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17200000009

第9章 道家的政治哲学(3)

老庄进而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人类“好知”、“尚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老子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在这里将人民所以难于驾驭治理的原因归结为其智慧文化太多,而这又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推行以智治国的方针造成的。故而老子坚决反对以智治国,竭力主张不以智治国。庄子也说:“多知为败”,“巧者劳而知者忧”。认为智巧的崇尚将导致人类本然情状的破坏。庄子又说:“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陆长庚《南华真经副墨》解释“求竭”说:“性命之真丧矣,百姓于是乎殚尽思虑,应接不暇,所谓求竭也。”在庄子看来,统治者由“好知”的心理所引发的“好知”行为不仅伤害人的本悱,更可恨的在于导致“天下大乱”:“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置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老庄特别是庄子所处的战国时代,人们竞技竞巧,尤其是为政者竞相逐于智谋,以图一己之私欲,此种“尚智”之举往往给社会给百姓带来莫大的灾难和不幸。庄子对此有深切的感受,对照他所想象和向往的“知谋不用,必归其天”的所谓远古“太平”之世的情况,他深感世道衰微,每况愈下。他批评三皇五帝之“刚智”说:“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皂之知,卜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坠四时之施。其知臀于蛎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用智”、“尚智”之失性而乱天下由来已久,而人们却仍麻木不仁,不能自醒自悟,实在是可悲可哀。为使人们从此种愚蠢的“好知”行为和麻木状态中警醒,他引老子为同调,并颇费一番心思来闸发他的惊世骇俗之论,以刺激人们的神经。他说:“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挞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日,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这一通议论,显示了他要与世俗的“尚智”意识和主张彻底决裂的态度和立场。我们知道,老子早就明确指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绝对弃智,民利百倍。”正是根据上述言论,时人往往认老庄的主张为愚民政策。这利,认识农面肴来固不无一定道理,然毕竟失之简单和武断。其实,如果透过老庄论述的字面含义,如果将老庄的这言论纳入老庄思想的整体联系,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的话,就很容易看出老庄的主张有特殊的含义和明确的针埘性。首先,老庄所渭“智”并非一般地指智慧、知识,重要的足引申为智巧诈伪;老庄所谓“愚”亦非一般地取聪的相反之义,承要的是引申为淳朴厚实。其次,老庄反对“好知”、“尚智”并非一般地反对运用知识、智慧治理国家,而旨在克除伴随知识、智慧而来的虚饰诈伪现象;老庄主张“愚民”、“弃智”亦非一般地要把人民引向不识不知的路径,而旨在使人民恢复到淳朴厚实的自然状态,庄子说:“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他们追求的是有知而无所用的境界。最后,老庄的立论不只针对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黎民百姓,同时也足针对处于统治地位的王公大人,是有感于整个人类的普遍堕落而发。

可以看出,老庄对人们“好知”、“尚智”心理和行为的批判即是埘有为政治的以智治国特征的批判。

关于世俗的刑名法度即有为政治的以法治国特征,老庄也给予尖锐的批评。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认为天下的禁令愈多,离自然无为的原则愈远,因而愈加限制人民的主动创造精神,结果只能使人民更加贫困;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占有凶器,恃强争斗,就会导致国家更加昏乱;人多智慧技巧并不一定表明社会的进步发展,相反,它带来的却是此起彼伏、纷繁杂乱的异常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国家的法令愈是完备繁多,人们愈是有隙可乘,以致盗贼愈来愈多。总之,总讳、利器、技巧、法令在老子看来都是外在于人的异己力量,是违背自然尤为法则的,因之都在摒弃之列。老子父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矣。”薛蕙《老子集解》在本章末云:“上言杀人之无益,此言杀人之有祸。”又引吴幼清云:“伺杀者,天也。唯天为能杀人,唯大匠为能斫木,人欲代天杀人,犹代大匠斫也。”老子从“杀人无益”和“杀人有祸”两面立论,指出人民是不怕死的,统治者企图用刑法(罚)和屠杀等高压政策来使人民屈服,不仅无益无效,且将“自伤其手”。因此,他于刑名法度,主张绝对的不要、绝对的废除。

庄子亦反对不从根本上筹划而专务于法令条文的繁苛的违道行为,他强调“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不过,他与老子的差别之处,在于他于刑名法度,只主相对的不要、相对的废除。他说:“礼法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形名法度旨在防盗止乱,维持社会秩序,故为政者在必不得已的条件下还是可以一用的。然而庄子强调的是,刑名法度“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为何“不足以用天下”呢?庄子解释说:“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刑名比详,治之末也。”“末”相对于“本”而言,刑名法度作为“教之末”、“治之末”不可能真正起到维持社会秩序、达致天下安宁之目的的作用。庄子又说:“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所谓“治之具”,指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也即上之所谓“教之末”、“治之末”的意思;所谓“治之道”,指无为政治的根本原理、根本要义,也即“教之本”、“治之本”的意思。此“治之道”、“治之本”亦无非是要求人们任其自然,顺随人之性命之情,实行无为而治。在庄子看来,“治之具”和“治之道”虽可相提并论,但其效用却不可同日而语,前者只具有工具价值,故虽“可用于天下”,然终究“不足以用天下”;后者则不只具有工具价值,更具有目的价值,是此两种价值的有机统一,故“足以用天下”矣。庄子又说:“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祖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龅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猨狙之异乎周公也。”他不仅认为礼义法度作为“治之具”,其作用极其有限,而且还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礼义法度,随着时代的变迁,lI==l时的礼义法度不能不有所改变。照他的意思,礼义法度的制定,关键在于适应时势的要求,如果不顾时代特征的变化,而盲目沿袭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则犹如“猥狙而衣周公之服”,犹如“东施效颦”,结果适得其反。笔者以为,庄子的这一论断实乃不易之论。

老庄对仁义道德、刑名法度及人们的“尚智”、“好知”心理和行为的批判,对有为政治的以德治国、以法治国、以力治国特征的批判,表现了他们对传统有为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他们不自觉地意识到了人类文明的异化现象,文明的成长进步带来的常常不是人性的完善和社会的安宁,而是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祸乱,是人类道德的堕落,人类文明愈是向前发展,人为物役、人性异化、社会昏乱的程度就愈是严重。为克除文明之异化现象,他们主张扔弃所谓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本身,即绝仁弃义,绝圣弃知,绝巧弃利,“殚残天下之圣法”。他们的主张固然是对文明社会的反动和否定,他们的设想和方案固然是没有现实性的幻想,但他们试图摆脱人为物役的束缚、消除人性异化和社会昏乱现象的追求,却无疑是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们对礼义法度的批判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却永远是发人深思的。老庄开了中国古代批判哲学的先河,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邃的批判思想家。

四、论战争和用兵

“兵革之士乐战。”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事频繁的年代,国与国之间出于各自的私欲和贪婪,往往动不动则兵戊相见。对战争这一社会现实,《论语》、《孟子》、《荀子》、《墨子》特别是《左传》、《国语》、《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有大量的记述,即便在道家的著作中,也有相当程度的反映。《庄子》记载说:“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昔者尧问舜日:‘我欲伐宗、脍、胥敖……”’这是关于尧、禹所进行的部落战争传说的记述。“鲁酒薄而邮郸同。”“楚昭王失国……昭王反国。”“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越人三世弑其君。”“韩魏相与争侵地。”这是关于春秋战国诸侯国之问攻伐征战和诸侯国内部权位之争的记述。庄子又说:“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吲于蜗之朽角者同蛮氏,时相与争地,伏尸数万,逐北句有王日而后反。”

频繁的战争现实引起当时有识之圭的普遍关注和深入思考,要求人们表明对战争的态度和立场。当时各家各派大都反对提倡战争,而主尽量避免战争,因为战争往往给社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不过,各家的出发点和反对的程度又有较大的差异。儒家孔盂特别是孟子咧确提俏王道,反对霸道,所谢工道即是实行仁政;所渭霸道即是“以力服人”,“以力假仁者霸。”他认为,“五弱者,蔓王之椎人也。”强调只有行仁政,才能使国泰民安,从而无敌于天下,“夫闻君好仁,天下无敌。”“仁人无敌于天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不过,孟子尚不是偃兵主义者,他认为,对于暴君,还是应诛杀的;对于不义之师,还是应征讨的,所谓“诛其君而吊其民”、以仁伐不仁是也。

由于此种战争旨在救民于水火,故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而“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墨家墨子从纯粹功利即兴利除害的救世立场出发,明确主张“非攻”。他认为攻伐战争乃“不仁”、“不义”之举,是“天下之巨害。”它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带来直接的伤害,“盖论其爪牙之士……以往攻伐无罪之国,人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牲,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幼,迁其砸器。”刚时也给本国人民增加巨大的负扭乃至不幸,“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署,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与其牛,与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小可胜计。”在他看来,攻伐之战即便取胜,计其所得,亦不如所火者为多。因此,他强训“非攻”,并亲自投身于止攻救守的实践巾去。不过,墨子并非一般地反对战争和用兵,“天下害不除,……不义莫大焉!”他主张以正义战争对付非正义战争,他称正义战争为“诛”。这一主张近似于盂子的以仁伐不仁。与孟子不同的足,墨子没有停留于“仁者无敌”的理想局面,而是以其冷静的现实的视野,肯认军队、武器、粮食等在战争中的作用,“若有寇乱盗贼,有甲盾五兵者胜;无者不胜。”“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兵家侈渎战争和川兵,但兵家实亦非好战分子。请看孙武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呵不察也。”意思是说,战争乃旧家之大事,它关系到国家的牛死存亡,因此,务必以慎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之,切不可轻率用兵。孙武又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认为战争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其政治目的迫不得已之时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如果能用政治和外交(“伐谋”、“伐交”)途径解决和消除敌我双方的冲突,实现自身的目的,就不要发动战争。冈此,善用兵者不在于“肺人之兵”,“拔人之城”,“毁人之国”,而在于“兵不顿而利可全”,即不战而胜。孙武已经认识到,战争的发生,必然造成人力的伤亡、财力的损耗、国力的削弱,故他主张尽可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尽量避免诉诸武力。不过,《孙子兵法》乃至后来的《孙膑兵法》,其主要的内容在于讲述战争不可避免情况下的战略战术原则,这是显而易见的。

有了儒家、墨家和兵家的理论作参照系,我们再来审视道家关于战争的主张和态度,可以更清楚地看出道家认识的独特性。

同类推荐
  • 中国伦理思想简史

    中国伦理思想简史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自先秦至近代中国伦理思想的演变,着重对每个人物的经历及其道德思想、实践予以叙述与分析,特别注重对伦理概念的解析。本书体例恰当,观点中道,行文流畅,界定清晰,适合大学生学习参考和伦理学爱好者乃至思想教育工作者阅读。
  • 聆听大师胡适

    聆听大师胡适

    胡适一生,涉及了大量的学术文化、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言论,其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朴实无华。兼具了可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聆听大师胡适》系列以独特的视角,从人生、治学、政治、社会等方面入手,在胡适作品中精选出能够代表胡适思想的篇章,收录图书:《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孤独与大胆:胡适自述》等七册。
  • 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探究

    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探究

    本书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出发,试图重构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的基本体系。从一般层面上,依据人权的层次划分和范畴归属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和表现形式,将人权分为应有人权、社会人权、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通过四维视角的透视,大致把握人权的内在规定和整体结构;从具体层面上,重点论述人权的外在关系和发展依据,即人权与自由、民主、法治、政治的基本张力及其协调;最后,揭示人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及其实践途径。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陪席

    陪席

    六张小饼傍晚,日头已经磕着地皮了,队长杨麻子站在齐腰深的坟坑里,还是不肯吹响嘴里咬着的那个铁哨子。朝坟坑外铲了二十几块沾着石灰疙瘩的青砖,歪头朝西天边瞅了一眼,见日头已经插进地里一小块,他这才鼓起两个腮帮子,嘟嘟地吹响了放工的哨子。哨音还没落安稳,我们三十几个挖坟的劳力一个个急不可待地跳出坟坑来。我和肖大牙等一些人扛着铁锨、大镢和铁镐,杨麻子和另一些人用小推车推着砖头、石条、墓碑和棺材板子,顶着刮脸的寒风,大步往家奔。急着回家吃饭的脚步,把一条小路弹起一阵阵飞扬的尘土,路面上的一堆堆细小光滑的沙疙豆,被一只只飞快的脚掌碾得滚来滚去。
  • 分别功德论卷

    分别功德论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摄政王的小宠妃

    摄政王的小宠妃

    腹黑vs冰山、妖孽vs毒舌!-----------------------------------------------------------------------------------------------------------------慕凉,慕国最年轻的摄政王——圣王,先皇御赐一把“斩龙剑”上可斩昏君,下可灭佞臣,尊贵胜于当朝皇帝,俊美如神,妖冶似魔,一抹慵懒至极的笑容常挂唇畔;他狂傲不羁,但他有足够的资本去狂,年纪轻轻却修得一身登峰造极的幻术,一袭紫衣走遍天下,难有敌手;他是战场上的“杀神”,以一敌千,杀人如麻,嗜血无情,与他作对,下场只有一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尊贵如他,狂傲如他,嗜血如他,却只是一个深爱着花泣雪的男人,为了她,他洗尽铅华,放下尊贵的身份,男儿血性终化绕指柔。他是慕凉,一个想把花泣雪娶回家的男人!花泣雪,茫山中的弃婴,埋于大雪,命悬一线,为无极老人所救,成为世人欣羡的无极嫡传弟子,幻术强大,鲜少有人能及;她,拥有绝色仙姿,一袭白衣飞扬,情冷似雪,淡然若云,但那心底深处依旧保留着一份火热,待人发掘。她是花泣雪,因幼时在雪中哭泣而得名,长大后却能把人气得吐血,真真是“花气血”!茫山之巅,寒池之畔,他七岁,她五岁,他抓住了她的手,两人一生的缘分由此开始。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她的人,那冷漠的面具下是怎样的毒舌,他是亲身体会到了的,但他却甘之如饴。她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触及他最真实一面的人,外表再优雅高贵,也遮不住他骨子里的无耻、邪恶、妖孽,但即便她有多难动情,那颗心还是被他夺去。相爱相守,平淡一生,是他们的愿望,但当云幻大陆风云再起之时,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幻术之斗,三国之战,阴谋之后,是谁牵着谁的手,站在茫山之巅,笑看天下?神器之争,强者之路,当身份之谜揭开之后,又是谁与谁相视而笑,逍遥相随?----------------------------------------------------------------------------------------------------------------精彩对话:第一幕:慕凉(深情:花姑娘,你这一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是我的,不准逃!花泣雪(目无表情:凉凉,我有预感,除了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我都是男人。
  • 嗜夜妖妃

    嗜夜妖妃

    穿越异世,她只求平凡自由地活着,他却用世间最温暖的爱来宠她,换她的舍命相助。然而就在她倾心相许之时,他却迎娶别人,赐她一纸绝杀令。跳下悬崖的那一刻,她涅槃重生。再次相见,在萧杀的战场上,挥剑厮杀的凶狠,不再有昔日一丝一毫的温情。浴火重生的她如地狱战神“南宫奕,终有一天,我让你后悔今天所做的一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夜

    极夜

    濛濛是被一阵断续的沉闷敲打声吵醒的。她从床上爬下,赤脚来到母亲的卧室里,发现她妈妈不在。濛濛兀自坐在地上哽咽了一会,便趿拉着那双粉红色的高跟鞋,向大门走去。她用力抽去门栓,嘎吱作响的笨重木门被拉开一条狭缝,秋风扑面灌入。濛濛不禁打了个喷嚏。侧身跨过脚下的门槛,望着空无一人的巷子,濛濛轻声唤了声妈妈……眼中遽然落下两滴晶莹的泪珠。最先看到濛濛的是一早去何家饭馆送豆腐的闻喜。她挑着扁担刚一进入百铺巷,抬头就看到了蜷缩在大门外的濛濛,穿着一件宽大的睡衣,手里抱着一只看上去显得硕大无比的高跟鞋,模样楚楚可怜。
  • 茶花物语

    茶花物语

    长洛街是一条古朴无奇的老街,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机动车辆的声音,有的仅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景象,没有人知道这条街的来历,只知道这条街存在了很久。这条店面不多的老街,朝霞升起而开,黄昏落幕而闭,无人可知长洛街的夜晚是何模样,也无人可知长洛街的人是如何度过没有喧嚣的夜晚。长洛街的最后一家店铺是长洛街最为神秘的一家店,名唤茶花物语,它是一家独具风色的花店。白天门不会锁,但却挂着一块木牌:一句话,一朵花,一段情。比起这家神秘的花店,更为神秘的是这家花店的店主,鲜少有人知道店主的名字,对于别人的询问,她皆一笑答之:一声店主足矣。
  • 恶魔少爷恋上笨丫头

    恶魔少爷恋上笨丫头

    当天使和恶魔同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如何选择?是金光闪闪的天使?还是邪魅妖异的恶魔?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无趣,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看哪个顺眼就打包带走好了,可问题是,这两个风格迥异的帅哥都对你伸出了橄榄枝,这让一向小白大条的夏婉希如何是好?所以……还不如让她直接昏死过去比较快。
  • 美人毒计

    美人毒计

    是什么样的仇使她杀死继父而让他人当替罪羊?是什么样的恨使她引诱亲爹又将他逼死?是什么的爱使她杀死男友而不留痕迹?是什么的诡计把正义的刑警队长关进监狱?是什么的绮梦使她挖空心思嫁入豪门?她冷血绝对使你不寒而栗,她的毒计使整个公安局陷入空前危机……
  • 悍妃难求,王爷很无赖

    悍妃难求,王爷很无赖

    ***一场预谋的爆炸,特工界鬼医苏瑾被直接炸到了异世,成了前平后平的豆芽菜三小姐——苏锦儿。卧槽!姐的D-罩-杯啊!苏瑾摸着自己的飞机场嚎啕。飞机场也就算了!本想做个米虫颐养天年,谁知道这豆芽菜竟然是个亲娘早死,老爹不疼,姨娘痛恨的苦逼豆沙包。未婚夫狗眼看人低,无情退婚?异母大姐挖墙角,抢她男人?姨娘背后使阴招,毁她名誉?苏瑾掀桌,你们当老娘死的啊!还让不让人好好偷懒了!打倒小三灭渣渣,一路缠了满身烂桃花,苏瑾发现自己的身份竟然不是那么简单······****片段一:“凤无邪,你到底想怎样!”某女站在城墙之上,望着底下笑得怡然自得的妖-孽炸毛!三十万大军兵临城下,一骑白马之上,某男身披银甲飒飒而笑,“娶你!”“你做梦!”怒眸圆睁,气势凌厉。凤无邪轻笑,“先娶你,再做梦,很好,很好。”某女咬牙切齿,“······算你狠!”****片段二:渣男未婚夫上门,面容惨败,诚心忏悔,生怕失去了眼前之人,“锦儿,若我回头,你可愿与我重头再来?”“我若愿重头再来,你可愿回炉重造?”某女挑眉,身旁炉鼎吞吐三尺烈焰。****片段三:“你只有两条路,嫁我,或者死!”邪肆美男凤眸一勾,三尺长剑森然。“我选择······”某女妖-娆一笑,趁着人失神之际,一脚将之踢下阁顶,“让你死!”
  • 我们生命中的九一八

    我们生命中的九一八

    本书为纪念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出版。十四年抗战不仅撼动世界,更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本书精选几十位名人关于“九一八”的记载文字,令人重新感受“九一八”事变之于时代及其个人的意义,再次见证那段感人肺腑的民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