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4300000067

第67章

景岳全书 【明张介宾】

总名

黄帝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此皆《内经》之明言也。故凡病温病热而因于外感者,皆本于寒,即今医家皆谓之为伤寒,理宜然也。近或有以温病热病,谓非真伤寒者,在未达其义耳。

初诊法

凡初诊伤寒者,以其寒从外入,伤于表也。寒邪自外而入,必由浅渐深,故先自皮毛,次入经络,又次入筋骨,而后及于脏腑,则病日甚矣。故凡病伤寒者,初必发热憎寒无汗,以邪闭皮毛,病在卫也。渐至筋脉拘急,头背骨节疼痛,以邪入经络,病在营也。夫人之卫行脉外,营行脉中。今以寒邪居之,则血气混淆,经络壅滞,故外证若此,此所谓伤寒证也。自此而渐至呕吐不食胀满等证,则由外入内,由经入腑,皆可因证而察其表里矣。若或肌表无热,亦不憎寒,身无疼痛,脉不紧数者,此其邪不在表,病必属里。凡察伤寒,此其法也。

论脉

伤寒之邪,实无定体,或入阳经气分则太阳为首,或入阴经精分则少阴为先。其脉以浮紧而有力无力,可知表之虚实;沉紧而有力无力,可知里之虚实;中而有力无力,可知阴阳之凶吉。诊之之法,当问证以知其外,察脉以知其内。先病为本,后病为标。能参合脉证,而知缓急先后者,乃为上工。

诊法曰:浮脉为在表,故凡脉见浮紧而数者,即表邪也。再加以头项痛腰脊强等证,此即太阳经病,当求本经轻重而解散之。

脉见洪长有力,而外兼阳明证者,即阳明在经之邪也,宜求本经之寒热以散之。

脉见弦数而兼少阳之证者,即少阳经半表半里之病,宜和解而散之。

沉脉为在里,病属三阴,详具后六经辨证中。但沉数有力,是即热邪传里也。若表证深入而内见大满大实,阳邪热结等证,治当从下也。

沉紧无力,而外无大热,内无烦渴等病,此阴证也。若或畏寒厥冷,及呕吐腹痛泻痢者,此即阴寒直中,治宜温中也。

脉大者为病进。大因邪气胜,病日甚也。脉渐缓者为邪退。缓则胃气至,病将愈也。此以大为病进,固其然也。然亦有宜大不宜大者,又当详辨。如脉体本大而再加洪数,此则病进之脉,不可当也。如脉体本小,因服药后而渐见滑大有力者,此自阴转阳,必将汗解,乃为吉兆。盖脉至不鼓者,由气虚而然。无阳岂能作汗也?

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此古今相传之法也。然沉脉亦有表证,此阴实阳虚寒胜者然也。浮脉亦有里证,此阳实阴虚水亏者然也。故凡欲察表邪者,不宜单据浮沉,只当以紧数与否为辨,方为的确。盖寒邪在表,脉皆紧数,紧数甚者邪亦甚,紧数微者邪亦微。紧数浮洪有力者,邪在阳分,即阳证也;紧数浮沉无力者,邪在阴分,即阴证也。以紧数之脉而兼见表证者,其为外感无疑,即当治从解散。然内伤之脉亦有紧数者,但内伤之紧其来有渐,外感之紧发于陡然,以此辨之,最为切当。其有似紧非紧,但较之平昔,稍见滑疾而不甚者,亦有外感之证。此其邪之轻者,或以初感而未甚者,亦多见此脉,是又不可不兼证而察之也。若其和缓而全无紧疾之意,则脉虽浮大,自非外邪之证。

按陶节庵曰:夫脉浮当汗,脉沉当下,固其宜也。然其脉虽浮亦有可下者,谓邪热入腑,大便难也。设使大便不难,岂敢下乎?其脉虽沉亦有可汗者,谓少阴病身有热也,设使身不发热,岂敢汗乎?若此之说,可见沉有表而浮亦有里也。

风寒辨

凡病伤寒者,本由寒气所伤,而风即寒之帅也。但以风寒分气令,则风主春而东,寒主冬而北;以风寒分微甚,则风属阳而浅,寒属阴而深。然风送寒来,寒随风入,透骨侵肌,本为同气。故凡寒之浅者即为伤风,风之深者即为伤寒;而不浅不深,半正半邪之间者,即为疟疾;其有留于经络而肢体疼痛者,则为风痹。然则伤风也,伤寒也,疟疾、风痹也,皆风寒之所为也。观《灵枢》九宫八风篇及岁露论所载,俱甚言虚邪贼风之为害,口问篇言风成为寒热,此皆指风为寒邪也。即如冬伤于寒者,宜乎其为伤寒也,若春夏秋三时之感冒,则孰非因寒,亦孰非因风而入之?故仲景曰: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因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未有温覆而尚不消散者,岂非风寒本为同气乎?《内经》曰: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邪虚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勿能害。此之谓也。此杜渐防微之道也。

伤寒三证

夫伤寒为病,盖由冬令严寒,以水冰地坼之时,最多杀厉之气,人触犯之,而即时病者,是为正伤寒,此即阴寒直中之证也。然惟流离穷困之世多有之。若时当治平,民安饱暖,则直中之病少见。此伤寒之一也。其有冬时感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营卫之间,至春夏时又遇风寒,则邪气应时而动,故在春则为温病,在夏则为暑病。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所伤,故随气传变,本非即病正伤寒之属,所当因其寒热而随证调治之,此伤寒之二也。

又有时行之气者,如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凉,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是即时行之病,感冒虚风不正之气,随感随发,凡禀弱而不慎,起居多劳倦者,多犯之,此伤寒之三也。凡此三者,皆伤寒之属,但其病有不同,治有深浅,苟不能辨,则必致悞人。

六经证

成无己曰:热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嗌干,未成渴也。传至少阴,则口燥舌干而渴,未成消也。传至厥阴而成消渴者,热甚能消水故也。凡饮水多而小便少者,谓之消渴。肝居下部而邪居之,则木火相犯,所以邪上撞心;木邪乘土,则脾气受伤,所以饥不欲食,食即吐蛔;脾土既伤而复下之,则脾气愈虚,所以利不止。

正阳明腑病者,由表而传里,由经而入腑也。邪气既深,故为潮热自汗,讝语发渴,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发斑黄狂乱,五六日不大便,脉滑而实,此实热已传于内,乃可下之。若其脉弱无神,或内无痞满实坚等证,又不可妄行攻下。

太阳证似少阴者,以其发热恶寒而脉反沉也。

少阴证似太阳者,以其恶寒脉沉而反发热也。

仲景曰:太阳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身体疼痛,若不瘥者,当救其里,宜四逆汤。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按此二证,谓在太阳,其脉当浮而反沉者,因正气衰弱里虚而然,故当用四逆汤,此里虚不得不救也。病在少阴证,当无热而反热者,因寒邪在表,犹未传里,故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此表邪不得不散也。此二证者均属脉沉发热,但其有头痛故为太阳病,无头痛故为少阴病。但在少阴而反发热者,以表邪浮浅,可以汗解,其反犹轻;在太阳而反脉沉者,以正气衰微,难施汗下,其反为重。由此观之,可见阳经有当温里者,故以生附配干姜,补中自有散意;阴经有当发表者,故以熟附配麻黄,发中亦有补焉。此仲景求本之治,其他从可知矣。

传经合病并病辨

伤寒传变,不可以日数为拘,亦不可以次序为拘,如《内经》言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之类,盖言传经之大概,非谓凡患伤寒者必皆如此也。盖寒邪中人,本无定体。观陶节庵曰:风寒之初中人也无常,或入于阴,或入于阳,非但始太阳终厥阴也。或自太阳始,日传一经,六日至厥阴,邪气衰不传而愈者。亦有不罢再传者,或有间经而传者,或有传至二三经而止者,或有始终只在一经者,或有越经而传者,或有自少阳阳明而入者,或有初入太阳不作郁热,便入少阴而成真阴证者。所以凡治伤寒不可拘泥,但见太阳证便治太阳,但见少阴证便治少阴,但见少阳阳明便治少阳阳明,此活法也。又有合病并病之证。曰合病者,两经或三经齐病,不传者为合病,并病者,一经先病未尽又过一经者为并病。所以有太阳阳明合病,有太阳少阳合病,有阳明少阳合病,有三阳合病。三阳若与三阴合病,即是两感。所以三阴无合并例也。即仲景亦曰:日数虽多,但见表证而脉浮紧者,犹宜汗之;日数虽少,但见里证而脉沉实者,犹宜下之。诚为不易之论。故不可执定日数,谓一二日宜发表,三四日宜和解,五六日宜即下。若或不知通变,因致误人者多矣。故必真知其表邪未解,则当汗之;真知其胃邪已实,方可下之;真知其阴寒邪胜,自宜温之;真知其邪实正虚,客主不敌,必须补之。但能因机察变,原始要终,而纤悉无遗者,方是活人高手。

阳证阴证辨

凡治伤寒,须先辨阳证阴证。若病自三阳,不能解散而传入三阴,则寒郁为热,因成阳证。盖其初病必发热头痛,脉浮紧无汗,以渐而深,乃入阴经。此邪自阳分传来,愈深则愈热,虽在阴经亦阳证也。其脉必沉实有力,其证必烦热炽盛,此当攻里,或清或下,随宜而用。若内不有热,安得谓之阳证乎?

若初起本无发热头痛等证,原不由阳经所传而径入阴分者,其证或厥冷,或呕吐,或腹痛泻利,或畏寒不渴,或脉来沉弱无力,此皆元阳元气之不足,乃为真正阴证。经曰: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此以传经不传经而论阴阳也。阴阳之治,又当辨其虚实如左。

治伤寒,凡阳证宜凉宜泻,阴证宜补宜温,此大法也。但以经脏言阴阳,则阴中本有阳证,此传经之热邪也。以脉证言阴阳,则阳中最多阴证,此似阳之虚邪也。惟阴中之阳者易辨,而阳中之阴者为难知耳。如发热狂躁,口渴心烦,喜冷,饮水无度,大便硬,小便赤,喉痛口疮,声粗气急,脉来滑实有力者,此真阳证也。其有身虽热而脉来微弱无力者,此虽外证似阳,实非阳证。观陶节庵曰:凡发热面赤烦躁,揭去衣被,唇口赤裂,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虚狂假斑,脉大者,人皆不识,认作阳证。殊不知阴证不分热与不热,须凭脉下药,至为切当。不问脉之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重按全无,便是阴脉,不可与凉药,服之必死。急与五积散通解表里之寒,甚者必须加姜附以温之。又曰:病自阳分传入三阴者,俱是脉沉,妙在指下有力无力中分:有力者为阳为实为热,无力者为阴为虚为寒。此节庵出人之见也。然以余观之,大都似阳非阳之证,不必谓其外热烦躁,微渴戴阳之类,即皆为阴证也。但见其元阳不足,而气虚于中,虽有外热,即假热耳。设用清凉消耗则中气愈败,中气既败则邪气愈强,其能生乎?故凡遇此等证候,必当先其所急。人知所急在病,而不知所急在命。元气忽去,疾如绝弦,呼吸变生,挽无及矣。

伤寒纲领惟阴阳为最,此而有误,必致杀人。然有纯阳证,有纯阴证,是当定见分治也。又有阴阳相半证,如寒之即阴胜,热之即阳胜。或今日见阴而明日见阳者有之,今日见阳而明日变阴者亦有之,其在常人最多。此证盘珠胶柱,惟明哲者之能辨也。然以阴变阳者多吉,以阳变阴者多凶。是又不可不察。

凡病人开目喜明,欲见人多谭者,属阳;闭目喜暗,不欲见人懒言者,属阴。

论曰: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又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此阴阳乃以寒热为言也。阳盛阴虚,言内热有余而外寒不甚也。夫邪必入腑,然后作热,热实于内,即阳盛也,故再用温热以汗之则死矣。阳虚阴盛,言寒邪有余而蓄热未深也。夫邪中于表,必因风寒,寒束于外,即阴盛也,故妄用沉寒以下之则死矣。所以阳盛者,用桂枝则毙;阴盛者,用承气则亡。

三阳阳明证

仲景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内实大便难,此名阳明也。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按此三阳阳明之证,皆自经传腑,胃家之实证也。曰太阳阳明者,邪自太阳转入于胃,其名脾约,以其小便数大便鞕也。正阳阳明者,邪自阳明本经,传入于腑而邪实于胃也。少阳阳明者,邪自少阳传入于胃也。胃为腑者,犹府库之府。府之为言聚也。以胃本属土,为万物所归,邪入于胃则无所复传,郁而为热。此由耗亡津液,胃中干燥,或三阳热邪不解,自经而腑,热结所成。故邪入阳明胃腑者,谓之实邪。土气为邪,王于未申,所以日晡潮热者,属阳明也。论曰:潮热者实也,是为可下之证。又曰:潮热者,此外欲解也,可攻其里焉。又曰:其热不潮,不可与承气。此潮热属胃可知也。然潮热虽为可攻,若脉浮而紧,或小便难大便溏,身热无汗,此热邪未全入腑,犹属表证,仍当和解。若邪热在表而妄攻之,则祸不旋踵矣。

两感

同类推荐
  • 文同诗集

    文同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郎八卦棍口诀

    五郎八卦棍口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政录

    从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溟诗话

    四溟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乙亥北行日记

    乙亥北行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凌武战神

    凌武战神

    一万年前,无上星帝,将灵魂九分,并从体内分出九颗肉身种子,与九道灵魂,分封九处。一万年后,九道灵魂和种子,依次苏醒,再身归混沌,灵魂游离世间参悟大道,到当前的慕辰星,正好是第九道,也是最后一道……
  • 全歼日军的15场血战(二)

    全歼日军的15场血战(二)

    日军发明守岛新战法贝里琉,美军在这里伤亡率最高文/章骞瓜达尔卡纳尔战役后,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开始进行反击。由于要跨越广袤的太平洋,必须夺取诸多岛屿作为支撑点。因此,到了1943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人数猛然扩充到了309559人,与1940年27925人相比几乎增加了10倍。为了维护持续登陆作战的态势,海军陆战队还编入了陆战队航空兵、炮兵、装甲部队以及后方支援部队等,在1944年,终于组建了舰队海军陆战兵团这一庞大的两栖作战集群。
  • 豪门童话:一吻夺爱

    豪门童话:一吻夺爱

    一场车祸,她从昏迷中醒来猛地发现脸不再是她的,父母不是她的,朋友不是她的,未婚夫不是她的,家不是她的…属于她的都在一瞬间如同被人施了魔法,全都消失了,有的只是她自己知道,她不是杨渺渺而是杨芊语!<br/>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终究成了别人的替身,所有人都叫她杨渺渺,当她是杨渺渺,要她去爱杨渺渺地的未婚夫…<br/>不,她要做回她自己,做回杨芊语,然而她试图做回的时候,却发现这背后隐藏了一个又一个的阴谋阳谋!<br/>&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
  • 重生之太子归来

    重生之太子归来

    他是唐王遗落民间的皇太子。他是为天地不容的绝世天才。他是被上苍诅咒的短命少年。他是——李长生。唐高宗十三年,盛唐再现,各路英雄豪杰群雄并起,一场新的风云即将上演。当太子归来,重返大唐,是醒掌天下权?还是醉躺美人乡?是折戟沉沙命陨消?还是风云涅槃长生传?在生命尽头的最后四年时间,在波诡云谲的长安城中,这位天才少年能否逆天改命,重掌天下大权呢?
  • 双途

    双途

    在武林一张分赛的擂台上一举斩获桂冠的神秘蒙面女子,究竟背负何种身份和过往,去往总擂台的路上究竟会发生什么......深宅之内波诡云谲,江湖上人心难测,儿女情长能否如愿以偿......
  • 军歌

    军歌

    哨子响了,尖厉的喧叫把静寂的暗夜撕个粉碎。战俘们诈尸般地从铺上爬起,屁股碰着屁股,脑瓜顶着脑瓜,手忙脚乱地穿衣服、靸鞋子。六号大屋没有灯,可并不黑,南墙电网的长明灯和岗楼上的探照灯,穿过装着铁栅的门窗,把柔黄的光和雪白的光铮铮有声地抛人了屋里。铁栅门“哗啦”打个大开,战俘们挨在地铺跟前,脸冲铁门笔直立好,仿佛两排枯树桩。六十军五八六旅一。九三团炮营营长孟新泽立在最头里,探照灯的灯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 新股民炒股指南Ⅱ:短线操作与长线操作

    新股民炒股指南Ⅱ:短线操作与长线操作

    相信通过阅读本书,股民朋友将会对短线和长线操作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熟悉短线操作所需要的基本技术分析、看盘、选股、跟庄、止损、买卖等技巧,掌握长线操作所涉及的公司分析、选股、股票估值以及持有原则等关键技巧。
  • 逃离进行时

    逃离进行时

    这是戴洋第三次押着刘平出来寻找被他们抢劫的那二百多万元的银行巨款了。前两次他们押着他走了发案交界地带的三个省区,结果一无所获。抢劫银行的三名犯罪嫌疑人已逮住两名,下面加紧追捕另一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才是工作的重心所在。然而作为刑警队副队长且又是这一案件主侦人员的他则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追捕主要犯罪嫌疑人固然重要,但尽一切办法找回劫款更是责无旁贷。只有这样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才算得上真正破案。
  • 剑灵的为父之路

    剑灵的为父之路

    身为燧皇征战诸天最后一战的唯一战友,身受重伤流落虚空的剑燧表示很受伤。带着重伤的身体,他开始了寻找燧皇的旅途,但谁能告诉他,为什么人越来越多了,而且,还都是女儿?剑燧觉得自己需要好好考虑一下,等找到燧皇大人以后要怎么跟他解释。PS:更新时间,0:05,8:00,加更的话是12:00和16:00,偶尔还有20:00。
  • 三寸人间

    三寸人间

    举头三尺无神明,掌心三寸是人间。这是耳根继《仙逆》《求魔》《我欲封天》《一念永恒》后,创作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三寸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