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6800000030

第30章 张曙光(10)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为“现代性”及“断裂”理论原产地的西方国家,虽然也出现了相当严重的社会病,但其社会文明和思想文化的总体变化,倒并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简单地趋于“断裂”,而是基于自身内在矛盾的扬弃,传统以现代的形式继续得到延续和发展。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倒是的确发生了文化传统尤其是“大传统”的严重断裂。从一定意义上说,东方国家的传统文化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改变自身,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专制因素、小农意识和不文明不人道的陋习被革除,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也是符合文化新陈代谢的演变规律的。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东方人民必须意识到,他们的文化传统并不都是落后于时代的:这里不仅有属于民族特色的东西,更有超时代超地域的人类性的思想原质,即关于“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理念。东方社会的人民只有将这一理念给予开显和继承,才能以主体性的姿态展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激浊扬清,兼容并包。中国“五四”一代先进知识分子“反传统”的举动就继承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担当天下”的意识,虽然许多人由于“矫枉过正”的激烈态度,也造成了文化传统的某些流失。至于后来在极“左”路线指导下进行的“文化大革命”,将人类文明作为“封资修”的东西横加扫荡,则完全成为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野蛮行径,导致当时的许多所谓“实践”成了盲动和蛮干,而它对人的心灵的戕害至今仍然未能完全消除。由于受西方某种后现代历史观的影响,前些年人们还一度以谈论现代与传统的“断裂”为时髦。这种撇开历史的肯定性、连续性而只讲否定与间断的思潮,在思想理论上是非常片面的;其片面性不仅损害了社会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文明教化的正常进行与积累,使许多人失掉了做人做事、辨别是非善恶的基本准则,也是对现代历史中“现代主义”、“感觉主义”的无批判的甚至是“末世论”的强化,当然也有悖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基本精神。总之,历史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与传统文化强行断裂的结果只能造成文明的退步;而只是以“感性”的“当下”为社会的价值取向,无视主要存在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过去”和人的理想中的“未来”,就势必导致人类精神世界的萎缩甚至荒漠化。相反,只有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辩证法,我们才不至于把“历史”特别是“现代历史”抽象化为当下的、即时的感觉,我们才能在丰富和刷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同时,更加自觉地合理地进入历史、创造历史——真正由“未来”主导、以“现在”和“过去”为基础和辅助的历史形态。

通过以上论述,笔者认为,今天,当我们面对时代问题而重新研读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时,固然要继续重视他们关于“物质生产”、“经济基础”作用的论述,但我们的目光应当更多地投向他们关于交往和世界普遍交往、关于意识、语言和精神生产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康德、黑格尔一类构造“纯粹”理论的哲学家的思想成就的肯定性论述,重新思考他们对古希腊文明的礼赞;并且特别注意发展他们关于意识不是经济的“纯粹附属物”,以及区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自由的精神生产”的思想[46];并根据现代社会所出现的信息化、知识经济以及社会的复杂性和风险度越来越高的特点,着力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开显和提升历史的辩证法。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懂得列宁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注意的不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而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他们特别强调的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辩证唯物主义;他们坚持的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历史唯物主义[47]的原因之所在。总之,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依据现代实践理解人类历史,而又以历史的视角看待现代人的实践方式及理论形态,我们就能够不断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并藉以指导我们自身社会的发展和对全球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与解答。

注释

[1]选自张曙光:《生存哲学》,第2章,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45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8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7]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22、6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8]同上书,76~77页。

[9]同上书,10~11页。

[10]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1]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3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2]同上书,25页。

[13]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16~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582~5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8]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7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2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0]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8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2]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4]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48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6]西方存在主义(包括“生存哲学”)各家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基尔凯戈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与萨特之间就有相当大的差异,海德格尔甚至不承认自己的思想属于“存在主义”。这里只就它们较为接近或一致的思想倾向进行简短评析。

[27]选自《哲学研究》,2008(4)。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65~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67、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6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2]这四个因素是:第一,直接解决人们吃喝住穿等物质需要的生产。第二,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新的社会性需要。第三,以家庭形式进行的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也可以将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总称为人的生命生产。第四,在人的生命生产中表现出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生产力总和决定社会状况。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8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5]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9]参见谢立中、阮新邦:《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323~355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0]李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59~65页,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41]参见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130、13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3]同上书,92页。

[44]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8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6]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2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7]《列宁选集》第2卷,2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同类推荐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活用禅宗:安宁自得

    活用禅宗:安宁自得

    本书是介绍禅宗智慧的文化读本,作者基于国际视野,站在世界平台上,对禅宗智慧进行阐释和解读。本书不涉宗教内容,而是重点讲述了四五百年来,源自中国传统智慧和佛教智慧的禅文化,如何走出中国,积极影响了亚洲、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发展、人的状况和精神渴求。作者还探讨了运用禅宗智慧有效纾解焦虑、推进教育并提升幸福感的途径和方法。本书的出版有益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存在知识断层的中国人重拾经典提供便利。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是哲学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主体性”观念在中国当代哲学的进程中产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对于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居功至伟。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我们今天重新阐释“主体性”思想有什么价值?本书正是试图围绕上述问题,在当代哲学的历史语境中对“主体性”观念进行专门研究和当代阐释。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热门推荐
  • 娇妻请签收

    娇妻请签收

    “小三入宅,糟糠之妻露宿街头”、“正妻为挽回丈夫,街头给小三下跪”、“婆婆为抱孙子,请情妇入家门,赶走正牌媳妇儿”……这一个个的,都是些什么狗血标题?一张清秀的小脸就和麻团一样乱拧在一起,云清梨鼻子上架着副黑框眼镜,却挡不住她一天一夜没睡觉的黑眼圈。“清梨,排版怎么样了?马上就要送印刷厂了!”隔壁的王大姐一个饿狼扑食,泰山压顶一般压在了云清梨那瘦瘦小小的身板上,……
  • 都市剑说

    都市剑说

    异界回归的李白,专职斩妖除魔,从心理到生理专治各种不服。作者是中央八局关注第四类人员,主角是第五类人员,侬晓得了伐!
  • 异世重生:废材逆天小姐

    异世重生:废材逆天小姐

    她,本是21世纪的王牌杀手,却穿越成练武世家第一废材。极品家人嫌弃她不能习武?分分钟就逆袭成武林强者。重生大能,王者归来,岂料惹上傲娇腹黑帝国太子,一怒天下变的王者。她扮猪吃老虎;他无限宠溺。一场棋逢对手的爱恨情仇将何去何从?
  • 精灵事记

    精灵事记

    一样的宠物小精灵,不一样的宠物小精灵。和我一起探索不一样的宠物小精灵世界吧。(注:前面一百章是练笔的,如果看不下去,可以从一百零一章看,后面的故事也是比较完整的。谢谢大家????)
  • 楚大小姐的追夫之路

    楚大小姐的追夫之路

    一个任性妄为的大小姐,看上了一位清冷孤高俊公子的故事。
  • 神者玄才

    神者玄才

    大陆第一势力的公子旗木林,天赋异禀,光圈环绕,却毅然舍去一切,甘愿在这红尘争渡,历幻海沉浮,游荡八方结一世好友,从零走起,一样威震八方,寰宇执掌!是笑傲江湖,站在最巅峰?还是沉沦苦海,弥渡一生?看小小少年如何成为一代神玄霸者!一切尽在神才!
  • 精灵变

    精灵变

    精灵侦探社是由警方支持的一个私人侦探社,专门处理一些警方无法处理的怪异案件。他们一起侦探了花斑豹伤人案、菊花流泪和被夺走的心脏等多起案件。悲悯感人,诡异恐怖,震撼人心是这部小说的基调,有每次真相大白后的痛快淋漓,也有轻松活泼的情感描写,喜笑怒笑皆全,不经意间带出很理性的善恶道理。
  •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成良缘:腹黑佞臣为卿狂

    玉成良缘:腹黑佞臣为卿狂

    漓国成和元年四月新帝继位,北方蛮夷南下漓国聊城危矣,聊城林家为了出面阻止这场腥风血雨,老家主丧命于蛮夷之手,她为了担起家族的重担保护聊城的百姓,继任家主之位。战场之上终究刀剑无眼,命悬一刻在即,救她的不是她父亲生前为她定下的未婚夫,而是闻名天下战功赫赫当今皇上的宠将,亦是百姓口中佞臣的萧成信。三博美人,只为一笑!你说我奸佞,我却说你不懂我的心……
  • 第一轻狂女帝

    第一轻狂女帝

    姬无双,一世女帝,被仇人兼爱人祸害惨死,重生归来,她寒眸凌冽,复仇焰火滔天! 是仇人,百倍还报,往死里整! 白莲花绿茶婊,啪啪打脸别客气! 本帝又强又美貌,美男团团围着朕转,赶都赶不走。 尤其是这一个。不说好是仇人么,怎么不按剧本走?三天两头献殷勤,不是送神器就是送神兽,神马意思,本帝是那么容易屈服的人吗?“你,你,你,好端端的脱什么衣服?”“我送什么都不管用,只好把自己洗净脱光了送给你,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