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17200000014

第14章 道家的自然哲学(3)

宇宙问题乃是一玄而又玄、及今仍然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原始儒家对宇宙问题并没有深入的认识和把握,他们所采取的是一种“存而不论”的立场和态度。原始道家则不同,在他们的自然哲学中,不仅有着极为深刻的本体论思想,而且还有着颇为丰富的宇宙论思想,他们的政治论、认识论、人生论、道德论乃至艺术论和养生论等等都是基于其对本体和宇宙的认识和把握而一步步推演出来的。道家的宇宙论和它的本体论一样,对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欲论道家的宇宙论,须先明“宇宙”二字的基本涵义。《三苍》云:“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淮南子·齐俗训》亦云:“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辞海》释“宇宙”云,宇宙乃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宇宙便是物质世界。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并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终了,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多样性在于物质表现形态的多样性;它的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总之,“字”说的是空间,“宙”说的是时间,由于时空乃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故宇宙亦便是指物质世界。通观《老子》,找不出关于“宇宙”的明确的解释。《庄子》的解释虽不如现今的认识和定义准确和科学,但已大体揭示出“宇宙”二字的基本涵义。庄子说:“出无本,人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人。人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按庄子的意思,宇宙虽然“出无本,人无窍”,“入出而无见其形,”就中却“有实”、“有长”,而其“实”、其“长”又都是没有究极、没有穷尽的,一切的一切都存在和包容在宇宙之中,不能以某一具体事物之实和某一具体时间之长来限定宇宙、论说宇宙之地位。要之,宇宙乃是一切有生命的物质与无生命的物质生灭变化之“天门”。此所谓“天门”当近同于老子所说的“众妙之门。”

宇宙论所要解决的乃是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的来源问题,即天地万物是如何形成和变化发展的。道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道派生而来的,正是那无名无形的不可言说的永恒绝对的道派生出有名有形的可以言说的有成有毁的具体事物。那么,这个派生过程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呢?对此老庄皆有许多具体的论述。他们首先从有无的角度来讨论万物之生成。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须要特别说明的是,此所谓“有”、“无”不同于老子在另处指出的“有无相生”和“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之“有”、“无”,按陈鼓应先生的理解,后者指的是现象界的具体存在物和非具体存在物,用英文来表示,“有”相当于“existence”,“无”相当于“non-existence”,而前者均指超现象界的形上之“道”,勉强用英文来表示,则“有”约略相当于“Being‘’,“无”约略相当于“Non—Being”。要之,此所谓“有”、“无”皆是道的性质,在宇宙生成论的意义上,“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揭示了万物从无形质演化、过渡到有形质的过程,不过,这种演化的表述有些过于简略和抽象。道家既重视“有”,更重视“无”,他们视“无”为更接近于“道”的一个范畴。庄子也说:“万物出乎无有”,,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无有”就是“无”,而“无”又不是“空无”,它乃是一种“未形”的状态,道一无一有一万物,这便是老庄所论宇宙生成也即万物生成的过程。庄子又说:“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如果宇宙在时间上有其开始的话,那么更有那未曾开始的开始,更有那未曾开始的未曾开始的开始;如果说宇宙在空间上有有和无的话,那么更有那未曾有的无,还有那未曾有的未曾有的无。如此继续上推,还可以推衍出若干个层次。这种推论固然显得有些玄妙,但与老子的见解却并无二致。胡哲敷先生释解说:“他虽然在‘有始也者’之前,加上未始有始,与未始有夫未始有始的两重境界。在有无也者之前,加上未始有无,与未始有夫未始有无的两重境界。然而他究竟是以‘始’与‘无’

做标准的,始与无以前的境界,不过是究极之论,与《老子》首章玄同的境界,与玄之又玄的境界正同。”以式表示即是:玄之又玄→玄→无→有(老子)

未始有夫→末始→无→有(庄子)

未始有无有→无→

从有无的角度来论述天地万物之生成,未免过于抽象和玄妙。老庄怕人们难于理解和把握,故又引入“气”的范畴,以之作为中介来探索宇宙之生成过程。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的这一段宇宙生成论表述虽亦很简略,却极精粹,极著名,在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极为深巨,后世哲学家关于宇宙生成的见解和发挥大多渊源于此。对这一章的理解,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首先在于“道生一”的“一”究为何指?一种意见认为,“一”指一种混沌未分的元气;一种意见认为,“一”指“冲气以为和”的“冲气”,而“冲气”也就是“在阴阳二气开始分化而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中的气”,“这种尚未完全分化的气,与道还差不多,所以叫冲气。也叫做一。”上述两种意见虽有差异,却是相通的。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一”指“道”,“一”就是“道”。如苏辙解释说:“夫‘道’非一非二,及其与物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吕吉甫解释说:“道之在天下,莫与之偶者。莫与之偶,则一而已矣,故日‘道生一’。”今人也有不少论者谓“一”即“道”的。我们认为,这种意见不能成立,因为它混淆了老子使用的“一”的概念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含义。老子有时确实将“一”等同于“道”,如《老子》39章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22章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这几处所谓“一”皆指“道”不疑。但“道生一”之“一”却显然不是指道本身,而是就宇宙生成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言的。如果说这里的“道”就是“一”,依此类推,岂不可以说,一就是二,二就是三,三就是万物,更进而岂不可以说,道就是万物。显然,这不但抹煞了宇宙生成的过程,而且在逻辑上也是说不通的。我们且看《淮南子》对这一章的释解:“道始于一(从王念孙校改),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夫精神者所受于天,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高诱紧接着注云:“一者元气也,生二者乾坤也。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设位,阴阳流通,万物乃生。”后来许多注家如何上公、李约、唐玄宗、司马光等都将“道生一”的“一”解释为气或元气,我们认为是接近老子本意的。“一生二”的“二”,指阴阳二气或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力量),这是众所公认的,不必深究。关于“二生三”的“三”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三指阴阳相合所形成的一种均衡和谐的状态;一种意见认为,三指阴阳相合所形成的“和气”,阴阳二气加上“和气”为三。笔者同意前一种意见,“三”不应看成是一个定数。还有一个分歧点在“冲气以为和”的解释,有的学者将“冲气”解释为“虚气”,笔者以为非是,《说文》:“冲,涌摇也。”“冲气”就是指阴阳二气相互涌摇激荡。“和”字有两种解释,一谓阴阳合和的均适状态,如吴澄云:“‘和’,谓阴阳适均而不偏胜。”一谓阴阳二气之外的一种气叫“和气”,如高亨先生云:“‘冲气以为和’者,言阴阳二气涌摇交荡以成和气也。”笔者同意前一种解释即吴澄的解释。

通过以上的解释,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老子》第42章所

描述和揭示的宇宙生成过程,即绝对无待的道向下落实,产生出那原始的混沌未分的元气,这种元气由于自身内部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作用而开始分化,这样轻清的气上升而为天,浊重的气下降而为地,阴阳二气的对立和斗争必然达到新的统一——谐调适均的状态,达到“三”。这个新的统一体同样含藏着阴阳两股对立的力量,经过内部的矛盾斗争,又重新打破沉静,产生出宇宙万物(“三生万物”)。而天地万物也都包含着阴阳的对立,万物正是通过阴阳二气的交流激荡而达致新的统一。

《老子》第51章又从一般的意义上阐述万物的形成和发展,指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思是说,道产生万物,德乃物得之于道的属性,它被赋予一定的形体,从而成为具体的事物,而任何具体的事物又都在一定的情势之下变化与发展。道、德之所以尊贵正在于它生、畜万物,并使之成长发育、成熟结果,使之得到养护爱护,却不据为己有,不自恃有恩,不主宰万物。这种宇宙生成论与神创论是截然对立的。

与老子一样,庄子也引入“气”的概念来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

他所谓“气”虽泛指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若夫乘天地证,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但主要指阴阳,以阴阳为大,“阴阳者,气之大者也。”他认为,阴阳二气相因相成,“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阴阳的对立统一乃是一切事物的固有性质或属性,以为有阴而无阳或有阳而无阴,就如同以为有天而无地或有地而无天一样,显然是极其错误的,也是不能成立的。

庄子进而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无不由气或阴阳二气变化而来,“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阴阳二气的交通交流、相靡相荡,使宇宙的原始浑沌状态发生变化,产生出万物,这个过程极为漫长,很难看出它的踪迹。不仅万物的生成源于气的作用,其实人的生成也不例外。庄子借助舜与丞之问答而言日:“舜日:‘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日(丞):‘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人的生命乃是天地的造化,所谓“委形”、“委和”、“委顺”,“委蜕”等等皆是天地造化的体现,而造化于天地实质上也就是造化于“气”,因为不仅天地由气演化而来,而且天地形成之后,整个宇宙中又无不为气所弥漫,“通天下一气耳。”故而庄子又直接了当地说:“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手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气的运动变化乃是导致生命现象之出现的关键,没有原始混沌状态的破裂和气的产生和变动,就不会有有形事物的产生,进而也就不会有生命的诞生,而人的生与死又正取决于气的聚与散,“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在庄子看来,气的运动变化,万物的产生、发展、衰亡的过程是循环不已的,就好象春秋冬夏四时不停的运行一样。

同类推荐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上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上卷)

    本书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书中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观阴明道:一本不一样的道德经

    观阴明道:一本不一样的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修身处世的古老“东方圣经”。本书作者通过几年的研读,从原文入手,结合老子生平和当时的文化背景,重新编排了《道德经》的篇章,并结合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书中提出的修道、养德、立国思想做出了更加透彻的解释,解读出一本与众不同的《道德经》。
  •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筮占之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读之书,有“群经之首”之称。《易经》是智慧的哲学,内容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无数人学会了它是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开创和发展事业、怎样去挑战困难、怎么去战胜挫折等方面的技巧,通过这些技巧而获得了成功。《易经》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坚信,通过此书,你能从《易经》的处世智慧中,找到人生中的自我,从中吸取力量,以此为指导,走向辉煌的人生之路。
  •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都市的繁华、漂泊的迷茫、生活的压力,让我们逐渐失去了品味幸福的能力。为了找回内心的宁静,有的人到处奔走寻求,可是修了很多年,没有任何改变。因为,这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境遇历事炼性,对人炼心。做到心中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多一些责任和义务。当你不求回报地给予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你的事业、家庭等都会顺利。
热门推荐
  • 音乐大师:灵魂的演奏者

    音乐大师:灵魂的演奏者

    生活离不开音乐,正如享受音乐的我们离不开创造音乐的人们——那些一生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的大师们。本书精选了世界上近50位著名的音乐大师,通过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和创作,让大家通过文字了解他们。
  • 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

    本书借鉴了小说的创作方法,融入合理的想像,用优美如诗的语句为读者讲述了苏小小、柳如是、梁红玉、赛金花、陈圆圆、杜秋娘、马湘兰、顾横波、董小宛、宼白门、李香君、卞玉京、杜十娘等十三位古代青楼女子的曲折且凄美的经历——出生、成长等和他们被世人铭记的事件,再现才华横溢的古代女子的波折人生。而这些青楼女子的曲折人生、情感和代表事件正是她们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
  • 惹爱生非,总裁我错了!

    惹爱生非,总裁我错了!

    亲妈作者预报:此文乃萌文,甜文,浪漫搞笑宠文,小虐,大团圆结局!欢迎收藏和推荐~他给了她盛世之宠,她却在婚后的某天,从别的男人家里醒来……“总裁,我错了!(┬_┬)”◇◇◇第一次见面,她十七岁,他十八岁,她籍籍无名,他名扬校园。但她竟然不知道他的名字,她来找他,就是为了请他帮忙给别的男生递情书。从此,赫连勋记住了这个敢使唤自己的白痴。七年后,他成为A市最有名望集团的总裁,周围环绕的都是女神级别的女人,但他还是一眼就把她认了出来。可能是因为才被甩被炒鱿鱼,落魄得引人瞩目吧!***她被甩被炒鱿鱼,他给了自己新工作,她无家可归,他好心收留,她不幸遭遇车祸,他用自己的身体为她设立防护墙……陆汐颜不明白,总裁明明说了不喜欢自己这种女人为什么还对自己这么好……难道只是因为,他们曾经是校友?***陆家祖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于是,当总裁大人出现危机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如果总裁一定要找个女人结婚,那就和我协议结婚吧!”说好了是协议结婚,当然只能有虚名,不能有实质……可,她偏偏为了争口气,对着酒醉的总裁乱摆POSE,证明自己还是有女性魅力的!于是,后果严重了!不过,更严重的是……总裁竟然说要对她负责……还把结婚前的协议撕掉了!***爱情是会转移的,不是因为时间,而是因为你。求收藏求推荐求留言!
  • 极武箭尊

    极武箭尊

    武修界中,传说有一种秘术,能九门功法同时修炼;又有一门职业技能叫铭文,能于肉身铭入具有战斗力的刺青,陌北辰一直修炼而不自知,当他惊觉一切的秘辛都源于自身时才发现,江湖本无回头岸,唯有问鼎巅峰才能脱离苦海,于是,他的世界不再有对错,不再有正邪,只有率性而为、快意恩仇!举世皆敌又何妨,我仍桀骜不驯……
  • 清秋琵琶曲

    清秋琵琶曲

    懒得写简介,反正你们都去看重生系统打脸文了,而我要讲的故事,讲故事的方式,恰好不是讨喜谄媚的摇尾乞怜,所以,随意。这不是爽文,不打脸,不无脑金手指。孤独和热爱,大概就是踏雪寻梅的脚印,仇恨和情义,也许就是鹰击长空的勇气。为你讲述一个不一样的元末明初,不一样的白莲教。新书《魔极无双》已发书,喜欢的可以去看看,不感兴趣的请随意。
  • 金刚錍论义解

    金刚錍论义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倾尽繁华与君同

    倾尽繁华与君同

    南郡太师七小姐气质温婉,艳冠群芳,才倾天下,嫁与西靖的路上,路遇杀手不慎跌落悬崖。林嫣,地狱门冷艳绝情杀手,无情无爱,一次任务清扫任务中,不幸身亡。再次睁开眼,她是她也不是她,她是谁?她又在哪里?但不管怎样,能活着就行!靠!抓个鱼,洗个澡,竟然被一个妖孽给看了精光!她怎么就没发现水里还有个大活人?更可恶的是,那人不仅是妖孽,还是个变态,无赖,禽兽,从此之后,还老是死皮赖脸的缠着她!更更可恶的是,自己还一直打不过他!几次三番被他轻薄调戏,发誓一定要好好修炼功夫,某天一定会连本带利的在那妖孽身上全讨了回来!真相层层剥开,原来她跟她至始至终都是一人,在她分身又合身的背后又是怎样的阴谋?!在这个充满硝烟与权谋的天下间她又该如何生存下去?面对着四个绝世的男子哪个又是她的真爱?她最终归属又在哪里?繁华似锦,谱一曲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曲终人散,舞一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发花渐白,上穷碧落下黄泉,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明水陈先生文集

    明水陈先生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唐南皇

    大唐南皇

    李贞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睡回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附身在了那个和他同名同姓的大唐越王身上。成了千古一帝李世民的儿子?这是好事儿啊,谁不知道李世民时期是中华民族最强盛的时期之一?这个年代,绝对是所有穿越客的最佳选择。再说了,咱可是堂堂大唐亲王,这辈子算是衣食无忧了,不但衣食无忧.......嘎嘎嘎......但是,貌似咱的下场不是太好来着。于是,为了建功立业,同时也是为了保命(这个是重点),李贞这只扑棱蛾子决定扇动他那小翅膀,十分作死的开始改变历史。
  • 帝征九天

    帝征九天

    专治各种纨绔不服,强横的敌人踩在脚下!上古神秘洞府,神兵利器;皇朝公主,神女妖姬,尽入手中,但这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