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9500000007

第7章 川端康成

历史转瞬间到了1968年,在那久享盛誉的瑞典文学院的庄严肃穆的典礼大厅内,刚刚宣布了本届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大厅内顿时沸腾了,人们真诚的掌声伴着祝福将一位白发苍苍的瘦弱老人送上领奖台去,这就是诺贝尔获奖作品《雪国》、《千羽鹤》、《古都》的作者——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日本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899年6月14日,川端康成出生在日本大阪,他幼年生活极其凄苦,两岁丧父,三岁丧母。父母双亡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曾在《致父母的信》一文中写道:“深深刻入我幼小心灵的,便是对疾病的夭折的恐惧。”这以后,他被祖父母收养了。然而极其不幸的事接踵而来。7岁那年,祖母死了;10岁那年,惟一的姐姐死了;15岁,最后一位亲人——祖父也辞别人世了。极端的孤独和不幸遭遇,乃是形成川端康成孤僻性格的主要原因,更是他的作品格调悲凉的重要根源。

川端康成秉性孤独,但同时上天赐予他一颗善感的心灵,他对文学的爱好自幼便显示出来。小时候他很喜欢读书,入中学后,对文学作品更显敏感,同时投入更多的热情。他将自作的新诗、文章和书信编为《谷堂集》,积极投稿。1917年,川端康成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英文科。1920年,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科,随后转入国文科。他在这一时期接触了大量国内外优秀作品,对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和日本的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大家进行了认真的研读,为日后走上文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川瑞决心走专业作家的道路,他和同仁一起创办过一系列的文学杂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难能可贵的是,在30年代日本****势力横行一时之际,川端康成保持着一名理智作家的超然态度,没有狂热地卷入鼓吹“圣战”和投入战争的风潮中,他大部分时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日本战败后,现实令川端康成感到不满和失望,他的作品反映出他的这一思想基础。创作的成果日益丰盛,这使他获得了多种头衔和荣誉,直至诺贝尔文学奖。然而随着盛誉的累积,川端康成渐感压力无比并出现创作危机,加之晚年虚无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生命如风中之烛。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工作室中口含煤气管自杀,终年72岁。

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丰富,一生留下一百余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此外还写了许多散文、随笔、讲演、评论、诗歌等。他的作品体现出现代派的手法同日本传统审美情趣的融合,作品整体风貌优美流畅和新奇别致。

川端康成在20年代中期曾发起新感觉派运动,一度单纯模仿表现主义和达达主义等西方现代派手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30年代又一度被乔伊斯的新心理主义和意识流所吸引。后来感到此路不通,于是决心另辟新径——即将日本文学传统与新心理主义以及意识流结合起来,写出了《雪国》这样的好作品。由此,川端康成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特色,即心理刻画纤细入微,意境描绘缠绵凄迷,结构安排自由灵活,语言表达简约含蓄,文章情调既美且悲。

《雪国》是川端康成费时15年创作的一部力作,然而却是一部中篇小说,可见其精审的态度。小说写的是东京一位舞蹈艺术研究家岛村三次到雪国与驹子交往的故事。岛村与身为艺妓的驹子邂逅并相爱,中途又被一位萍水相逢的姑娘——叶子所吸引。岛村本身是一个思想充满虚无色彩和感伤情调的孱弱文人,对驹子的身世爱莫能助,只得中断与驹子的交往。而叶子自有意中人,并在意中人病逝后丧身于火海。生活比较认真,意志比较顽强的驹子追求纯真的爱情,然而她可怜的身份和境遇使她的感情扭曲。她的爱情既有纯真的一面,又有畸型、病态的一面。《雪国》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方面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川端康成的创作特色。他认为美与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他总是把美与悲联系起来加以表现,构成一种既美且悲、愈美愈悲、因悲方美、因美方悲的独特格调,抒情味浓,感染力强,因此被誉为“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顶峰”。

此外,川端康成的其他作品如《古都》、《千羽鹤》、《伊豆的舞女》等,也是值得玩味的。日本的四时风物、人情习俗、文化情趣,如一张张鲜亮的图片,一例例展现出来。可以称之为一系列的日本风情画。作者在这些作品中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及对下层人物遭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他对爱情和艺术的追求。

同类推荐
  •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商纣王帝辛传(中国古代帝王传记丛书)

    商纣王帝辛传(中国古代帝王传记丛书)

    帝辛,后世称商纣王(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国之君,被看做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帝辛其实也有过人之处,在本书中作者较全面、客观地记叙了他的一生,值得一读。
  • 影坛骄子:谢晋传

    影坛骄子:谢晋传

    谢晋,中国最杰出的导演,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等影片均出自他的手,这些电影印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说明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中国文化也可能出现以生命历程组接成的大手笔,下一个世纪的中国文化,正可由此开启。我们在阅读谢晋的生平时,有如也一起阅读了一部中国电影史。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 ,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热门推荐
  • 肃宗送葬者

    肃宗送葬者

    热衷于为人送葬的肃宗送葬者,几时才能醒悟:在他为别人送葬之时,无形中也葬送了自己。但愿迅朷大陆上再也不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生平最爱为人送葬,能让我亲自为你送葬,你应该感到无比荣幸!”
  • 我有一世温暖

    我有一世温暖

    我有一世温暖,温暖是爸爸妈妈的疼爱与呵护,温暖是爷爷奶奶的宠爱,温暖是朋友的关心。光阴是翻转的年轮,一年又一年,从稚嫩的孩童到青葱的少年,然后长大成人,我们的故事是一本厚厚的、充满温暖的书。我们渐渐苍老,谨以此书纪念我们的青春。
  •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真实名经序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真实名经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嫡风华

    长嫡风华

    一碗堕胎药,一碗毒燕窝,了结了平王妃苏锦桐又蠢又可笑的一生,她死的那一天,平王携手她的亲妹妹登基为帝后。有幸回到豆蔻之龄,她誓要活出另一番精彩,护至亲,诛仇人,、日子过得不要太忙,世子爷你就不要过来凑热闹了。
  • 欧洲战史

    欧洲战史

    军事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窗口。军事与政治向来是相伴相随的,军事历史是政治历史的演绎,也是政治历史发展的高潮。任何一个朝代或者一个国家的开始与终极,都是伴随着军事战争的开始或终极。军事历史使政治历史更加集中清晰,更加丰富与生动。我们要了解历史发展的概貌,首先就要了解军事历史发展的脉络。
  •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本书中这套方法为销售人员提供了一份穿行于新领地当中的路线图,并能收获优异的表现与心灵上的满足感。无论是销售业界的前辈级人物,还是初涉销售圈的新人,阅读这本书,都会体验到豁然开朗的感觉。
  • 总裁的前世娇妻

    总裁的前世娇妻

    【一对一宠文,完结。】【新文<首席暖婚盛爱>】温若凡带着前世残缺的记忆在今生寻找着前世的爱人顾亦辰,然而他早已将她忘记。在温若凡残缺的记忆中是否可以准确的找到顾亦辰?游走在财富与权利中的顾亦辰,身边的女人如跑马灯。在他们相识后,是否会唤起彼此心底最深处的那份爱?这场隔世的寻爱之路究竟是天意注定还是温若凡心里的执念?
  • 王府有对小冤家:悠闲王妃

    王府有对小冤家:悠闲王妃

    (轻松文,已完结。)别人嫁人她嫁人,嫁了大半年,别说新婚燕尔,连狗屁王爷长得是高是矮是圆是扁都不知道。他为了不见她,居然还将好端端的王府分成了两半?是不是想老死不相往来??!哎哟喂,他唱的是那门子的戏?而且出一个门,还要经过他同意?那把他的令牌偷过来……
  • 绫罗步

    绫罗步

    擎苍山上一层窗户纸的事,却是他们此生的全部。原来这天地间的平定,向来无关于是正是魔、是深是浅,你看这万年的修行与爱恨,不过也就这样过了,说到底,一颗心罢了。
  • 恋爱宝典(上)

    恋爱宝典(上)

    这是一个作家与出版人相互角力的故事。小说中的作家“我”发现周围的朋友没人再看书,自己也已经很多年写不出一部完整的作品,而出版人又因为商业利益不断地催促“我”写书。当“我”难得有灵感,决定认真写一本书之后,出版人又拿到“我”正在写的文本,大刀阔斧地改成了具有商业性质的流行小说。“我”不断地写,出版人又不断地改。在这里“我”代表了“美”,而出版人代表了“好看”。与其说是“我”与出版人在角力,更确切地说是“美”与“好看”之间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