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7000000008

第8章 行住坐卧勤施功(1)

自性佛道誓愿成——如何皈依佛教

怎样皈依佛法僧三宝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严谨课诵,也只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这就好比是学校里的旁听生,即使学习非常努力,没有办理正式的入学手续,也不能算是学校的一员。皈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皈依以后,就表示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

对于三宝,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弘一法师选取了常人最易了解的说法进行了介绍:“佛者,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诸佛是也。法者,为佛所说之法,或菩萨等依据佛意所说之法,即现今所流传之大小乘经律论三藏也。僧者,如菩萨声闻诸圣贤众、下至仅剃发被袈裟者皆是也。”三宝的“宝“是一种比喻,用来彰显佛、法、僧的胜德。拥有金银、珊瑚、翡翠等俗世的珍宝,能使人们物质生活不匮乏;仰仗佛、法、僧等出世间的珍宝,却能使人们脱离生死轮回,解脱精神上的苦楚。

皈依是投靠三宝、依靠三宝,请求救护、从而得解脱众苦的意思。人世艰难,人们都需要帮助才能走好人生的路。小时候,人需要依靠父母,生命才得安全;白发苍苍时,要依靠拐杖,走路才能安稳;在黑夜中前行,需要灯火才能避免摔跤;在大海远航,要有指南针才不会迷航。佛教认为,世间上邪魔外道、坏人坏事很多,三宝如父如母,有了三宝做为依靠,生命就有了安全的依靠。

皈依三宝有一定的仪轨,首先必须在寺院请住持或其他戒行深厚的僧人做皈依师,经过请师、开导、请圣、忏悔、受皈、发愿等程序而成为合律的皈依弟子。

在家信众有皈依愿望的,先要到寺院的客堂,拜访知客师,讲明自己的愿望。知客师将受皈者带到维那师处,再由维那到方丈禀告大和尚。大和尚即命人在法堂或方丈敷设法座,备好香花灯烛等。受皈者一人持香,随两位手执引磬的引礼师来到法座前,一旁站立。大和尚礼佛对座,维那吟唱香赞,唱毕,受皈者闻磬声至诚顶顶礼三拜,长跪合掌。大和尚先为受皈者取法名。维那代受皈者请大和尚做三皈本师,受皈者三请三叩首。

大和尚同意做三皈本师后,即为受皈者讲开导。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耶舍父亲受佛陀三皈,讲到五种三皈的区别,再讲三宝和住持三宝等,言词很长。最后要进行如下问答:

大和尚说:“汝等听我语,能解否?”

受皈者回答:“能解。”

“如法受持否?”

受皈者回答:“如法受持。”

仪式进行到这里,开导完毕。

大和尚接着说:“汝等既能如法受持三皈,应当请十方三宝作为依怙之尊,一切万灵作镇严之主。”于是,大和尚起座拈香,受皈者肃立合掌,专心作观想,随大和尚以香花迎请法界诸佛菩萨前来证盟受皈、迎请各位神灵前来监坛护戒。

受皈者在大和尚的开导下,观想佛法的广大,自身的渺小,生大惭愧,生大怖畏,乃长跪合掌,求哀忏悔。受皈者随大和尚念道:“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

受皈者求得忏悔后,罪业消除,身心清净,决意断恶修善,利济众生,对佛至诚顶礼,接受皈依。皈依的主要内容为:尽形寿皈依佛,皈依如来至尊等正觉;尽形寿皈依法,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尽形寿皈依僧,皈依清净福田僧。

皈依三宝仪式结束,受皈者心身有所寄托,感到世间众生未度苦谛、未解集谛、未得灭谛、未安道谛而发出“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发愿后,大和尚勉励受皈者“愈坚宏愿,愈增深信,谨守修行,慎勿退失”。功德圆满,受皈者礼谢大和尚三拜。维那领诵《回向偈》,祝愿受皈者功德殊胜。

滴水佛音

1、皈依三宝后的注意事项

(1)皈依三宝不是一时的崇拜,是尽形寿的信仰,是一生的。

(2)皈依三宝以后仍可以敬神、祭祖。因为皈依与拜祭祖先是不同的,皈依是一生信仰的归属,拜祭祖先是对祖先表示尊敬、礼貌,寄托哀思,两者并不冲突。

(3)皈依三宝并不一定要吃素。不皈依的人也可以吃素,皈依的人也可以不吃素。皈依不是受戒,所以没有戒条的约束。皈依是宣誓自己终生信奉三宝,不改变信仰,与吃素没有关系。

2、四弘誓愿

(1)众生无边誓愿度: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

(2)烦恼无尽誓愿断: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

(3)法门无量誓愿学: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

(4)佛道无上誓愿成:愿一切众生,皆能成无上之佛道。

皈依佛法不等于皈依一法师

有人曾问弘一法师,现在的人皈依三宝后,动不动就说自己皈依了哪位师父,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吗?弘一法师解答说:“不然!以所皈依者为僧伽,非唯皈依某师一人故。”信众所皈依的是僧众,并不是皈依于某一师父。法师还举了蕅益大师的话作为旁证:

“皈依僧者,则一切僧皆我师也。今世俗士,择一名德比丘礼事之,窃窃然矜曰:吾为某知识、某法师门人也!彼知识法师者,亦窃窃然矜曰:彼某居士、某宰官皈依于我者也!噫!果若此,则应曰:皈依佛、皈依法、结交一大德可也。可云皈依僧也与哉!”

僧是三宝之一,指信受如来教法,奉行其道,而入圣得果者,或指信受佛法,修行佛道的团体。皈依了三宝,就是皈依了众僧,世间的僧众都是信徒的师父。一些人出于虚荣的心态,时常炫耀自己的师父是某位高僧大德,是错误的。佛门中人也难以免俗,一些修为不佳的僧人会向人炫耀自己是某某名人、某某高官的师父,这也是不正确的。皈依佛、归依法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拉拢关系网,也不是为了认识声名显赫的人,怎么能动辄把师父的名号挂在嘴边呢?

当然,也有一些信徒犯这样的错误并不是出于虚荣,而是出于世人对此常有误解。很多人并不清楚三皈依所皈依的是僧团,而具体的僧人只是作为僧宝之一代表。好比每年都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但是不可能全国人民都去中南海参加会议,所以就选出了代表,这些人代表着人民,并是全体人民本身。皈依仪式中所拜认的师父,是代表了僧团接受信徒的皈依,并不能说信徒所皈依的是这位师父。一些僧侣误以为皈依僧宝即为皈依某一僧人,更为袒护自己的师父与其他僧侣信徒发生龃龉,由此因引起诸多诤端甚至拉帮结派,这完全是违背了佛陀的本意,偏离了皈依的意义。

从佛法的角度讲,如果说所皈依的是某位师父,那么皈依的就是这位师父的色身。色身是无常之物,皈依无常,就是皈依外道,就不能说是皈依了佛、法、僧三宝了。再说佛法本来便是依法不依人的,去依人而不依法显然是与佛陀的教诲相违背的。所以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说拜某人为师,或者说依止某人为师。

平时大家总说皈依某某师父,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要改也难。但是自己要明晰其中的含义。比如说“晒被子”,大家都知道是把被褥拿到屋外阳光好的地方去晾晒,但一说到“晒太阳”,谁都明白是人站到太阳地儿里去被太阳晒,而不是把太阳拿到屋外去。再比如说“救人”和“救火”,同样一个“救”字,意义却完全相反。错的东西成了习惯没关系,重要的是一定要知道其正确的含义,不要让字面的错误误导信仰。

滴水佛音

1、外道佛教自古以来,统称异教徒为外道,此一名称并非轻侮之意,因为佛陀在各经论中,都说佛法在自己心中,不向外求;中国禅门也说:“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可见佛法即自己的真心自性,若在此以外谈法论议,都是心外求法,故被视为“外道”。

2、虚空藏菩萨又作虚空孕、虚空库、虚空光等,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虚空藏菩萨在众多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其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如愿满足世人的需求,使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名。

3、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地藏菩萨曾发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使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获得救度。地藏菩萨道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

虔信之心敬三宝

世人恭敬三宝,却鲜有人知敬三宝的方法。弘一法师曾在泉州大开元寺专门为信众讲解过这方面的知识。

佛、法、僧三宝是相对抽象的三个概念,在敬三宝时要把它们落实到实物上。弘一法师说三宝“其义甚广,今惟举其少分之义耳”。

佛,指佛像而言,这个范围非常广,不仅包括我们常见的陶瓷的佛像或是石刻的佛像,木雕的、泥塑的,都在此列,甚至画在纸上的佛像也属于这个范畴。

法,指各种经书,无论是手写的还是印刷的,都算在内。

僧,泛指出家修行的僧侣。

信众平时礼佛时要庄重,要提前洗手、漱口,至诚恭敬,缓缓叩拜,绝不能为了凑数而草率地拜,宁可少拜。佛几要保持清洁,供香端直,供佛的食物,要精心烹调,做到能食用的程度。现在有些人拜佛时把没有烹调过的食材直接摆放上去,是对佛的不恭敬。供佛的时间也应注意,尽量在中午以前。僧侣是过午不食的,供佛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供水果的时间于供养饭食是一样的。

供养的东西不要放太久,要时常更换,防止腐败变坏污染佛龛。供养后的食物是可以吃的。地藏经说:“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这说明饭食要先要供养,供养后自己也能吃。

如果是纸画的佛像,可以把佛像精心装裱,或是装在玻璃框里,既可以防止落上灰尘,还能防止飞虫粪便的污染。陶瓷或木质的雕塑也要精心保护,小一些的可以放入玻璃佛龛,体积大的应该做宝盖罩上,并且不时的要擦拭佛像上的尘土。

读经时也要遵照规矩。展卷前必须洗手、漱口、拭桌子,衣服要整齐,仪态要严肃,与礼佛时无异。展卷如对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勤读佛经,日夜不忘,能有非常殊胜的收获。

佛经要多读,也要注意爱护,翻页时要用指腹轻轻的翻,不要弄脏了或是折角。需要做记号的时候可以夹书签。即使佛经残缺不全了也不能烧毁遗弃。另外,有些人喜欢把经书放在卧室,睡眠前后都读上几页,那样睡觉时不要忘记用干净的布把经书盖上。

在供养僧时要注意,不能专挑高僧大德供养,要对一切僧侣生平等之心,普遍供养。这种广博的心态能使人获得极大的功德。

信众要对僧侣恭敬。凡事剃发、身披袈裟者都是佛陀的弟子,在家的信徒看到了,一定要尊重。除了诵经、生病、剃发、工作的时候,见到出家人经过要起立示礼。如果你听说出家人有什么过失,不要随便到处宣扬,这是佛陀在世时痛诫的行为,一定要谨慎。

此外,师父们吩咐的事情,要尽力办好,不可麻烦师父拿东西、带东西,比如现在佛法交流的机会比较多,有人知道师父要出国,就请师父帮忙带外国的免税烟酒、化妆品之类的东西,这样做不仅不合体统,还很不合理。

弘一法师介绍的敬三宝的方法基本就是这些。在敬三宝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难题不知如何处理,只要秉有一颗虔信的心,全心全意做好即可,不必过于拘泥于形式。

滴水佛音

1、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观音菩萨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

2、大势至菩萨又称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根据《观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间众生,使众生能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量,威势自在。因此,大势至菩萨被认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保护众生,免受邪魔所害。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知行合一:洗心禅5

    知行合一:洗心禅5

    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不是缺乏快乐,而是缺乏一颗感受快乐的心,正是心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感受。本书中贤宗法师向读者讲授如何在生活中用心感受,用心修行,发现生活的规律,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走向快乐的人生殿堂。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热门推荐
  • 绝色盗妃:凤驭天下

    绝色盗妃:凤驭天下

    她,重生为废物,不怕,本姑娘足够强大。蓝色眼睛,不错,很漂亮。欺负我?抽死你!算计我?阴死你!侮辱我,本姑娘教教你什么是真正的侮辱!那个谁,你不是要退婚吗?怎么又反悔了。可惜,本姑娘不想给你反悔的机会。求婚啊?排队排队!金库里珠宝好多啊,那还客气什么,都收起来。乱世沉浮,风云际会,有女异世崛起,惊才绝艳,盗财盗宝盗物盗人盗心,俯仰天地,笑看苍生。且看这世间,谁才能与她匹配并肩?
  • 天涯絮语

    天涯絮语

    本书为诗词集,阅读该诗集,我们感到它真实地记录作者的人生体悟,所思所想的心路历程。诗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深沉,激情迸发,颇富人生哲理、生活情趣和创新气派。作品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各异,既有格律体旧诗,又有新古体诗,还有自由体新诗,甚至还有“词”,均把注重其魂、言志抒怀、表达情意置于首位。
  • 重生空间之欣欣向然

    重生空间之欣欣向然

    林雨欣,前世错信渣男,害得自己身死。今世,得空间,虐渣男渣女,努力当个学霸,去追求自己梦想,却没有想到自己的亲人为她饱受折磨,后悔不已……
  • 无限之位面使徒

    无限之位面使徒

    重生为主神使徒,行走于各个位面。灵异的鬼神,神秘的魔法,狂热的信徒,热血的机械。以噬神之力,征伐宇宙,抗击主神。
  • 不渡忘川

    不渡忘川

    秦森俯下身,双手将被黑色塑胶袋包裹的女尸紧紧抱起,任由冰冷而凛冽的感觉在皮肤上蔓延。殓房内很冷,值班的秃顶老头儿不耐烦地跺着脚取暖,烦躁地喊道:“喂!时间到了,要关门了!”身后的徐川干咳了一声,道:“秦先生……”秦森缓缓地放下尸体,看着胶质的拉链飞快掠过,将那张冰冷苍白的脸埋入黑暗之中。他嘴角微微抖动一下,转身推开殓房的大门,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徐川耸耸肩,一言不发地快步跟上。太阳被挡在厚厚的云层之后,天空显得灰蒙蒙的,到处弥漫着初冬的雾气。
  • 食为贵

    食为贵

    对于茌好来说,没有什么事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茌好好不容易出了山,就遇到了末世,为了口吃的丢掉了小命。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身处山清水秀,食材纯天然无污染的古代,这简直是吃货的天堂……
  • 赶尸匠的子孙(中篇小说)

    赶尸匠的子孙(中篇小说)

    我是赶尸匠的养子,为人顶缸坐了两年零七个月的牢,出狱那天,养母去世,她和养父的双穴早些年养父去世时就已经建好,但是乡政府不准埋,要火化百分百,说是为了发展旅游。正在我愁得要死时,儿时玩伴给我出点子:到火葬场开一张证明。火葬场的证明从哪里来?抬个死人去烧。死人从哪里来?嘿嘿,天机不可泄露。反正,从此我干上了卖死人的生意。过清水江朝南,朝山里头去,一直去,翻过鸡公岭再向西,一路向西,西到落日的尽边头,有个去处叫天堂山。这里三省搭界,地广人稀,深山老坳,天高皇帝远,自古就是个避乱求安的地场。
  • 有些事其实有所谓

    有些事其实有所谓

    人活着,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是有所谓的,是必须在意的,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你必须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对待,必须用满腔的热情去维护,甚至用最宝贵的生命去铸就。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诚信心、感恩心、关爱心、道德观、是非观、荣辱观……这些都是有所谓的。正是这些有所谓的东西,成就了人们有所谓的人生,成全了人们有所谓的现实生活。
  • 复仇者的沦陷:危险恩人

    复仇者的沦陷:危险恩人

    欧洲留学归来,亲人离奇死亡,弟弟不知所踪。江泽越强忍悲痛,寻找线索,却意外救下仇人夏安城的女人程佑歌。接着他假意追求仇人的妹妹夏安梦,只为了寻找弟弟,搜索仇人谋害家人的证据。五年后,佑歌回来,他甚至不惜利用自己恩人的身份,利用她对他的愧疚,处心积虑地接近她,只为了掠夺仇人最爱的女人,而自己的心也在不知不觉中沦陷……真相大白的时候,却发现,所谓的“仇人”竟是搭救弟弟的“恩人”,自己却恩将仇报,夺走了恩人的女人,并把恩人送进了监狱……恩人出狱,他是否舍得把她还回去?
  •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也曾译作《惶然录》,是葡萄牙著名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里面的许多篇章也不像已经完成的篇章,甚至还有留着空白等待填补之处,但是全部加起来,却能完整地描绘出一个人的灵魂。此次是《不安之书》完整版中文译本首次面世。对于喜欢佩索阿的读者来说,这本《不安之书》就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又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佩索阿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