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5000000011

第11章 詩傳綱領(2)

《書·舜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夔,舜臣名。胄子,謂天子至卿大夫子弟。教之因其德性之美而防其過。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聲謂五聲:宫、商、角、徵、羽。宫最濁,而羽極清,所以叶歌之。上下律謂十二律:黄鍾、大呂、大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黄最濁,而應極清,又所以旋相為宫而節其聲之上下。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也。

《周禮》: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說見《大序》。以六德為之本。中、和、祗、庸、孝、友。以六律為之音。六律,謂黄鍾至無射,六陽律也,大呂至應鍾為六陰律,與之相間,故曰六間,又曰六呂。其為教之本末,猶舜之意也。

《禮記·王制》:天子五年一巡狩,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

《論語》:孔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前漢·禮樂志》云:「王官失業,《雅》《頌》相錯,孔子論而定之,」故其言如此。《史記》云:「古者《詩》本三千餘篇,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於禮義者三百五篇。」孔穎達曰:「案書傳所引之詩,見在者多,亡逸者少,則孔子所錄不容十分去九。馬遷之言,未可信也。」愚按:三百五篇,其間亦未必皆可施於禮義,但存其實以為鑒戒耳。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子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子曰:「興於《詩》。」興,起也。詩本人情,其言易曉,而諷詠之間,優柔浸漬,又有以感人而入於其心,故誦而習焉,則其或邪或正,或勸或懲,皆有以使人志意油然興起於善,而自不能已也。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凡詩之言善者,可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其用歸於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發,求其直指全體而言,則未有若「思無邪」之切者。故夫子言《詩》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盡蓋其義。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白圭,《大雅·抑》之五章也。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蓋自謂能無諂無驕者,故以二言質之夫子。夫子以為二者特隨處用力而免於顯過耳,故但以為可。蓋僅可而有所未盡之辭也。又言必其義理渾然,全體貫徹,貧則心廣體胖而忘其貧,富則安處善樂,循理而不自知其富,然後乃可為至爾。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之功不已,而益精也。子貢因夫子告以「無諂」「無驕」,不如「樂」與「好禮」,而知凡學之不可少得而自足,必當因其所至而益加勉焉,故引此詩以明之。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往者,其所已言者。來者,其所未言者。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此逸詩也。倩,好口輔也。盼,目黑白分也。素,粉地,畫之質也。絢,采色,畫之飾也。言人有此倩盼之美質,而又加以華采之飾,如有素地而加采色也。子夏疑其反謂以素為飾,故問之。子曰:「繪事後素。」繪事,繪畫之事也。後素,後於素也。《考工記》曰「繪畫之事,後素功」是也。蓋先以粉地為質,而後可施以五采,猶人有美質,然後可加以文飾。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禮必以忠信為質,猶繪事必以粉素為先。起,猶發也。起予,言能起發我之志意。

咸丘蒙問曰:「《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舜既為天子矣,敢問瞽瞍之非臣,如何?」孟子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於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如以辭而已矣,《雲漢》之詩曰:『周餘黎民,靡有孑遺。』信斯言也,是周無遺民也。」程子曰:「舉一字是文,成句是辭。」愚謂:意,謂己意;志,謂詩人之志;逆,迎之也。其至否遲速,不敢自必,而聽於彼也。

程子颢,字伯淳。颐,字正叔。曰:「詩者,言之述也,言之不足而長言之,詠歌之所由興也。其發於誠感之深,至於不知手之舞、足之蹈,故其入於人也亦深。古之人,幼而聞歌誦之聲,長而識美刺之意,故人之學由詩而興。後世老師宿儒尚不知詩之義,後學豈能興起乎?」又曰:「興於詩者,吟詠情性,涵暢道德之中而歆動之,有『吾與點也』之氣象。」又曰:「學者不可不看《詩》,看《詩》便使人長一格[24]。」

【附錄】「伊川有《詩解》數篇,說到《小雅》以後極好,蓋是王公大人好生地做,都是識道理人言語,故他裏面說得儘有道理,好仔細觀看。非如《國風》,或出於婦人小夫之口,但可觀其大概也。」銖。「詩六義,伊川先生也自未見得,看所說有甚廣大處,仔細看,本指卻不如此。」賀孫。「程先生《詩傳》取義太多,詩人平易,恐不如此。」

張子載,字子厚曰:「置心平易,然後可以言《詩》。涵泳從容,則忽不自知而自解頤矣。若以文害辭,以辭害意,則幾何而不為高叟之固哉!」又曰:「求《詩》者貴平易,不要崎嶇求合,盖詩人之情性,温厚平易老成。今以崎嶇求之,其心先狹隘,無由可見。」又曰:「詩人之志主平易,故無艱險之言,大率所言皆目前事,而義理存乎其中。以平易求之,則思遠以廣;愈艱險,則愈淺近矣。」

【附錄】「橫渠云:『置心平易,始知《詩》。』然解『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卻不平易。」必大。

上蔡謝氏良佐,字顯道。曰:「學《詩》須先識得六義體面,而諷詠以得之[25]。愚按:六義之說,見於《周禮》《大序》,其辭甚明,其用可識。而自鄭氏以來,諸儒相襲,不唯不能知其所用,反引異說而汩陳之。唯謝氏此說,為庶幾得其用耳。

【附錄】「上蔡先生甚曉得《詩》[26],他云『讀《詩》須先要識得六義體面』,這是他識得要領處。」賀孫。

古詩即今之歌曲,今之歌曲往往能使人感動。至學《詩》,却無感動興起處,只為泥章句故也。明道先生善言《詩》[27],未嘗章解句釋,但優游玩味、吟哦上下,便使人有得處。如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思之切矣;『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歸於正也。」又曰:「明道先生談《詩》,並不曾下一字訓詁,只轉却一兩字,點掇地念過,便教人省悟。」點,平聲。

***

[1]「心」下「之」字原作「有」,據元刊十一行本《詩傳綱領》改。

[2]「詠」原作「諫」,據元刊十一行本《詩傳綱領》改。

[3]「大」原作「太」,據元刊十一行本《詩傳綱領》改。

[4]據《朱子語類》卷八十,此句為余大雅所錄。

[5]「謨」,《朱子語類》卷八十作「去僞」。

[6]「無」上,《朱子語類》卷八十有「與」字。

[7]「民」,《朱子語類》卷八十無。

[8]「如」,《朱子語類》卷八十無。

[9]「說」,《朱子語類》卷八十作「況」。

[10]《朱子語類》卷八十釋「興」在釋「比」之前。

[11]「日」,《朱子語類》卷八十一作「當」。

[12]據《朱子語類》卷八十一,此句為黄卓所錄。

[13]「興之為言起也」至「起意」見於《朱子語類》卷八十一,自「後來」以後見於《朱子語類》卷八十,文字略異。

[14]據《朱子語類》卷八十,自「又曰」至「不同」為陳植所錄。

[15]「常」原作「嘗」,據《朱子語類》卷八十改。

[16]「常」原作「嘗」,據《朱子語類》卷八十改。

[17]《朱子語類》卷八十以賦、比、興為「三經」,風、雅、頌是「裏面橫串底」,與此正相反。

[18]「寓」,《朱子語類》卷八十作「」。

[19]「淫風」,《朱子語類》卷八十作「淫亂」。

[20]「太」原作「大」,據元刊十一行本《詩傳綱領》改。

[21]「大」,《朱子語類》卷八十一作「太」。

[22]「變風」二字,《朱子語類》卷八十無。

[23]「揀」下,《朱子語類》卷八十有「好底」二字。

[24]「看《詩》」二字原無,據元刊十一行本《詩傳綱領》補。

[25]「詠」字原無,據元刊十一行本《詩傳綱領》補。

[26]此句,《朱子語類》卷八十作「若上蔡怕晓得《詩》」。

[27]「言」原作「說」,據元刊十一行本《詩傳綱領》改。

同类推荐
  • 中信国学大典·黄帝内经

    中信国学大典·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存《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
  • 花间集

    花间集

    《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我国第一部词集。收录了晚唐五代时期温庭筠、韦庄、薛昭蕴等18位词人的500首佳作。该词集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文人的词在男女情感、风物人情、审美情趣等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花间词”最终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并对宋元明清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菜根谭(感动中国学生的国学经典)

    菜根谭(感动中国学生的国学经典)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本书主要介绍了感动中国学生的国学经典。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三言二拍精编(第三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三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热门推荐
  • 这个王妃不太冷

    这个王妃不太冷

    繁华落尽,辛酸自知,直到最后王妃辛月才知道这一切不过都是骗局,就连这副身体的爹爹都是要江山不要女儿!落下悬崖后的她心已死,半步多一日游后让她正视这个世界。一夜过后,辛月冷傲无情,一条血路过后,自己得到了最想要得到的,报仇!但是当离王亲自被自己杀掉的那一刹那为什么自己还那么的心疼?是和前世的告别,还是什么原因?血染江山的画,试看谁予繁华?
  • 鬼君倾城:帝尊,别跑

    鬼君倾城:帝尊,别跑

    她本是实力超然,名震三界的鬼域之君。一朝重生成了将军府的瞎子‘大公子’时,不小心抢了某帝尊的神兽青凤。某帝尊咬牙:“偷本尊神兽,偷本尊的心,偷本尊的人,一定要抓到这个大胆小贼。”他是大陆最不食人间烟火的帝君,无情,高贵。她是鬼界之君,嚣张,霸道,残忍。灵根被废?没事,她本就主修鬼道!是个瞎子?没事,她本就主修鬼道!没有灵力?没事,她本就主修鬼道!众人问:何为鬼道?答:死人之道。……将军府大公子废材又眼瞎,却让高高在上的帝尊弯下了腰。打架,他助威。滋事,当打手。某帝尊:“鬼道多杀孽,还是跟本尊一起修仙,种田,做本尊娘子,可好?”某女:“……没兴趣!”本文一对一,男女皆身心干净。男主高冷又呆萌,女主偶尔抽风,偶尔正常。
  • 绝世大尊

    绝世大尊

    数百年前,天地大劫,也让所有人记住了那个在危急关头拯救了大陆的英雄,他的传奇故事,永久流传。数百年后,一个普通少年,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若干年后,他和那个大英雄,同被称为圣尊。
  • 总裁有喜:迷糊娇妻送上门

    总裁有喜:迷糊娇妻送上门

    闺蜜和她同时失恋,酒吧喝酒没钱,随便拉了一个男人付账,为偿清债务,她把自己给抵了出去,第二天醒来,发现大条了。这男人怎么越看越眼熟呢?少绝哥哥?暮雪柔吓得当时从床上滚下去,随手套了衣服和裤子就跑路了。心惊胆颤两个月,她发现自己‘大姨妈’没来,一上医院——怀孕了?是留还是不留?留,明天就结婚,霍太太你暮雪柔当定了,想跑,没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斗帆

    斗帆

    美丽的远海上,是密布阴谋的云。坐落的海岛,浮夸着一段段人生传奇。阴谋善变,真爱永恒。波澜不惊的躯体,心内也有独特的感情。十年屈辱,到底是成了曾经沧海,还是时过境迁。一朝回眸,竟然成了绝命的相见。我想我念,我费尽心思,望断情肠,却终究,抵不过,命运。你走还留,你是倾城的绝色,可惜相见在这个岛上。当初,你走,我笑;而今,我走,你笑。别说有缘无分,一刻拥有便好。
  • 鲁迅散文集

    鲁迅散文集

    本书收录了鲁迅所有的散文名篇,并收录了一部分精品杂文,根据文章写作内容和特点共分为五个专辑。这些散文记录了鲁迅幼年到青年时期的主要经历,追忆了多位家人、伙伴和亲友,展现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生活画卷。这些篇章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特点,文笔亲切耐读、深沉隽永,是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书中收录的杂文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体现了鲁迅博大精神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完美,处处体现着鲁迅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 天地主宰

    天地主宰

    绝世武神秦阳,因故被神域九帝围攻,自爆元神,重生为一个被宗门暗算的小城世子,且看他如何以体内的封禁战灵,重踏武道,步步为营,杀上九霄,屠戮神魔,成为这天地万界的大主宰!
  • The Song of Hiawatha

    The Song of Hiawath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校园三剑客·超时空少女(经典版)

    校园三剑客·超时空少女(经典版)

    芳芳是一个相貌、才华和家庭出生都很普通的少女,她渴望自己能与众不同。一个偶然原因,她获得了能自由地穿梭现在与未来的超能力。由于这个原因,她能预测许多还未发生的事情。但是,她的超能力并没有给她带来太多的好处,却令她越来越烦恼,甚至,她还差点误入歧途……为了帮助同学走出困境,“校园三剑客”再次联袂出击,向超时空少女伸出了援手。
  • 除灵天师

    除灵天师

    这是一本描写中国民间方术与龙虎天师道术的小说,书中主人公秦枫从小就是得到了从天师道还俗的爷爷的真传,并用这些一一解开了民间广受关注的神秘灵异事件,从风水凶煞、驱鬼镇邪、民间预测到寻找丢失的传世国宝,名声响彻欧美、南洋,由此解开了诸多尘世已久的离奇事件,弘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书中没有过多的华丽,但却是真实的灵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