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5600000021

第21章 转向新经济政策(1)

一、国家利益至上,余粮征集的实质,苏维埃俄国再次面临危机

1920年,曾经任苏维埃政府第一任农业人民委员和第一支征粮队队长的施利赫特尔兼任黑土产粮区坦波夫省的执行委员会主席。8月8日,他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承认,余粮征集的惟一目的是向国家缴送摊派的粮食。他明确提出了“国家利益至上”这个原则,他说:“对于不得不在征集中上缴粮食的地方居民来说,无论余粮征集制的条件是如何沉重,毕竟在总体上还是国家利益,社会主义革命利益是首位的,是压倒一切的,它高于对其他一切问题的考虑。”他还认为坦波夫省粮食征集工作的首要成绩,就是“在富农分子的队伍中制造了紊乱”,并且提出粮食征集工作的下一步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打击富农,用他的话来说,这就是“要狠狠地挤压富农,要让他们对省粮食委员会的命令不仅感到愤怒、激动和屈辱,而且认为非执行不可,是不可避免的”。

施利赫特尔还对粮食工作者说,他这是传达不久前在莫斯科召开的全俄第二次粮食工作会议的精神。施利赫特尔的话展示了余粮征集制的实质,同时也承认了余粮征集的极为困难的处境。余粮征集制本是为解决粮食问题而实行的,但这一措施执行的结果却使国家的粮食供应越来越紧张,国家的粮源越来越枯竭,城市里几乎到了粮尽食绝的地步。

余粮征集制并不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它只是一种用行政命令和军事手段来强行再分配农村的存粮的措施。这种存粮又常常是农民用以维持自己生存和生计的惟一手段,可在苏维埃政权的一切法令里,这种存粮都被统统说成是“余粮”——多余的粮食。当时,在相当多数的农民家里都有存粮,但这存粮并不是余粮。真正有超过自己的生存和生计所需的余粮的农民是有的,但他们的成分相当复杂,可政府在执行余粮征集制的过程中却把所有有余粮(包括存粮)的农民都视为富农,并宣称不上缴余粮的人都是反抗苏维埃政权的人民的敌人。这时,苏维埃政权没有一项法令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而余粮征集制日趋激烈的执行使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地荒芜,耕种面积逐年减少,牲畜被大量地宰杀,农业人口大量地外流。当农村中的存粮和余粮被征集得越来越少时,国家就自然越来越感到粮食的匮乏。这种无异于杀鸡取卵的政策只能把国家推向绝境。

余粮征集制主要是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的,其目的是防止和杜绝农民手中的粮食在国家的“粮食垄断”之外流向市场和城市。因此,在余粮征集制上所反映出来的斗争首先并主要是国家的粮食垄断政策(或者说是粮食专政)和农民的粮食非垄断、反垄断(或者说是反粮食专政)的意识、情绪和行为的斗争。当时的征粮队实际上叫作“拦阻队”,它们大多位于铁路车站、水运码头和公路线上,拦阻(实际上是强行征收)“背口袋的人”携带的粮食。这些“背口袋的人”有真正的农民,有投机的和不完全是为投机的商人,也有城市里下到农村来找粮食过日子的工人和其他城市居民。余粮征集制所征集到的粮食大多是从“背口袋的人”手中获得的,仅仅1918年的6、7月份,就从这些人那里剥夺了200万普特的面粉。国家对“背口袋的人”的处置是极为严厉的:剥夺自由,判10年以上徒刑,强迫劳改和没收财产。但“背口袋的人”的活动却无法禁止得了,拦阻队在铁路上查得严,他们就走水路,就通过各种途径把粮食背到市场和城市里去。所以,余粮征集制的斗争实质上是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和实际上的粮食自由贸易之间的一场真正的战争。

国家征集到的余粮主要用于战争,小部分用于大城市里国防工厂工人的需要。国家对居民的口粮规定了由国家供应的最低定量标准,但却只能供应其中的一小部分。居民的口粮大部分要靠那些“背口袋的人”来供应。从1918年年末到1919年,“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和工人居民点的粮食供应在产粮省份占总量的58%,在缺粮省份占总量的65.2%。国家对“背口袋的人”的惩罚性措施实质上切断了居民的大部分粮食来源,不得不使城市居民,进而使城市工业处于粮荒之中。因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局面:在征集余粮最多最激烈的地区,比如乌克兰南部地区、乌拉尔地区、西西伯利亚地区和其他一些产量省份,农民对苏维埃政权最不满,所表现出的反抗最激烈也最有组织。

对于这种余粮征集制和它产生的越来越严重的后果,布尔什维克党内是有分歧的,而且分歧越来越大、越激烈。1920年1月下旬召开的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最高运输委员会工作的拉林建议取消余粮征集制,代之以粮食税。列宁否决了这一建议,他认为余粮征集制是最主要的工作,“只要偏离这项工作,稍微分散精力,就会极严重地危害以至葬送我们的事业”。他寄希望于“劳动军”,“把劳动军建立起来,把工农的全部力量动员起来,我们就能完成我们的基本任务”。3月,托洛茨基在中央全会上建议:取消余粮征集,改行粮食税,实行商品交换,保证对农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发展集体农业。他的意见没有被中央所接受。

但是,事实上,即使在内战最激烈的时期,也有些地方没有执行余粮征集制。比如,在南部的察里津和中部的卡卢加一带,那里的苏维埃没有剥夺“背口袋的人”和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他们征收赋税,并将所获得的钱财和粮食支援战争和挨饿的居民。当然,中央政府不承认这样的行动是正确的,认为这是社会革命党人的反动。从1918年8、9月份起,关于城市里没有粮食,国家征收不到粮食和群众情绪越来越不满的报告不断从各省送到中央。除了农民的骚动和起义外,特维尔、梁赞、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和科斯特罗马这样一些大省份的工人开始集会,要求政府取消粮食专政。这时,在中央决策层也不是没有异议,主管经济工作的李可夫、拉林等人较早地接触到了这方面的材料,感到了危机,于是向中央建议,放松余粮征集制。于是,粮食人民委员瞿鲁巴同意实行一种较为宽松的措施——“一个半普特行动”,即给“背口袋的人”发给到产粮区去的铁路特许通行证,但只准许一次性地背运一个半普特的粮食。这个行动执行的时间很短,但在它实施时,私人背进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粮食比粮食人民委员部计划采购的多一倍以上。这一行动在1918年10月被禁止。因此,在1919年和1920年年初,国家的粮食征收政策实际上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强化余粮征集制,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粮食和政治危机尖锐的地区,实际上作出某种让步——准予“一个半普特”行动这样的措施执行。

然而,从总的方面来说,余粮征集制的执行是日趋激烈和强化的,苏维埃俄国面临着新的、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

二、“安东诺夫匪帮”,坦波夫农民起义,图哈切夫斯基镇压

在整个“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为了保证粮食的征集、运输和调拨,还成立了第一劳动军委员会,试图用军事手段来解决粮食问题。第一劳动军委员会由托洛茨基任主席,皮达可夫任副主席。托洛茨基曾多次向列宁建议赋予劳动军委员会以更大的权力,并从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农业人民委员部向该委员会派出拥有全权的代表。1920年2月19日,托洛茨基在致斯克良斯基并转列宁的信中写道:“请您考虑:孟什维克舍尔非常想参加劳动军的工作。他熟悉使用军事力量完成劳动任务,是一位负责的工作人员。”在托洛茨基这一时期的一系列信件中,他寄希望的“使用军事力量完成劳动任务”就是实施“军事管制”。

但是,因粮食而出现的问题管不胜管,各地农民的暴动也此起彼伏。1920年春天,喀山省和乌法省的农民起来反对余粮征集制。3月2日,俄共中央书记克列斯廷斯基给托洛茨基的信中写道:“喀山省和乌法省的穆斯林农民的暴动越演越烈。别伊别伊被暴动者占领。他们对乌法省的其他县构成威胁,力图打入巴什基尔部队并鼓动这些部队跟他们走。”同一天,当地领导人、巴什基尔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瓦利多夫给托洛茨基电报,声称农民的暴动是因为“人们由于巴什基尔农业区的富农很不愿意提供粮食而死于饥饿和伤寒病。巴什基尔的红军战士主要来自那些地区,他们清楚同富农斗争的目的”。

在顿河、库班、乌克兰等产粮区和西西伯利亚地区频频发生农民抗拒余粮征集的骚乱。组织者和领导者都是苏维埃政权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或是部队的指战员。骚乱的情况在乌克兰尤为严重。1920年4月26日,托洛茨基在致列宁的信中说:“乌克兰的局势应予以特别关注。土匪活动十分猖獗。加里西亚的两个旅暴动,枪口对准了我们。”

在俄罗斯中部产粮区的坦波夫省是施利赫特尔坐镇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模范地区”,所以在这里余粮的征集和对富农的剥夺就极为激烈和无情,而农民的不满情绪也就极为激烈和声势浩大。从1919年年初起,坦波夫省的基尔萨诺夫斯克县、涅克拉索夫乡和科兹洛夫县的农民就因对抗余粮征集而发生了骚乱。所有的骚乱都源自对农业特别税和武装征粮队工作的不满。涅克拉索夫乡在向县苏维埃的报告中这样写:“群众中的不满尤其表现在落到不富裕阶级的农民身上的无力承担的特别税上,因为在这个乡特别冒尖的富裕农民数量少,乡的多数人都是劳动人民。”1919年10月19日,在基尔萨诺夫斯克县负责工作人员的会议上,第一次提到“和安东诺夫匪帮作斗争”的问题。这次会议的记录上写道:“安东诺夫匪帮恐吓居民并杀害我们优秀的同志。时至今日,县党委会不能开展自己的政治工作,军事委员会不能对公民进行动员,县粮食委员会不能没收多余的粮食。因此无论如何要采取措施和安东诺夫匪帮作斗争。”

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安东诺夫是坦波夫省基尔萨诺夫斯克县警察局长,他对余粮征集制表示不满并组织了“战斗队”,他的行动被当时的省委说成是“匪帮活动”。1920年2月中旬,省委在向中央的通报中说,除了富农、投机者和神父们的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绿色运动”外,还有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安东诺夫的匪帮活动,并且认为这是右派社会革命党人的叛乱,“安东诺夫匪帮从位于坦波夫省的立宪会议的委员——右派社会革命党人涅姆季诺夫和阿尔罕格尔斯基那里接受指示。这个匪帮的计划是广泛的,甚至试图进攻坦波夫城。匪帮躲藏在森林和富农中间。以前派出的部队都未能将其消灭。”安东诺夫很快作出了回答,他在给基尔萨诺夫斯克任警察局长的信中为自己辩护说:“这是在劳动农民和具有自由思想的全俄罗斯面前给我和我的同志们抹黑。”他说:“只有旧时代的可耻的官僚们才配得上这可耻的无赖行径。”他申辩说:被指责为匪帮的“这些人不仅自己不可能去干这种可耻的事,并且不会允许他人去这样胡作非为”。

1920年,全俄的播种面积大为减缩,只有1916年播种面积的1/4,而农作物的产量只有1913年的约一半。在坦波夫省,一个农户只有2.8俄亩土地,而在1918年是4.3俄亩。1920年下半年,城市产业工人的口粮为每天2/3磅,其他居民为1/3磅。1921年1月22日,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将工人的配给量减少至1/3镑。而在农村,余粮征集反而加速进行,农民的不满情绪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与此同时,坦波夫省向征粮队无条件地上缴了作为“余粮”的2750万普特的粮食和1900万普特的土豆,农民的不满和骚动遍及整个坦波夫省。对于“绿色运动”和安东诺夫这样的骚乱,中央政府主张坚决镇压,由全俄肃反委员会采取“剑与火”的行动。1920年8月,列宁在给斯克良斯基的便条中写道:“真是绝妙的计划。请你和捷尔任斯基一起完成它。我们将冒充‘绿色分子’(以后我们把责任推给他们)挺进10—20俄里,把富农、神父、地主处决掉。悬赏:处决一个赏10万卢布。”

夏天,出现严重的旱灾,农民的暴动席卷整个坦波夫省。安东诺夫在对红军士兵的文告中说:“我们解放的钟声已经敲响。为了将祖国从红色刽子手中拯救出来,我开始指挥坦波夫城的民兵,就像当年米宁和波扎尔斯基在下诺夫戈罗德齐集大军。现在,有12万人的军队归我指挥。下面是我的命令: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你们应该立即出发,来和我的民兵会合。到我这里来,到坦波夫来!”安东诺夫的举兵,在附近地区很快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坦波夫省的这次暴动在长时间内、在广阔地区存在和发展起来。

同类推荐
  • 奇案集

    奇案集

    一个现代的宅男白领穿越回古代探案,一桩桩离奇案子,纷争不断的朝堂,命中的神秘人,他又该如何面对?
  • 唐梦千变

    唐梦千变

    他只是一个大学生,本来睡觉做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奈何如今一入梦便会穿越回到盛世大唐,回去就回去吧,关键是每次都会去到不同人的身上,今晚是文治武功的天可汗李世民,明晚又变成了娇媚婀娜的杨玉环,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连性别都随机变换。天啊,白天上课睡觉,晚上征战四方,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 逍遥小书生

    逍遥小书生

    21世纪工科男,穿越古代成为一名穷书生。大脑里面居然装着一个图书馆,各种知识应有尽有!这辈子不说封侯拜相,怎么也得当个大官玩玩吧?迎着初升的朝阳,李易发下宏愿,勇敢的迈出了在这个世界的第一步。“站住!”高头大马之上,一绝色女子身着劲装,细细打量一番,素手轻挥:“绑了!”身后的凶恶山贼一涌而上……洞房花烛夜,看着推门进来的绝色女子……李易的宏愿发生了小小的改变。官居一品,算什么?封侯拜相,没意思!我可是要成为山贼王------的男人!书友群:686508501,欢迎大家加群!(郑重提醒:本书轻松使用,切勿较真!)
  • 晚唐风之王的面具

    晚唐风之王的面具

    人们往往熟知秦皇汉武,精晓三国,向往大明,却又痴迷清风。然而,有多少人又曾真正倾心过那大唐末年一段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故事?那一副副铮铮铁骨,一颗颗赤胆忠心;那一段段催人泪下的往事云烟,一场场震荡人心的智斗与血战。善与恶,美与丑,忠与奸,生与死;兄弟情,家国恨,赤子心,臣子泪。也许当你览罢此书,你会于脑海中也依稀辨见一人。而随着绕梁余音叩动心弦,或许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来那人正是你自己!你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的你,亦或者还有你那纯真的梦?本书以大唐末年那段真实的历史为大背景,精心塑造的人物只为将一段段破碎的情节串联起来。览其文,犹如观其踪。亦是亦非之间,只如梦似幻。文无浮夸,回溯本心。
  • 大实话:历史与现在

    大实话:历史与现在

    本书是一本历史文化随笔集,对历史、现实中的人与事进行了生动辛辣的评论。
热门推荐
  • 范军是只骆驼吗?

    范军是只骆驼吗?

    那天下午范军叫我去他那儿,我就知道其实又是为了彬炎的事。最近一阵,他心神不定,为了彬炎的事,他说二龙要翻面了。我不认识二龙,二龙是个传说。二龙的传说常常和恐惧联系在一起,提到二龙多的那一阵,范军根本不能到厂里来上班。恐惧感给了我一个印象,这个印象让我在范军门口看见二龙时,根本无法把眼前这个矮小的瘸子和传说联系在一起。我第一次看见的二龙,不光瘸腿,头上似有似无几根毛,不好用秃或不秃来说。
  • 一吻定情:前世爱上你

    一吻定情:前世爱上你

    愿前世相依,诺今生长牵。初见时,豪车的泥水喷了她一身,害她差点和网友见面狼藉。再见时,她坐错了位置,而这个人竟是姐夫的伴郎!算了算了,这些都没什么。遇见初恋爱人,吻了极品的男人后,又让她经历穿越。穿越穿越吧,这也没什么。可是为什么偏偏要和这个男人一起?并且自己的身份还是一国的皇后!宫斗、初恋、阴谋、陷害,好像自己玩着玩着心里有种异样的感觉。一切,好像是郝时念认识一个叫宸萧绎的男人开始......
  • Realm of the Pagans

    Realm of the Pagans

    Martine is happily engaged to Kelvin until he unceremoniously dumps her in Greece. When handsome, arrogant Luke Leoros proposes instead, Martine is happy to accept--only to prove to Kelvin that she's over him.But Luke is also no stranger to heartbreak--and after his own painful breakup, he no longer believes in love. Still, Martine finds herself irresistibly drawn to him--and his caresses set her blood on fire. When Kelvin returns and begs her to take him back, will Martine agree or stay with the man who stirs her passion and her heart?
  • 卧龙教师

    卧龙教师

    杀手古浪因为背后阴谋不得不从纽约回到国内,他在洛阳大学当起了光荣的人民教师,然而接管的是名声并不好的201班,古浪凭着自己的手段和性格不仅将201班带上了正轨,而且还结交到了许多美女朋友,可是他的敌人竟然从纽约追到了国内,古浪一边发展自己的集团一边对付来自敌人的威胁,不仅将自己的事业发展的很好,而且成功将敌对势力清理干净,最终成为人生赢家。
  • 帝子扶苏

    帝子扶苏

    上古先秦时代,帝王建立帝制,开创历史帝制先河。帝王突然逝世,帝子遭遇陷害,他面对一纸诏令,轻笑,“不愿北礼”。
  • 恭王府文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恭王府文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恭王府文评》是一本散杂文作品集,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外文学研究员郑恩波。《恭王府文评》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收集了作者关于新中国文学目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刘绍棠的文学作品和点评文字;第二部分主要收集了作者关于一些诗词作品的感悟、对阿尔巴尼亚文学、电影,以及卡达莱、高莽、张抗抗、范承祚等人述、文学艺术的浅评;第三部分主要辑录了作者曾经为自己作品和友人作品做过的序言、前言等文章。
  • 赵焰:晚清三部曲

    赵焰:晚清三部曲

    《晚清三部曲套装》由《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李鸿章》和《晚清有个袁世凯》组成。赵焰,当代作家、学者,以东西方文明比较的视角致力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作品极具历史感和人文情怀,文笔富有现代感和穿透力,在写作界有“中国茨威格”之称。著有“晚清三部曲”,《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七本,以及长篇小说“娑婆三部曲”(《无常》、《彼岸》、《色与空》)等。
  • 药堂秋暮

    药堂秋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淡娇妻有点皮

    冷淡娇妻有点皮

    她一生坎坷,丈夫背叛恩师背叛,入狱五年,痛彻心扉后大彻大悟。再次醒来时,她却成了别人。重生这一世,她气场冷冽,不望爱情,只求亲情。却不料有人宠她上心尖儿,为她变身小奶狗,堂堂薄大总裁却在自己面前撒娇卖萌。顶不住某人颜值和宠爱的双重暴击,我们高冷的大笙歌最终还是缴械投降,拜倒在薄宸的西装裤下。“不好意思,我喜欢小奶狗。”笙歌窃喜,好歹是能当上总裁的人,怎么可能是小奶狗。“小?奶狗?””汪?汪汪...?”笙歌愣了,薄宸也愣了,这一刻空气好像都凝固了。“噗~哈哈哈哈哈哈哈”看着笑得前仰后合的某人,薄大总裁的脸黑了又黑。想他也是分分钟几亿上下的大BOSS,哪懂什么是小奶狗啊,鬼使神差地就叫了两声...
  • 百变守护神

    百变守护神

    神级下凡,精彩不断。品味人生百态,体验生活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