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Ⅰ,通用性的解决方案
“电脑从被认为是官僚机构的统治工具而让人不屑一顾,变成了个人表达与自由解放的象征而被欣然接受。”约翰·马尔科夫说。
1975年1月,第一台个人电脑Altair(“牛郎星”)出现在《大众机械师》的封面上。实际上,这只是一堆价值495美元的零部件,需要焊接到电路板上才能使用。它没有键盘,取而代之的是8个开关;它没有显示器,取而代之的是面板上几个闪烁不停的灯泡;它的存储空间只有256B,现在一条微博的体量都会比这个更大些。
1975年3月5日,自制电脑俱乐部(The Homebrew Computer Club)成立,32个年轻人率先响应了这次号召。最终,这个俱乐部催生出超过200种个人电脑,孕育出至少22个名震一时的电脑公司。
其中除了乔布斯和沃兹的苹果,还包括亚当·奥斯伯恩和李·费尔森斯坦的奥斯伯恩公司,泰德·纳尔逊的“超文本”,鲍勃·马什、盖里·英格莱姆和李·费尔森斯坦的“所罗门一号”电脑,哈里·加兰和罗杰·梅伦创办的“克罗门克”以及李·费尔森斯坦和戈登·弗伦奇的“SOL20”。
但最终的赢家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苹果公司。据说,当费尔森斯坦看到了苹果的AppleⅠ以后,认定苹果电脑“十分平庸”。这个“十分平庸”的苹果到底哪些地方打动了市场?或者说,哪些基因让苹果最后成为活下来的赢家?
先来看看AppleⅠ。
AppleⅠ没有机箱、没有电源、没有键盘,也没有配备显示器。因为乔布斯和沃兹认为:一个完全装配好的电路板就是一台电脑了。
与此同时,当时个人电脑的新宠“所罗门”电脑有光滑的金属机箱;苹果的前辈——个人电脑先驱爱德华·罗伯茨的Altair、Commodore(康懋达)以及IMSAI(以姆赛)等电脑新秀,都比当时的AppleⅠ好看、好用甚至便宜。
在上百家PC生产企业中,苹果并非一枝独秀,但为什么苹果最后却领先了?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让技术回归于人性:键盘的创造。
后来,苹果站在技术和人文交叉口的工作都是由乔布斯来完成的。但是最开始,让技术能够更加友好这些事都是沃兹一个人的工作。
在AppleⅠ之前,每台电脑都配有灯和按钮的仪表盘,操控电脑不仅是一件非常专业的工作,而且耗时日久。比如,如果用Altair写入程序,往往需要半小时,而用AppleⅠ不到1分钟就可以搞定。从一堆傻瓜才能懂的机器语言中解放出来,这是一项革命性的工作。通过键盘而非机器语言输入,这改变了PC行业,从此键盘成为标配。
2.可视化的价值:显示器。
此前的仪表盘不仅是为了输入,还可以输出信号。1975年6月29日,沃兹把自己编写的数据存入存储器,然后有史以来——第一次——将键盘敲打的符号,直接显示在电视屏幕上。
3.最简单成熟的工艺流程。
早在别人使用上百个零件的时候,沃兹就可以用20个零件组装出自己简陋的电脑。这种简洁使苹果的产品变得简单,也更好用。
4.程序,以及为程序而建立完善的操作系统。
沃兹从自己在惠普做计算器的工作中获得灵感,认为电脑应该和计算器一样,必须要有存储器和应用程序。当时的电脑开机后需要半小时载入程序,而AppleⅠ仅用不到1分钟。为了做到这一点,AppleⅠ有存储器,还要存储器在开机以后就自动运行存储器中的数据。此外,沃兹还为AppleⅠ编写了BASIC(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程序。
5.解决电源问题。
乔布斯讨厌风扇,因此找来电气工程师霍尔特。霍尔特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开关电源,每秒通断电不是传统的60次,而是上千次。由于开关速度越快,电源存储电能的时间就越少,损耗就越小,散热量就越低。现在,所有的电脑电源都采用同样设计。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发明了直接输入程序的键盘、接通了可视化的显示器、建立了可以直接入手的程序,同时又解决了散热和工艺流程问题,这些内容加在一起,就打造出了现代个人电脑的雏形(除了鼠标)。
没错,AppleⅠ简陋,外观上没有什么吸引人的。但是,它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使得电脑变得不仅可用,而且有趣,同时也有了更大发展的可能性。直到IBM个人电脑出现以前,AppleⅠ和AppleⅡ一直是盈利最多的电脑操作平台(即便是在微软的总部西雅图)。马库拉就是从中发现了未来的潜力,进而加盟苹果。
作为当下的创业者,我们通常能够发现一个切口,就好比有人利用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平台做美甲,就有人用O2O做“大保健”,在不断复制的过程中还会伴随着“微创新”。但如果没能真正为用户提供逻辑清晰的解决方案,并让用户从中受益,未来就难有继续进化的空间。
在笔者看来,将创业的初心和愿景梳理清楚,让创业运行的小逻辑融入社会运转的大逻辑,是每个创业者的必修课。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说创业入门了。
至繁归于至简。——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AppleⅡ为何能脱颖而出?
1976年早期,苹果大约销售出150台电脑。而当时李·费尔森斯坦的“SOL20”仅一个月就卖出了1000台。当乔布斯和沃兹与自制电脑俱乐部的小伙伴再次坐在一起时,这些小伙伴已经分散在各个不同的电脑公司,而且他们讨论的商业用户和缩写简称,苹果的创始人们都没有听说过。
但AppleⅡ还是一举战胜了所有电脑,让苹果脱颖而出。1977年,AppleⅡ首发,售价1298美元。到1993年11月15日,苹果停止AppleⅡ的销售时,AppleⅡ在市场上的投放时间已超过16年,发货量达到500万台。跨度之久,超乎想象。那么有哪些因素让苹果成为最后的赢家呢?
答案是远见。要在一个行业还没有诞生之前,对还不存在的需求进行准确的发现和描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和当时其他的PC创业者不同,苹果在以下9个方面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1、AppleⅡ带来了彩色显示。
它可以和所有的电视机甚至投影仪兼容,这意味着可以节省显示器的钱,而且它的彩色效果足够好。AppleⅡ有独立的彩色能力,可以在系统内存中调用、显示图文。当时它的竞争对手Commodore在了解了AppleⅡ的设计原型以后,认为自己不需要这些可爱的功能:彩色、音效、图形等等时,这种误判几乎是致命的。
2、让电脑读取指令,发出声音。
AppleⅡ在游戏控制面板支持下,就可以根据要求创造声音。
3、游戏控制面板。
AppleⅡ用软件编写了游戏程序,比用硬件完成的游戏效能更高。软件带来的可能从此改变了世界。
4、ROM(只读内存)内置BASIC语言。
这也是一个创举,启动电脑就可以使用程序,此前,电脑启动以后,需要读取磁带上存储的程序以后才可以使用。内置的BASIC是微软提供8年授权的浮点BASIC(沃兹没有听从乔布斯的劝告,没有推出浮点运算,乔布斯不得不求助于比尔·盖茨。直到很久以后,就算在微软所在地西雅图,苹果仍然是主流产品),代码为Applesoft,苹果的数万款程序都是用这一程序编写的。
5、8个扩展槽。
扩展插槽直到现在仍然是PC在使用的功能(苹果的产品已经很少支持用户自行扩展了),正是这8个扩展槽,让苹果由一个普通的玩具变成了瑞士军刀一样的高效工具。
6、独创性的软盘。
沃兹创造性地提出了5.25英寸软驱设计方案。这个软驱设计方案有一个控制卡,可以安插在AppleⅡ的8个扩展槽中。该驱动器的价格只有竞争对手的一半,考虑到当时很多计算机仍使用性能不稳定的磁带驱动器,相比之下,AppleⅡ的存储能力可以说非常领先。
7、好运气:独享的软件(程序)。
1977年,波士顿的Personal Software发布了Calculedger(VisiCalc前身),世界上第一款电子表格软件。1979年,VisiCalc与苹果捆绑销售,由于该软件只能在苹果电脑上运行,于是AppleⅡ销量进一步增加。
甚至,连马库拉也为AppleⅡ编写过几款早期的程序,并以别名Johnny Appleseed[1]销售这些程序。
8、营销:盛大发布的预演。
乔布斯重新设计了苹果的logo(商标)。他与麦肯纳一起确定了一直沿用至今的苹果标识(当时为六色苹果),并且设计出了人性化的塑料机箱。
1977年4月,苹果做了第一次盛大发布,这也是乔布斯式发布会的首次登场,但是已经可以看到后来的雏形(当然那时候还是在“西海岸电脑展览会”上,如今苹果已经不再参加这样的展会)。乔布斯预支了5000美元预订展厅最前端的位置,在其他人用普通桌子、用纸板做牌子时,苹果则用上了盖着黑色天鹅绒的柜台和一大块背光式的有机玻璃。这些营销都是值得的。苹果在会场就接到了300份订单,还发掘了第一个海外(日本)代理商。
9、更广泛的愿景。
你没有想到过的地方,你就无法到达。沃兹一直把电脑想象成是电脑爱好者解决工作问题或者游戏的工具。但马库拉却认为,苹果电脑可以引入普通家庭,处理家务,比如保存菜谱或者家庭财务收支。他认为苹果成为“家庭电脑”的愿景就是未来。
在AppleⅡ中,沃兹仍然是独创式的英雄。乔布斯和马库拉一起只完成了最后两项。不过笔者认为,这仍然是重要的。盛大的发布预示着对自己卓越产品的自信,而愿景就像灯塔,让苹果的道路更清晰。苹果的整个创造就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不可能单独成篇。任何一个企业,从不同的维度了解彼此工作的重要性,互相配合,才有可能创业成功。
回到主题上来,苹果能够战胜当时其他的电脑,很大程度上在于远见。因为已经看到了“家庭电脑”出现的这一未来,所以当时苹果超前的色彩、声音(这在当时也是不务正业的)以及扩展槽,包括内置语言等等,才会让AppleⅡ长盛不衰。在AppleⅢ、Lisa和麦金塔什(Macintosh,简称Mac)都出现灾难性的问题时,是AppleⅡ维持苹果声名不坠。
不要依据过去来策划未来。——埃德蒙·伯克
乔布斯的三振出局①:AppleⅢ的教训
1980年5月19日,AppleⅢ在全国电脑大会上面世。苹果为AppleⅢ感到自豪,因为AppleⅢ创造了公司的许多个第一。但它发行不到4年时间,经历了第一个重大失败。在1984年4月24日苹果停止AppleⅢ的生产时,它的总销量是12万台。作为对比,AppleⅡ在当时的出货量已经达到了130万台。
AppleⅠ和AppleⅡ是沃兹一个人的作品,乔布斯做的只是“组乐队”的工作。而AppleⅢ是乔布斯主持的第一个项目,这时已经体现出乔布斯作为有远见的产品大师的很多特质,比如:
1、重视设计,从重新定义机箱开始。
AppleⅢ正是由于乔布斯对设计的控制而进展缓慢。在这个过程中,证明了乔布斯的设计品位高于常人,乔布斯的很多理念也在实践中得以萌芽。
2、活在未来。
乔布斯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沉迷于当下,而是始终想着要创造未来。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后来乔布斯的影子了:高瞻远瞩、决胜千里。
3、从美的角度来审视当下的产品。
觉得风扇不够美,于是乔布斯穷尽后面的30年去消灭风扇这个东西。
4、“现实扭曲力场”。
“现实扭曲力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这个词来自于《星际迷航》,特指外星人通过精神力量建造了新世界。
安迪·赫茨菲尔德是第一个使用“现实扭曲力场”来描述乔布斯的家伙:他认为,乔布斯拥有口若悬河的表述力、过人的意志力、“扭曲事实以达到目标”的迫切愿望,这形成了他“混淆视听”的“现实扭曲力场”。乔布斯可以忽略自己不想见的东西,包括对AppleⅢ失败时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反思视而不见;也可以说服别人相信他们原本不相信的东西,加上运营能力的体现,乔布斯的很多特质已经初具形态。
但是,AppleⅢ要成功,仅有乔布斯的这些个人特质是不够的。从配置上看,AppleⅢ的配置要高于AppleⅡ,集成了很多AppleⅡ需要扩展才能使用的功能,支持大小写字母,而且此时的苹果已远非“吴下阿蒙”。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AppleⅢ的失败呢?
首先,是价格问题。苹果定价高从来都不是问题,但前提是物超所值的高性价比。比如,AppleⅡ出售时,其他电脑公司还实行3个月保修期,乔布斯就已坚持12个月的保修期。但AppleⅢ4340美元的起售价,确实太高了。作为对照,同期发布的AppleⅡPlus市场价为1195美元,稍晚出现的IBM PC市场价为1565美元。虽然说AppleⅢ主打商务市场,但这价格也有些没有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