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17200000015

第15章 道家的自然哲学(4)

庄子还认为,天地问万物之生成变化不是毫无章法、无序无理的,不是阴阳二气简单相加的结果,相反,它是阴阳二气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作用和聚合而成的。“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欲恶去就于是桥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所谓“随序”,所谓“相理”,皆是指阴阳的作用和变化有其规律可循,而这种规律又是一切事物所普遍具有的(“此物之所有”)。庄子指出,如果“阴阳和静”,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天”,在这种“随序”、“相理”的情况下,“人虽有知,无所用之。”反之,如果阴阳失序,则“阴阳并毗”,阴阳双方都将受到伤害,造成“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阴阳错行,则天地大骸,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很显然,前者说的是阴阳之作用与变化的常态情形,后者说的是阴阳之作用与变化的异态情形。当然,不仅常态情形,即便是异态情形,都是阴阳作用与变化之本质的体现,这就如同不仅一般现象,即便是假象,都反映和表现着事物的本质是一样的道理。也许正因为阴阳之作用与变化有常态与异态两种隋况,所以庄子特别提醒人们注意,要象对待父母那样去谨慎地对待阴阳,服从阴阳变化作用之规律,“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那么,在宇宙及其万物的生成过程中,道和气是什么关系呢?在老子那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一”指浑沌未分的元气、“二”指阴阳不疑的话,那么气很明显构成道生成天地万物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庄子的宇宙生成论其次第和步骤并不象老子的宇宙生成论那样鲜明,表面上看,道生成天地万物和气生成天地万物是分别作出论述的。也许正因为此,有论者指出庄子的“道”和“气”有许多共同之处:道在空间上是无穷无限的,气也是无穷无限的;道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气也是无始无终、千变万化的;道产生天地万物,气也产生天地万物;道是无形无色的,气也是无形无色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酷似一个圆圈,只有把握了这个规律,才算把握了事物循环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道的总枢,气的变化也是循环不已无始无终的,只有把握了气的变化的道理,才算真正认识了这个虚无的气。气的本质在于变化,而道也就是变化之道。该论者的看法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庄子道与气之关系和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但无形中也给入以“道”“气”二元论的感觉。事实上,通观《庄子》,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庄子对“道”与“气”的重视和强调的程度是有所不同的,“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气”则不具有这样终极的意义:“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道为天地、阴阳之“公”,说明在道与气的关系上。在宇宙万物的生成过程中,道系最根本者,气系次根本者,道不仅构成天地万物之本之根,同时也构成气(阴阳)之本之根,没有道,就没有气,进而也就没有天地万物,而道通过气逐步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也正是一个道由无形界逐步向有形界过渡和落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始终居于主导的地位。

总上所述,在宇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老庄以道为终极本原、以气为中介而派生天地万物是以自然无为的方式进行的,老子谓“道法自然,”道恒无为而无不为,庄子也指出,天、地“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非是也,且孰为之宗!”第二,天地万物的形成和发展靠的是自身内部阴阳对立势力的相互作用,是阴阳对立势力的相摩相荡,才使万物得以形成,达到统一,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所谓至阴至阳“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即是此意。这两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哲学意义。第一点指出道通过气自然地而不是有意识地生成万物,自然地生成而不据为己有,自然地推动而不自恃有功,自然地长成而不为之主宰,道只按照自然法则生化万物,这就从根上否认了有意志的主宰之天的存在;第二点揭示事物内部都有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存在,正是这两种对立因素的交互作用,才使万物得以形成,并最终达到统一,阴阳对立势力的相摩相荡,是事物生成发展的根本动因。老子还指出:“反者道之动”。统一体不是一成不变的,统一体内部阴阳对立势力的斗争,必然打破沉静,使统一体发生破裂,矛盾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从而达到新的统一,形成新的统一体,这是一个无穷的过程。显而易见,这些思想都是合理而可贵的。

三、物相论思想

本体论、宇宙论之外,就自然哲学而言,又有所谓物相论。物相,即字宙现象或自然现象,举凡丛山峻岭、沙漠平原、江河海洋、花草鱼虫、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火山地震等等森罗万象的一切存在之物,无不可归为物相或自然现象。照道家的认识,道是一切事物之本体或本原,一切具体事物都是道从无形的形上层面向有形的形下层面落实的产物。因此,所谓物相也就是道的物相或道的现象。而物相论亦便是关于道的现象或自然现象的学说,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宇宙现象是变化的抑或不变?变之中是否有其常在?如有常在,其常究为何指?变与常存在怎样的关系?

应当说.承认变易、变化为宇宙中一根本的事实,一切事物莫不在变化之中,乃是中国哲学家普遍持有的一个基本态度和立场。据《论语》记载:“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面对不分昼夜奔流不息的河水,孔子感慨万端,意识到宇宙乃至人生不正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流吗!据《庄子》记载,名家人物惠施亦曾指出:“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日有中有睨、即中即睨,物有生有死、即生即死,中睨、生死皆意味着事物之变化。而儒家经典《周易》对宇宙之变化更是述之详密,《周易》的“易”虽有多种含义,但“变易”无疑是其根本义或基本义,这是学界普通认同的。《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先有《易经》,后有《易传》。《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六爻从初九到上九的演化无不可以视为一件事物或事体之吉凶、得失、利弊的变化过程的形象表述,而《易传》更是将变化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揭示出事事物物之变化的普遍性,认宇宙就是一个变化的大流或大历程。《易传·系辞上》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也。”变化有可见之变化和不可见之变化,成象成形、有象有形之变化即为可见之变化。《系辞上》又云:“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大干世界日新月异,生生不已,此即所谓“盛德”,此即所谓“易”,“易”就是变易、变化,永恒的迁流和发展。

《系辞上》还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日月往来相推而生产光明,寒暑往来相推而形成年岁,这是自然现象中变化之大者。往即屈,来即伸,往来、屈伸相推相感,构成生命的运动。《系辞传下》亦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道之伟大在于困穷而求变化,而变化则能通达久长。《系辞传下》又云:“《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久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易之为道,易道之特点在于“屡迁”,即变易,周流于六位,刚和柔或上或下互易不穷,惟变之所至,不可立为死板的教条。在《易传》作者看来,“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穷神知化,德之盛也。”认为理解、把握变化之道,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先秦各家,名家儒家而外,法家和兵家特别是兵家对宇宙变化之道的认识也很有特色,但总的看,也未能超出儒家《易传》的水准。在先秦,就对宇宙物象变化强调之程度和认识之深刻性而言,唯一可以与儒家尤其是《易传》相伯仲者,恐非道家老庄莫属。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对宇宙物象之变化有深切的观察和认识,他指出:“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不仅承认万物的客观存在,更进而承认万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变化的运动过程中。他又指出:“大日逝,逝曰远。”“大”就是“道”,因“大”而有“逝”,因“逝”而能“远”。有人认为,这是借用天体运行的状态和规律来描述道的运行。笔者认为,这不仅是讲道的运行,同时也是讲宇宙的运行和万物的变迁规律,宇宙本身就是一个逝逝不已、万物本身就是一个变化不息的无穷历程。老子又说:“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这一方面是说物性不同,当顺随自然,不可强行,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说明物象变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庄子接受老子和惠施一切皆变的观念,强调“万物之化”,“万化而未始有极也。”认为“物之化”是普遍而没有止息、没有极限的。

他指出:“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宇宙间的事事物物都不是固定的静止不变的,而总是处在不断的化育、萌芽、兴盛和衰亡的变化迁移过程中,宇宙即是一永恒的“变化之流。”《庄子·秋水》篇云:“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道无终始”谓道运行不息;“物有死生”谓物有生死变灭。物的变化可谓千般万样,死生变灭是变化,消息盈虚是变化,终始替转是变化,总之,一切物象皆“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动转移之中。

道家不仅肯认物象变化的普遍性、多样性,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肯认变之中有其常在、有其不易之则。所谓常,即是变化之不易之则或变中之不变,这是常之基本义。另外,变化本身作为变化而言是不变的,因此,“变自身也是一常。”在中国哲学中,道家老子是最早提出“常”的概念并将其上升到哲学高度来加以认识的哲学家。《老子》书中很多地方都论及“常”如第1章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16章云:“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27章云:“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第28章云:“常德不离”,“常德不忒”,“常德乃足。”第32章云:“道常无名。”第37章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52章云:“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第55章云:“知和日常,知常日明。”

同类推荐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王晓红博士2002年人吉林大学,在高清海先生门下深造。2004年,先生仙去,她转而跟我学习,于是我们既是师兄弟又成为师生。在高清海先生智慧之光的照耀下,王晓红博士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理论性质有很深入的理解,使她敢于去触碰已经被许多人论述过的理论问题,从人性理论变革的角度去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书中,王晓红博士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细致而又十分清晰的阐释,既贯彻了高清海先生对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哲学的理解,又有自己的思考。本书可以看做是对马克思人性理论的全面而有权威性的论著。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热门推荐
  • 冷少的傲娇萌妻

    冷少的傲娇萌妻

    一场车祸,她被迫和他做了交易,只想从此两不相欠,没成想,纠缠才刚刚开始……有情敌?宁智颂不屑一顾。“听说你有男朋友了?你记住,在你结婚前,不能和任何人发生关系,除了我!”他冷笑一声,接着说:“在我腻了之前,你如果敢结婚,我就毁了你们俩!”公司上班,听说有人欺负她,宁智颂气急败坏。“明天我就让所有人知道我是你孩子他爸。”“嗯?我什么时候有孩子了?”“今晚。”宁智颂嘴角微扬,邪魅一笑:“要不,现在?”
  •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2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2

    故宫博物馆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被盗了一件很重要的文物。黄金手杖。李浩天在从泰安回来以后,被曹明直接拉上,追寻着黄金手杖来到了新疆沙漠之中。在这里,李浩天重逢了大学同学李伟。在沙漠之中很多人都会迷路,但是李伟在十多年前就来过这片沙漠。沙漠之下的黄金,风干的尸体,痛苦离别的亲情……
  • 超级位面系统

    超级位面系统

    资本论说当利润达到三倍的时候,资本就会践踏人间的任何法律。如果有人跟李牧说他投资一百万用了一年赚到了一千万,十倍的利润。李牧绝对会一巴掌扇过去,十倍的利润,知不知道那样的利润倍数,对于小爷来说都是亏本的买卖。见过一百块钱豪赚一亿的没有。看什么看,不是买彩票!!!我说过不是买彩票!!!QQ群,486748154
  • The Wife and Other Stories

    The Wife and Other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书叙魏忠贤原名进忠,自幼灵巧乘觉,十三四岁的有相人言其中年必荣贵。万历十五六年间,因家乡灾荒,被债所逼入司礼监为太监。二十余年间,随天启帝由少小至登基,遂成新主近臣,蟒袍玉带矣。此后,魏仰仗权势,掌东厂大印,结党营私……
  • 胡可的多事之秋

    胡可的多事之秋

    汽车上了高速公路,尤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风驰电掣地向关县的方向疾驶而去。车内的空调轻轻地喷着缕缕温馨的冷气,胡可的头靠着座椅的靠背,耳朵里不时传进一闪而过的大小汽车在空气中穿梭和车轮与地面磨擦而发出的声响。胡可的脑袋也随着高速转动的车轮运转着,脑子里一会儿像高山上气象万千的云雾上腾下翻理不出个头绪,一会儿又空洞洞的什么东西也没有,如同一张白纸般的空白。当脑子里像一张白纸的时候,车外传来的声响就如雷贯耳,而且缠绕在他的身边久久不散,震得他心里更加的烦躁。
  •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

    中国“老牌理想主义者”的历史现场。一群“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中国知识分子,本性并不热衷政治,大多素以教育兴国、文化传承、乡村改造、扶助弱民为安心立命之地。无奈国运艰危,民生离乱,烽火连天,没有安放书桌的地方。他们走出书斋,抱团成势,组建“统一建国同志会”,继而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不靠武装、不图政权、不占地盘,只凭文化和思想力量参与中国政治,活跃在国共两党之间,形成可圈可点的政治风景。《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在零碎史料中渐渐聚拢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呈现这一中国知识分子集团政治主张全貌的形成过程。精彩、渊博、厚重、亲切的先生们,排成了星汉灿烂的人物长廊。
  • POLITICS

    POLIT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漫漫婚途:陆少宠妻入骨

    漫漫婚途:陆少宠妻入骨

    为了利益,沉浸在爱情中的乔安颜被未婚夫亲手送进监狱,本以为余生就要这样度过,却没想竟然在狱中见到那个深不可测的男人。“嫁给我。”陆慕凡的声音中带着他特有的蛊惑力,深邃的眸子像是能看透她一般:“我会让所有害你的人付出代价。”多年之后,乔安颜终于明白,原来这个男人也是害她的人中的一个。
  • 罗文精神:企业员工敬业精神培养读本

    罗文精神:企业员工敬业精神培养读本

    成功的机会永远属于那些富于奋斗的人,而不属于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一百多年前,美西战争即将爆发,为了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美国总统急需人把信送给古巴的加西亚将军。安德鲁?罗文接到任务后,马上无条件地执行,并克服了种种困难,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战胜了艰难险阻,在预定的时间内把信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