妹再次见到姐夫的时候又会与他再续前缘吗,当身处这样一个复杂又艰险的局面时,她幡然醒悟,“都给老娘让开,我才是原配~!”读者群:112342634
  • 人脉营销之思维模式:决定成功的不是你的态度——而是你的思维模式!

    人脉营销之思维模式:决定成功的不是你的态度——而是你的思维模式!

    问问自己:从今天开始努力一年,当你站在公司年会的台上时会是什么情形?是作为公司新晋的最高贡献者受到公司董事长的嘉奖吗?如果这时你的配偶或者家人坐在台下,或者在台上与你站在一起,那会是什么感觉?是希望再也不会听到这种贬低的话:“你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做好件事儿?”或是希望当你的团队成员看见你站在颁奖台上时发自内心地为你的成功感到骄傲?是成为你自身所该成为的领导者,成为自己行业内成功的典型、最终登上巅峰的人?你能实现这些吗?当然,只要有正确的思维模式,毫无疑问你会登上成功之巅。
  • 说有这么一回事

    说有这么一回事

    该书精选凌叔华文学创作中独具风格的代表之作,各文体均有涉猎,具有较高的欣赏与认知价值。精选凌叔华小说、散文及自传作品,作品多取材于女性生活与情感世界,笔法细腻,情感动人,并流露出宝贵的女性意识,至今读来仍有较大的艺术魅力。并附有同时代人回忆凌叔华的文章,力图展现一个全面而丰富的才女凌叔华。
  • 孕产妇营养菜

    孕产妇营养菜

    为产后坐月子的妈妈提供了科学全面的月子食谱,按阶段划分进补程序,从初期的排除恶露、器官修复到中期的催乳下奶,再到末期的滋补药膳,最后还为产后的新妈妈设计了恢复身材的瘦身餐。确保月子期营养的均衡与科学搭配,让产后新妈妈们放心进补不出错。
  • 警告!国民男神是女生

    警告!国民男神是女生

    在她十岁那年被继母和她那白莲妹妹陷害,去了英国。七年后,她回来了。打渣渣,虐小三,手撕女白莲,她要亲手把她们送进地狱。在这过程中却不小心惹上腹黑男神。第一次见面:“你好,我是鹿饮溪”他竟连眼神都没给她。然而在那之后,“听说你是男的?”鹿饮溪翻了个白眼“你眼瞎啊,看不出来吗?”他眸子深了深,迅速翻身上来,鹿饮溪一脸惊恐,“你干什么?”他悠悠吐出两个字“验身”
  • 豪门童话:一吻夺爱

    豪门童话:一吻夺爱

    一场车祸,她从昏迷中醒来猛地发现脸不再是她的,父母不是她的,朋友不是她的,未婚夫不是她的,家不是她的…属于她的都在一瞬间如同被人施了魔法,全都消失了,有的只是她自己知道,她不是杨渺渺而是杨芊语!<br/>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终究成了别人的替身,所有人都叫她杨渺渺,当她是杨渺渺,要她去爱杨渺渺地的未婚夫…<br/>不,她要做回她自己,做回杨芊语,然而她试图做回的时候,却发现这背后隐藏了一个又一个的阴谋阳谋!<br/>&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
  • 利器

    利器

    身上的一个个字,组成一幅路线图,清晰记载着卡蜜儿的前半生。她的臀部有字,她的胸前有字。卡蜜儿是报社记者,在上司的安排下,被迫回到家乡,追踪报道两起女童离奇死亡案。她的膝盖有字,她的腿上有字。自从八年前离开家乡,卡蜜儿就打定主意,摆脱童年的创伤回忆,永不回头。然而命运又再度把她带回小镇,在这里,母亲的豪宅依旧阴森诡异,而她童年的悲剧,正在同母异父的妹妹身上如出一辙地上演。她的手腕有字,她的脚踝有字。当卡蜜儿一点点探寻这些罪案的真相时,她吃惊地发现,自己与受害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线索渐渐揭开,死亡的阴影也向她步步逼近。尖锐的物品,刻在身上的字,会让人上瘾,那是她的心魔,驱之不散。
  • 水稻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水稻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