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 余
史之有稗,备见闻也,志亦昉此,石夹二妃,稽神箸录,山前九姓,援谶成文。矧夫乌塔燃灯,则萧维摩之月,令虎符叠鼎,则扬子云之方言。诵“徐郎城里”之句,不殊记列伽蓝;访湛公洞中之名,何异经披种树。虽曰词枝,悉资谈柄,录志余。
《名贤清话》云:“乌石荔枝,珍绝天下,今山荔枝独范公祠最多。”
山产人面竹,一俯一仰,形如人面,又有草实曰鲤鱼橄榄,缘生树上,形如荚豆,中有鲤鱼,鳞甲俱备。
闽山庙,每年上元十三至十五夜,驾鳌山,玲珑飞动,人物、花果、禽鱼皆裁缯剪彩,为之箫鼓喧腾,煎沸道路。明谢肇淛《五夜元宵》诗:“更说闽山香火胜,鱼龙百戏列齐筵。”又邓原岳《闽中元夕曲》:“街头宝炬夜初开,一曲新词怨落梅。怪底佳人好妆束,闽山庙里看灯来。”徐与邓道协简云:“三山元宵最盛,而神庙中各出珍奇,生荔留至春时,往往目击之。家兄元夕词有云:‘闽山庙里赛灵神,水陆珍馐满案陈。最爱鲜红盘上果,荔枝如锦色犹新。”观此,则庙中鳌山之盛,前代已然矣。参《小草斋集》、《西楼集》、《徐氏笔精》。
谚云“闽山庙斗宝”,国朝叶观国诗:“闽山庙里看灯回,火齐冰纨满案堆。”指元宵也。又谚云“三月三斗宝”,明陈元珂《闽山庙记》:“每岁三月三日,则聚富室奇玩竞为杂剧,道神出游,是闽山庙斗宝,不独元宵矣。”
上元有灯球,燃灯弛门禁,自唐先天始,本州准假例三日。旧例官府及在城,乾元万岁、大中、庆城、神光、仁王诸大刹皆挂灯球、莲花灯、琉璃屏,及列置盆,惟左右二院灯各三或五,并径丈余,簇百花其上,灯腊烛十余炬,对结彩楼,争靡斗艳。又为纸偶人作缘竿履索,飞龙舞狮之像,纵士民观赏。淳熙《三山志》。
中秋士女登乌石山进香,夜燃神光塔灯,是夕,妇女连臂出游,谓之“走百病”。明陈荐夫《乌石进香词》:“凉飚吹商蟾兔清,明绳曳玉低斜横。七香油壁税南陌,莲花蹴月参差行。邻霄台高祠帝女,金兽含烟喷秋雨。玻璃钿合开古香,九节瑞龙然不死。憨痴白皙冶游郎,骄行躝入调红妆。秋波盈盈澄碧光,回环射裂千柔肠。熊祥乞归碧霞馆,囗雨浓云生梦感。元虚不种真麒麟,十二琼楼怅秋晚。” 国朝叶观国《榕城杂咏》:“邻霄秋夜乞熊祥,金兽凝烟爇异香。满路参差云髻影,大航桥上月如霜。”《府志》、《参水明楼集》、《绿筠书屋诗钞》。
《三山志》:“神光寺旧有佛涅槃像,旁列十弟子,有扪心、按趾、哭泣、躃踊、出涕、失声之状。每岁中元日供盂兰盆会,因怪像以招游人,寺中遂成墟市,相传谓之“看死佛”。旧记闽王鏻于薛老峰西作百道阶,每岁中元,郡人盛游于此,王祠部逵有《中元宴百丈小楼》诗云:“薛老峰南更近西,小楼高阁与云齐。中山酒熟中元节,归去从他醉似泥。”近三十年来,人亦厌之,此游遂息。
三山之俗,立春前一日出牛于鼓门之前,若晴明则自晡及旦,倾城出观,巨室或乘轿旋绕,相传云“看牛”。则一岁利市,三日游元沙,四日游天宁,六日乌山之神光寺、西湖之水晶宫,逮暮始散。《游宦纪闻》。
闽俗风筝恒在秋月九日,登高尤尚此戏,城中三山唯乌石为盛,有所谓九连环者,形如蜈蚣,剪彩为头具百四十四甲,亘四五十丈,以大绳系于山石,乘风则数十人挽之,设饤饾于僧寺,谓之“纸鹞会”。
衍极载元人陈旅《题署书记略》中一段云:“闽中风俗以正月六日游乌石山寺,其外大父赵大蓬指寺额曰‘是古题署法书也’。古时人人知有是法,王公贵人有所建立,不能书不书,必求能书者,虽微贱必书也。绍兴后,无论能否,官大即书,一时迎合,争乞新题易旧榜,于今存者什之一耳。米南宫、黄太史非不爽峭可喜,直可施之亭榭宴游处。唐以来惟颜太师雄秀,而题署李北海为最云。”《徐氏笔精》。
谚云:“乌石青,动刀兵”,明正德间,卫卒两度乱,林南涧请于当道,毁祠伐树,寻为乡人所咎,南涧遂刻石曰:“乌石分明是虎头,虎头昂耸岂良谋。凭君莫究从前事,我为生灵独隐忧。”石在山南犀塘庄氏祠。
霸石旁镌“虎符”二字,俗称为虎符潭。相传有谶云:“虎符潭下鼎叠鼎,不知送与谁家囝。”父老以为潭下有黄金数十釜,闽人谓“釜”为“鼎”,谓“子”为“囝”。
福州城中有九山,谚云:“三山藏,三山现,三山不可见。”九仙、乌石、越王其现者也;罗山、冶山、闽山,其藏者也。又有隐隐磅礴于阛阓间者,曰灵、曰芝、曰钟,故云不可见也。《闽书》。
嘉靖十八年闰四月,飓风大作,乌石山有亭飞竖田中。《万历府志》。
嘉靖三十一年二月,乌石山产珠,人取之,著手辄碎。旧《福建通志》。
万历三十七年六月十二日,乌石山崩,山南有新立阮公祠,近仁王寺,是日,雨暴山崩,祠尽毁。《榕海旧闻》,参《阮氏家谱》。
乌石山下瞰学道公署,数年前邻近居民常见巨蟒长数百丈,或蹲山麓,或蟠官署觚稜之上,双目如炬。至已酉秋八月,一夜大风雨,乌石山崩,自后,蟒不复见云。先是阮中丞鹗以退倭,全城庙食山巅,舆论未惬也,是日山崩,政当其处,祠宇尽为洪水漂流,片瓦只椽,杳不可见,时以为异云。”《五杂俎》按《阮氏家谱》载:“晋安郡太守阮弥之祠,万历三十七年坏于水,”此又指为中丞阮鹗祠,大抵当时以鹗主袝弥之祠中,故所记异同如此。
《三山志》三贤堂注:“侯官令薛逢、四明诗人周朴、僧鉴空,或以为灵观。”详《刚显庙》。
《三山志》:“光禄坊旧曰闽山,光禄卿程公师孟游法祥寺,置光禄吟台,因以名之。”《三山志》称之曰置,其为程公辟自建可知。“野僧题石作吟台”言,僧欲我题石作吟台也。后人疑僧为公辟作台,千古之僧有倾囊为人作台者乎?
大中寺有八百罗汉像,题曰“天台雁宕”,佛书云:“诺矩那与其徒八百众居震旦国”,今五百居天台,三百居雁岩,是堂八百,故合而题,有观音像。政和间,清凉院僧宗谚刻木为之,像大而色故,将饰之,忽梦谓:“我当城居”。俄大中寺僧数百人亦以梦来致,遂设是像。《闽书》。
《乌石山石佛像记》,唐欧阳詹撰,记天宝八载,雷震石成佛像事。石像遗迹至今尚存,观其形体大约初具人影,而好事因铲凿之,遂创是说,以神其事,而巫师者又假之以惑人,后世不察,以詹文而信之,过矣。碑石今亦不存,仅见《四门集》中。《闽中录》。
李阳冰般若台篆书二十四字,与处州《新驿记》、缙云县《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世称四绝。台在乌石山。《闽中摭闻》。
闽中绝少古刻,鼓山题刻如麻,无一唐迹,惟李阳冰般若台铭在三山为最古。又闻石塔寺有唐贞元中碑,余未之见。《金石文字记》。
天下尤异之物,若触手便得,亦大不韵。福州李阳冰《般若台记》凿乌石山巅,岁久石面倾覆,势又最高,必架木数十丈,仰而榻之始可得。节录《书影》。按《般若台记》:“石面未尝倾覆,架木丈余即可就榻。栎园曾游乌石,何以所记如此。”
贞元无垢净光塔碑云:“贞元已卯岁孟夏四月旬又九日,圣君降诞之辰。”《唐书·本纪》:“德宗以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崩,年六十四。”推其生在天宝元年,至贞元已卯,年五十八,寺僧为皇帝诞辰,建造浮图,仅见此碑。当时佛教流行,天下建塔寓祝釐之意,当不止一处,而福州距京师远数千里,僻处海隅,此碑独流传至今,撰文者庾承宣无传;书者柳冕,《唐书传》:“冕,字敬叔,博学富文辞,贞元十三年,兼御史中丞、福建观察使。”此碑正在福州时也。冕,官福州,置万安监,索部内马驴,牛羊畜牧之,民间怨苦。坐政无状,代还。然则碑称其“以仁德镇抚海隅底安”者亦过誉矣。《金名萃编》。
唐贞元十五年,德宗诞节,观察使柳冕以石造塔,赐名“贞元无垢净光塔”,庾承宣为记。今寺废已久,而碑犹存阛阓间,文字古雅,下半折已剥蚀。予尝偕陈伯孺、曹能始往读,犹可以意会之。第撰者,存其官爵缺其名姓,不无恨恨,偶阅《三山志》,知为承宣笔也,亦是一快。《竹窗杂录》。
闽《迁新社记》。唐濮阳宁撰,其辞云:“大中十年夏六月,关西公迁社于州坤,凡筑有四坛,坛社稷,其广倍丈有五尺,其高倍尺有五寸,主以石;坛风师,广丈有五尺,高尺有五寸;坛雨师,广丈而高尺云云。文字古雅,甚可爱也。”呜呼,唐之礼乐盛矣,其遗文有足采焉,州县社稷有主见于此记,盖大中时其礼犹在也。按《唐书》:杨发自苏州刺史为福建观察使,至大中十二年,迁岭南节度使,以岁月推之,关西公者,杨发也。《集古录》。
唐濮阳宁撰《新社记》,即社稷坛也,其文甚古雅。欧阳作《集古录》时,此碑尚在,而今亡矣。福州乌石有李阳冰篆书今犹存,其墨本欧公又未之见。《徐氏笔精》。
闽城内外古人石刻尚存者,唐李阳冰“华严岩篆”、庾承宣“石塔寺碑”、林同颖“坚牢塔碑”、王倜书王审知“德政碑”、宋钱昱“忠懿王庙碑”、蔡襄书“刘蒙伯墓碑”、“南台沙合桥碑”、“东台庙碑”、“造潘渡桥碑”,皆书法端整,犹可榻印。至于鼓山、乌石山,唐宋名迹尤多,不能悉载。《续笔精》。
周朴,唐末诗人,寓于闽中僧寺,假丈室以居,不饮酒茹荤,块然独处,诸僧晨粥卯食,朴亦携巾盂,厕诸僧下,毕饭而退,率以为常。郡中豪贵设供,率施僧钱,朴即巡行拱手,各丐一钱,有以三数钱与者,朴止受其一耳。得千钱以备茶药之费,将尽复然。僧徒亦未尝厌也。性喜吟诗,尤尚苦涩,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旰忘返。苟得一联一句,则忻然自快。尝野逢一负薪者,忽持之,且厉声曰:“我得之矣”。樵夫矍然惊骇,掣臂弃薪而走,遇游徼卒,疑樵者为偷儿,执而讯之。朴徐往告卒曰:“适见负薪,因得句耳”。卒乃释之。其句云:“子孙何处闲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彼有一士人以朴僻于诗句,欲戏之。一日跨驴于路,遇朴在旁,士人乃敧帽掩头吟朴诗云:“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东。”朴闻之匆遽随其后且行。士但促驴而去,略不回首。行数里,追及,朴告之曰:“仆诗‘河声流向西’,何得言‘流向东’?”士人颔之而已。闽中传以为笑,或曰:“晓来山乌闹,雨过杏花稀。古陵寒雨绝,高乌夕阳明。高情千里外,长啸一声初。”亦朴诗也。黄巢至福州,求得朴,问曰:“能从我乎?”答曰:“我尚不仕天子,安能从贼?”巢怒,杀之。《全唐诗话》。
周朴尝咏蝶云:“可怜黄雀衔将去,从此庄周梦不成。”至是为黄巢所杀,人以为诗谶。后人于邻霄台祀之。张浚帅闽,奏请庙额,曰“刚显”。《闽大纪》。
薛老峰山顶突起“向阳峰”三字,周朴诗:“薛老峰头三个字,须知此与石齐生。直教截断苍苔色,浮世人侪眼始明。”薛老,薛逢也,咸通中,为侯官令,与僧灵观游,创亭其侧,人书其峰曰“薛老”云。按:逢,字陶臣,蒲州人,会昌进士,有《元日田家》诗:“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帘晚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鸟飞迎路女郎来。”想闽中诗也,但《唐书·本传》未见逢令侯官尔。《闽书》。
涅槃,唐末人,名文炬,福州黄氏子,生时火里开莲。既长,出家,口吐异光,发言成谶,历历如券,尝曰:“乌石山前,官职绵绵。”后人解其语,曰:“乌石山前,官职绵绵者,九大姓居山下也。”节录《闽书》。
闽之浮图,始于萧梁,高者三百尺,至有倍之者,峻拔相望。乾符五年,巢寇焚殄无遗。开平中,闽王审知复其二,大中定慧及神光塔是也。是时,复创万岁、定光、安福、崇庆及太平、开元塔。延曦又造石塔。谢郎中泌诗:“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按:谢泌,《闽书》作徐经。经,宋末安抚使也。参《府志》。
崇妙保圣坚牢塔碑,在侯官县南涧寺东石塔寺,今寺没于民居,塔犹存也。《福建通志》云:“唐贞元十四年,德宗诞节,观察使柳冕以石为塔,启祝赐名‘无垢净光塔’。晋天福二年,闽王曦重修,刻石题曰‘崇妙保圣坚牢塔记’,嵌于塔上。时闽已僭号,记中有‘诏敕年号’等字,俱为后人削去,末尚有‘永隆年月’及‘王曦’等字。”《通志》之言如此,今据碑文中间有谥号一行,泐三字,证以《十国春秋》,乃王曦之谥,曰“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也。”下有“三年岁次辛丑”,而泐其上两字,以《十国春秋》纪元表考之,正永隆三年也。文云:“王曰‘毗沙檠应不动台,称垒土比则非牢’,此即命名坚牢之义也。”文又云:“南面城中,西来山左,可安之窣堵,镇此高冈。是月八日,峻址环开,贞姿片合。”玩此文义,当由新建,不似修旧,且并无一语述及旧塔,与《通志》所谓。“即无垢净光塔”者未合。末行题“大孝皇囗王曦之”,“大孝”上泐三字,似即王曦之谥号。“皇”下泐“帝”字,“王曦之”下不知泐几字。据欧《五代史》,曦乃王审知之少子,初名延羲,既立,更名曦。《薛史》云更名羲。《十国春秋》名同《薛史》,而以为太祖即审知。第二十八子,其立碑之年在晋为天福六年,《通志》作二年者亦误。文既用谥号,又斥曦名,似系后人追记者。《金石萃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