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6800000029

第29章 张曙光(9)

时间固然与人的内感觉有关,历史的三维性也离不开人的记忆、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功能。但是,真正形成人的“时间意识”和人类历史的“历史性”的力量,却是人的对象性活动,首先是包括人的交往在内的生产劳动。黑格尔就曾指出,生产劳动意味着人能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意味着人能够限制自己当下的欲望和消费以陶冶事物,使那“随即消逝”的欲望的满足转换为具有“客观”性和“持久”性的“对象的形式”即文化形式,人则由于陶冶并扬弃“对象的形式”而使自身成为“自为存在”[41]。换言之,是人的生产性的生命活动建构出了人的生存和对象世界的“时间”性和“历史”性——为了未来而限制当下的欲望和消费,使即生即灭的东西获得了属人的而又客观的持久性,并因而使人自身分化为现实的手段和理想的目的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张力和运动,于是,人类才能够从“一维”的时间变化中,区分出“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维度。这说明,属人的时间是由人的生产性活动所奠基的社会历史性的时间,即人及其世界的“人文化成”的展开与实现过程,这就是历史。因而,人类“历史”真正的缘起既不是物理时间上可以无穷地追溯下去的万物“始因”,也不是所谓逻辑上在先的抽象的观念,而是人既立足于当下又面向未来、自为手段又自成目的的活动;人的这种现实的对象性活动在改造自然界、创造对象世界时,也在实现着人的自我创生、自我发展。我们知道,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地分析过人们基于因果决定论而信奉的“创世”说以及“谁生出了第一个人和整个自然界”的问题,并指出:你应该不是仅仅注意一个方面即无限的过程;“你还应该紧紧盯住这个无限过程中的那个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循环运动,由于这个运动,人通过生儿育女使自身重复出现,因而人始终是主体”[42]。——这里所说的“主体”不是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而是主客统一的社会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或者说是从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的思想中进一步发展出来的人类历史的主体性向度:“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43]显然,马克思基于人的对象性活动,说明了人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的辩证关系,同时也从“生成”和“循环”的角度,将人类历史的相对性、暂时性与绝对性、永恒性内在统一起来。后来,马克思通过揭示人类历史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更为深入地说明了人类历史的否定性与肯定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统一;此外,他还通过每一代人与其先辈之间的传承和创新,具体地说明了历史作为人类代际之间的交替和因革关系。[44]

由此可见,人类历史之所以既非无条件的绝对和停滞的永恒,也决非无物长驻的流水,就在于它是人类创造自身、确证自身的活动过程,它具有自我更新、自我扬弃的动态结构。因而,我们前面所说的历史的三个维度固然关联着人的内在心理和意识,但更是以社会的客观形式存在的。每一代人都要从前代人那里继承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保持在人们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生活传统,历史地遗传下来的文化典籍、文物和古迹以及后人的解读与凭吊,以及老年人、青年人与儿童之间共时性的生活与生死嬗递,使历史在时间性的演变中具有了循环往复、不断递升的性质,并使得在肉体感觉上只是生存在“当下”和“瞬间”的人们,获得了由过去、现在和未来共同支撑的生活的稳定性与整体性。也正是以器物、制度和作为现实意识的语言符号为载体的历史的三大维度,为人类自己营造出一个具有人文属性和恒久价值的文化意义世界。因而,生活在历史中的人们虽然生命短暂,虽然经历着沧桑变迁,却能够“慎终追远”、“述往思来”,以生生不息的整个人类文明为其精神家园,而不至于陷入到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之中。诚如马克思所说:“死似乎是类对特定的个体的冷酷的胜利,并且是同它们的统一相矛盾的;但是,特定的个体不过是一个特定的类存在物,而作为这样的存在物是迟早要死的。”[45]可以说,正是由于个人生命短暂,必有一死,他们彼此之间又不可替代,所以个人就既要进行对象性活动,也会“在乎”对象和他自身的生命周期,“在乎”他的活动能否被社会承认并成为历史发展的环节。而最怕自己的活动徒劳无功,生命付诸东流。如果个人的生死不能通向人类的生生不息,那么随着个人生命结束而来的就将是一切价值的虚无。但正因为个人是特定的“类存在物”,必有一死的个人关联并从属于整个人类,无数个人的生生死死构成世代之间的“依次交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形成自己所从属的族类长存的信念并转化为具有价值向度和意蕴的希望与理想,引导并支撑着自己的生活,所以死才同时意味着生,终结才同时意味着开端,暂时才能转化为永恒。没有任何永恒性可言的历史不是人的历史,甚至“逝者如斯”的水也是周而复始的。历史的所谓“变”与“不变”、“暂时”与“永恒”、“相对”与“绝对”,其实都是对人类历史的统一的矛盾运动的抽象,都是相对而言的;因而,也只有将这抽象的两方面再给予内在的联结,才能复原人类历史的本来面目。

那么,为什么现代人重视的往往是历史的暂时性、相对性,而对历史的永恒性、绝对性却难以意识到呢?这就涉及不同的历史类型及历史观。一般而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构成历史的三个维度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并不一样:如果某一维度居于主导地位,另外的维度处于从属地位,那么就形成由这一维度为标志的历史类型和历史观。我们发现,大体上,前现代社会是以“过去”为主导的历史类型和崇尚“过去”(“古”)的历史观,近代以来的社会是以“现在”为主导的历史类型和崇尚“现在”(“今”)的历史观,而当代信息化时代则正在生成以未来为主导的历史类型及其历史观。本来,每一时代相对于生活在这一时代中的人来说,都是现代。因而,任何时代都会碰到传统与现代即“古今”关系问题,如中国先秦的“法先王”与“法后王”之争。然而,随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及西方主体主义主导地位的确立,“现代”却成了一个专有的社会历史概念,似乎只有工业化时代才配称“现代”,才是“今”,过去的时代都是“前现代”,都是“古”。这种概念的独断显然不是一种单纯的时间观念,而是体现了一种特定的历史类型以及与此历史类型相适应的社会历史观或生活观。它意味着只有到了工业化时代,人类才真正成为主体,成为自己的目的,而且“现代”或“现在”已通过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被制度化了;而过去的历史都不过是为这一时代的到来做准备,因而只有手段的意义。应当说,这种“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观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毕竟表明人自己创造的因素成了历史的主导性因素,“人是目的”的观念越来越为整个社会所接受并成为文明的标志。但是,这种现代历史观又是非历史的,因为当它把自己奉为历史的最后目标时,就宣告了历史在当下的终结,未来也因而变得无足轻重,不再有独立的意义。社会经济中未来以“期货”、“股票”的形式存在,原来只能在人的想象中存在的“未来”,以符号的形式被人们当下把捉,这无疑是未来与现在的相互转换。但如果未来像“信用卡”那样被人们用来“超前消费”,那么“未来”就会被“现在”所吞噬。我们从当代许多人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甚至“过把瘾就死”的非理性心态中,不难看出“现代主义”和解构性的“后现代”中包含的“末世论”病毒。这种病毒的危害就在于它会消解人的理性能力,消解人们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消解只有从过去的传统和未来的理想中才能获得的情感深度、敬畏意识和文明素养,将人还原为一团物欲、肉欲。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复原本性、重归自然。然而实际上,人类以这种方式并不能走出“自我中心”,建设性地对待自己和大自然的自然属性。相反,由于它使得人们对自己和他人更无须负责任,相互间的关系包括竞争关系更加赤裸裸,因而更会加重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矛盾。

同类推荐
  •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他认为,心,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也是其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个人都要践行自觉的道德规范。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善与恶产生的源头是人们自己的心,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热门推荐
  • 靖难英雄谱

    靖难英雄谱

    一张九天风云榜,看九州英雄鹿死谁手。一卷倾城美人图,数十大美女花落谁家。一个少年,不慎卷入建文削藩的大麻烦,却在涌动的暗潮里越战越强,成为影响天下局势的关键人物。自创绝世武功,统率千军万马,南平白莲教,北战蒙古兵。皇族郡主,同门师妹,百变妖女,侯府千金,携美同行,纵横天下。内扫朝廷败类,外除倭寇之患,一柄流光宝剑,创下不世之功。永乐盛世扬我华夏之国威,功成身退名留靖难英雄谱。江山代有才人出,新的英雄,写就新的篇章。
  • 叶罗丽精灵梦之冰雪纷飞

    叶罗丽精灵梦之冰雪纷飞

    金王子醒来了,仙境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别人他不喜欢她而是自己,可那又怎样?和哥哥断绝俩关系,呵,颜爵和金王子,冰公主会选择谁?本作品有所改动,跟动漫原版不一样,不喜勿入。
  • 爆宠前妻:老公,不可以

    爆宠前妻:老公,不可以

    “夏安暖!这一次就算是折断你的双脚,我也不会再让你离开我!”原本她以为他们之间不会再有任何牵扯,却不曾想,五年后的再见,他会如此失态。“我和你早就已经没关系了!”“没关系了?”他邪肆的勾了勾唇角,“可是,就在刚刚你还在求我,就成了没关系了吗?”她的小脸爆红,“闭嘴!”咔嚓一声,卧室的房门被推开,好奇宝宝一脸疑惑。“爹爹妈咪,你们已经喊了一天了,你们不累啊?我听着就好累噻。”她原以为他爱的人不是她,却是在很久之后,她才知道,在她离开他后,他吞下了整整一瓶安眠药……
  • 伊雪枫叶

    伊雪枫叶

    伊雪枫从未想过,某一天他会爱上个人妖,若回到三百年前,他想他从未见过她。叶灵儿直到快死的一刻,都不明白天之巅的上神为什么会爱上海之彼的人妖,如果生命重来一次,她宁可她先死后来的某一天,伊雪枫后悔了,他说,“若不是真有来世,我永远不会相信,在天之巅外遥远的海之彼,会有一个人妖那样爱着我,那样等着我…PS:海之彼人妖叶灵儿与师父伊雪枫的一场三生梦幻仙侠之旅。
  • 坐吃等死的穿越人生:玉儿传

    坐吃等死的穿越人生:玉儿传

    【本文纯属虚构】她坐车怕撞、过桥怕倒、走草地怕蛇咬、怕楼塌、怕天压…最大的心愿,就是活到自然死!可她只顾向老天祷告,忘记跟鬼差交好。当某鬼差很不负责的将她勾进地府,她只能哀怨的看着他…“我还你一命,再给你一个补偿!”判官无奈…而她,带着补偿的特异功能,穿越去也
  •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唐诗更甚。《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精心选取唐诗中的精品之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阐述其诗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唐诗中开阖大气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 萌妃来袭:杀神王爷别玩火

    萌妃来袭:杀神王爷别玩火

    一朝惊变,本该是翱翔九天的凤,却流落异乡,饱经苦楚。他,冷月国傲世无双的冷面传奇,却将她视为心间上的座上宠。相国追杀?仇人找上门?情敌来踢馆?为她,他摒弃世俗目光,说是“妖女”又何妨?可是,谁能告诉她,当遥远的记忆开始复苏,强加的恨意,滔天的妒火,他还能否成为自己的唯一救赎?
  • The Way to Peace

    The Way to Pea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管理的10大真相

    管理的10大真相

    本书作者曾在哈佛大学师从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学习,熟悉西方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案例;又长期在中国从事管理传播和教育工作,访谈过张瑞敏等众多经理人和企业,了解本土的企业实践和实际需求。在本书中,作者针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从自我管理、团队管理、管人、职场、领导力、企业的目的、顾客、企业文化、中国制造、大师等十个角度,参照并融会贯通东西方的管理理论、企业案例和经理人经验,提供了一份高瞻远瞩崦又脚踏实地的准确的“管理地图”。
  • 美国佬都是骗子:英汉双语对照(双语译林)

    美国佬都是骗子:英汉双语对照(双语译林)

    《美国佬都是骗子》是一部现代短篇小说集,共收录短篇小说作品十一篇,分别出自英国和爱尔兰现当代文坛上的九位著名作家之手,时间跨度大致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书在手,即能欣赏到诸多年代、诸多成名作家的传世之作,这可说是本书的一个特色;除译文之外,还附上了英文原文,便于有兴趣的读者直接欣赏英语语言之美,这也是本书的另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