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52300000002

第2章 敬业勤奋是安身立命的根本(2)

4、用勤勉来对付挫折

一个人若想成功不经历一番考验是不可能的,纵观那些成大事者,每个人都伴随着坎坷的经历。正如一首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的确,富足、舒适的环境就会使人慵懒,因为他们需要的一切,已经拥有了,从而使他们丧失了追求的目标,每天过着坐享其成、浑浑噩噩的生活。相反,挫折、困难就会使人奋发、拼搏、积极向上。就像一位哲人所说:“人类中最伟大的人和最优秀的人,都出生在贫困、挫折这所学校中。这是一所催人奋发的学校,也是惟一能出伟人和天才的学校。”也就是说挫折其实是一种催人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

这些精神在少年李嘉诚身上也得到了体现。

当李嘉诚一家人从潮洲迁移到香港时,香港当时已经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英国连自己都应接不暇,所以香港也未能长保和平。很快,日军的铁蹄便踏上了香港,香港的前景顿时一片黯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混乱、百业萧条的局面。

从长远的发展讲,英国用武力强占并割据香港之后,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政策,使香港得到了稳步发展。而日本占领香港时期,却是香港最为黑暗的年代。在这种情况下,李云经挣的薪水越来越少,为了养家,他只好拼命工作。

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郁郁不得志的李云经由于长年劳累,再加上贫困、忧愤,他染上肺病,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温习功课。他无法在经济上对家庭有所帮助,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生病的父亲获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确实,懂事而又好学上进的李嘉诚是李云经最大的精神寄托,他满心期待着儿子能够学有所成,出人头地。为了维持儿子的学费,李云经坚持不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却不去药店买药,偷偷省下药钱,供儿子继续上学。后来,庄静庵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强行”把他拖进了医院。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生活相当清贫。就如李嘉诚后来回忆所说:“我们每天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来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惟一的希望都寄托在父亲身上,希望他尽快把病养好,让全家渡过这一难关。可父亲的病却是越来越重。”

每天一放学,李嘉诚便急匆匆赶赴医院,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紧握着父亲的手,向他汇报自己的成绩。此刻,父亲脸上就会洋溢出宽慰的微笑。

然而,命运无情。李云经终于没能熬过1943年那个寒冷的冬天,走完了坎坷的一生,离开了这个动荡纷乱的世界。他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文钱,相反,还给李嘉诚遗下了一副家庭的重担。

李云经临终前,哽咽着对李嘉诚说:“阿诚啊!我对不起你,不应该这么早把这副重担留给你,但没办法,这个家从此就只有靠你了,你要把它维持下去啊!”

此外,李云经知道未成年的儿子未来更需要依靠亲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多的依赖心理,因而留下了“贫穷志不移”;“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遗言。

对于父亲的熏陶和遗训,李嘉诚永志不忘,时刻铭记在心。伴随他奋斗一生,使他终生受益无穷。也可以说没有这些熏陶和遗训,李嘉诚是发展不到今天这个地位的。

14岁的孩子,在普通的人家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龄,正是需要父母呵护疼爱、充满梦幻的年龄。父亲辞世,弟妹尚幼,母亲懦善,加上时局动荡,世态炎凉,这一切都促使李嘉诚过早地加入了奋斗者的行列,迈出了别人还未迈出的第一步。

作为长子的李嘉诚知道,父亲什么都没留下来,读书是绝对没有可能了。从今以后,他必须依靠自己的双肩,挑起全家人生活的重担。

尽管舅父表示愿意资助李嘉诚完成中学学业,接济李嘉诚一家,但倔强的李嘉诚深知他现在最需要干的是什么,他铭记着父亲临终前的遗嘱及对家庭的责任感,毅然打算中止学业,谋生赚钱,养活全家人。

李嘉诚的舅父对他中止学业、谋生赚钱并没有表示异议。其实,他自己本人也是读完了私塾,10岁时便离开父母而远赴广州闯天下的。

按理说,李嘉诚尚未成年,在此特殊时期,进他舅舅的公司做工,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庄静庵却没有这样做,他知道只有把李嘉诚放到一个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磨练出他坚强的品格和无坚不摧的意志。将来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在香港这样复杂的环境中,让他在自己手下干,无疑会袒护李嘉诚,阻碍了他的发展之路。

对于舅父这一心理,李嘉诚当然再明白不过了,这就是:他今后的生活必须靠他自己。

庄静庵似乎显得太不近人情、太无情无义了。但正是这样,才把李嘉诚逼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由一个地位最低的打工仔一步步走向了辉煌。从这一点上看,那时舅父的“无情”,又胜过“有情”。

在舅舅庄静庵的指引下,在残酷生计的逼迫下,年仅14岁的李嘉诚开始了他从商的第一步。

家庭的这一系列变故、挫折和贫困的生活,孕育了他一股更为强烈的斗志。他要挣钱,要挣好多好多钱。这时,14岁的少年李嘉诚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挣钱,养活母亲和弟妹。

残酷的生活,迫使李嘉诚别无选择地走上了从商的奋斗之路。

从李嘉诚遭受的一系列挫折我们可以看到:挫折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我们应该正视并且利用人生的挫折和不幸,甚至应该在合适的时候自己加大压力,强迫自己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可以说,李嘉诚拼命创业的原动力,是由挫折和不幸的现实逼迫而来。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据有关专家研究,一般人真正发挥出的潜能尚不足10%,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成为伟大人物的条件,而事实上,大部分人只是极少地激发了自己的能量,其潜能有如深埋地底的矿藏,一辈子也未曾派上用场。

应该说,一个人身受挫折时,如果不自暴自弃的话,往往能有效地激发人的潜能。

逆境中的挫折与压力可以成就成大事者,也同样会挫败一些懦弱者。一个成大事的人,必定也是一个有志气的人,他们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让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生活中的人们每跨一步,必定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各种各样的压力与阻力。

这就需要用坚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去面对,当然,我们没有必要祈祷命运给我们不幸与挫折,但身临不幸与挫折时,也无须垂头丧气,因为这完全可能是激发我们产生人生飞跃的契机。

5、辛勤一生才能收获一生

纵观那些成大事者,他们每个人的创业史,都是由一个“勤”字贯穿于其中。因为勤劳可使你比一起创业的人多一分时间,多一分机会,也就多一分成功。

“勤能补拙”是李嘉诚重要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成功的经验之一。

曾经有记者询问过李嘉诚的推销诀窍。李嘉诚不予正面回答,却讲了一个故事。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成功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台,说:“请您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哇!”

原一平接着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所以脚茧特别厚。”

提问者略一沉思,顿然感悟。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自谦地对记者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我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当年,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从坚尼地城出发,马不停蹄地走街穿巷,从西营盘到上环到中环,然后坐渡轮到九龙半岛的尖沙咀、油麻地。

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除此别无他法,只能将勤补拙。”

李嘉诚早先在茶楼当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后来当推销员,依然是背着大包一天走10多个小时的路。李嘉诚的脚板未必没有原一平的老茧厚。这脚板上的老茧分明写着一个字:勤!

“将勤补拙”在李嘉诚开始独立创业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

1950年夏,22岁的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塑胶厂。这时,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20世纪40年代后期,大批的内地人从陆路水路涌向香港,使香港人口从40年代上半叶日军侵占时代的五六十万人一下子激增到1950年的近200万。这批内地人,给香港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劳力,也使香港本地市场的容量扩大了许多。

此外,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受到毁灭性打击,设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的外国洋行及工厂,纷纷撤到香港。

这在客观上填补了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以及日本占领时期给香港带来的创伤。香港经济获得了资金的起动力和人才的辅助力,加以有大量的廉价劳工,使香港经济获得了喘息机会以及重振的基础。一切都显示出香港经济起飞的迹象。李嘉诚坚定地看好香港的经济前景。他坚信,现在是创业的最佳时机,不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则悔之晚矣。

李嘉诚创办长江塑胶厂时,正值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爆发。港英政府关闭对华贸易进出口通道,香港转口贸易地位一落千丈。港府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使香港经济由转口贸易型迅速转向加工贸易型,并取代转口贸易成为香港经济的新支柱。

李嘉诚投身塑胶行业,正是顺应了香港经济的转轨。

当时,塑胶业在世界上属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塑胶制品投资少、见效快,适宜小业主经营。原料从欧美日进口,市场由以本地为主迅速扩展到海外。

李嘉诚的创业资本仅5万港元。他打工的薪水并不高,较大的一笔是他几年推销产品的提成。

李嘉诚所赚的钱都全部交付母亲。这5万港元是母亲替他积攒再加上七拼八凑筹借来的。

当时年纪轻轻的李嘉诚已经树立了良好的人品和信誉,又兼他的经商天赋已初露端倪?因此,许多人乐意资助他创业。

古语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其下。”意思是说:目标不妨定得高些,其结果可能会比目标差些;目标定得中等,其结果会比目标偏下些;如果目标定得不高,那么结果可能会不怎么样。这就要求人做什么事都要高标准严要求。

李嘉诚的辉煌成就可以说是以其志存高远的博大理想为基础的。

要想成为一个大富豪,就必须目标高远,目光远大,而不斤斤计较于蝇头之利。

远大的理想可以激励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气魄,可以让我们经受得住挫折,输得起也赢得起。

刚开始创业的阶段,李嘉诚依旧是初做“行街仔”(推销员)时的老作风。

同类推荐
  • 再苦也要笑一笑

    再苦也要笑一笑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年,要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名利如云卷云舒般坦然才能无意。我们的人生是短暂的,如果把功名利禄、荣耀光环看得太过重要,那么很容易迷失在那些肤浅的东西上,从而丢失了人生的真谛。《时光文库:再苦也要笑一笑》用通俗的语言,将人生浅显而又深刻的生活哲理向您娓娓道来,希望它能够让您重新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放下过去的包袱,面带微笑走上新的征途。
  • 优秀青少年要养成的好习惯、好性格、好心态(大全集)

    优秀青少年要养成的好习惯、好性格、好心态(大全集)

    本书是一本心理励志著作,全书分为三篇,分别从习惯、性格、心态三方面来对青少年进行全方位的心灵指导。该书联系实际,运用生活典型案例来指导青少年塑造更完美的习惯、性格和心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知识大餐。
  • 赢在执行(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赢在执行(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职场上的成功,需要我们通过执行去获得,我们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将每一项工作都出色地执行到位。本书用全新的视角与独特的思维,将执行者所需的能力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以求帮助人们彻底解决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培养最佳执行力,让每一个员工都成为最好的执行者。"
  • 优秀员工要活用的15本国学经典

    优秀员工要活用的15本国学经典

    汲取国学为人处事智慧,成就员工职场常青之道。国学经典中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每个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本,对于大家处理职场上的事务亦具有指导意义。
  • 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积极人生的思考

    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积极人生的思考

    人生在世、哪一个不渴望成功,但并非人人如愿。其实,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这很小的差异就是心态,很大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心态产生的结果。虽然影响成功的因素顾多,但决定因素仍是心态。只要调理好心态,就能促进其他因素的好转。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是帮助青少年朋友比较全面地了解社会,发扬人性中真诚、善良、宽容的一面,克服人性中的懒惰、懈怠、怯懦、自卑等不足,以健康、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以热情、友善、真诚对待亲人、朋友、同学,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帮助青少年朋友在进入社会以前,对人性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在人生的道路上尽量少走些弯路,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热门推荐
  • 那一片火红的柿子林

    那一片火红的柿子林

    这篇小说主要描绘了主人公所在的西部落后村庄——田家屯里所发生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村社会改革发展图景,主人公田华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的年轻青年。他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起了村长的重任,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改变旧有观念过程中,培养新人,让村庄成为新农村建设典范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 灵境虚天

    灵境虚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若灭我我灭天。小小年纪便是经历灭族之痛,被所有人蔑视的他在悬崖上立下那有些狂妄的誓言。跟随神秘男子外出修习,集灵珠,收魔兽,且看他如何扭转乾坤,最终站在位面的巅峰!面对其他位面的入侵者,身为位面主宰的他,又将如何抉择?
  • 秒杀时代

    秒杀时代

    “人比黄花瘦”本来蜷缩着身体,怀里抱着一岁的孩子在论坛里打盹。她被一阵哭声吵醒,不明就里,睁开眼跟着哭了起来。她最怕听见人哭,无论来自哪个方向的哭声,都能像鱼钩一样勾起她内心深处的伤痛。她跟着哭了一会儿,才抹去泪眼,朝这边望去。她看见几个人围着“骑在树上的鱼”。“骑在树上的鱼”低着头,还坐在地上低声抽泣。她抱着孩子往前挪了挪屁股,又挪了挪屁股,拨开围观的人,把细长的胳膊伸过去,放在他的肩膀上。她在他肩上拍了几下。她说,不哭不哭,等有了钱,什么难事都可以解决了。
  • 名门星妻

    名门星妻

    【完结】[推荐新文:《名门婚宠》]人生的前十八年里,安锦之最怕的人是苏黎墨。所以,在无奈领了结婚证之后,安锦之直接逃了!两年后,她的回归,却意外造就了演艺圈一个神话的崛起。*她是苏家养女,面容精致,从小受尽宠爱。他是苏家大少,高贵冷漠,此生只为一人而存在。听说某个小女人竟然喜欢上拍戏了?为此还要闹闹离婚?苏大少怒了,气了,最后还是妥协了!于是乎,有了某位的帮忙,安锦之在演艺圈混的那叫一个风生水起。*新剧即将上映,众人讨论着如何才能提高收视率的问题。某个下属:女一号和男一号传绯闻如何?某个女人眨眨眼:好像确实不错的样子。某个男人冷着一张脸:恩,是不错。
  •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 The Georgics

    The Georg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Fish in the Water

    Fish in the Water

    Mario Vargas Llosa's A Fish in the Water is a twofold book: a memoir by one of Latin America's most celebrated writers, beginning with his birth in 1936 in Arequipa, Peru; and the story of his organization of the reform movement which culminated in his bid for the Peruvian presidency in 1990. Llosa evokes the experiences which gave rise to his fiction, and describes the social, literary, and political influences that led him to enter the political arena as a crusader for a free-market economy. A deeply absorbing look at how fact becomes fiction and at the formation of a courageous writer with strong political commitments, A Fish in the Water reveals Mario Vargas Llosa as a world figure whose real story is just beginning.
  • “赌国王后”牌软糖

    “赌国王后”牌软糖

    我的亲人们:这是一个住在香港的你们的同胞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写给你们的第一封信。几年以来,我对我的祖国有着种种的怀疑和不了解;但是这次在祖国一个月的观光和学习,使我从恶毒的谣言和诽谤中解脱出来。祖国是这样可爱!它永远是我们的!这就是我的结论。我每天都含着满眶热泪,念叨着这句话……“孙处长!不知道你看了这些热情的句子,有什么感觉?我有个很幼稚的毛病,说来自己也脸红,虽然我每天都要听到这一类感情激动的谈话,可我每一次听到它的时候,还是鼻子发酸。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村路

    村路

    在关中道,这种蛇是极其少见的。它浑身透着凉嗖嗖的紫红的晶莹,像造型精湛的玉器,超然的打坐着,眼睛似闭非闭,如同一尊欲了尘缘的佛徒。烈日把空气点燃了,透明的流火借着风势,肆无忌惮横冲直闯。岑寂的乱坟滩里,疯狂的杂草们痛苦的低下脑袋,软绵绵的,有气无力,欲哭无泪。田鼠们用两只后腿站起来,警惕的四下张望,发出干涩的“吱吱”的叫声,他们一边忙碌着性事,一边寻觅着水源。野鸡卧着或者站在草荫里,眼帘一挑一挑,纤细的舌头垂下来,两腮煽动着,抵抗着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