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0600000012

第12章 第二个十年一说服的年代(persuasion,1975—1985)(4)

第7节 Rogers的创新传布

在Grunig着手研究情境理论的年代,另一位巨匠也正好出书整理类似的概念,就是Rogers(1983)的创新传布(DiffLtsion of Innovations)理论。创新传布始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乡村社会学家对推广玉米的研究,是一系列研究新事物、新思想如何传布的研究总称,Rogers是集大成者,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这个课题,并以此成名。以年代来看,创新传布不适合纳入本书,但是Rogers在20世纪60年代写过一系列文章及书籍,对创新传布做过综合介绍与修订,因此仍把此一理论列入此节简单介绍。

从Rogers&Storey(1987:823,转引自windahI et al,1992)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们把对传布者(sender。)有利而非对受众(receiver)有利的创新传布,也视为一种资讯运动。但这并不是创新传布最常受到批评之处,创新传布最常受到的批评是它似乎只适用于新事物的传布,并且非常推崇新,仿佛只有新事物或新观念,才是最好的、最宜于推广的(windahletal,1992)。但是资讯运动所推广的理念或行为,如戒烟,却是非常古老的概念,一点也不新,甚至人人知道,只是做不到而已。不过有时候资讯运动所推广的观念,如系安全带,在当时确实是一种新行为,有推广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新传布与资讯运动的确有可以互相借鉴之处,并且也有一定的名声与值得肯定的发现。

创新传布旨在研究民众在一段时间内接受创新事物的过程,最终在求行动的改变(即接受新事物,如接受混种玉米或系安全带)。

早在20世纪40年代乡村社会学家研究农民接受新型混种玉米时,就发现创新传布的过程呈S型累积曲线,刚开始时采用的人少,及至后来使用者遽增,最后大家都采用了以后,曲线就逐渐减缓。Rogers把这种分布以平面(而非累积曲线)表示,就成了统计上随机分布的钟型常态分布图,显示传布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李金铨,1984)。

Rogers根据受众采用创新事物时间上的不同,把他们分为五类,每个阶段的采用者,都有不一样的特性、背景和社交模式:

1.创新者(innovators),占2.5%。

2.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占13.5%。

3.早用大多数(early majority),占34%。

4.晚用大多数(late majority),占34%。

5.迟滞者(laggards),占(2.5%+13.5%)一16%。

Rogers(1983)把采用创新的过程分为:知识、说服、决定、实施和确定五个阶段。在知识阶段,大众传播媒体在告知新事物上,扮演重要角色,但是Rogers特别强调,如果所要传布的新观念或行为,与一地传统文化不符,则不易被接受。例如家庭计划的观念,在盛行多子多孙的国家,就很难奏效。在说服阶段,人际影响非常重要,此阶段人际沟通比大众传媒有效得多。到了决策阶段,如果周围已经有采用的人,就会对处于决定边缘的人有决定性影响,而这些人,也在有意或无意中,扮演了改变触动者(change agent)或意见领袖的角色。

到了实施阶段,受众已经被说服采用新事物,此时如果没有意外,就会进入强化、确定新习惯或事物的最后阶段。

整个创新传布对说服研究和资讯运动最有贡献的一点,是标榜出人际沟通和改变触动者两大促因,虽然它们和上文Bandura所说的社会学习理论和自我功效理论有相通之处,但都不及Rogers讲得这样明确,并且也说明了在什么时候施用这两大促因才最有效果。

第8节Petty和Cacioppo的ELM

所谓ELM(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勉可译为细思可能模式,指的是在说服的过程中,受众对资讯是否会仔细思量的模式。也就是说,在说服的过程中,受众在处理外来资讯时,有双轨的处理方式。所谓细思,即对资讯做相关吸收与处理,仔细思考论点,反复思索议题,呈现比较理性的一面。但也有时候,受众对某些议题,采取不予细思的路径,径自让资讯流逝,效果也可能打折。根据Petty&Cacioppo(1986),这两种路径,分别是中央(central)和周边(peripheral)路径。当ELM高时,受众处理资讯时走的是中央路径;当ELM低时,则依靠周边路径随意做决策。例如ELM低时,受众可能光靠一些周边讯息,如传播者的信赖度,就做出决定,而肯定或否定某事。

因此,在说服时,随着受众对某一议题ELM的高低,其处理资讯和做决策的依据,也有所不同。在ELM低时,和议题不是那么相关的周边讯息的重要性大增。如果ELM高而被说服,则多一半是因为深思相关论点和议题而被说服的。如果ELM不高也不低,则中央路径和周边路径的影响力各半,效果也比较分歧。

中央路径和周边路径都有可能成功地说服、影响受众的态度与行为。虽然表面上看不出差别,但内里说服的路径是不相同的。因此,哪些因素会影响ELM的高低,就相对重要了。根据研究,举凡切身度及个人对认知的需要度(need for cognition)都是一个议题或资讯是否会引致高ELM的原因,此处所说的切身度,其实和前面所说的涉入感非常类似。而另有些因素,则会影响受众ELM的能力,例如干扰(distraction)的事物或环境,或是否已对某一议题具备相关知识(prior knowledge)等,均属之(O,Keefe,2002)。

ELM的概念在今日很有启发意义,尤其有关干扰与ELM高低的问题。在资讯爆炸的今日,很多人已无法注意议题,更遑论有能力或心思去辨识或深思相关资讯,以便做出态度或行为上的改变。本来ELM低是会影响到说服效果的,但是在众声喧哗、ELM常常偏低的今日,反而成了一种行销利器,促使本来在理性思考下不会被说服或购买某产品的受众或消费者,在考虑不周的状况下被说服,冲动地去购买产品。无怪乎今日社会不管是公益活动或行销商品,动辄以偶像代言,几乎已成一种趋势,也常达到一定的效果,可能就是因为切中现代群众之所好、所需、所能的一种现象吧!今日社会感性行销大盛,欲望消费也大行其道,如果对这些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模式做研究,或将发现他们处理资讯时走的都是周边路径,也就是ELM低的思考模式,如果是这样,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凉媒体”,就更增进了感性消费的可能,而这和资讯运动的本意刚好相反。总之,低ELM在感性行销的年代,应该大有可为。

第9节 McQuail的传播运动模式

在传播学界甚为有名的英国学者McQuail(1987),在时序已进入20世纪80年代晚期,也提出一个传播运动模式(communicationcampaign)讨论传播影响的过程。在这个模式里,受众不再是主要研究对象,讯息的发送者来自许多“不同”的来源,并且也不见得是个人,而可能是机构或组织。而渠道,也是多元的,多管齐下,针对各种不同的受众,达到不同的效果。McQuail的模式,强调“多元”,呈现社会复杂的一面,也呈现传播影响过程复杂的一面。

就像新闻守门人的研究一样,McQuail认为传播运动也有过滤(filter)的情形,而他所认为的“过滤器”有四:注意(attention)、理解(perception)、团体状况(group situation)和动机。这四种过滤器可能加强影响力,也可能减弱影响力。

再谈谈这四个过滤器,在传播学或社会心理学中,选择性注意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议题,例如前文提到过的认知不协调,就是一种注意方面的过滤情形,只选择自己愿意相信或注意的讯息。至于理解,则更因人而异,当然可能因此而错估讯息。而团体状况,则扮演重要的角色,代表着同侪压力或_地的文化、价值观与信仰,这些情形,当然也会过滤掉讯息的影响力。例如上文提到的“家庭计划”概念,在注重多子多孙的国家,当然就不容易推广。最后谈到动机,传播理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也曾点出过动机的重要,动机来自需要,如果有需要,自然就会去寻求满足。根据McQuail,上述不同阶段的不同状况,经由过滤,到达不同群众后,自然也就产生不同的效果,而最终效果,当然就是行为上的改变。然而行动要有所改变诚然不易,有时连态度都改变了,行为仍然不变,显现任何说服运动的困难。

此时时序已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外在的大环境已起了很大的变化,有关公关与传播的关联,尤其有关资讯运动与说服的部分,在被各方广泛研究后,已没有新意。时序推移,公关理论即将进入另一个里程碑。

第10节共向模式

下面要连续分析几个相关的概念/理论,它们最早被提出的年代甚或早于1975年,也就是本书界定的起始年代,但它们与公共关系及其发展有关,也含有说服的意涵,因此将之纳入本章。不管从年代、内容或精神上来看,它们都属于早期公共关系的理论与研究,年代虽早,却不减其时代意义。

共向模式(COO I'ientation model)与上述其他模式或理论最大的差异,在它不是用来“说服”的,而是用来测量彼此的了解以及对某一共同事物的看法的,因此,即使双方看法不一,共向模式仍适用,并且反而可以透过差异,测量共识(understanding)。正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共向模式在下一个十年,即管理的世代,也就是强调双向、共识的年代,也不嫌过时。就算时序进入21世纪关系的年代,共向模式更是好用,因为它正是源于人际关系领域的一种测量模式。

根据共向模式的原创者McLaeod&Chaffee(1973:470一471),共向模式之创建,源于五种更早的学说,即1948年Witth的趋于一致之道(consensus approach);1902年Cooley、1926年Burgess、1927年Thomas,尤其1934年Mead的符号互动观点,1953年Sullivan的社会个性概念与心理疗法(social concept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therapy)以及1953年。Newcomb的共同取向模式(coorientational model)和一些人际感受相关文献。

其中尤以Newcomb的“A—B—X模式”,也就是共同取向模式和McI.eod&Chaffee的共向模式,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Newcomb,共同取向模式在测量一个团体中的两人(如图中之A和B)同时对某一事物(如图中之X)的观感(orientation),在这样的架构下,就产生了如箭头所显示的四种关系与看法。Newcomb发现,如果A对B和B对X的感受力很强,有了动机以后,透过沟通(communication),A对B和A对x的观感,会随着追求与对方对等的心理而渐趋一致。Newcomb以此强调沟通的重要,这也是人类每天下意识在做的事。

Chaffee&McLeod(1968)遂在Newcomb A—B—X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有名的共向模式,他们把原有的模式加大,在x的部分做了更多的演绎与讨论,也使得这个新增益的模式更为有用。扩大了以后,箭头(关系)更多,也更复杂,但也更能看出A跟B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彼此的揣度与了解。

同类推荐
  • 燕京天下

    燕京天下

    本书以燕京啤酒为坐标,以行为业大画史为背景,真实再燕京25年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式基业长青的本土化企业经验,并阐述这样一个事实;当中国改变世界的时候,燕京啤酒也在改变着整个中国啤酒行业的天下。
  • 执行胜过一切

    执行胜过一切

    曾经,美国《商业周刊》对国际知名企业的领导人,以及在其他领域中有卓越成就的人,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最具成功潜力的人,不外乎崇尚行动,具有超强执行力的人。成功靠的不是任何浑水摸鱼、偷奸耍滑的“伎俩”,也不是坑蒙拐骗、作奸犯科的“权术”,而是靠在计划与目标之间强有力的执行。
  • 有效用人的81个关键细节

    有效用人的81个关键细节

    当领导当到最后也只有“用人”两个字,因为只有用对人才能成大事。本书集结国内外大量成功的用人案例,提出领导者在用人、御人方面要注意的70多个关键细节,让您用人无忧。
  • 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本丛书分为五个分册,分别为《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生产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为读者提供了在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制度范例和工作流程。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最清晰、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范例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环节都作了切合实际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
  • 超预期:小米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方法

    超预期:小米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方法

    雷军从看似厚实坚硬的产业壁垒上找到了裂缝,凭借新时代的商业逻辑,依托于互联网蕴含的巨大能量,在极短时间内把裂缝撬成了金碧辉煌的大门。4年400亿美金估值的狂飙速度,不但让实业界人士侧目,也让怀有“颠覆”梦想的草根热血喷张!口碑,自古就是极为重要的资产。不过,从用户单纯说“好”到他们愿意投入大量时间积极助推产品的传播,是一个光谱式阶梯结构!用户选择站在哪个台阶,取决于“产品体验-用户预期”的差值,也就是“超预期”的幅度!小米通过互联网工具低成本聚集大量人群,利用这个群落筛选用户最有代表性“痛点”,然后集中资源搞定“痛点”,并运用“外包”的方式以最低成本的把成果转化为产品。
热门推荐
  • 娇妻带球跑之萌宝坑爹

    娇妻带球跑之萌宝坑爹

    男人勾唇冷笑道:“你以为,你有资格生下我的种?打掉。”语罢男人毫不留情的摔门而去。“不,你会后悔的,我恨你。”隔着房门女人撕心裂肺的嘶喊。四年前他宠她入骨,却只是为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亲自将她推入地狱……
  • 我的冠位指定果然有问题

    我的冠位指定果然有问题

    在不拯救人理的时候迦勒底都是什么样子的?有时会沙雕,有时会正经,是的!这是不同寻常的迦勒底!!!
  • 炽炎战神

    炽炎战神

    在这个世界,斗士以甲兽为剑、以甲兽为盾、以甲兽为突破战斗极限之羽翼!一个戴着沉默面具,被扔在角斗士之场,被迫面对一次次生死搏杀的男人,如何凭着永不放弃之意志,在修炼路上一路狂飙突进,将阻拦他获得自由、荣耀以及昔日之权利的对手,一一斩于刀下的爽快故事。
  • The Faith of Men

    The Faith of 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ity Woman①:一见钟情相见欢

    City Woman①:一见钟情相见欢

    她也不晓得自己是发哪一门子的花痴,莫名其妙被电梯内的那个男人煞到,但还没来得及找侦探便已得知他是何方神圣。原来他正是她时常挂在嘴上咒骂的变态老总!这个顽固的恐龙其实与她一点也不搭轧,而且他似乎因前车之鉴对婚姻心生恐惧。她偏要坚持只交老公的原则勉强配合他。超级无敌大散仙经过造形终于有点像淑女,密集训练下煮出来的咖啡连入口都困难,像二次大战后的小套房从来不敢让他进入。却因他看穿她的真实面貌而将她三振出局。她不相信自己耗费心力竟得到这种下场,决定赌一赌他其实对她是真的有感情,亲口向他解释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爱……
  • 迷雾

    迷雾

    故事似乎发生在一九六七年十月底的一个下午。这年,哈尔滨的冬天来得很早,不到十一月就已经是冰天雪地。将城市分隔成南北两岸的松花江也早早地结冻,几百米宽的冰面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如同天地间夹了一层迷雾。爬犁在光滑的冰面上飞驰而去,三个人的身影转眼间就成了冰面上三个小点。江北和江南虽只隔着一条松花江,但却天壤之别,南岸是哈尔滨的主城区,而江北则是穷乡僻壤。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稿是针对我国著名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和著作,进行全方位解读分析的社科读本。作者将哲学通俗化的一种尝试,试图跟着冯友兰先生的思路,以中国哲学问题为核心,来讲哲学。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黄庭内外景经

    黄庭内外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虚灵舟

    虚灵舟

    别人的机缘都要自己找,但柳真云不用。绝世传承你还要经过考验,等我在梦里,捞一下;极品武器你还要出手抢夺,等我在梦里,在捞一下;秘传知识你还要等价交换,等我在梦里,继续捞;梦里真好啥都有。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