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1700000011

第11章 病能部(1)

手太阴肺脏病论

肺居西方金位。上应阳明燥令。其与足太阴脾同名太阴者。以其为一身元气之主。出治节以佐君。其位居华盖之顶。

其职与太阴脾。同行气以给众脏。故名之也。而其实为阳中之少阴。主秋令以成万物。秋令清肃 敛。肺以丽水之金。

生形而居天河之上源。以沛雨露。故尝病躁与寒热。最为娇脏也。其气恒下行。静则下沉于肾宫。而与水相通。所谓母隐子胎也。以其外应皮毛。皮毛属太阳之部。故太阳之伤风伤寒。与汗出中风。兼形寒饮冷。皆伤肺见症。如鼻塞声重。

气逆喘嗽。肩背痛。嚏呕胸满烦心等证。多与太阳同。至若五志之火上炎。阴虚内铄。肝火抉心而刑金。则亦伤肺。其证为肺痈、肺痿、痿 、吐血、声嘶、息有音、鼽衄、掌中热、喘不休、白血出、皮毛焦。此皆火燥焦枯之症。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治之之法。伤于外者。与足太阳同法。其邪气盛。而闭塞愤郁。必于足太阳泻之。伤于内者。

正气衰而金被伤。必于足少阴养之。而于足太阴培之。补水培土。养金之善法也。然以金性下沉。隐于子胎。肾家水火两病。亦能使肺两症同受。故有时水泛而为喘壅。有时水沸而为痰鸣。皆以气上逆。而有水火虚实之不同。而要其治。

总不出足太阳及少阴太阴三经之法耳。

手少阴心脏病论

心脏应天少阴君火。为神明之主。生之本。神之居。十二经皆拱向听命。而咸输其气以应之。贡其精以养之。故心为血之主。脉之宗。盖神以气存。气以精宅也。其精常满。故能分神于四脏。其气常充。故能引精于六腑。而肾家一脏。

又实为心居之尾闾。经云。心舍脉其主肾也。肾为心主。则必肾水足而后心火融。故养心之法有二。寡思虑。守恬愉。

使心无过量之用。无留根之事。此养之以气也。常握固戒多欲。使肾无淫佚之失。无相火之乘。此养之以精也。若用神无方。则伤其气。伤其气并伤其精。而神遂归于空飞。守肾无节。则伤其精。伤其精遂伤其气。而水不能制火。阴不为阳宅。而水气遂至凌心。是心病之始始于此也。是以心气未尝不有余。稍失血则为不足。心之不足有余。皆系乎血之盛衰。血盛则耳目聪明。而神能寂照。血衰则虑易志耗。而昏妄交集。故凡火有余之症。皆为血不足。而血不足之候。又皆能使火不足。其有余不足。皆不得与运气司天之火。淫火郁从乎火者同候。治要在养阴凝神。守精驭气。以匡政其有余不足而已矣。经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肩背胛闷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盖心为血脉之主。其神明不受病。故或实或虚。皆不见本脏。而唯在血脉。其在血脉。必先以在经络者病之。如胸中痛以及腹腰胁之间。皆手少阴手厥阴脉之所及。故先病于本经也。若当其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又缘脾胃之不上输气。肾之不上贡精。故病亦相连耳。又非止经脉之故也。若心经络病者。为是动则嗌干心痛。渴而欲饮。以及所生病。目黄胁痛。 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此皆正经络病也。而其病又能及心。要其本末然也。嗌干者。其支脉挟咽也。心火炎故心痛。火炎则阴耗。而心液干。且心部在阳明。心痛而热及阳明。故渴而欲饮也。目黄以下至掌中热痛。

皆心脉热逆也。又精气并于心。则喜惊而夺精。汗出于心。与忧思伤心者。心喜胜而恶负。并于心。则心有余故喜。乃心之浮阳也。若惊者肝胆失不利。能为心捍。而心气内涸。故夺精。神不守营。故汗出。心之官则思。思而不胜则忧。

甚而不已则神明内空。空而不已。则神明内乱。故忧思皆足以伤心也。

足阳明胃腑病论

头肿、喉痹、斑黄、狂乱、谵妄、潮热。登高而呼。弃衣而走。骂詈不避亲疏。凡其在经在络在腑。无不以气实血热显症。此仲景所谓胃家实也。然亦有虚与寒者。则必以相火之虚。故胃怯而不支。为病洒洒振寒。善申数欠。颜黑。

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牖而处。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胀。此则阳明之虚。不可不察也。

要之胃家为营卫之大主。五脏之宗主。其气腾而上盛。则脉倍见于人迎。其精充以下输。则脉涌盛于趺阳。仲景察病必先诊两夹喉动脉之人迎。及两足趺之冲阳。以知人之死生间甚。盖以足阳明及足少阴为先后天之根本故也。故胃虽与腑为阳明。胃土也。而当相火居止之地。其地为两阳合明。合明者。太阳少阳二部之地分。相合于此而明之也。凡三焦少阳胆之所游部。手心主胞络之所总督。皆与阳明为腐热水谷之用。故本经曰。阳明者午也。午为夏令之中气。而相火之本职。又三阳合之气也。其腑气旺。血多热盛。故能应夏令而主相火。凡心胞络之代心而主相火者。其建功致用。皆以阳明也。仲景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夫胃家之实。非谓大便之硬。与中下焦之燥。阳坚实。盖谓其腑为两阳合明之盛。得病必为气血两实之症耳。是以凡胃病之来。其病气无有不实。而其热甚则为狂。疟、湿淫、汗出、鼽衄、口唇胗。而其脉能大见于寸口。而立一阳藏于五阴之间。凡以此也。

足太阴脾病论

脾位三阴。为六经之内主。以地德而上承乎天。故广明之下。即为太阴太阴掌太仓之出入。为心君储精待用之府。

所以散精微赡运用。为胃行精液者也。其职主运。故以升为德。其部当水谷之海。故以湿为苦。若有余不足。而为病淫与郁。则水火二气皆能病之。水病则壅。壅则伤气。虚而不运。腹满胀。胃脘痛。肠鸣飧泄。食不化。身体皆重。上为大寒。火病则不濡。不濡则伤血。血枯而燥。胃气乃浓。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螈。脚下痛。舌本强。食则呕。食不下。烦心。水闭黄胆脾约。必也常使少阳和气常动于其中。则土润而升。不伤于燥。土健而运。不伤于湿。斯为得其平矣。然其居中央孤脏。以灌四旁。而主四末。病则必沦于四脏。而四脏有病。亦必待养于脾。若脾绝、则四脏即无以为生。是后天之本绝。较捷于先天之根绝也。故治四脏者。不可以不养脾。调停脾胃。医中之王道也。其曰腹满 胀。支膈胁。下厥上冒。以为过在太阴阳明者。太阴土壅。则本经不运。而阳明之气不腾。是以不能出营卫以升达于上下。

不达于下。则肾气独沉。故下厥。不升于上。则肺气不行。故上冒。此为中气不足。中州之病。是以甚则入脾也。

足少阴肾脏病论

肾在人身为阴中之少阴。应天时而主冬令。故太阳寒水司气。不归膀胱而归肾。盖以肾之为气。主蛰伏。主归藏。

天地敛藏之气。必归于此。是以寒水唯肾得主之也。顾其脏位为先天根柢。与心火为对待。故又为阴中之太阴。而先天真火亦涵于此。是虽各以为体。寒为位。而实以火为用也。易象坎。画一阳入二阴之间。为体阳而用阴。其性流行。又体阴而用阳。人身之肾。其坚滑者水之体。其流动者火之用。得水火两具。而藏命门真火于至阴之中。坎之象也。夫阳气生于阴中。静极而动。能升阴精以上奉离宅。所谓升坎填离之妙。乃先天之大本大源也。以其火藏水中。水升天上。

故常以水为海。火为龙。水暖而龙潜。水寒而龙起。是以肾家之病。不止水衰为土所克。而又有水火两病也。如湿淫寒淫所胜。则 肿、骨痛、阴痹、头项痛、时眩、饥不欲食。寒气自伤。则清厥。意不乐。腹大胫肿。喘嗽身重。寝汗出。

龙火为患。则面如漆紫。咳吐则有血。喝喝而喘。心如悬。口热咽干。烦心之类。皆肾家寒湿之淫。与水空火腾之为患也。至于水藏土中。而所以为蛰藏者。实藉土封之力。经云、肾合精其主脾。是封藏必在脾气。故不曰克而曰生。此前人补肾。用六味入茯苓山药之妙理也。先哲之言曰。肾家水不足。勿熄其火。须滋阴之源以配火。肾家火不足。勿伤其水。须益火之主以配水。有旨哉。

足厥阴肝脏病论

厥阴肝脏。在人身居太阴脾之下。少阴肾之前。为人身下部之中。故其位在少腹。其地为血海。其脏微偏左。故其部在两胁两 。其经气起足上 内廉。循股阴。环阴器。抵小腹。上贯膈。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与督脉会于巅。是以厥阴通乎巅顶。然其脏为两阴之交尽。乃阴之绝阴。其表为少阳。绝而复苏。一阳来复。故少阳起于厥阴。一阳发生之气由此而起。故其藏为木德。主春属甲乙。而与胆气为表里。又其脏主藏血。为血家之部。故其职为血脏而摄血。又主筋。在两阴之间为独使。故能任筋骨劳役之事。为罢极之本。其精上荣于目。而旁通于耳。以木为德。故其体柔和而升。以象春。以条达为性。故其气常苦急。而激暴以发怒。及其病也。其症多逆。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 蒙招尤。目瞑。及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以至经病。则腰痛不可仰。丈夫 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溺道癃闭。其郁与胜。必使及所胜。胜则脾土受邪。故胸满呕逆飧泄。此其大较也。然于其五脏为独使。而合少阳胆为游部。又为将军之官。则于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和则为诸脏之赡养。衰与亢则为诸脏之残贼。凡弦脉所见者皆是也。是以肝家之逆证最多。其与寒热虚实邪气使克。本经自病。与经气相加。凡三十有余症。要为肝之不足。此不必言也。即肝之有余非有余也。肝之阴不足也。或谓肝无补法。此昔人之谬也。夫肝气之逆。由肝志之郁。经曰。以辛散之。以辛补之。岂曰伐之乎。肝火之实。由肝血之虚。经曰。以酸泻之。以酸收之。岂废滋养乎。至若阴邪犯入。则阴厥。阴厥宜温。是补其气也。阴虚不荣。则阳厥。阳厥宜清。是凉其血也。近代薛立斋立论。清肝火。补肝血。矫前人之弊。其得之矣。

太阳经络及膀胱病论

内经云。太阳者三阳也。其气最尊。唯心君得主之。故心为阳中之太阳。要为元气之极浓。是以为经为父。而为十二经之纲维。人生于阳。阳气一丝未断不死。是以有取于纯阳。而要其所以为阳。即神明之气故也。其气高而在上。故六阳之气。皆从而上于头。自额颅巅顶。及后之风府。皆太阳也。其气本于少阴肾。又自太冲而上。总于督脉。而极于背之五行。故自顶脊及腰背膂。皆太阳也。其气浮而充满与卫气俱。经云。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唯其卫外。故主一身之充肤泽毛。凡为外之卫者。皆太阳也。主内而专精。故精则养神。主外而固密。故宜静。而躁则消亡。若此气稍有不精不密。则内外之病皆举矣。内之为病也。发寒热壅肿痿厥 痛。及为结隔。亢则如霹雳风雨。外之为病也。风寒袭之。

为伤寒中风。其在经络部位受病。则头痛项强。肩背腰膂骨节疼痛。通身发寒热。伤寒畏寒。伤风畏风。寒则伤营。风则伤卫。其所以纳膀胱。而病不归膀胱者。以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表非其所事。唯日久而行其经尽。则有犯及膀胱。为渴而小便不利。是从其经之本也。乃伤寒诸家竞以脉浮为太阳膀胱病而绝不计太阳为何物。动指膀胱当之。而抑知膀胱固非病之所主也。

气交外感病论

四时六气。五运司天。是为三合。缘其三合。故为气交。气交则变而人应之。是以外感百病生焉。人在气交之中故也。四时六气之正。内经全不列证。其不列证者。以正六气。本五行四时之顺。阴阳升降之宜。果合气宜。何尝有病。

其所以有病者。以其气之至。常有太过不及之差。或有加临乘除。主客胜负。以参合其间。则亦恒能变本气之用。而为太过不及之异。是运气司天。苟相值相加。斯不能无病也。若谓不关于人。则该年之生息凡物类之盛育衰耗。草木之发荣黄落。每年不同。此非其气交而变者乎。人在气交之中。岂无相感之故。盖外有所感。而内之所应。苟失其和。病于是乎作也。夫外之所感。本与内伤七情不同。内伤从素性偏僻。煎迫之有素。脏腑禀受。浓薄之不一而得。然由此而外感。原各有内气之应。非可止以外邪治之也。内经别有奇恒一门。以收内伤。其法虽与运气之外感霄壤。而观运气七篇。

其病丛列。帝以条绪纷纭。复询岐伯。以致一之道。而岐伯答病机十九条以约之。其致病皆由岁气交加。外淫而甚。其中火热独多者。以二火司天故也。岐伯恐帝未得圆通。首戒以无失气宜。而继之以无者求之。虚者责之。盖谓有内证夹之。当更加之意。初不以外感之有余。印定后人眼目也。刘守真高明之士。亦复不察。而执以为脏腑内外百病。皆尽于此。衍为原病式一书。尽以有余属之火甚之症。十恒八九。特信寒凉攻泻之法。立方以误后人。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一书。专以汗吐下三法。从事峻剂法。以为邪祛正立。否则关门闭盗。后学不察。仍其偏说。由于不读内经。而未 奇恒之一门耳。夫人脏腑阴阳之气。有有余不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盗乘其虚入劫衄其主。当是之时。攻盗乎。救主乎。

若救主而用攻。杀其主而已矣。故要而论之。运气加临为病者。不越运气之有余不足。以补泻之。而必须内固其脏腑。

脏腑之有余不足。而内为病者。纵有运气之感。仍当治以脏腑之内伤。而略祛其微邪。以靖内气。所谓养正则邪自去者此也。然则治外感之纯用攻者。要非为善法也。

厥阴岁气病疏

同类推荐
  • 草堂耨云实禅师语录

    草堂耨云实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华严经吞海集

    华严经吞海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因话录

    因话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考古文集

    考古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菩萨处胎经

    菩萨处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两卦在《易经》中具有开天辟地的领导意义,被称为天地之卦、父母之卦,是《易经》核心的核心。本书细讲详解乾、坤两卦的经传全文,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从乾先坤后的自然秩序到乾刚坤柔的立身行事,详尽阐释乾坤两卦的哲学意涵,帮助读者从容进入《易经》之本,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并以生活实例佐证解读,使读者深悟其理,并可在生活中借鉴应用。
  • 魔兽之巫妖王崛起

    魔兽之巫妖王崛起

    对黑暗的信仰;对力量的渴望;对邪恶的忠诚;对统治的渴望;他们保留着高贵的血液!他们将堕落看作是一种升华!薛焕手握霜之哀伤,眼神中充满着决然:“既然这世界容不下我,那么我将铸造一个属于我的世界!”谨以此书,献给那些不为众人所理解的一少数,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他们生命中的欢乐与辛酸,灵魂深处的黑暗和光明。-------------------------------------------------〔小说Q群〕592-393-184PS:黑暗小说,非爽文,非套路文!作者承诺:每日更新,绝不拖更!
  • 在痛苦的深处微笑

    在痛苦的深处微笑

    “越是遥远和高不可攀的目标越容易摧毁一个人的信心,当你把目标定的低一些,你会发现,成功不过是明天的事。”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是因为他们从没迈出过第一步,去实现的才叫理想,不然只能叫做幻想。幻想的最大害处是它会让你停滞不前,只有理想,真正去完成,去寻找的理想才会让你不断超越之前的自己,到达胜利的彼岸。
  • 何何之舞

    何何之舞

    枯木子刚离去前往王宫,他的随身侍从便指挥着抬架大帝像,并那颗被斩落的头颅,不顾诸人的围观纳闷,一道穿街过巷,逶迤婉转,最后在一条古陌幽深的小巷前行了许久,终于在尽头停下,那是一道奇异的窄门,迥异于青城民居普遍以木为门的形制,那门是用整块的石板镌成,花纹也极为特异,简简单单的几笔,却透出一股寒意来。那带头的侍从犹豫地看了一眼紧闭的铁门,正要伸手去拉石环叩门,那石环正在怪兽的口处,侍从伸手一拉,仿佛将手放入怪兽口中,有种凭空而逝的感觉。
  • 七灵剑狱

    七灵剑狱

    真元大陆十分广袤,拥有无限广阔的土地。在这里,无数修炼者梦想着成为远古传说中的神人,能够开天辟地,移山倒海,一念之间控制无数人类的生死。于是久而久之,就有了门派。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本书分为两部分:《孟子与滕文公》、《孟子与告子》。在这本书里,南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人性善恶的辩论做了令人信服的裁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人应有的立身、处世精神,结合历史上正反两面的实例,进行阐发。读来意味深长,令人警醒怵惕。
  • 大青媳妇

    大青媳妇

    大青媳妇未必是真爱大青,但当潘金莲嫁了武大,对她来说,爱情就是太奢侈的事情,如果有一个比武大稍微优秀的男人,就足以使她迷恋。所以,大青媳妇与村南劁猪的乱耕有了一段私奔的经历。也许与乱耕的私奔改变了她对生活的热情和勇气,才会使她与玩纸牌的各色人等发生关系。她在大青娘死的时候大哭自己,她知道自己早就凋零了,她用放荡和沦落滋润着自己……
  • 词余丛话

    词余丛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粉世家(全集)

    金粉世家(全集)

    这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伤心的悲剧史诗。故事出自“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之手——全书以国务总理小儿子金燕西与平民女子清秋从自由恋爱、结婚到离弃的悲剧为主线,极写豪门盛衰和世态人情,堪称经典之作,至今读来仍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本书被誉为20世纪的《红楼梦》。感动无数人的爱情史诗,全面展现二十世纪上半叶交织在门第、权力与金钱中的中国社会。作品以北洋内阁总理之子金燕西与小家碧玉冷清秋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封建大家庭妻妾倾轧;子女放荡的腐朽没落生活,揭示了在复杂环境中人性的幽暗与蜕变,宛如一部豪门贵族动荡岁月的兴衰史。
  • 盛宠之毒医世子妃

    盛宠之毒医世子妃

    容凰,现代金牌杀手,代号“狐狸”,容貌艳丽,狡诈多变,一手绝妙医术可医白骨,活死人!阎王要人三更死,偏要留人到五更!容凰,东楚国勇毅侯府的嫡出小姐,温柔似水,知书达理,容貌倾城!母亲是南风国的和亲郡主,身份高贵!可惜母族夺嫡失败,一朝沦为罪人,死去的母亲,从妻降为妾,而容凰也从天之骄女,一落成为尼姑庵里一个人人可欺负的小可怜!当她成为她,眼底温柔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凛然杀意!庶妹抢她未婚夫?不用抢,姑奶奶直接送你!这种渣男,不稀罕!毁你容貌,让你跟渣男继续“相亲相爱!”继妹夺她嫁妆,好帮她的王爷未婚夫当太子,她好当未来皇后?做梦!吃了的都给姑奶奶加倍吐出来,否则打你个半身不遂!继母想毁她名节,姑奶奶先毁了你名节!渣爹想利用她往上爬,不用,姑奶奶这么孝顺,不帮你把勇毅侯府给弄个家破人亡,姑奶奶都嫌睡不好!精彩片段抢先看!前渣男未婚夫含情脉脉的看着某女,“凰儿,我心里只有你,娶蓉儿是迫于无奈,你放心,云哥哥会纳你当贵妾,虽然名分上委屈你了,可云哥哥一定会加倍对你好的!”某女深受感动,泪眼汪汪的看着渣男未婚夫,“云哥哥,凰儿如今只是地上的草屑,而云哥哥是天上的高阳,凰儿怎么能给云哥哥做妾呢?这会毁了云哥哥的前途!凰儿不能这么自私!只恨我们今生有缘无分了!”前渣男未婚夫深受感动的看着某女。某女转身跑开,顺带抛出一块生姜,操!幸好有块生姜,否则对着那人渣,姑奶奶肯定哭不出来!*某世子深情款款的看着某女,“小凰儿,你是凤凰,我是龙,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你不嫁我,想嫁谁?”某女鄙夷的看着某世子,“你是龙?是蚯蚓吧!龙和蚯蚓是一家,尤其是你的——”某女边说边不怀好意的看向了某世子的下三路。某世子俊美无俦的脸黑了,“你往哪儿看呢!”“看你的小蚯蚓啊!不对!是老蚯蚓,你今年可都已经二十三了!本姑娘可只有十五!正是花容月貌,芳华正好之时!也不知道你个老男人的小蚯蚓,还能不能干的动!”某世子的脸顿时黑的跟锅底有的一拼!忽的抓住某女的手,“本世子这就让你看看,本世子到底是龙还是蚯蚓!会不会老的干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