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5400000015

第15章 人的认识的原始发生(3)

从根本上说,环境对认识能力发生和形成的作用主要在于使遗传基因为个体提供和发展出具有正常感知—思维能力的生物学前提和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个人机体的发育和感知—思维器官系统的成熟及相应功能的获得,需要外部因素的刺激和诱发,也就是说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这种条件不可能由尚不成熟的幼儿自己来创设,只能由社会向幼儿提供。没有这相应的社会环境和外部刺激,人的机体和功能难以得到正常的发展。尤其是在机体功能发展的某些关键时期,如果对幼儿实行环境隔离,实施社会性剥夺,那么幼儿相关的功能就无法发展起来,甚至会留下永远不可弥补的缺陷。

在对人的认识发生的物质前提和基础的考察中了解人的机体发育,尤其是感知—思维器官系统的发展,是认识发生所必不可少的物质生理基础和生物学前提。但是人的思维能力的实现还需要有适当的社会环境的作用,因此在对人类认识的原始发生考察中,除了人类认识的生理前提和基础外,还有必要考察人类自身所处的社会基础,这种社会基础不仅是一种客观条件,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自我认识的考察。

关于人类史、社会史的发生学研究表明,人类社会作为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功能的相对独立的系统而存在和活动,在宇宙以至地球演化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在人类存在的整个过程中也只占有非常有限的时段。[9]人类曾在冥冥中度过了自己的漫长的史前期。人的进化与社会的形成,在历史上“是由于向前的运动导致了不知不觉的改革而缓慢地实现的”[10],并经历了极为漫长的演化过程。按照目前的认识水平,要想一一再现这个具体过程及其具体细节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对于我们的哲学分析也是不必要的。本书仅从社会认识系统的发生与形成这个角度,将这个漫长的渐进过程中的几个带有根本性革命变革的主要环节离析出来,重点解剖分析,从总体上阐明社会认识系统的发生过程及建构逻辑。

***

[1][瑞士]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58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2][美]R.M.利伯特等著:《发展心理学》,刘范等译,116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美]R.M.利伯特等:《发展心理学》,刘范等译,78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4]参见[苏]柳布林斯卡娅:《儿童心理发展概论》,83-87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5][苏]鲁利亚:《神经心理学原理》,34页,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6]《巴甫洛夫选集》,131-132页,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7][美]R.M.利伯特等:《发展心理学》,刘范等译,347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8]同上书,347页。

[9]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说宇宙有一百亿年的历史,则地球形成于距今六十亿年以前。三十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初的生命,两亿年前有了高级的哺乳动物,一千万年前有了灵长类,三百万年前开始了猿人向新人(智人)转化,而现代意义上的人则只有几十万年的历史。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398-3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二、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的分化

社会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性与关系性存在而以自己的独特的存在和运动方式而与其他自然物相区别,成为社会自我认识系统中的客体。

人类社会作为相对独立的组织形式和运动方式而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这既是原始人作为类存在而从事社会性活动的客观要求,也是这种活动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别,在二者高度分化的今天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在历史上最初把人同其他自然物区别开来的东西,并不是把人同某种超自然物联系起来的东西,而是人存在于和活动于自然界的方式。“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1]生产劳动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特殊的自下而上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类社会由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而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正是在这两种生产基础上产生的生产组织和生活组织形式,构成了社会组织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并繁衍出社会机体复杂结构的宏伟大厦。

物质资料的生产发端于人类维持自身机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它以人们对自身需要和能力的自我意识为前提,实现着“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和通过人作为社会体的存在来对自然界的统治”[2]。在生产中,人的自然本能作为被意识到了的本能而转化为社会本能;满足符合人的本性的那些需要作为生产的目标而提出来并成为生产的动力;动物式的摄食和求生活动转化为社会性的消费行为并成为社会再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不得不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利用一种自然力反对另一种自然力,人由此而成为能够制造、保存和使用工具的动物。生产不仅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创造和改变着人与人的关系。语言符号的发明和运用,为人际间的交往提供了合用的中介和桥梁,使个人的思想有可能为他人的社会所接受和了解,从而转化为社会意识,使人类文化的发生、创造和传播成为可能,人由此而成为一种“符号的动物”,运用符号创造文化成为人类的一个本质特征。[3]而“为了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动物状态,实现自然界中的最伟大的进步,还需要一种因素: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4]。这样,各种形式的劳动生产组织的实际形成便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人真正成为“社会性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5]。

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延续、繁衍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它既是人类本性中动物性一面的最根本要素,又是人类动物本性中的一种关系性存在。可以说,“除了性机能以外,人体所具备的其他动物机能,都是个体的问题。但在性关系中,至少有两个人要受其影响,而且,倘若以生产孩子为其当然的结果的话,其影响就会波及到更多的人”[6]。因此,马克思把男女之间的关系看作“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7],并且认为,“这种关系表明人的自然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的行为,或者,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为自然的本质”[8]。

男女之间的性关系由人的一种动物性本能向作为社会延续条件的“人类机能”的转化,依赖于两个基本的条件。其一是“爱情”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独有的情感—精神因素加入到人们的性生活中,成为人们性关系的一种积极的调节因素。“在动物的性行为中,性交是靠天生的自然控制力自然而然地加以调节的。”在人类社会中,为了“对性关系加以制约,才产生了爱来作为人类自然性欲的补充。性关系又通过爱来取得尊严性”,并成为“形成人的社会性、道德性的核心”[9]。其二是家庭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来对人与人之间的性关系加以限制和调节。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由“杂乱性交的社会阶段”,经过“群婚制”,终于建立了血缘家庭。“血缘家庭是第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形式’”[10],它先后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间,以及姊妹和兄弟之间的性交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构起一夫一妻的家庭。

一定的社会生产组织和一定的家庭组织构成一定的社会制度的基础。恩格斯说:“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11]相应地,在原始生产组织和原始家庭组织的基础上,形成了总体性的原始社会组织。“最古老的组织是以氏族、胞族和部落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氏族社会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12]氏族社会的建立,把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人与人关系以社会组织的方式形式化、组织化、系统化,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出更适合人的社会本性的自然—社会环境。从此以后,自然和社会,便成为我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那个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与之相应,人类社会的眼界也在社会组织的形成过程中逐步得以扩展和放大。原始社会组织的生成和运动,历史地为人们的以社会为对象的认识活动创造了客观的和现实的对象性前提。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21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进步尤其是社会性信息化,符号特别是语言符号系统在人类文化活动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和突出。现代一些有影响的哲学家尤其关注符号在人类文化创造中的地位和功能,并侧重从这个方面来探讨人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定义(参见[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他们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对我们是深有启发的。当然,作为新康德主义者,他们对人的符号化特征的理解也许不无偏颇之处,他们的文化观在总体上也还需商榷。而且我们尤其认为,对人的符号性方面的研究也必须与人的社会性、工具性、实践性等特征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0-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7页,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7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3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4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同类推荐
  • 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

    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

    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首先梳理了西方现代性的内涵,包括启蒙理性的主要价值观、自然法与个人主义、历史发展的方向和意义等,并从中西思想比较的角度辨析了理与理性和理念概念的差异,其次梳理了西方现代性危机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以及思想界和学术界对西方现代性的典型批判,最后分析了西方现代性危机与前现代思想资源的关联,旨在给读者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轮廓。作者期望为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性发展提供一些前车之鉴。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走向新现代性的观念及其指导思想,并从若干方面进行了理论务虚,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人生十修

    人生十修

    本书中,星云大师鼎立推荐了佛家的十修偈语,大师就普通大众所关心的财富、教育、健康、家庭、成功等人生课题展开的的真理和智慧。书中,作者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地引领读者亲炙大师真诚与慈悲的人文关怀与生命关注,而透过本书精辟而又易于为普通人接受和理解的分析,又可提供给现代人更宏观的视野以及更深层的省思。
  •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是哲学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主体性”观念在中国当代哲学的进程中产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对于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居功至伟。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我们今天重新阐释“主体性”思想有什么价值?本书正是试图围绕上述问题,在当代哲学的历史语境中对“主体性”观念进行专门研究和当代阐释。
热门推荐
  • 绝世仙君

    绝世仙君

    飞仙大陆,升仙传说,吸引着每个有志成仙的少年。天生九脉俱无的方睿,因为一个可笑的理由,懵里懵懂的踏上了修炼之路。“我?我不是天才,也不是废柴,我很普通。”方睿道:“但是大家都知道,我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仙君。”
  • 高冷男神的暖萌甜心

    高冷男神的暖萌甜心

    一个月前吻过她,一个月后却说不认识她?这是哪门子的青梅竹马。他是圣华大学学生会会长,平素高冷孤傲,自小对她钟情。面对她的懵懂,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她是家中小公主,暖萌可人,被守护长大。危险在侧,他誓要将她护于身后,没有人能伤她一分。无论险阻多少,他说:一切有我!当抉择在前,面对四家荣辱,强敌暗处。他毅然将她揽入羽翼,就算一个她能换回多少人的生,他也只要她一个,别人生死他只能尽力护住。而她,却是要生死守护。原以为是彼此的一辈子,却是阴差阳错。为她挡去伤害,他命悬一线,最后关头,牵手别人离去,自此消失。五年后再次相见,她无视他,他强吻她,齐齐登上新闻头条!暗黑霸主PK集团千金,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 奇妙的发明(科学知识大课堂)

    奇妙的发明(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密切结合青少年朋友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特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科学知识大课堂》。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引风人

    引风人

    她一生坎坷,自幼家境贫寒,十岁那年被父亲卖入青楼。他出身官宦世家,铁血戎马,为国为民战斗一生。他是时代潮流的引风人,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万众英雄梦,唯独完整的爱情都留给了她,她才华横溢,却敏感多疑,对他深爱而不自知。是前世注定的相逢,也是今生认定的牵绊。是绝望的冬天,也是希望的春天,汇聚成一段爱恨交织的流金岁月。
  • 闲庐文钞

    闲庐文钞

    本书所选29篇文章,分赋、记、序三种,作者试用古文写时代之事,抒今人襟抱。
  • 宠妻之首席设计师

    宠妻之首席设计师

    ★【绝对设计】四年前洛青打晕一个对自己不轨的男人,轰动一时。从那时起陆将认识了她,两年后成立设计公司,等着她自己爬进洞。两年海归的洛青回归本土,开始她的设计师之路。为了赚更多钱给妹妹一个美好将来的她,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做到总监位置。在庆功晏上她的作品受尽追捧,她的身价水涨船高,仕途风顺。“洛青同志,该发生的已经发生,我会负责的。”刚正不阿的陆少十分严肃。“跟我结婚吧。”没有问号。★【职场风云】“哼,她洛青是什么东西,还不是借机上位?我们肖灿才是首席设计师后选人。”“呵呵,别这么说,人家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海归。这次至尚的网上专柜就让给她去做吧。”三十二层的总监笑着摇头,把手上的案子转交给三十一层的洛青。几个设计师听到她的话都心照不宣的笑起来。谁不知至尚再大,可这毕竟是个网上专柜,而做惯网页的人根本成不了大事。洛青可不这么想,网上的营销比线下更容易红的发紫,而做广告要的不就是知名度吗?“啊,你就是为我们店铺设计的设计师?幸会幸会,真是太谢谢你了,你不知道,这广告一放上去,当天就让我们营业额破十万,一个月下来直破七千万!还不包括线下,现在我们已经是这个行业的NO1!”至尚CEO亲自来谢,握着洛青的手激动不已。“呵呵……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决定了!”“以后不管是我们线下还是线上,都由你来负责!”啊?至尚现在的品牌值二十六个亿啊,若是让自己负责……发了!半个月后……“洛青总监,请你搬置三十三层首席设计师的办公室。”……★★★★★故事为背景虚构,请各位看客不要纠真。(本人郑重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谢绝借鉴!)
  • 冷颜笑

    冷颜笑

    从小就看透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人性的丑恶所以她无心,无情,无爱,对任何事都不在乎她很淡,淡的就像是一杯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原本只是想很小心与世隔绝的活着,只是老天却偏偏不如她的愿他安定国的三皇子,俊美无双,只要见过他的女子无不倾心于他喜怒无常,天生的恶魔在他一步一步的逼迫下,她当真可以无心,无情,无爱吗?具体内容亲亲们自己看吧,我也不怎么会写~————————————————————————————————————本文看完花费3.7元,还是老规矩,一瓶饮料钱~!推荐本人已完成作品《穿越爱上十三岁的你》地址: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步步惊情:小妻哪里逃

    步步惊情:小妻哪里逃

    千里之外的法国,却遇上了她誓愿守护终生的人。即使被轻视、被厌恶、被毁容,甚至,被当面送给另外的男人,她也不曾后悔过与他的相遇,因为——理想终归是理想,誓言永远是誓言,不得不离别时,她对他,也始终只有那一句美好的祝愿!天之骄子的他自幼便呼风唤雨,因为一切得到的过于轻易,才永远都学不会珍惜,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他放弃继承权、隐姓埋名、全世界找寻,只想再看一眼那道曾经始终追随在他身后的人影,但是——她的身边,不再只有他一个人的位置,难道他与她的结局,最后只能剩下那句回忆中无限美好的祝愿?
  • 繁忙人士的简单健身法

    繁忙人士的简单健身法

    众所周知,工作、事业较为忙碌的人们,大多会忽略自身的健康问题。他们也往往会自认为没有太充足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健身锻炼。这种意识和行动上的双重缺失,所导致的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整体处于一种极不理想的状态,他们的身体也往往存在着重大的健康隐患。本书正是面向“繁忙人士”这个数目庞大的特定人群,并有的放矢地为他们提供简便易学、切实可行的日常简单健身方法,旨在改善他们的体质与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