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7500000013

第13章 绿色诗歌鉴赏

赵谦翔[1]

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师几乎没有不重视古典诗歌“鉴赏”的,其积极性大多来自高考试题不菲的分值。动机的功利性,促使一些教师把对古诗鉴赏教学的功夫下在模仿高考题型编选大量试题上,企图寻捷径、找窍门。主要表现是把学生捺入题海。训练选择题,只注重给出现成答案,不注重展示解答过程,更不注重揭示审美的规律;训练简答题,过分强调答案的统一性,使极富情感与个性的诗歌鉴赏蜕变成枯燥无味的寻求标准答案。这种训练往往导致学生在鉴赏中的“高空作业”。结果,学生只会大而化之地为作品贴上一些现成的标签,却不懂得体会意境、揣摩语言、品味情感。这就从根本上偏离了古诗歌教学的本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在教改实践中,我尝试了一种“养”的教学方法。“养”在汉语中的本义是“生育”。既然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显然急功不成,欲速不达。“养”的引申义是“教育”,朱熹注曰:“养,谓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也。”韩愈在论及从内在修养入手培养写作能力时的精当比喻,用在鉴赏上也十分恰当:“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烨。”所以审美之果,非养不丰。我把这种着眼于审美素质培养、着力于诗意人生催化的鉴赏,称为“绿色鉴赏”。具体做法是:

一、口诵“心惟”,引导学生“投入”

以口诵“投入”,就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音趣,即音乐美、声调美、押韵美、节奏美。“投入”不是“塞入”,务必让学生敞开心、放开声、读出味;教师不可越俎代庖,也不能采取“填鸭式”“满堂灌”。以“心惟”投入,就是让学生感知诗歌的意趣。“心惟”即韩愈所说的“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忘却自己,诗我合一,尽享诗意的甘醇。意趣包括情趣和理趣。绿色鉴赏特别强调发挥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在对作品“含英咀华”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的开放性”解读,力求有“新的发现”,做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评述。

在鉴赏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鉴赏其中的“理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潜能,于是学生有了以下的感悟:

——在人生这个错综复杂的大棋盘上,无论在外人还是自己看来都是朦胧混沌不清的。当局者迷,旁观者也未必清。

——问题的答案要由自己去找,不能总听别人的,要勇于发现,勇于探索。

——某些客观事物会遮挡我们的视线,而我们要穿越这些生命的遮挡物,找到自己的目标。

——象征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也许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着很平凡的事,生活在平凡的人间,但他的内心是高远的,所以凡夫俗子无法到达他的境界。

这些感悟,使学生对诗的象征性意蕴做出了既合乎审美逻辑又五彩缤纷的诠释。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追求“确定”“唯一”的答案,这样只会冰释诗歌浓烈的人文意向,榨干诗词空灵润泽的意境,使诗成为一堆冰冷枯燥的“语言乱码”。只有让学生真正进入诗的意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其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才能使其与作品、与诗人产生心灵的“交流”与“碰撞”。

当然,这种个性化的鉴赏应该限定在文本提供的情境范围之内,我们努力提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果把“哈姆雷特”鉴赏成“奥赛罗”,把“黛玉”鉴赏成“妙玉”,那同样是背离了鉴赏的基本原则。绿色鉴赏必须谨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跳出”

鉴赏不只是为了享受“音趣”“情趣”和“理趣”,同时也是为了获取“文趣”,即借鉴艺术技巧。“跳出”即对诗歌做“庐山”之外的理性审视:品其言而察其妙,析其章而悟其法。

古代诗人讲究炼字炼句。在古诗创作中就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范例。例如,林逋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并非纯粹出于他的独创,而是出自他对五代南唐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的化用。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顿使梅花神态活现,可谓化平庸为神奇!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倘若丧失了对“咬文嚼字”的敏感,就从根本上迷失了进入鉴赏的路径。所以,尽可能少做几道断章取义的标准化试题,力争多做一些对经典诗作的全方位的原汁原味的鉴赏,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鉴赏中练就“咬文嚼字”的功夫,就为学好语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文字的推敲,说到底,是对思想情感的提纯;对章法的推敲,说到底,是对逻辑思维的锤炼。

古人写诗也讲究布局谋篇。即使寥寥数句的小诗,也有起承转合、前呼后应的精密安排。因此,通过鉴赏诗来学习章法、训练表达的严密性,实为学习古诗的简捷高效的理想途径。例如,鉴赏陶渊明的《饮酒》,我在引导学生鉴赏其平淡的风格、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之外,还让学生潜心揣摩那精微的结构: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对污浊俗世的否定;后四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对隐居生活的肯定;结尾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对全诗主旨的总结。以这短短十句的篇幅让学生悟得章法的巧妙,实在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教学方式。

诗歌如麻雀,形体虽小,五脏俱全;赏析如解剖,音情理文,四趣分明。我将这种绿色诗歌鉴赏的要点,概括成以下歌诀:

熟读成诵入诗门,因人因世索诗魂。

察物辨景识意象,含英咀华品味新。

悟情悟理得意趣,沉入意境喜会心。

跳出庐山解文趣,审美尤重弦外音。

三、“有心栽花”,还须“无意插柳”

所谓“无意插柳”,是指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浓郁的诗意氛围:课上课间,不忘朗读诗、背诵诗;阅读写作,不忘玩味诗、运用诗;感悟人生,不忘联想诗、创作诗……激发于兴趣,着眼于游戏,无意于应试,故谓“无意插柳”,但耳濡目染,细水长流,良习渐成。

以旧体诗习作为例。让学生写旧体诗,重要的不在于把他们培养成文学意义上的诗人,而在于从创作中亲身体验构思、炼字、造境,言志抒怀,感悟人生。习作旧体诗“深得民心”,即使是在高三最紧张、最繁忙的日子里,也有许多学子命笔赋诗。马文杰同学写出了《咏清华荷塘》:

田田荷叶绿荷塘,清清涟漪似琼浆。

既得文豪生花笔,何须嫦娥洒寒光。

圣境自有盘龙卧,旦日入海游四方。

近观东南腾蛟踞,遥看西北彩凤翔。

池鱼久怀云龙志,誓跃龙门入华堂。

会当再尽百日力,六月折桂蟾宫香。

他在谈创作心得时说:起初我并没有把写诗放在眼里,以为一挥而就,便成佳作。可万万没有想到,佳句没写出来,教训倒得了好几条。真应了陆游的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连写了三首才得到一首像样的诗。现在看来,写诗要重视立意和造境。第三次写诗,我吸取前两次的教训,首先确定了“进军清华”的主题;其次明确了以荷塘为抒情媒介的构思,诗的档次果然提高不少。

另一位同学张丹写了这样一首习作《归旧居随感》:

新居住未久,犹思旧时院。梦萦清幽景,醒归驻足看。

竹篱虽残破,青藤犹缱绻。鸟鸣花丛中,虫唱石隙间。

院主闲庭步,抚木现怡颜。无心事雕琢,天成此画卷。

魅力何所在?神韵尽自然。感此良久立,日落仍盘桓。

她在谈创作的感悟时说道:“有人说我与众不同,我一直感到疑惑:没有出众的相貌,没有过人的口才,没有卓越的领导才能,横看竖看都不过是个普通人罢了。现在看来,我的特别之处应该就在于朴素与自然吧——不粉饰,不虚伪,不招摇,不刻意地追赶时尚,正如我喜爱的自然天成的旧居庭院。总爱照镜子,但看到的只是外表,而这首诗让我照见了自己的心灵!”

尽管是偶尔尝试旧体诗习作,仍然有许多同学写出了这像模像样的诗作和创作谈。这惊喜给我启迪:诗才人人有,关键在开发。这经验令我深信:审美之能,并非来自教师天花乱坠的灌输,而来自学生亲经亲历的感悟。我并不奢望把学生个个都培养成诗人,但我真心希望为他们飞扬的青春留下些诗情,使他们在物欲横流的喧嚣中保留些精神的自由与纯净,在未来的人生坎坷中让心灵有所依托。

四、文学的诗“迁移”为生活的诗

古典诗歌鉴赏能否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比如《寻隐者不遇》中就含有这样的哲理:隐者代表着另一个世界,它对俗世的来访者是关闭着的。你可以想象其美妙,你也可以在这个世界的边缘探问它的消息,使自己稍稍远离俗世的污浊,于仰慕中使身心有所涤荡,但只要你的心还留在俗世,就不能深入到隐者的世界和分享隐者独得的生命。

由此哲理,我联系“名牌大学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清华境界说”:

——“清华”,说到底是一种境界,一种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为代表的人生境界。如果你仅仅是喜欢、羡慕、向往,那你便像那个“寻隐者不遇”的诗人一样,即使走进了清华校门,也不过是来到了“松下”;即使走遍了清华园,也不过是涉足于“此山中”而已。而作为人生境界的那个“清华”,依然隐藏在“云深不知处”的茫茫杳杳之中。那位寻隐者的诗人,如果真的想找到隐者,其实也很好办:彻底摆脱尘世的羁绊,也做个真隐者不就可以了吗?同理可证:如果有人真的想成为“清华人”,那就必须把自己头脑里的种种浅薄和诱惑置换出去;否则,你无论怎么向往,最终也只能是仰望清华之高墙却不得其门而入。

于是,诗歌诗化了学习生活,学习生活也充满了诗的情趣。朱光潜先生说过: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但是有生命而无诗的人虽未到诗的末日,实在是早已到了生命的末日了,那真是一件最可悲的事。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遣闷,而且在使人到处可以感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扩展生命的活力。

郑板桥《题画竹》诗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消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此中道理耐人寻味。我们似乎可以窥见作为诗书画大师的郑板桥成长的道路和规律:他是在不断地“写”和不断地“思”中走过来的;他的“画到生时是熟时”,更道出了大师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不倦的创新精神。遗憾的是,只要静下心来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多少名为轻车熟路的旧车老路、貌似驾轻就熟的南辕北辙、自诩熟能生巧的弄巧成拙啊!感慨之余,我不禁写下四句歌诀来自警:自古大师皆务本,从来腐儒事急功。养根俟实铸大器,投机取巧雕小虫。

作者简介:

赵谦翔,1948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函授。1993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各种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绿色语文案例集锦》《绿色作文实例实说》《赵谦翔与绿色语文》《绿化语文》《赵谦翔讲语文》等著作。

[1]赵谦翔:《绿色诗歌鉴赏》,载《人民教育》,2004(01):36~38.

同类推荐
  •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教你学成语(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成语(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二十四节气(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二十四节气(阅读中华国粹)

    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古代人民为了更好的生活和生产,根据自然现象的规律和特征,概括总结出来的一套天文气象历法。她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历,将一年等分为二十四个时间段,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一回归年)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并且大体规定了大自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候的时刻。
  • 学校心理拓展训练

    学校心理拓展训练

    为了促进全国体育各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为了推进体育专业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的改革,为了在这个改革中做出北京师范大学的贡献,也为了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在把握国内外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理论创新能力的优势、利用国内体育专空资源的优势编写体育教材经验方面的优势以及我校率先开设体育经济专业等方面的优势,在全国体育专业进行全面改革、公共体育教育进行全面等方面的优势,在全国体育专业的特殊机遇和条件下,我们决定编出一套有特色、有水平、有创新的新的体育专业教材,这对我国体育理论的建树,对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热门推荐
  • 万古武君

    万古武君

    这是一个人、魔、蛮、妖、灵五大种族共存的浩瀚世界,自古以来,纷争不止,战乱不休。一代强人楚鸿歌横空出世,习无上功法,得惊世传承,纵横九天十地,横扫六合八荒。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吾为武君,镇世间敌,平一切乱,功高盖世,万古不朽!
  • 注华严法界观科文

    注华严法界观科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蒲犁厅乡土志

    蒲犁厅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地煞魔杖

    地煞魔杖

    混沌初始,魔神乱,人族的太始何以掌控星域,笑傲宇宙,看看人族的太始三皇的传奇即可明了。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散文(2017年第1期)

    散文(2017年第1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材料纵横

    材料纵横

    尹志刚编著的《材料纵横/科普通鉴》是一本介绍现代新材料最新发展成果、发展趋势的科普读物。 全书共分为九个专题,分别讲述了各类材料的特殊性质、特殊功能、特殊应用以及对现代工业、农业、国防、日常生活的影响。各专题精心选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结构与应用图片,由浅入深地引导广大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迅速了解现代材料的主要类型、特殊功能及其对国民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加深对“材料技术水平决定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理解,提高他们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 亲子性格的力量:听小嘉老师讲亲子性格色彩

    亲子性格的力量:听小嘉老师讲亲子性格色彩

    性格色彩因材施教,就是用简单、直观的方法教会家长了解孩子的性格,领会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用适合孩子的方法教育孩子。家长首先解放了自己,与孩子形成相对独立的关系,摆脱过去既束缚孩子又难以脱身的身心疲惫的局面。同时,孩子的天性也得到释放和尊重,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潜能。达到皆大欢喜的目的。读懂亲子性格色彩,孩子以天生性格成长,才会长成“茁壮的树”。
  • 忆西楼

    忆西楼

    某朝代年间,五位出身不同、性格各异、而皆正当年华的女子:温婉医女、乐坊名伎、侍郎夫人、帝王爱女,还有一个来自异国联姻的公主,因缘际会,盛春之时齐聚在京城的某个皇宫寿宴,五人的命运就此交织,相互牵连,历经家族变故、命运颠沛、夫妻分离,或看破红尘,或香消玉殒,或归隐田园……
  • 夫妻无间道

    夫妻无间道

    一对彼此都有恋人的男女青年意外地被各自的家长组成一个家庭。他俩为什么要屈从家里的压力?一各怀心机的夫妻俩会在一个家庭中碰撞出怎样的火花?