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7100000003

第3章 莲花心中生,渊源有自来(1)

步步莲花——始祖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生活于距今两千六百年前的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他的父亲是智力释迦族的国王净饭王,母亲是拘利族的公主摩诃摩耶。佛陀因创立了佛教,解救了苦海众生而被佛教徒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相传,净饭王人到中年,膝下无子,一天王后摩耶夫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头如雪般美丽白净的六牙巨象飞向自己,浑身散发着奇异的光彩,摩耶夫人梦醒受孕。

乘象入胎是相传甚广的关于佛陀诞生的传说之一,而右胁生子更颇具几分奇异色彩。

按照当地的风俗,怀孕十月后,孕妇应回娘家生产。于是,产期将至时,净饭王便差人护送摩耶夫人回娘家,途中经过兰毗尼园时,摩耶夫人入园休息,看到了一株无忧树,花开满枝香气扑鼻,摩耶夫人伸手摘花时不慎动了胎气,从右胁生下了一名男婴,即为佛陀。

王子刚一生下来,不仅会说话,而且能够独立行走,他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脚下步步生莲花,金光灿灿,芳香四溢。他身上散发着光芒,抬头环视四方苍穹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宣偈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两条金龙飞出,一条吐温水,一条吐凉水,为他洗浴,而这一天,就成为了佛诞日,也就是浴佛节。

史料传记中常有类似记载,伟人的出生总是伴随着满天异彩,而有感而孕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常用的母题。且不探讨其真实性,其中寄托的更多是后人的无限敬仰。佛陀诞生之时“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偈言传达出的并非一种狂傲霸气,更接近于一种求得大彻大悟,以解救世人的誓愿。

释迦牟尼天资聪慧,又接受了宫廷中较为全面的教育,自幼便善思考,但当时的婆罗门经典并不能为他答疑解惑。为何人世间有那么多苦难?人生的本质是否就是苦难?超脱苦难的方法又是什么?这些问题让悉达多王子感到迷茫;世人被困于苦海而不得解脱的现实,又让他感到不能普度众生是自己的罪过。在一位出家人的点化下,他离宫开始了修行。

离宫后,悉达多进入苦行林开始禅定修行,但单纯的禅定并未使他实现真正的解脱,于是他决定在“极度节食的情况下禅定思维”。六年苦修之后,悉达多终于认定苦修也不是求得解脱的方法。于是他前往尼连禅河边清洗身上的积垢,但是因体力不支、极度虚弱而晕倒在地,幸而得到了一位牧羊女的救助。

吃过牧羊女施舍的乳糜,悉达多体力逐渐恢复,他来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毕钵罗树下,用草铺成了一个座位,面向东方盘腿而坐,并起誓说:“若不能在此修成正果,证无上菩提,绝不起身。”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之后,他终于在一瞬间抛却了所有烦恼,澄清了所有困惑,体验到了圆融与澄明的精神境界,成为了觉悟圆满的佛陀。

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开始宣扬佛法,四十九年间度化了世人无数。多年修行一朝开悟,他实现了一直追求的自我解脱。

圣严法师说:“从有我、自私、执著的生死烦恼众生,而成为无我、无私、生死一如也无烦恼的圣人,名之为解脱、自在。”释迦牟尼为寻求开悟而经历的种种正是他追求自我解脱时不可逾越的磨砺。因为在自我解脱之后,他又能几十年如一日,无私无我地救济他人,所以他从一位“圣人”进一步成为了大彻大悟的佛。

佛,从出生至涅槃,从困惑到舍弃,从执著于解脱到解脱后放下一切执著,他始终是一个觉悟的人,他一直追求对世间种种现象、真理的透彻了解,并肯为此抛弃世俗生活,苦修以求正果——不为迷惑,开启真智。

佛陀创立佛法,为在苦海中挣扎无措的众生指引了解脱之法。他的修行经历,有如出生时周行七步,步步所生的莲花,蕴含着清净的功德与清凉的智慧,蕴含着无边的佛法与觉悟后浩瀚的精神境界。

莲心禅韵:

佛陀十号:佛陀创立佛教,为佛教徒精神的皈依指引了方向,为了表达感激与敬仰之心,佛教徒常常用各种异名来称呼佛陀,最通用的尊号有十一种: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教经论中常常将各种名号开合为十种,并称为“佛陀十号”或“如来十号”。

浴佛节:佛教信徒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又称作佛诞日。相传佛祖诞生时有金龙飞出,口吐香水为佛祖沐浴,因故得名。中国汉族地区一般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浴佛节,又称“四月八”。

万法归一——佛教宗派纵观

佛教大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在三大宗教中最早产生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相较于其它宗教,早期佛教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并不承认世间存在着主宰万物的万能之神,而是主张一切皆空,认为世界是一个苦海,只有实现寂灭才能求得解脱。《增一阿含》经序中有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佛教理念主张通过止恶扬善、自我修行来自度度人。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教义的不断衍变与完善,佛教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分化,形成了各种宗派。对于佛教出现的宗派分化,圣严法师说:“佛法虽只有一味,由于接受者的接受程度──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有不同的解释了。”在佛陀涅槃之后的一二百年间,印度社会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平民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而半岛内各城邦兼并统一的速度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佛教迅速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接受。由于佛教的研究者和修行人都越来越多,在教理、修行方式等各方面难免会产生矛盾,因此,历史上出现了多次佛教教义的结集与分裂。

印度佛教的第一次分裂是在佛灭后一百年,由于在“十事”观点上的分歧,即僧侣是否可以接受施主施舍的金银财宝,是否可以储存多余的食品,早期佛教分裂为上座派和大众派。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皈依佛门,佛教成为了印度的国教,传播范围迅速扩大,教徒数量也显著增长,单一的传播模式逐渐不再适应佛教的发展规律,两种教派各自发生了分裂:大众派分出六部,而上座派则分化为十二部,自此,原始佛教进入了部派佛教时期。

部派佛教壮大了佛教的影响,同时为大乘佛教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公元1世纪前后,大乘佛教兴起于印度南部。由于对佛陀教义理解上的差异,大乘派自命“大乘”,而将之前的部分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贬称为“小乘派”。“乘”本指交通工具,在佛教教义中,可以将之理解为渡人脱离苦海的方舟。大乘派主张出家人修习佛法,以慈悲为怀并普度众生;而小乘派则强调个人修行,自我修炼。大小乘都标榜自己是佛教正统,各自吵嚷不休,成为了佛教史上最大的一次分裂。

佛陀涅槃之后的千年左右,由于“唯识说”的勃兴,大乘派分为了大乘空宗和大乘有宗,至7世纪,佛教一些流派形成密宗,有空二派并为显宗,佛教又被分为了显密二教。

印度佛教的发展大致沿着这样的脉络而传入中国的佛教,在与中国文化的交融中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圣严法师在《正信的佛教》中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最初没有宗派的门户之见,后来由于翻译事业的逐渐鼎盛,佛典的大量译成,以及佛教思想家对于佛法的分类判摄,才有宗派的出现。”佛经典籍的繁多以及翻译的盛行,促使佛教出现多样化的发展,一时之间,中国佛家学派林立。

中国佛教的宗派大多属于大乘佛教的支系,只有成实与俱舍两派属于小乘。各宗并存并不断斗争与融合,逐渐稳定为十宗。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各种佛教宗派或声势渐大,或逐渐销声匿迹,其中,以菩提达摩为祖师的禅宗声势最为浩大,成为中国佛教宗派中影响最大的一支。到禅宗五祖弘忍法师时期,门下弟子造诣颇深,以神秀、惠能为代表分别创立了北南二宗,其中六祖惠能是禅宗的发扬光大者,他开创南宗,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顿悟、明心见性等观点,成为中国佛教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六祖惠能之后,禅宗广为流传,并将中国的佛教发展进程推上了巅峰。

虽然佛教各种宗派在教义、戒律、修行方法上有所区别,但正如佛陀十号最终指向的仍是佛陀本身,佛陀有十号,佛教分派别,然同宗同源,各宗派归根到底也都是对佛教本质的认识,研习佛法的目的也依然都是为了“觉悟”。所以,圣严法师自信地认为:“佛教的分宗分派,是属于支节的分门别类,而不是根本思想的左右出入,正因如此,不久的将来,当可见到统一的佛教,在世界上出现。”

莲心禅韵:

阿育王:Ashoka,音译“阿输迦”,意译为“无忧”,又称作“无忧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他从小心中向佛,后皈依佛门,成为佛教的护法。他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融入佛学观点,并积极向其它国家宣扬佛教思想。在他统治期间,佛教成为印度国教,并成为了世界性的宗教。在佛教中,阿育王是仅次于释迦牟尼的第二重要人物。

《增一阿含》:原始佛教基本经典,相传原由前秦昙摩难提诵出梵本,竺佛念传译,昙嵩笔受,后经道安、法和考正,僧契、僧茂助校漏失,尽录偈颂。但译文未能尽善,所以又经由僧伽提婆加以修订。此经主要记录了佛陀及其弟子的故事,重点在说施戒涅槃等事及各种因缘故事。

白马东来——佛教与中国的渊源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后,一生致力于佛法的传播与弘扬,出家、在家弟子不计其数,有史料记载的十大弟子更是佛教传播过程中功勋卓著的典范。经过他们的努力,在佛陀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逐渐传遍了印度次大陆,到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时期,佛教成为印度的国教,地位得到很大提升,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历来争议较大,学术界众说纷纭至今未能统一。但其中以“东汉初年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相传在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在梦境中见到一位金色天神,身披金光在金銮殿中飞行,汉明帝为天神的气质所折服,欲上前施礼,而天神却一语不发,驾云西去。明帝不知这个梦境有何寓意,于是在第二天向大臣们求解,太史傅毅回答说:“西方有一位天神,全身金色,人称为佛,陛下梦到的也许就是他。”明帝听后心生羡慕,于是召见蔡愔、秦景等人,命他们去西域求取佛法。

永平十年,历尽千辛万苦的使臣用白马驼回了经书和佛像,同归洛阳的还有两位梵僧,名唤摄摩腾和竺法兰。次年,汉明帝在洛阳城东为两位僧人建造了寺院,起名为白马寺。

这是关于汉地佛教初传的普遍说法,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由于印度文化与华夏文化之间存在的天然沟壑,佛教传入之初发展并不顺利。尽管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而是以祖先鬼神崇拜为主体,而且即使是较为流行的神仙传统也不过是现实政治的翻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佛教拥有了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形成较早,同时由于传统伦理道德观的束缚,家国同构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君权与父权的绝对权威深深地扎根于华夏文明血脉中。

在这种情况下,佛教的出世观与当时的忠孝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佛教被斥责为“无父无君”之说。为了调和这种矛盾,初来东土的佛教不得不借鉴并依附于中土的文化体系,以一种“异域道术”的面目出现在,高僧们普遍采取“依神通行教化”的方式,即通过占卜算卦、趋妖避祸等带有神异色彩的方法实现曲线传教的目的。

同类推荐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热门推荐
  • 魂武战神

    魂武战神

    林默,天赋绝伦,身世成谜,机缘下得知自己是吞魂族人,而族群早就被一股强大的势力杀害,带着怒火,踏上复仇之路,揭开邪恶势力伪光一面,一层层面纱,展露不为人知的秘密,战胜一个一个强大的敌人,从为亲人而战,到为族人而战,直到为众生而战。
  • 左少的麻辣鲜妻

    左少的麻辣鲜妻

    生于军人家庭的秦思灵,是个简单直白的女孩,军校毕业后成了一名隐秘工作者。一次休假,哥哥秦铭威带她去酒吧参加情趣派对,本想让她脑袋开点儿窍,顺便把她介绍给左司宸认识。谁知秦思灵初次见面就将左司宸打成了猪头,而左思宸反而对她越来越感兴趣。
  • 岗位

    岗位

    沈健行副教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已到了收放自如的地步,这不,下午4点30分,结束语的最后一个字音刚刚出唇,下课铃声就响了,那悠长而又舒缓的旋律,仿佛为他以王者之姿欣然谢幕而特别设定的背景音乐似的,将师生都倾力参演的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学情景剧推向尾声。而几乎是同时,他口袋里的手机也剧烈震动起来,一看来电显示,是他的妻子周冰如,不禁暗自佩服她对时间的拿捏也是如此地恰到好处。周冰如在学校宣传部工作,说是晚上要招待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要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并为女儿提供入睡前的一条龙服务,包括做饭、洗澡、讲故事等等。沈健行不敢抗旨,虽然对她电话中不容商量的口吻略有腹诽。
  • 女伯爵

    女伯爵

    艾琳以自由落体的形式直接落在托马斯男爵的欧式大床上,而且是从二十一世纪跌回了十三世纪,从中国摔到了爱尔兰。中世纪的西欧,美丽的爱尔兰大陆,田园的风光与美丽的城堡;最英俊、最年轻的托马斯男爵,都让艾琳的欧洲之行充满了美妙的幻想和无比的刺激。攻占他的领地、领导他的人民,实行海、陆、空三方位、全方面、立体式骚扰,最后将这位托马斯男爵全面攻陷了。一对一宠文,有攻城略地的气势磅礴,也有田园、商路,外加亲亲我我;女主强悍+机智,美中不足有些大咧咧,对男主少根筋;男主腹黑+睿智,锦上添花有张无比英俊的脸,还是个宠妻无度的主儿。本文构思来自于著名的“爱尔兰婚姻百年契约”,所以是个超级有爱的文哦,喜欢的亲请收藏啊,收藏!推荐完结文《王妃在后院种瓜》:
  • 废土之春

    废土之春

    寒冷的风拂过灰色的荒野,石化的树木毫无生命的气息。盖革计数器发出的沙沙声在旅行者的耳边回荡,深入核污染区的风险,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从未减少。抬头仰望,被辐射尘覆盖的天空灰蒙蒙的,重金属云正在从天边飘来,给荒芜的大地带来剧毒的雨水……一个世纪过去了,核冬天仍在持续。模糊的人影出现在荒野中,他一副旅行者的装扮,背着一个大包,坚定地前进着。核对了地图,旅行者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废城,内置于眼睛中的传感器捕捉到了能量反应。北方的湖岸边有一座设施,那座设施由钢铁和各种废弃的建筑材料堆砌而成,看起来应该是战后才建造的。
  • 腹黑总裁麻辣妹

    腹黑总裁麻辣妹

    她是违犯军纪的特种兵上尉,他是英俊潇洒的年轻总裁;在劫案中,他们偶遇,在车祸中,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在一连串的碰撞中,他们之间会上演怎样的故事?
  • 谋略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谋略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中国的智谋学是一个既深邃又广袤的天地。《谋略家成长故事》自历史黄籍之中精选了一百二十篇权谋故事,我们以现代的观点,将西人的智慧重新诠释、赋予新意,并采颉古今中外名人的金句名言加以呼应,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古人如何振兴国家、统军作战?如何克敌制胜、赢得生存?
  • 红颜乱冷王追妃

    红颜乱冷王追妃

    青梅竹马的准夫君为了不娶她,偷龙转凤错配了她的姻缘。错配就错配吧,原本以为寻到了可依之人。谁料,一场浩劫改变了她的命运。几国腹黑的王爷,倾国倾世的红颜!都说红颜为祸水,那又是谁祸了红颜,毁了卿卿女子一生!
  • 宠婚来袭:淘气娇妻拐回家

    宠婚来袭:淘气娇妻拐回家

    从国外归来的颜生一回来就看到自己的青梅竹马正在和自己的继妹滚床单,在爱情里摔了个大跟头的颜生,却被继母置于死地。在颜生最灰暗的时候,她遇到了把她拽出黑暗的人,陆寒琛,陆寒琛用爱使颜生相信自己还有爱的能力,两人一起经过生死,就在颜生对陆寒琛动心的时候,陆寒琛已经死去的未婚妻却从国外回来,看着昔日恋人重逢,颜生又被抛进了黑暗的世界。心已死的颜生远走他国。五年后,因为工作关系再回来s国的颜生,带着美丽,自信,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包子,夺股份,拿公司,抢老公,颜生忙的不亦乐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毁忆世界

    毁忆世界

    这是一个科技发展迅速的年代,但也是一个战争纷飞的年代,一个以机甲争霸的世界,玖月楪璇樱,一个谜一样的男人,将开启属于他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