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3000000004

第4章 《内经》论习医 行医和医德

众所周知,医学是同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从事医疗工作者,其医学知识程度、诊治技术水平、道德品质以及是否认真细心等,都密切地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如何学习医学?怎样从事医疗工作?行医者应具有哪些医德修养?这些问题,在《内经》中都做了相当透彻的论述。如《素问》的《著至教论》、《示从容论》、《解精微论》、《疏五过论》、《征四失论》,《灵枢》的《师传》和《官能》等篇,较集中地讨论了上述问题。

《师传》篇写道:“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即是说,作为医生,既要“上以治民”和治疗自己的病,同时还要“使百姓无病”。《内经》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确地指出医学之目的是为了“使百姓无病”,从其为更多人的健康考虑这点看,确实是很可贵的。

关于如何学习医学?《著至教论》中有较具体的说明。明代医家吴昆对此篇篇名曾解释为:“著,明也。圣人之教,谓之至教。”也就是阐明圣人有关学习医学的教导。该篇一开始就写道:“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不足治侯王。’”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黄帝问雷公:你知道学习医学的法则吗?雷公回答说:诵读医书仅略为理解,但还不能给以分析辨别,即使有时能分析辨别,但还不很明白,即使有时明白了,但用于治疗的效果还不显著……就不足以治理侯王。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新校正”中写道:“按杨上善云,习道有五:一诵,二解,三别,四明,五彰。”诵、解、别、明、彰是学习医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五个要点。《素问·玉机真藏论》说道,对于微妙而重要的医学道理,要“每旦读之”。除熟读理解医学道理外,还要学会善于应用。《九针十二原》说:“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小针解》说:“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著于人也”,即是说,口头上讲针刺道理容易,但实际用于治疗病人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要学会实际应用。

《著至教论》还写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即是说,习医者除了应注意做到诵、解、别、明、彰五个要点外,还必须懂得天文、地理和人事,如此则其学术才能保持长久,以之教导普通的庶民,也不致发生疑惑。这种论述学医道理的专篇,可以传于后世,是很宝贵的教学资料。

《素问·天元纪大论》曾谈到讲解“五运六气”的方法和需要注意之处。实际上,这些方法和注意点对于讲解其他医学知识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其中写道:“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意思是说,要善于讲解其起始和终结的过程,也要善于讲解其近处和远处,如此则能深刻了解而不至于迷惑。要求讲授者能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使之有条理,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讲解,使听讲者容易理解和应用而不会忘记。

学习医学,必须熟悉和掌握其中基本的知识,《解精微论》叙述了雷公接受医学知识后再传授给后学的课程:“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所谓经论,是指古代的经典;从容主要是指辨证和鉴别诊断;形法主要是指五脏六腑。此外,还要学习经脉和腧穴。

正因为医学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医学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对象,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灵枢·官能》所说的“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就是这个意思。该篇进一步谈到对习医者的因材施教的问题:“明目者,可使视色;聪耳者,可使听音;捷疾辞语者,可使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指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结果。否则将徒劳无功,强调“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若是“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师无名”。《素问·气交变大论》还说到,对合适的人不向他传授,不合适的人反而传授,这都不利于医学学术,指出:“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因此对患者必须有高度的同情心,这是起码的医疗道德。《灵枢·癫狂》写道:“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就是说不能对患者存有厌烦嫌弃之念,要求医生亲自住到患者家中,详细体察患者疾病、情绪、饮食起居等情况,得以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有时,遇到有难言之隐的患者,医生更应体贴入微,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能如实说出自己难以告人的精神创伤和一切苦衷。《素问·移精变气论》所提示的“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正是要求医者怀着高度同情心,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开导,消除其顾虑,使其倾诉自己难言之苦衷,这样既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有助于获得正确诊断,以采取合理治疗措施,从而提高疗效。

为了使诊疗水平尽可能地达到满意的高度,习医者必须认真学习医学知识与技术,掌握高明的医道,不可浅尝辄止。《素问·方盛衰论》指出:“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这正是对那些学习浮浅,一知半解而自命不凡者的批评。而且,学习医学,不能始终停留在某种不变的水平。《移精变气论》写道:“去故就新,乃得真人。”明代医家张介宾对这句话作了如下的解释:“去故者,去其旧习之陋。就新者,进其日新之功。新而又新,则圣贤可以学至,而得真人之道矣。”就是说,医者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技能,以达到更完善的诊疗水平。

为了防止医疗事故,行医者必须专心一意进行诊治,尤其是施行针刺术,更应谨慎操作,《素问·宝命全形论》所写到的“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是指在施行针刺治疗时,如同面临万丈深渊境地,应十分细心谨慎;手持针具,则如同抓握猛虎的当儿,应全神贯注,集中思想地进行操作,不可被其他事物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

为了告诫行医者应经常注意防止医疗事故和过失,《素问》里特写有《疏五过论》和《征四失论》专篇。“疏”,即“陈述”,也就是陈述医家的五种过错。“征”,即“惩”,也就是惩戒医家的四种过失。《疏五过论》谈到了医者应该注意或做到的五个方面,否则就是过错。其一是医者不可不知病因与病情,而是应该详细询问了解,尤其是了解患者社会地位高低与生活富裕贫困的改变,因为地位由高变低、生活由富变贫,都可能使疾病发生。其二是需了解患者饮食起居情况,情绪上有无过度高兴、过度悲哀的剧烈波动,若不了解上述情况,治疗上又不懂得掌握“补泻”,这是第二个过错。其三是不懂得比类分析,将造成诊治上的过错。《素问·示从容论》说:“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认为高明的医生诊治疾病,是能够遵循法度,援引事物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思考而灵活应用。其四是对那些因情志上遭受刺激导致疾病的患者,不懂得针对情志上的病因进行治疗,结果不能取得疗效,这是第四种过错。其五是不了解疾病开始至终了的全过程,也不仔细分析其后果,却急忙地针刺阴阳经脉,使得气血更加散乱,并且粗率地乱说死期,这是第五种过错。《征四失论》所说的四种过失是:一、诊治时不懂得阴阳逆从的道理;二、从师学习尚未毕业,却乱用治法,并且以谬论当成真理,巧立名目自我表功,结果造成治疗上的过失;三、对患者的贫富贵贱、饮食起居、身体寒温、个性等不进行区别比较,医生自己的认识已很紊乱,也将造成治疗上的过失;四、诊治疾病时,不详细询问起病的经过,也不去了解有无精神上的刺激、饮食不节、起居失常以及中毒等情况,却简单地凭脉象作诊断,杜撰病名,其结果也必然造成治疗上的过失。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内经》对习医、行医以及医德的要求,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和规定,其后,这些内容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成为祖国医学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墨学十论

    墨学十论

    故谓思想文化实乃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所在,只要有思想文化的活跃滋长,民族精神可以起衰继绝,民族血脉可以雄劲康健。而文化的发达,首在继承。唯有继承,始有创造。而继承的关键在乎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为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其著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等。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

    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

    晏子,名婴,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500年。他出身世家,年轻时就从政。其父晏弱去世后,他继任齐卿,历仕灵、庄、景三朝,长达五十四年。晏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智者”,他在世的时候正值齐国不断走向衰落的年代,国君昏聩,权臣把持朝政,外有秦、楚之患,内有天怒人怨之忧。晏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补天,力挽狂澜,使齐国在诸侯各国中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齐国历史上与大政治家管仲并称的名相。
热门推荐
  • 我们有天终将会长大

    我们有天终将会长大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 孝顺·背着母亲上大学

    孝顺·背着母亲上大学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关爱中成长的,当关爱我们的人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义不容辞。乌鸦尚且知道反哺,那么作为一个人更应该懂得孝顺的重要性。“百善孝为先”。顾名思义,孝顺是一个人善良的前提。很多时候,看一个人善不善良,要看他对待他亲人的态度。孝顺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首要品质。
  • TARTARIN OF TARASCON

    TARTARIN OF TARASC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行之大陆

    行之大陆

    行之大陆。颠覆了传统的异世大陆上面魔兽与人类的对抗情节,魔人,是一个全新的视角。魔人的魂珠仿若是修真者的金丹可以让人类行者吞噬来增加行力与魂力……
  • 边伯贤之他还爱她

    边伯贤之他还爱她

    学校中的暗恋,纯粹而又美好。不免会羡煞旁人。但你知道吗?顾倩兮的暗恋可不如此,可以说她的恋爱充满了坎坷。因为她爱的人不爱他。
  •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降伏万兽:诛天九夫人

    降伏万兽:诛天九夫人

    让世界黯然失色的霸王花凌霜,一朝穿越成废物小姐的奴婢,废物小姐的日子已经很不好过了,她更是受尽凌辱。不曾想,她因胆识过人巧结仙缘,得天河图、割天匕、驭兽牌、青皇令、诛天镜等法宝,从此回眸浅笑,万兽臣服,亿木膜拜,玉指轻扬,风云大变,日月无光,敌军灰飞烟灭。只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但终有一日,与君携手摘星辰,茫茫天地任我行。
  • 电竞路人王又又又成盒

    电竞路人王又又又成盒

    (双c,感情线很甜,甜到发腻的那种) 听说苗沫这个小妖精喜欢上了一个声音好听的小哥哥! 苗沫是谁她可是单排路人王可她竟然为了一个技术渣天天成盒可真不可思议? 慕言,“………???” 剧情苗沫意味不明的喔了一声:“巫说以上犯下当诛。”慕言别过头想了想又转了过来看着苗沫的脸,慢慢道:“巫说,契约之后,可以入洞房了!”苗沫被慕言抱着不干了,“我记得很清楚巫没有说过。”“沫沫乖,我即是巫。”慕言温柔道……‘小公主,这次让我陪着你一起走上这荣耀之路吧!’
  • 菩萨五法忏悔文

    菩萨五法忏悔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惊悚恐怖极限:囚困岛

    惊悚恐怖极限:囚困岛

    在梦中,我梦见自己走在一片黑暗广袤的荒野上,头上雷电轰隆,雨水哗啦冰冷。我踉跄回头,光影忽明忽暗,雨声中我清晰听到后方传来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