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家银行的经理和人事部主任接见一批经过笔试合格的考生,发现其中有不少留长发的男子。为了能使这些留长发的考生都留短发,人事部主任在致词时,没有正面提出要求,而是充分运用了他杰出的口才和幽默感,只说了几句话,便使留长发的考生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他是怎么说的呢?
人事部主任留着陆军式的发型,他说:“诸位,敝行对于头发的长短问题,历来持豁达的态度,诸位的头发长度只要在我和经理先生的头发长度之间就可以了。”
众人立即把目光投向经理,只见经理先生面带笑容站起来,徐徐脱帽——露出了一个光头。
人事部主任使用的就是欲擒故纵法。他的本意是要求考生都留短发的,但他却不直接说出来,而是故意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似乎他们的要求并不高。
表面上看来,银行对于头发长短问题历来持“豁达的态度”,好像是“纵”,实际上“诸位的头发长度只要在我和经理先生的头发长度之间就可以了”,却是“擒”。他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了同一个概念。
逻辑学常识告诉我们,有时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有时不同的语词却可以表达相同的概念。人事部主任所说的两句话,表达的显然是同一个概念,它们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这种先纵后擒法,很有效力,一是增加了幽默感,从而使他的要求更易于为对方所接受。因为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同一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其客观效果是不一样的。二是先放后收,使对方难以讨价还价,只得照办。
模拟幽默术
模拟幽默术就是把大家熟悉的原来的语言和情境,移置新义与原义形成对照,从而产生不协调之趣,造成幽默感。
运用模拟幽默术要把握好这样三个字:名、热、新。名,就是你所模拟的应当是知名度高的名篇、名言、名句,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台词、俗话等。旧瓶装新酒,亲切自然。热,就是你要表达的内容要与时代合拍,最好是人们关心思考或者有争议的热门话题,这样就能很快引起人们联想,产生共鸣。新,就是观点新。这是模拟幽默术的灵魂。也就是说,旧瓶装了新酒还不够,还必须装上新的气息,以造成幽默的醉人气氛。
模拟幽默术的手法有顺拟法、反拟法、别拟法等。模拟的要诀在于出人意料地把毫不相干的事扯在一起,内容越是风马牛不相及越好,距离越大越能引起惊讶;在形式上,则越是接近,越有幽默的效应。
顺拟法是顺着旧格式拟出新的内容。由于这种手法多用于触景生情而即兴创作,所以,常能进出新的寓意和偶发词。
反拟法就是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偶尔反用其意造成新奇的幽默感。比较而言,反拟比顺拟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反差造成的效果。
别拟法就是要拟出幽默的别解来,这也是我们经常有意识无意识地运用的。别拟法要拟得自然贴切,切忌生搬硬套,应当追求一种天然的妙趣,人为的痕迹越少越好。
我们为什么要通过模拟的方法,使幽默感在模旧中拟新呢?一方面是顺应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另一方面也不忽视人们喜新恋旧的心理,将这两种心理移植在一起,便产生了模拟幽默术。
我们说好作品百读不厌,这是夸张。不管什么人,只要口头禅一多,就会缺少幽默感,这时,一个最经济的办法,就是运用模拟来推陈出新。
顺路搭车幽默术
在社交生活中,当你遭受对方顶撞、攻击、讽刺、挖苦或者出言不逊时,不是立即以牙还牙、针锋相对,而是把它作为前提,作为铺垫,作为条件,顺势把自己的幽默态度抖落出来,我们将此叫做顺路搭车幽默术。
英国三四十年代,有个政界要人叫凯升。他首次在众议院里发表演讲时,打扮得土里土气,因为他刚从西部乡间赶来。
一个善于挖苦讽刺的议员,在他演讲时插嘴说:“这个伊利诺斯州来的人,口袋里一定装满了麦子吧?”这句话引起哄堂大笑。
凯升并没有因此怯场,他很坦然地回答说:“是的,我不仅口袋里装满了麦子,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许多菜籽呢。我们住在西部的人,多数是土里土气的,不过我们虽然藏的是麦子和菜籽,却能够长出很好的苗子来!”
这句话立刻使凯升的大名传遍全国,大家给他一个外号,“伊利诺斯州的菜籽议员。”
这位菜籽议员采用的正是顺路搭车幽默术。他深知顺势的道理,把对方的冷嘲热讽当作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顺路搭车,一路顺风地抵达了自己的目的地。
这个例子,这种态度,正应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吃力不讨好,讨好不吃力。
我们赞赏和提倡直面人生的勇气,就是说不管遇到任何风浪,都要敢于去面对。但不等于什么时候都去进行正面交锋,直接对抗,尤其是在力量悬殊或反击无效时,顺路搭车幽默术将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曲说隐衷幽默术
曲说隐衷幽默术,就是拐弯抹角、曲折暗示地说,从而达到表述隐衷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幽默与直截了当地表述隐衷无缘,直抒胸臆是抒情的效果,而不是幽默的效果。
一般来说,幽默都以间接暗示,诱使对方顿悟为上,如有隐衷,拐弯道出比一吐无余聪明。
社交场中有许多冲突,由于某些利害关系,对你的朋友有时是非要当场提出的批评,自然也以暗示为上,最好是以荒诞不经的方式启示他顿悟。
比如,朋友请客吃饭喝酒是常事,也是乐事。但对不知趣的不速之客的光临,无心计的人会直接批评。如果采用曲说隐衷的方法,就可以避免引起的尴尬,减少人际磨擦。
有这样一件事,您看看是否会对您有所启发!
王麻子是个极爱占小便宜的人,常常在别人家白吃白喝,吃完了上顿等下顿,住了两天住三天。一次,他在一个朋友家里吃了三天后,问主人道:“今天弄什么好吃的呀?”
主人想了想,说:
“今天我们弄麻雀肉吃吧!”
“哪来那么多麻雀肉呢?”
主人说:“先撒些稻谷在晒场上,趁麻雀来吃时,就用牛拉上石磨一碾,不就得了吗?”
这个爱占便宜的人连连摇手说:“这个办法不行,还不等石磨过来,麻雀早就飞跑了。”
主人一语双关地说:“麻雀是占惯了便宜的,只要有了好吃的,怎么碾(撵)也碾(撵)不走”。
主人的曲折暗示,不知这位爱占别人便宜的王麻子领会了没有。
当你觉得对什么不可改变的事情不满意,从而感到困窘,如果你直接把它表达出来,这并不能显示你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如果你能用上面的幽默方法,说明你对困窘似乎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就说明你的幽默感要高人一筹了。
指桑骂槐幽默术
指桑骂槐就是明骂桑而实骂槐,运用此法既可达到己方目的,又不授人以柄,避免了正面冲突。此法的技巧主要表现在应对语的选择上,要让“槐”听明白是骂“槐”,但又抓不住把柄,叫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人类的语言非常奇妙,它的功能变化万千。同样一个词语,只要换一种语言环境,意思和味道就很不一样了。不懂得这个门道的人,是很难利用语言的这种活性来开拓他的幽默途径的。
指着槐树骂槐树,不可能幽默;指着桑树而实际上骂槐树,才有可能幽默。指桑骂槐幽默术就是利用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把词语的针对性转向谈话对方,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从前,有个瞎子被无辜地牵扯到一场官司中,开堂审判时,他对县太爷说:“我是一个瞎子。”
县官一听,立刻厉声责问:“混账,看你好好的一双清眼,怎么说没有眼睛?”
瞎子接过县官的话说:“我虽然有眼睛,老爷看小人是清白,小人看老爷却是糊涂的。”
在这里,瞎子采用的就是指桑骂槐幽默术,他所说的“清白”和“糊涂”,实际上是利用一词多义的现象而造成一语双关的修辞效果,从而达到“指桑骂槐”的目的。
表面上看,他说的“清白”是指盲人的眼睛是清白眼,而实际上却是暗指盲人自身是清白无辜的。“糊涂”一语。貌似指盲人因眼瞎看不清县官,但实际上却是说县官说话做事糊涂,是个糊涂昏官。所以,整句话的表面意思是:“小人看不清老爷”,而实际上却是:“我看老爷是个糊涂官。”
这两句话从形式上看是“指桑”,即回答老爷的问话,从内容上看却是“骂槐”,即暗中讥骂昏官。盲人巧妙利用指桑骂槐幽默术,痛快淋漓地讥骂了昏官,又使县官抓不住什么把柄。
指桑骂槐幽默术的特点就在于巧妙地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双关性等特点来做文章。说话者说出的话语,从字面上的意思看似乎并不是直接针对对方,但话语中却暗含了攻击对方的深层意思,使对方虽有觉察却又抓不住把柄,只好哑巴吃黄连。
出人意料幽默术
什么是出人意料幽默术?即事物发展的结果有多种可能,可以让我们产生多种想象与预测,而实际的结果,与这些想象与推测的结果又是完全分歧的、不一样的,想象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出人意料幽默术,是我们用得最多的一种幽默技法。在幽默笑话、影视、相声中,可以说没有出人意料幽默术,效果就会减去一半。因为它的幽默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也最能激起人的心理反差。
先看下面一个幽默:
一位有五个孩子的父亲,手里拿着一个刚买的玩具回到家里,他把五个孩子全叫到跟前问他们这个新买的玩具应该给谁。他说:
“是谁最听妈妈的话,从不顶嘴,而且总是把妈妈交代的每一件事做得很好呢?”
五个孩子沉默了一会儿,异口同声地说:“爸爸,这个玩具应该给您玩。”
这个幽默使用的就是出人意料幽默术。
因为按照我们的想象,这个玩具不是给老大,便是给老二、老三或老四、老五,而实际的结果呢?却是给爸爸,因为爸爸“最听妈妈的话,从不顶嘴”,想象与实际的反差,令人意想不到,幽默之感油然而生。
可以看出,出人意料幽默术包含着构成幽默的最一般的法则,但同时也有自己的内涵与特点,需要悉心体味。
出人意料幽默术分为两部分。一是想象部分,即要尽可能地激起人们对事物的结果的种种想象。想象得越多,就越成功。二是结果部分。结果部分,一定要和想象部分不同,这样才能造成反差产生幽默。因此,实际的结果一定要不符合常规。因为人们的想象多是常规想象,是符合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想象,结果不合常规,性质一下变了,纵然你常规想象再多,也难以与结果相同了。
出人意料幽默术在我们的言语交际中使用得也相当多。值得注意的是,它在实际的语言交往中,实际的结果可以不合常规,但一定要符合情理,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情理是我们语言交往要达到的目的,舍此目的,幽默也是白搭。
顺水推舟幽默术
顺水推舟幽默术就是抓住对方的话茬,顺着说下去,让其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从而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
顺水推舟幽默术的特色是不作正面抗衡,而是在迂回的交谈中,顺着对方的话说下去,借力胜敌。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和产生幽默感,有时自己站在不利的地位,也可顺水推舟使自己摆脱困境。
隋朝时,有个人很聪明,但说话结巴。官高气盛的杨素,常常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把那人叫来说说笑话。
年底的一天,两人面对面地坐着,杨素开玩笑地说道:“有个大坑,深一丈,方圆也是一丈,让你跳进去,你有什么办法出来吗?”
这个人低着头,想了想,问道:“有有有有梯子吗?”
杨素说道:“当然没有梯子,若有梯子,还用问你吗?”
那人又低着头想了想,问道:“是白白白白天,还是黑黑黑夜?”
杨素说道:“不要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你能够出来吗?”
那人说道:
“若不是黑夜,眼眼眼又不瞎,为什么掉掉掉掉到里面?”
杨素不禁大笑。又问道:“忽然命你当将军,有一座小城,兵不满一千,只有几天的口粮,城外有几万人围困,若派你到城中,不知你有什么退兵之策?”
那人低着头想了想,问道:“有救救救救兵吗?”
杨素说道:“就因为没有救兵,才问你。”
那人又沉吟了一会,抬头对杨素说:“我审审审慎地分析了形势,如如如如像您说的,不免要要吃败败败仗。”
杨素大笑了一阵,又问道:“你是很有才能的人,没有事情不懂得。今天我家里有人被蛇咬了脚,你能医治医治吗?”
这个人应声答道:“用五月端午南墙下的雪涂涂涂涂就好了。”
杨素道:“五月哪里能有雪?”
那人说:“五月既然没没没有雪,那么腊月哪里有有有有蛇咬?”
杨素笑着打发了他。
这个故事虽然是一则笑话,但类似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时常都会遇到。故事中的人尽管是个结巴,但回答问题却很能运用顺水推舟幽默术,杨素不但难不倒他,而且显出他的幽默感。
可见,顺水推舟幽默术在交际场合是很有用处的。特别是有时候,处在尴尬的情况下,可以来一番自我解嘲式的“顺水推舟”,也能达到摆脱尴尬的目的。
随机套用幽默术
随机套用幽默术就是预先熟练地掌握一些与本人工作生活有关的幽默范型,然后加以灵活的套用,最好能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特点即兴加以发挥。
随机套用幽默术是先有了幽默故事,然后再创造一个话头,使二者天衣无缝地结合,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套用这些范型的能力和自由转换这些范型的能力,套用的惟一要求是天衣无缝。
张大千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颏下留长须,讲话诙谐幽默。一天,他与友人共饮,座中讲笑话,都是嘲弄长胡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