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6900000026

第26章 欧阳修(1)

【词人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政治上支持范仲淹推行新政;文学上继承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推动了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反对糜丽无实的文风。一生著述宏富,成绩斐然,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诗、词、散文均一时独领风骚。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作品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赏析】

欧阳修晚年隐居颍州时,创作了一组十首关于颍州西湖的词作,皆用《采桑子》词牌,首句中都有“西湖好”三字。本篇是其中之一,似一幅清丽的春日游湖图。

以“轻”写“舟”之轻快,以“短”状“棹”之精致,“轻舟”、“短棹”两意象有风流俊逸、轻盈灵动之感,透露出词人闲适的心情。“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是词人所见之景:湖水澄澈碧绿,绵绵长堤倒映湖中,堤上芳草茵茵,又与绿水相映相连、融成一色。“隐隐笙歌处处随”写词人所闻之声。掌舵者轻移小桨,隐约听到阵阵笙歌传来,这悦耳的歌声仿佛有生命一样钟情于词人乘坐的小舟,“处处随”舟而动,不管词人泛舟何处,都能听到美妙乐曲。

上阕色彩青翠碧绿,又有悦耳曲声相伴,真可谓一幅声色并茂的水乡湖景画,虽未着墨于人的情态,但一“轻”一“短”,已把翩然舟上、轻移小桨的泛舟人形象勾勒出来。

春日晴朗无风,水面平滑如镜。“无风水面琉璃滑”,词人将平静的湖水比喻成琉璃,琉璃的晶莹剔透、流光溢彩恰似湖水碧波粼粼之貌。将碧绿无波的湖水比作珍宝,并非欧阳修独出,南宋辛弃疾也有佳句“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将清澈而带有寒意的湖水比作“寒玉”,与欧词中的比喻一样颇具心裁。,泛舟人浑然“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下“微动涟漪”,才感到船在前行,这两句以新奇的构思表现湖面平静无波。“无风”一句从正面描写湖面之静,这两句则从侧面表现湖面之平,西湖的恬静淡雅之美瞬间跃于纸上。

结尾“惊起沙禽掠岸飞”一句打破了静谧的词境,描写舟过碧湖、“惊起一滩鸥鹭”的动景。不过,沙禽掠岸而飞的灵动,更能反衬出西湖的清幽静美,大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趣。

全词笔触清丽晓畅,格调幽远闲适,所选意象皆有悠然之态,表现出欧阳修晚年隐居颍州时对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隐有淡泊世事的闲情逸兴。

【大师导读】

闲雅处自不可及。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赏析】

十首咏颍州西湖的《采桑子》种,有的描写轻舟沙禽,有的刻画清风明月,有的描绘烟雨霏霏,有的描写绿荷深处,无一雷同。每篇都有独特的视角,个性化的语言,展现出西湖景色的魅力。本词是其中第四首,描写暮春景色,展现词人晚年豁达闲适的心境。

上阕描写了暮春时百花凋零的景象。“群芳过后”是对此时西湖风景的总体概括,词人分别用“狼籍”、“濛濛”、“阑干”来形容“残红”、“飞絮”、“垂柳”等意象,营造出悲戚、清寂的氛围。但首句中仍用“好”字表示赞美,毫无叹惋之意,情感与现实情景相悖,两相对比,更能以景色之衰败凸显人物的豁达。

下阕写游人归去后的情景。“笙歌散尽游人去”,原本喧闹的西湖一下子安静下来。“尽”、“去”二字相承,既说明词人对这次出游非常满意,又含着曲终人散后的淡淡惆怅。笙歌停,游人去,词人“始觉春空”,“始觉”二字有顿悟之感,流露出对春日美景的留恋。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两句将人与物、情与景相融合。词人采用倒装手法,按照正常语序应为“双燕归来细雨中”,然后才会“垂下帘拢”。词人特意将垂下帘子的动作提前,道出他看到双燕归来时的欣慰。此时宴游已罢,已经看不到游人、画船、湖景,听不到人语、笙乐,只有翩翩而来的燕子,还能慰藉寂寞的词人,增添几分欢愉。

近代学者刘永济《词论》说:“小令尤以结语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势,于结句得之,自然有神韵。”欧阳修的《采桑子》正是通过“双燕归来细雨中”这一结句,表现了人在寂寞中得到安慰的旷达。这首小令语言清新隽秀,格调清丽明快,虽绘暮春景致,却无凄冷之意。

【大师导读】

“始觉春空”,四字猛省。

——清·陈廷焯《词则》

“群芳过后”句,扫处即生。“笙歌散尽游人去”句,悟语是恋语。

——清·谭献《谭评词辨》

此词虽意在写暮春景物,而作者胸怀怡适之趣,同时表达出之。作者此词皆从世俗繁华生活之中渗透一层著眼。盖世俗之人多在群芳正盛之时游观西湖,作者却于飞花飞絮之外,得出寂静之境。世俗之游人皆随笙歌散去,作者却于人散春空之后,领略自然之趣。

——刘永济

朝中措(平山阑槛倚晴空)

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赏析】

欧阳修在宋代文坛的地位举足轻重,其词作虽多写离情别绪、山水风光、春愁相思,但一洗晚唐五代以来花间词的香软艳冶,风格清新疏淡、高远旷达。清人冯煦评价欧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这首送别词意境开阔,在惜别同时,兼写回忆。

“平山阑槛倚晴空”,首句词境开阔、气势雄伟,概括写出平山堂背倚万里晴空的壮丽景象。平山堂是欧阳修担任扬州太守时在蜀岗中峰上修建,他常和友人在此望山畅饮、赏景吟诗。平山堂地势极高,端坐堂中可望见江南远山,润州、金陵等地也隐隐可见,故而词人称“山色有无中”。此句借用王维《汉江临眺》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原句,贴切地描绘出在平山堂中举目远眺,淡雅山色似有似无的景象。

欧阳修在扬州任职一年后便被调离,几年后,他的好友刘原甫知扬州,这首词是为其送别所作。“手种堂前垂柳”,词人回忆起平山堂前亲手种下的杨柳,忆柳述情,心生“别来几度春风”的感慨,叹息春去秋来、时光轮转。前句还作“手种杨柳”的款款深情,后句转为“几度春风”的疏狂感叹,读来深婉中不失豁达,可见欧阳修风雅清刚的性格。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这三句塑造了诗酒风流、俊雅旷达的“文章太守”形象。“文章太守”指刘原甫。梅尧臣曾以“文墨高妙公第一,宜用此纸传将来”赞叹刘原甫文才高妙,称其必须用徽州文房四宝之一的澄心堂纸作词赋诗,才衬得上其绝世才华。“万字”与“千钟”尽在一“挥”一“饮”中完成,形象地表现了刘原甫文思泉涌、畅饮抒怀的情态。

“行乐直须年少”,词人劝慰友人:人生苦短,聚散离合都属平常,不必挂怀,趁青春年少要及时行乐。“尊前看取衰翁”则是欧阳修的自嘲,创作这首词时他已年至半百,自称“衰翁”,叹息人生易老。结句虽有凄凉之意,但与全词的豪放风格相融相生,读来更有清远淡泊的况味。

【大师导读】

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公每暑时,辄凌晨携客往游。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欧阳修一生宦海沉浮,曾三遭贬谪,仕途不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如《朝中措·平山堂》。

——袁行霈

踏莎行(候馆梅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春山外。

【赏析】

清代冯煦在《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中称欧阳修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本词正是其“深婉”风格的代表。羁旅相思的题材很多人写过,但欧阳修构思精妙、更胜一筹。上下两阕可视为两个情境独立的画面,上阕描绘征人远游,写其愁;下阕刻画思妇闺中相思,写其苦,更妙处在于两阕结尾相呼相应、情连愁苦,生动刻画了征人与思妇鸳鸯分飞、不断回首的样子。

上阕着墨写征人思念家乡。起首三句渲染明丽春景,其中暗含春愁。“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柳细草香、溪流风暖,都带有浓厚春意,昭示着万物生机勃勃的时节已经到来。但在这秀丽和美的春景中,又有“候馆”与“征辔”的意象夹杂进来。“候馆”指旅舍、“征辔”指代远行之马,都点染着征人远游的情景,点点“残梅”,也显出征人的悲寂与落寞。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后两句由景入情,倾诉离愁。词人将离愁比作绵绵无尽的春水,感叹愁思绵长无际,与李煜《清平乐》中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意境相类。

下阕塑造了登高倚楼、望远思人、默默垂泪的闺妇形象,辞调深婉柔情。思妇在高楼凭栏而望,思念远行的爱人,思念与愁苦从“寸寸柔肠”中汹涌而出,她伤心至极,落下“盈盈粉泪”,不禁告诫自己“楼高莫近危阑倚”,以免触景伤情。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眼前虽有秀美的春山风景,却不见游子的身影,恐怕那人已到了她望不见的春山外了。下阕结尾两句是全词题眼,承接上阕“迢迢不断如春水”的离愁别恨,将游子的思念、思妇的绝望表现得极为酣畅,写出离愁逐步加深的过程。

词人通过托物兴怀的手法表现离愁,又用比喻手法化虚为实,把无形的“愁”转化为“迢迢春水”,可观、可触、可感,虚实相映地写出愁之深切。全词层次清晰、情感细腻,曲折委婉得渲染出离别的哀怨,引人共鸣。

【大师导读】

前半是自叙,后半是代家里叙,章法极奇。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此便脱化出“楼高”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此便脱化出“平芜”二句。从一个人心里,想出两个人相思,幻绝妙笔。

——清·金圣叹《金圣叹全集》

前半首言征人驻马回头,愈行愈远,如春水迢迢,却望长亭,已隔万重云树。后半首为送行者设想,倚阑凝睇,心倒肠回,望青山无际,遥想斜日鞭丝,当已出青山之外,如鸳鸯之烟岛分飞,互相回首也。

——俞陛云

上片征人,下片思妇。结尾两句又从居者心眼中说到行人。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

——俞平伯

这是描写残春的景象,简直是情景融一,分不出哪是情,哪是景了。原来是写情化的景界,自然由景里迸发出情来,融成一片。

——胡云翼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赏析】

“元曲之称绝者,不过得此法。”明代徐士俊《古今词统》认为,元曲中可“称绝”的作品,都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对欧阳修《生查子》的赞誉之高。词人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了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如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场景贯穿,叙述一个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阕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女主人公追忆和情郎月下约定的幸福情景,互诉衷情的甜蜜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走向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孤独情景。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并无两样,圆月仍高挂夜空,花灯仍明亮如昼,但去年的甜蜜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剩相思之苦。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让她悲上心头。“泪满春衫袖”一句点题,写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清泪浸湿衣衫,把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与苦痛。

上下两阕所用结构大体相同,所选意象也一样。元夜时、繁华灯市、柳上圆月,词人对这些意象反复咏叹,构成重歌复沓的形式,将情思咏叹得隽永绵长。虽然使用了相似的结构和相同的意象,但两阕表达的情思却截然不同,通过喜哀的鲜明对比,将女子对爱情的憧憬,以及她在爱情中受到的伤害完整表现出来,巨大的落差使女子的痛苦心境更加惹人同情。

将去年与今年的同景并置,凸显情之不同,并非欧阳修独创的手法。唐代诗人崔护有《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词一诗,抒发的都是对物是人非的伤痛感怀,对甜蜜爱情的美好追忆,能带给读者深刻的情感共鸣。

同类推荐
  •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的许多版本会省去工段营造录这一章,本版本以原貌全部保留,是全本的权威珍藏本。《扬州画舫录》是李斗历时30年写就的扬州奇书,被尊为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扬州百科全书。朱自清先生最推崇的明清笔记体奇书。朱自清说: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有念过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象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四种被广泛认为最具有代表性、最优秀的蒙学读物。这些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背诵,培养识字书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历史上发挥了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作用。本书广泛参考、借鉴了国内新近出版的蒙学类著作,吸取众家之长,每篇蒙学经籍前都加有导读说明,便于读者了解该典籍的文化背景与主旨。内容兼有实用性和典藏性,适合国人借鉴学习。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四书五经入门

    四书五经入门

    《四书五经入门》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本书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四书五经自南宋定名后一直延续至今,影响极为深远。阅读本书,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本书在参考多个版本的基础上,对四书五经进行精编精选,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扫除了字、词、句等阅读障碍。原汁原味的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以及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更做出了详细解释,让人一目了然。
热门推荐
  • 奇趣天下Ⅱ: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奇趣天下Ⅱ: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万吨巨轮顷刻间支离破碎永沉海底;飞机失踪数年后出现在遥远的月球;数十人被在黑雾中迷失灵魂;人畜眨眼间被吸入魔窟化为白骨;沙漠中幻象纷繁引人赴死;峡谷里众多冒险者神秘死亡……对于这些神秘之地,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外星人的秘密基地,人类不得入内;有人说是死亡笼罩的所在,误入者必死无疑;也有人说是大自然的禁区,一旦踏入将会遭受灭顶之灾。死亡无法形容的恐怖;神秘不能诠释的离奇。这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密,我们称这些区域为——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 魔兽:狼人传

    魔兽:狼人传

    我来自吉尔尼斯,我是一个狼人同时也是一位德鲁伊,我穿梭在丛林里寻找着荒野的神灵,感受着自然地召唤,见过巨龙翱翔在天空,感受过元素的愤怒,更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让我们跟随者阿尔法感生不一样的魔兽
  • 重生之王者归来

    重生之王者归来

    他是人人膜拜景仰的贵族,尊贵高傲,霸气凌人。她是萧氏第一操盘手,手控财运,业界翘楚。三年恩爱,他转身就对她弃如敝履。外公被逼当众跳楼,脑浆迸裂。下一刻,她被汽车横街撞死,灵魂出窍。再醒来,她身世不凡,容貌极品,形同妖孽。望着杂志封面上那个曾将她打入地狱的绝色男子,她眯着滟滟双眸,冷然一笑,王者归来!入主财团,创建公司,晋升国际MUSE;跨界投资、运作集团、在金融风暴中开创股市神话,剽悍阻截商界帝王……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她自硝烟弥漫中强势起家,眼底深沉似海、笑容讳莫如深。杀伐决断、算无遗策、滴水不漏,让无数故人胆战心惊,求死不得。不过,谁来告诉她,为什么这复仇之路走得越来越春光荡漾?
  • 皇上我来训你

    皇上我来训你

    “刚刚,只是开始。”
  • 恶鬼纪元

    恶鬼纪元

    有些东西一直在周围转悠,只是看不到而已。只要有勇气,就算是平凡的人也可以对抗恶灵。如今,他要解救同学的魂魄。
  •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德护长者经

    佛说德护长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霸王别记

    霸王别记

    项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英雄人物,他残暴而且仁慈,武断而又优柔。他和虞舜是史书中有记载的两个重瞳子的人物,或许他们有着前世今生的纠葛。本书以个人的素愿强加在历史人物上,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和惋惜。
  • 謇斋琐缀录

    謇斋琐缀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深缘浅,总裁追妻路漫漫

    情深缘浅,总裁追妻路漫漫

    新文链接http://m.wkkk.net/a/1247690/纪唯宁一直认为,她这辈子爱的男人只会是江承郗,并且就这样跟他一直走到老。从十二岁到二十七岁,江承郗如父如兄如恋人般的存在在她的生命里。他给予她的记忆太过美好,美好到足以让她忽视他所有的不堪。直至后来,他将她抛弃在异国他乡的婚礼现场,她狼狈归国……------一场医疗事故,作为主刀手的纪唯宁,无可避免的与患者亲属徐暮川产生交集。穗城无人不知徐暮川,他心狠手辣,只手遮天。为了成为世腾集团的掌权人,他逼死生父,驱逐二叔,将三叔送进监狱。得罪徐暮川,必定凶多吉少,院方勒令纪唯宁无限期停职。摒息待着事故责任追究,却等来徐暮川将纪唯宁请进家门,成为患者的家庭康复师。尽握金钱与名利的徐暮川,背负着另一个女人的情,沉重如壳。这个女人的存在,注定他不能随心所欲拥有自己的爱情。可是后来,他却频频将纪唯宁带进公众视野,细心呵护。她失意潦倒,他寸步不离。她心有所属,他满腔柔情。她惶恐逃避,他霸道逼进,直至她避无可避。艰难的爱情走到无望时,是该放手成全还是拼死守护?纪唯宁从不敢太靠近徐暮川。这个清冷的男子,他犹如罂粟,带着致命的诱惑,会慢慢的将你腐蚀,让你跌进万劫不复的深渊,亦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